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 韩秀琦
韩秀琦:各位同行下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开放式社区现在的趋势,和当前的住区的规划和城市发展是非常紧密结合的课题。我想通过一些案例讲一下现在住区发展形势和趋势。
开放式住区与封闭式住区的概念,大家经常听到,其实两者有什么区别,对城市有什么影响,我主要讲这个。另外通过几个实例讲一下开放式社区的优点。
封闭式社区强调住区环境,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封闭管理的,跟城市的关系很冷漠,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社区的生活,但是有时候由于社区过大,对于城市环境的使用受到影响。现在的住区就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想讲过去的发展。
建国以来很多城市都是由大院组成的,北京有很多的机关大院,军队大院,学校大院,他们占了很大面积,甚至把城市的道路全都占了,像清华大学那个学校,非常大,很多城市道路穿越不过去,对于城市交通是很大的阻碍。现在在我们的住区当中,还沿用原来的思想,不管住区多大,不管开发商征地多大,都是按一个社区考虑,都是封闭社区有围墙的,会给城市带来很多问题。
开放式社区其实是讲和城市的关系,社区规模不应该很大,而且应该适度开放,不是没有管理,不是不安全,而是更加安全,跟城市的管理更加密切。开放式社区是增加城市的开放空间,使城市更加丰富多彩。
很多的城市都是小区组成的,一般的中小城市有上百个居住区,甚至上千个更大的,居住区的形态就决定了城市空间发展的形态,所以我们看第一张图,可以看出原来的城市形态就是这样的,由城市道路围合的街坊,如果做了就有围墙,出入口,城市的人们是不能随便进去的。现在大家感觉到一些问题了,做的过程中,像这种有一些改进,在一个街坊里面做了三个住区,中间有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就把这个大的街区分割了,城市交通比原来方便了,人们可以通过城市道路走过去,增加了一些什么街区内部的道路,其实也就是公共空间,但是这个公共空间显得很单调,除了马路之外,人行的线行的道路。你到了香港或者国外,你感觉他们的城市形态跟我们不同,因为他们的开放空间特别多,他们的城市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中国就不是,街坊特别大,有很多大的街坊进不去,被小区或者大院占领,如果有的话,这个空间也非常单调,如果再这样开发下去,我们的城市真的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开放式住区,我们是不是能够在街坊里面把居住单元变小,之间所留的空间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居民可以享用的,这样来建设的话,城市就比现在好很多,会有很多开放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交流,在你生活的近处就可以找到好的城市绿地,好的公园,找一些咖啡店或者交流的地方,我觉得城市就会比原来更加有滋有味,更加丰富多彩。开放社区的概念就是提倡城市的开放空间要加大,要把住区的规模变小,然后还是有管理的,而且管理更加安全,住区小了以后,人口少了,人口少了以后,你自然平时认识的人都要经常遇到,就有一个防卫的心里。
如果住区太大,城市道路路网特别稀,很多车被逼到主干道上去,现在的对策是马路越修越宽,可是国外是把城市道路加密,增加了很多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做一个疏通的做法,把城市的堵塞程度降到最低。中国的城市密度太缺了,而且支路的密度缺少很多。
社区大了以后,人们的出行很不方便,我住在这个社区里面,走到街上坐公共汽车,买菜,郊游,要很长时间才可以走下去,老人买了东西,提了很重的东西,在社区里面要走很多的路,这个就带来了很多生活不方便。
另外人口一多,小区的户数一多,汽车就增多了,就是私家车,现在小区里面的人车分流就很难做到,小区里面的人车分流是非常重要的,对老人和孩子是一种保护,如果社区做的越大,人车分流越难实现,现在实现的办法是很多开发商做了地下车库,认为做了地下车库就可以解决人车分流的问题,但是就不做地面上的交通了,地面上的交通是不能减少的,我们搬家的车要到每个住户的门口,急救的车也要开到每个单元的门口,我们规范规定,机动车要可以到达楼门口。
现在的住区规模大,带来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原来对住区的认识,要把规模做小。
(图)这是一个新城,把旧有的一些村庄拆掉以后,搬到这里,这是八平方公里,非常大的地方。等于说新城一大块,用道路系统分割成各个小区。现在下面这张图就是其中一个小区,这么大一块,是多少占地呢,78公顷,你想想,做了一个城市主干道,一个小区是多大的面积,是20多公顷,你想想,这么一个社区,人们在20公顷的街坊里面,外人是不能进的,他在这里住在这里就可以进去,车也不能进,外人不能进,这个道路系统太细了,500×500米的间距,要是从小区里面走到外面,要走很远很远,小区里面建的都是高层,每个住区都特别高,长的都一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特别可怕,展览馆、影院都在这条路上,这边是小区。新城建成了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大家想想,这么一大片建筑的新城是什么样的,是非常可怕的。
