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莫修权:新常态下的中小型建筑设计探索

2016/01/211506 作者:佚名
导读:大院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小项目,因为负担比较重,小项目规模小,设计周期长,费用又低,但是与甲方接触后,我们被谷文昌的事迹感动,决定承接这个项目。

莫修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综合设计三所的副所长

我一直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工作,做过很多比较大的项目,几万平米到几十万平米的项目都有,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往那种城市化快速扩张、建筑师被裹挟着从事快速而粗放的设计方式将发生转变。

大院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小项目,因为负担比较重,小项目规模小,设计周期长,费用又低,但是与甲方接触后,我们被谷文昌的事迹感动,决定承接这个项目。

在谷文昌故居纪念馆项目设计中,我们希望用“融”的理念,融合、融入当地的文脉。

谷文昌以前是福建省东山县的一位县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对他非常推崇,使其与焦裕禄齐名,据说中央党校给两个人立了塑像,一个是焦裕禄,另一个就是谷文昌。谷文昌作为共产党的南下干部,在解放后从河南林县老家被派到福建东山岛担任县委书记,在任期间在当地深得民心。主要功绩有两个:一是绿化工作,带领当地群众用棘芒把东山县的荒滩种满,使几十年后的东山变成一个充满绿意的地方;二是对解放当地的敌伪家属作用巨大,因为当年福建是面对台湾的第一线,有很多人被抓壮丁到了台湾,留在福建的家属成了敌伪家属,但这毕竟是一件被迫的事情,谷文昌大胆提议给敌伪家属换一个名称,从而解放了这些人。当地百姓非常念他的好,盛传一句顺口溜,叫“先拜谷公,再拜祖宗”,就是每到清明节的时候,老百姓都会先拜谷文昌,再拜自家祖宗。

东山县已经有一座谷文昌纪念馆,我们这个项目是位于河南林县石板房乡南湾村的谷文昌故居附近,名为谷文昌故居纪念馆。目前使用的谷文昌故居陈列馆是谷文昌的故居,但每年接待的人流量非常大,已经不符使用,因此要新建一个纪念馆。这个项目依山面水,在一个小山坳里,地处太行山腹地,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现场地貌很有特点,周围的峡谷地形高差非常大,自然景观很好。南湾村基本都是用当地出产的石板材盖房子,有所谓的“石板墙、石板顶、石板房”的说法。在研究太行山脉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文脉的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横向类比,调研了世界范围内的其他相似地形的建筑形态,包括西班牙、阿尔卑斯山区、苏格兰地区、尼泊尔地区,甚至南美洲的马丘比丘遗址,我们发现用石材作为当地的基本建材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是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导致石材种类和建造工艺不同,而石板房子的建造传统可谓遍布全世界。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以太行山区为例,由于当地交通非常闭塞,对材料运输限制非常大,还没开通隧道之前,包括南湾村在内的石板房乡非常封闭,当地人员要想外出,需要先爬过一个叫“鲁班豁”的峡谷,非常不方便,更别提往里运建材了,因此发展出“石板房”的建造文脉和传统。

我们看了当地的环境之后很受启发。在与业主方进行沟通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主要的设计理念,即:在融入融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使用当地工艺。这种提法得到了甲方的认可。

在当地取石材成本较低,我们去的时候就听见了叮叮咚咚的敲石板声,看到平坦的地方放着很多凿好的石板材,这种取材方式很有特色。尽管随着交通的便利,当地新建的房子也逐渐使用上了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但我们觉得有必要在纪念馆上保留当地的建造传统和工艺。林县是一个著名的建筑之乡,当地往外输出的劳务很多都从事建筑业,我们觉得有必要保护当地石板墙、石板顶、石板房的传统,同时希望使用当地的工人和当地的工艺手法来进行建造。

这个纪念馆项目的规模约为2000多平米,以及一个7000多平米的干部培训基地。在交流中,我们觉得对于南湾村来说,10000平米的建筑规模可能太大,提议利用当地的农舍,让来此接受培训的学员住到农家,更能体会谷文昌当年的经历,更有教育意义。这种提法还在进一步的探讨中。

当地石材的砌筑方式非常原生态,长石材从80cm到150cm不等,小石材则基本固定,镶嵌砌筑,没有固定的花纹,因此可以看到非常自然的砌筑方式,而不是模数化的。

我们选择了院落式的布局形态,以类似九宫格的布局,分为展示空间、后勤空间、报告厅和主入口,功能上相对简单。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对建筑布局进行了很多推敲,考虑了各种布局的可能性,以及坡屋顶的方向等。

一开始甲方希望我们尽可能融入当地的建筑纹理,后来又希望能做得更有气势。选用了红色的石板材,有一定的政治意义。知行合一很难,最终往往只能做到知易行难。我们对当地的建造工艺进行了一些改进和优化,使建筑更节能。

文章来源:畅言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