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树和谷树是对这种树的两种称呼,关于不同称呼的由来的说法有两种:一种答案是说,由于各地方言不同,所以变成两个名称。如三国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幽州人谓之谷桑,荆扬人谓之谷,中州人谓之楮。”
另一种答案说,两者稍有差别。如《本草纲目集解》引苏恭曰:“此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文,谓之斑谷,今人用皮为冠者。一种皮白无花,枝叶大相类,但取其叶似葡萄、叶作瓣而有子者为佳。”还有的书上把楮、谷和构树当做同一个东西,河南农村就分的很清楚:结果球的叫构树,树皮有花纹。长柔荑花序的叫楮树,树皮为白色。花序嫩时可以食用,叫楮(谷)补救。饥荒年代救人性命,油煎很美味。但具体如何有待专家研究。我知道的一些旧书上,对楮树的种属也有相反的两种记载。谷和构在现代植物学中虽系同科同属,确有不同点。
至于谷和楮则是一物而异名,断无可疑。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得最明白的是李时珍。他不但说出了两个名称的来源,并且用科学的观点分析了所以产生两个名称的道理。他说:“楮谷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杈,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