一个城市的形成是多少年的积累,空间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功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配套,所以我们现在做住区任务特别大,现在存量那么大,还在建,这一大片,刚刚建好,以后还要这么建下去,这样的规划真的要反思一下,这么建下去,我们子孙后代都不知道中国的特色是什么,这种封闭式的大社区的道路是不能再往下做了。我整天在这个小区里面走,到一个地方买东西,要走好远,他把商业服务都放在角上,这是托儿所,幼儿园,配套好象非常全,人们很不方便,平常买东西都走到这里来,所以配套也不是现在生活当中需要的那么方便,而是尺度和规模都不太对,这样的住区我觉得应该思考一下到底怎么改建。
这是南方的一个规划,中间有一条江通过,周边都是城市干道,很多城市的路到这里不通了,形成了很多城市的钉子路口,所以我们做规划必须要有全局的观点,做规划的时候要把城市道路系统都修通了,把道路定好了以后再定规模,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如果我到这里,生活在里面的人出来要走很远才可以到马路上,里面的空间除了道路就是小区内部的花园,城市的居民就享受不了,如果这个城市住区没有开放,很多的用地都是私有化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大的住区真的应该停止了,不应该这么建下去了。
我讲几个开放式社区的例子,西安华远郡城,占地3.6公顷,做成开放式的,是什么样呢,这个项目在西安,我觉得传承了西安的街道的形式,我们的古城西安,原来都是平房,胡同、街巷非常清楚,一排排的胡同和街巷,非常的规律,走几米就到了,所以这个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现在不是了,现在就是大社区,几百米才有一个胡同,就非常累,在这个情况下,他把大的社区化成小的管理的单元,本来是小区内部的空间对城市开放,一个城市居民公共享用的场所,生活在里面的居民很方便,这是小区全部的占地,由城市道路分成两部分,我们一般的传统做法把这块当做一个大社区,有几个人口,作为封闭管理,因为城市的路是不能堵的,有的开发商很过份,把这个门设到这里,城市的路都堵了,这是最开始的做法,现在我们的规划管理加强了,不能这么做,只好把城市道路留了,它把整个小区的住宅分成几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是封闭式的管理,都是几栋楼组成,然后是有入口的,像小区一样,是有管理的。
其他的绿的地方,作为内部空间进行开放了,把托儿所和幼儿园都放在这个开放空间里面,然后有一个非常好的绿地,这样的话,这个组织形式完全打开了,我觉得这就像我们原来的一些住区,你看西安的一些城市机理就是这样的,有很多的胡同。
现在因为我们限制住宅,肯定比原来的平房、体量大很多,因为日照的关系,楼的距离也很大,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院子,但是很大的院子之间都是有日照间距的,你是不能占的,他的思路还是保证了原来的日照间距,把它管理的范围限定了,并没有说封闭管理以后多占地方了,浪费地方了,我的房子少盖了,其实没有,就把宅间用地开放了,做起来跟小区的内部绿地做法不同。作为城市的公共绿地,肯定要做的好一点,做的公园式的,人们的观赏性更强,增加城市更美好的形象,但是小区的绿地就应该做的更生活化,老人和孩子有做的地方,能够晒太阳,互相交流,推着小车能走,绿地就可以少花一些钱,但是我们的住宅间距很大,就是几栋楼封闭管理,院子也不小了,自己活动的话,在这里完全作为一个非常好的院落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城市的规划空间,不光是马路,车走的路,而且增加了很多人活动的空间、公园。
规划构思就是这样的,车不在小区里面走了,起码院子里面是没有车的,因为小区每个组团都跟城市紧密相连,我这个车直接从城市道路下到地库里面去,如果下到地库里面,院子里面就没有那么多的车,而且院子在紧急情况下,车才让进。这是大的商业,原来都是对马路开放,人们逛街只能在马路上并行着开商业,如果我们有一个公园在这里,就可以在享受绿化的情况下逛街,创造了很多人的新的生活空间,会变的更有意思,这个例子,首先开发商有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而且要有一个什么思想,有的开发商觉得我凭什么开放,我种地花钱了,其实如果开放了以后,现在的城市管理比较粗放,将来管理细致了以后,把开放的用地和小区内部用地归属搞清楚,小区内部开发商花钱,小区外政府花钱,可以促进小区发展下去,开发商开放了以后,商业比原来更好了,吸引很多人到这个环境购物,而且人们觉得环境特别好,人们住的也特别好,房子也特别好卖,所以有一些新的理念带进来,并不是吃亏,而是双赢的,对城市有好处,对开发商有好处,对老百姓也有好处。
这块绿地就是我刚才说的,作为城市绿地处理的,城市有这么一个绿地,周围的百姓可以就近到这个绿地休息,很舒服。这都是院子里面的道路,住宅和住宅之间的间距是很大的,但是管理形式不一样,院子的归属感更强了,它的开放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第二个案例,重庆的一个例子,占地3.75公顷,做的也是有声有色,境外的建筑师做的,把国外的理念带到国内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他跟刚才的区别是什么,这个用地是这样的图,这样的一块用地,这是城市道路,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做法可能会这么做,小区,周边是商业,一封闭,这里面几个门,会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留给城市的空间仍然是道路的空间,走车的空间,没有绿地,现在的规划是这种模式,桔红色的是他在中间做了一个商业街,这个商业街把整个的用地剖开两半,使原来的规模变小了,原来的大社区变成了两个社区,人减少了,车少了,所以车就可以直接进地库,从城市道路上很容易进到地库,地面上是纯净的人活动的空间。
