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是大中城市的“城市病”。从表面上看,造成城市拥堵的原因是道路资源不能满足公众驾车出行需求,路面车辆饱和,导致车辆无法按正常速度行驶。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城市治理问题。
一个城市有多大的规模,即容纳多少人口,要有整体规划,城市建设要按照人口规模和规划进行,城市交通建设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决策者们应根据人口居住、工作、学习、休闲等需求,科学规划配套交通设施。如,地铁、公交、出租车、自驾车出行,停车场和停车位建设以及人行通道等,既要与人口分布合理匹配,又要与城市功能分区紧密衔接,以满足公共服务、居民出行、休闲的综合需求,避免产生严重不协调的现象。
交通建设规划定下来后,还要有科学管理。城市有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再良好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仍将会是杂乱无章,没有秩序可言。很多城市之所以拥堵,根源就在于此。比如,违章停车、工程建设乱占马路、车辆在马路上乱蹿无人管、行人不走天桥或地下通道等,原本宽阔的道路被挤占了,或者汽车不得不减速让人,影响通行效率,怎能不拥堵?
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一系列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对城市拥堵进行治理。比如,将拥有车位作为新购车摇号上牌的前提条件,即“先有位再有车”,使汽车保有量与车位增长同步;彻底放开经营性停车场收费,大力发展架空层停车位,并且要予以免计容积率的政策支持。据笔者了解,这些举措已被相关部门采纳,治理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