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历史

2022/07/1699 作者:佚名
导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成立初期 “一五”(1953年~1957年)首个“黄金时期”期间,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建设鞍钢,不仅使鞍钢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中国其他钢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持。在此期间,我国还兴建了两个新的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 “二五”(1958年~1962年) 钢铁“大跃进”,为了确保我国钢铁工业继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成立初期

“一五”(1953年~1957年)首个“黄金时期”期间,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建设鞍钢,不仅使鞍钢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中国其他钢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持。在此期间,我国还兴建了两个新的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

“二五”(1958年~1962年) 钢铁“大跃进”,为了确保我国钢铁工业继续以大跃进的步伐前进,根据党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大力建设钢铁“小洋群”的新高潮;不少地区行动迅速,和1958年大炼钢铁时一样,开始出现了沸腾的景象。

“三五”(1966年~1970年)、“四五”(1971年~1975年),钢铁工业在曲折中前进,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蓬勃发展

“五五”(1976年~1980年)、“六五”(1981年~1985年),沐浴改革的春风唤醒了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的中国钢铁企业。1978年,在当时计划经济状态下,钢铁企业只能按照国家的计划运作,缺乏自身发展活力,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如何改革,如何让钢铁人当家做主,真正把企业的发展当成自己的发展,成了当时钢铁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当时,首都钢铁公司率先举起了改革的旗帜,走上了承包制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首钢由一个200万吨规模的钢铁厂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机械、电子、建筑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也带动了全国的钢铁企业走上了新的经营道路。

在此期间,钢材价格的改革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重要物资都是由国家按计划价格(调拨价)统一调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超计划的产品可以不按计划价格,而是按照市场的协议价格自行出售。到了1985年,“双轨价格”变成了一种正式的制度。

“七五”(1986年~1990年),从“计划温床”到“市场浪尖”,一九八七年,冶金工业面临着充分发挥投入产出和利用外资以产顶进两大包干政策,加速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形势;面临着改变质量品种落后状态,保持经济效益和生产同步增长的新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改革、开放、改造为指针,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实行“五个推进”。

“八五”(1991年~1995年),市场经济催生“中国钢铁第一股”,1993年我国第一家上市钢铁企业———马钢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向全球发行股票。马钢作为第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港上市,在当时的香港股市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被人们称为“中国钢铁第一股”。马钢的成功为其他钢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中国钢铁企业逐步学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资本市场去运作、融资,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继续前进

“九五”(1996年~2000年),老基地“旧貌换新颜”,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实现国企改革和脱困的3年目标。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学邯钢、抓管理、降成本和兼并、破产,减少亏损源,降低亏损面。同时,继续推进中小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制进程。通过上市改制等措施,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解决好改革中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十五”(2001年~2005年)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钢铁工业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节能降耗和改善环保取得新进展,钢铁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科技进步有重大突破,钢铁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高,由钢的净进口转为钢的净出口,钢铁生产总量由供给不足转为供应过剩,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上升。“十五”期间,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钢铁工业迫切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自身发展。在此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更好地融入全球竞争、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钢铁强国梦,在全球钢铁工业掀起并购重组浪潮的背景下,2006年4月1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北京开幕。兼并重组、竞争合作成为本次大会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兼并重组的浪潮中“自由冲浪”,我国钢铁企业纷纷加强了战略合作。

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3月11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这些“动作”,不仅有利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推动区域企业协调运作、东西部企业跨地区合作的重要措施,也显示了未来产业竞合格局的变化端倪。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科学发展,减少市场波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解决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制定中央和地方分权管理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实行跨地区联合重组的规划;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要求,避免“十一五”期间出现高水平重复建设,只有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