另外这个步行街是以老字号,人们特别喜闻乐见的重庆的小吃开辟的商业街,有城市小吃广场,不是沿街的商业,这种沿街的商业有什么不好,一个是跟汽车一块走,你会觉得不安全,这个形式完全是避开了机动车的干扰,自己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购物,享受的空间。另外形势很多元化,因为面积增大了以后,可做的文章就多了,可以有高有低,有退有进,形成很多很多的广场,老百姓出行买东西特别方便,住区和商业的关系非常好。但是人们会担心,这么多的商业人流进来以后,我这个小区里面就乱了,其实不是的,这个步行街到达住区是有门禁的,住在这个小区里面拿着卡才可以进去,别人是不可以进的,所以非常的安全,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老百姓想购物,想享受城市的生活,又可以非常方便的到达这里。重庆是山城,地形很复杂,就利用了这个城市的地形,建成了起伏,用了一些平台,踏步,把这个商业空间做的非常有意思,而且从住区到达商业空间也很有意思,有电梯。老人做轮椅都可以到达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无障碍设计做的非常好。这种思路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要把这个社区开放,是有很多办法的。
白色的就是住宅,蓝色的就是商业,这些商业就是店铺,围合成很多很多的小广场,有座椅,人们吃饭之后还可以乘凉,穿越过来,整个的形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问老百姓多少钱买的,精装修8000块钱一平米,挺经济实惠的,住在这里的人也非常快乐,能买得起,住的好,开发商的思路有很多创新,在这里能够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他认为对城市开放了,我虽然受到一些损失,但是我管理、经营商业都由他们把控,管理上也是有经济利益的。道路系统非常简单,我们的小区一旦薄了以后,人车分流就非常好做,土地越方人车分流越难做,车要进入到小区,深入到每栋楼,道路系统就非常难走,其实从造价上来讲,也是很划算的。
他做的非常的细致,里面的社区,你看绿色的社区空间一点都不小,里面是非常有变化的,自己的水系还有活动场所都做的非常好,这个白颜色的是市场空间,而且这个管理真的是非常严格,你不会有不安全的感觉。这些小区门禁保证了住区里面是非常安全,非常安静的地方。小区并不是很小,分成两部分以后,里面的景观还是做的很好的,还有很多可做的文章。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小区的公共空间做法是不一样的,小区的公共空间做这些运动场,孩子们玩的地方,主要是以生活功能为主的,可是城市的功能空间是多种多样的,以绿化为主的还有商业为主的,你就可以创造出很多好的城市公共空间。
第三个例子,汕头的小区,4.1公顷,现在我们如果接触一些大的社区,一定要审视是不是有问题,一定会带来交通的问题,人车分流的问题,停车的问题。8公顷以下都可以接受,再大了以后这些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这是利用城市绿化带做了一个小区,城市绿化带本身非常窄,不好做,楼和楼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这个规划非常巧妙,这是一个院落,有几栋楼组成的,这是临街的部分,做了商业。这个院子是这几栋楼互相共有的,中间的楼是架空的,这样有一个封闭的管理,所以我们在做封闭管理的小的单元,一定要让里面有一个共享的院落,共享的空间。这又是一个小的院落,也是由四五栋这样的楼组成的,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空间,这两个小区的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是作为城市的公园处理的,我这么小的地方,还要贡献给城市一块地,这块地如果封闭的话,这么好的一块地在城市很重要的地方就变成私有的,如果把这个开放了以后,就变成了大家公有的城市公园,而且没有占更多的面积,是利用了住宅和间距做的,就是把空间换给城市了。现在我们的开放式社区,提倡大家用这种思路来做,景观设计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开放式的规模变小了,仍然觉得管理空间比较安全,这是小区内部的景观,做了很多的水景。院落并没有因为规模小做不出来,仍然做的非常精致,这就是开放的城市公园,和住区紧密相连,你出了家门就可以享受很好的城市公园,现在我们讲住区,不是单纯的住区,而是要把城市和住区的关系做好。
现在这种开放式的理念早就提倡,但是做起来比较困难,一个是观念上的阻力,建国以来住区就是这么形成的,就是做一个大的社区,一围。很多社区很大,原来的望京,出租车司机到了老迷路,因为没有路名,我觉得这个就非常有问题,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定要转变。另外虽然我们发展这些多年的住区,但是还是很难接受开放式的,可能是归属权没有搞清楚。
如果将来城市越来越美,这些问题可能会与时俱进,管理方面,政策方面,落地方面,甚至将来的销售方面都会有新的内容出台,可能就会配合我们城市建的越来越好。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