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囊毛兰组 Sect. Aeridostachya Hook. f.
竹叶毛兰组 Sect. Bambusifoliae Hook. f.
山毛兰组 Sect. Conchidium (Lindl.) Lindl.
长茎毛兰组 Sect. Cylindrolobus (Bl.) Lindl.
基花毛兰组 Sect. Dendrolirium Lindl. (Bl.)
毛兰组 Sect. Eria
有节毛兰组 Sect. Hymeneria Lindl.
竹枝毛兰组 Sect. Mycaranthes Rchb. f.
密花毛兰组 Sect. Pinalia Lindl.
大足毛兰组 Sect. Polyura Schltr.
侧花毛兰组 Sect. Secundae Leavitt
毛苞毛兰组 Sect. Strongyleria Pfitz.
高脊毛兰组 Sect. Trichosma Lindl.
毛鞘毛兰组 Sect. Trichotosia Bl.
长苞毛兰组 Sect. Xiphosium (Griff.) Lindl.
以下简介其中几种毛兰。
高脊毛兰组 Sect. Trichosma的半柱毛兰Eria corneri Rchb. f.
植物体无毛;假鳞茎密集着生,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长2-5厘米,粗1-2.5厘米,被2-3枚膜质鞘或鞘撕裂或脱落,顶端具2-3枚叶。叶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干时两面出现灰白色的小疣点,长15-45厘米,宽1.5-6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收狭成长2-3厘米的柄。花序1个,从假鳞茎近顶端叶的外侧发出,长6-22厘米,基部为1枚膜质鞘所包;花序具10余朵花,有时可多达60余朵花;花苞片极小,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梗和子房长7-8毫米;花白色或略带黄色;萼片和花瓣上均具白色线状突起物,干时不明显;中萼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0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镰状三角形,长近10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圆钝并具小尖头,基部与蕊柱足形成萼囊;萼囊钝;花瓣线状披针形,略镰状,近等长于侧萼片,宽仅1.2毫米;唇瓣轮廓为卵形,3裂,长近10毫米,宽6毫米;侧裂片半圆形,先端圆,近直立;中裂片卵状三角形,长3-3.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唇盘上面具3条波状褶片,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中裂片上面具多条密集的鸡冠状或流苏状褶片;蕊柱长约3毫米,半圆柱形;蕊柱足长约5毫米;药帽长约1毫米,褐色(干时);花粉团黄色,倒卵形,扁平,长约0.5毫米。蒴果倒卵状圆柱状,长约1.5厘米,粗约5-6毫米;果柄长约3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12月,次年3-4月蒴果开裂。
产福建南部、台湾、海南、广东西部、香港、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日本(琉球群岛)和越南也有分布。
有节毛兰组 Sect. Hymeneria的钝叶毛兰Eria acervata Lindl.
假鳞茎纺锤状,有时酒瓶状,长2-4厘米,粗0.6-1.5厘米,有时扁平,通常2-3个或有时8个密集着生成一排,具2-5枚鞘。叶2-4枚生于假鳞茎顶端,长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0.8-2厘米,先端钝并稍不等侧的2裂,基部渐狭,无柄,具8-9条主脉。花序1-3个,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的叶腋发出,长3-6厘米,具4-7朵花;花序轴无毛;花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5-1厘米,宽0.2-0.3厘米,先端长渐尖,边缘稍具疏细齿;花梗和子房长约1厘米;萼片和花瓣白色;中萼片狭卵形,长约6毫米,宽2毫米,先端渐尖,具5脉;侧萼片镰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宽5-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长萼囊;花瓣披针形,长6毫米,宽近2毫米,先端钝;唇瓣黄色,轮廓近宽菱形,长7毫米,宽6毫米,基部具膝状关节,3裂;侧裂片镰状长圆形,宽约2毫米;中裂片近圆形,直径近3毫米;唇盘上具3条纵贯的龙骨状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中部;蕊柱长近3毫米;蕊柱足长约4毫米;花药顶生,黄色,椭圆形,长近2毫米;花粉团近倒三角形,稍扁,长约0.7毫米,深褐色(干后)。蒴果长圆柱形,长2.7厘米,粗0.4厘米。花期8月,果期9月。
产云南南部(勐腊、勐海、景洪)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生疏林中树干上,海拔600-1500米。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也有分布。
高脊毛兰组 Sect. Trichosma的足茎毛兰Eria coronaria (Lindl.) Rchb. f.
