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建筑历史发展的结果,伴随着当时世界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宗教信仰与政治体系一同产生于世。建筑风格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体系,远景设计研究院按建筑方式分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风格、木条式建筑风格、园林风格、概念式风格。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俄罗斯圣母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巴洛克建筑(Baroque)
产生背景: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宣扬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1.巴洛克建筑具有强烈的庄重、对称的特征;
2.巴洛克建筑具有强烈的凹凸感,用大量曲线代替直线,使形象产生强烈的扭曲感;
3.巴洛克建筑多繁复的装饰,用许多雕塑和浮雕使建筑产生丰富的运动感;
4.巴洛克建筑用不完整构图代替完整形象,如断山花、重叠山花和巨型曲线等,以突出个性。
代表建筑有: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罗马圣玛丽亚教堂、圣彼得广场等
洛可可建筑(Rococo)
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
代表建筑: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丹麦皇宫等。
木条式建筑风格
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纯美洲民居之所以以木条式建筑为主,主要是由他们居住的环境所决定的。美洲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居各大洲之首。
木条式建筑在视觉上会让人感觉宁静、安逸、整齐、有条理。
园林风格
最具特色的是中国园林,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园林建筑包括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这些建筑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 布设,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已经无穷。中国园林的境界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种。代表建筑:苏州园林。
概念式建筑
于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其实是一种建筑模型,它更多的来源于人的想象,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造出一个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 。
水滴状未来概念建筑
每一种建筑风格的诞生都是人们对居住的思考和尝试发掘出的可能性。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在一些大的文明圈中,建筑艺术的反战呈现了异彩纷呈的态势,这些建筑风格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