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很早就有了工程建设活动。18世纪以来,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兴起,社会对固定资产的需要激增,投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适应投资建设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了投资经济学和工程经济学。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投资建设主要是个别企业和财团分散进行的设备、房屋和土木工程投资活动,全社会固定资本建设处于无计划无政府状态,投资经济学等基本上局限于研究个别建设项目资本投资的微观经济问题。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概念取代了固定资本投资范畴,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建设活动在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固定资本投资活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中的固定资产建设是有机的整体,国家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有计划地管理基本建设事业。基本建设领域区别于其他部门和领域的经济关系和特殊规律,是建立基本建设经济学的客观依据。苏联在50年代创建了“建设经济学”,专门研究基本建设经济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来重视基本建设事业,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建设,但在一个长时期内,对基本建设经济活动缺乏专门的、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关基本建设经济问题的探讨分散在计划学、财政学、工业经济学和建筑经济学等学科之中。70年代中后期,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勃兴,基本建设经济学才作为部门经济的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建立起来。许多高等院校先后兴办基本建设经济系科、专业,设置课程,编写教材;一些基本建设经济和投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积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不断汲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学科自身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