植物体无毛,干后全体变黑,具根状茎;根状茎上常有漏斗状革质鞘,鞘长6-7毫米,先端边缘白色;假鳞茎密集或每隔1-2厘米着生,不膨大,圆柱形,长5-15厘米,粗3-6毫米(干时),基部被1枚多少撕裂成纤维状的鞘。叶2枚着生于假鳞茎顶端,1大1小,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较少卵状披针形,长6-16厘米,宽1-4厘米,先端通常急尖或钝(小叶有时先端渐尖),基部收窄,无柄,主脉通常9条。花序1个,自两叶片之间发出,长10-30厘米,具2-6朵花,上部常弯曲,基部具1枚鞘状物;花苞片通常披针形或线形,长5毫米,宽近1毫米,极少卵状披针形,长达8毫米,宽3毫米;花梗和子房长约1.5厘米;花白色,唇瓣上有紫色斑纹;中萼片椭圆状披针形,长约17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侧萼片镰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宽近5毫米,先端钝,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明显的萼囊;花瓣长圆状披针形,与中萼片近等长,宽约4.5毫米,先端钝;唇瓣轮廓长圆形,长14-15毫米,宽11-12毫米,3裂;侧裂片半圆形或近长圆形,与中裂片几成直角或锐角;中裂片三角形或近四方形,长近5毫米,宽4毫米,先端急尖或近平截;唇盘上面具3条全缘或波浪状的褶片,自基部延伸到近中裂片顶部,并在中裂片分支出2-4条圆齿状或波浪状的褶片;蕊柱长约5毫米;蕊柱足长约5毫米;花粉团黄色。蒴果倒卵状圆柱形,长约2厘米;果柄长约3毫米。花期5-6月。
产海南、广西(十万大山、环江、凌乐)、云南南部及西北部(贡山)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1300-20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泰国也有分布。
密花毛兰组 Sect. Pinalia的密花毛兰Eriaspicata(D. Don) Hand.-Mazz.
假鳞茎紧靠,圆柱形或纺锤形,长3-16厘米,粗0.5-1.5厘米,具单节间,幼嫩时被5-6枚膜质鞘,顶生2-4枚叶。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22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具7-11条主脉。花序1-3个,从假鳞茎顶端的叶的外侧发出,长4-5厘米,密生许多花,基部具2枚鞘;花序轴、花梗和子房密生锈色柔毛;花苞片披针形,与花梗和子房近等长,长约8毫米,先端渐尖,无毛;花白色,仅唇瓣先端黄色;中萼片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2.5毫米,先端圆钝;侧萼片卵状三角形,偏斜,长约6毫米,先端急尖,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花瓣椭圆形,长约5毫米,宽2毫米,先端圆钝;唇瓣轮廓近菱形,长宽各约5毫米,基部收狭成爪,3裂;侧裂片卵状三角形,与中裂片相交约成直角;中裂片较侧裂片小,增厚,三角形,长约1毫米,基部宽约1.5毫米,先端渐尖;蕊柱短,长约2毫米,上端稍膨大;蕊柱足长约3毫米;花粉团倒卵形。蒴果圆柱形,长约1.5厘米,粗近3毫米。花期7-10月,果期不详。
产云南南部(勐腊、景洪)和西藏南部至东南部(吉隆、樟木、墨脱)。生于海拔800-2800米的山坡林中树上或河谷林下的岩石上。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