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畅树影婆娑,道路两侧柳绿花红,城区路面洗刷一新,交通标线施化规范,村道街巷美化绿化……长安区在推进城市治理工作中,不断丰富城市治理内涵,从政府主导向群众自觉行动转变,从“面子”工程向“里子”工程延伸,从“整脏治乱”外沿向提升市民素养内因发展,从环境卫生治标向长效管理治本渗透,以从严从实要求解决顽疾,以抓铁有印之志攻克难点,以铁腕铁面之力提标治本,一座充满生机、美丽宜居新城区正在秦岭脚下迅速崛起。
“里子”工程 实现治理全覆盖
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偏远农村……这些都是城市治理的“里子”工程,也是整治的重点和难点。长安区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搞一阵风运动,在开展城市主干道、主城区、主建筑等“面子”治理的同时,更注重治理隐藏在城市边角旮旯处的“里子”,将城市治理触角向偏远农村、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延伸。在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在重点路段地带布控70多个监控点位,对日常环境状况实时监控,每天派专人在远程视频监控室通过LED大屏获悉各个监控点位的监控数据,一旦发现有影响环境污染的事件,立即会同相关负责人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在背街小巷、偏远农村,不断加强“三防”建设,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办法,层层细化分解任务,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面集中整治卫生死角和空白地带,确保整治无漏洞、全覆盖。同时严格日常保洁制度,不断完善保洁车、果皮箱、垃圾台等配置,彻底解决垃圾收运难、冲洗作业难问题,真正让城市的“面子”更光亮,“里子”更暖心,群众更满意。
3月份以来,通过远程监控发现整治环境污染事件4起。全区各街村共出动3万人次、机械950台次,清理垃圾2.8万方,清除卫生死角4.7万处,清理绿化带120公里,拆除违法广告牌600余块,取缔占道经营商贩570户,刷白墙壁2万平方米、行道树5万株,补植树木3万株,搭建河道隔离网片12公里,使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有力改善。
标本兼治 创新机制固长效
治理成效要靠完善的制度建设来巩固。在建设品质西安、推进城市治理中,长安区变突击式治标为常态化治本,以问题导向为“透视镜”,深入问诊对症下药,完善制度长效管理,加强绩效考核问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确保城市治理向纵深化、常态化、精细化迈进。
为切实解决城市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根本问题,长安区成立了由区级领导带队的11个联合督导组,不定期对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将存在问题现场拍照摄像取证,及时向责任单位下发督办单,并进行“回头望”、杀“回马枪”,确保第一时间化解、整改、落实到位,防止回潮反弹。截至目前,共下发督办单287份,整改落实270份。同时,完善长效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形成激励机制,对执行不力的人员公开问责,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挂钩,对工作标准高、整改措施实、整改效果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应奖励,形成层层传导压力,人人肩上担责,个个走在前列的工作格局。
聚力攻坚 共建美丽新家园
随手捡拾路面的垃圾,主动撕掉电线杆上的野广告,自觉地给老人让座,有秩序地排队乘车……从城区到乡野,从城市白领到打工一族,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百姓,现如今,在长安区“开展城市治理,共建美丽长安”已经由政府牵头主导,逐渐转变成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在城区,机关干部、市政人员、保洁人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群体,无论节假日,都会主动走上街头、深入社区,义务担当城市治理的宣传员、监督员和“清洁工”,向亲人朋友、过往路人宣传城市治理,用双手擦拭着城市的每一块肌肤,用双脚丈量着城区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丽长安建设尽一份力。在农村,党员群众自发组建义务清扫队、督导队,清理村内散落的白色垃圾,清除墙体、电线杆上的野广告,清运垃圾台内垃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享”的理念在群众中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各村还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整治、围墙维护、植绿补绿等专项活动,身体力行扮靓新长安,汇聚各方力量,不断激发城市治理工作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