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刘育东:7个角度反思人类建筑与环境

2016/04/211644 作者:佚名
导读:以“推动吸碳节能、垂直森林、绿色抗暖化建筑技术之精进与普及”2016 吸碳建筑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安藤忠雄现代美术馆名誉馆长 刘育东

以“推动吸碳节能、垂直森林、绿色抗暖化建筑技术之精进与普及”2016 吸碳建筑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台湾绿领协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协助,两岸企业家峰会指导。

安藤忠雄现代美术馆名誉馆长刘育东在致辞中表示,建筑在过去的历史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筑和自然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让这些引领人类建筑思潮的大师们都在改变。

据刘育东介绍,人类最早在澳洲的森林里面用树枝、树叶盖房子。最有名的是爱尔兰的草皮房屋,在冰岛,草皮变成建筑的屋顶。西班牙的住家,因为要绿化,当时没有好的经济和科技,所以用盆栽来抗气候的变化。巴比伦的空中花园,2600年前就把大树种在高楼上。

所有学建筑的人都知道古罗马建筑这个万神庙,虽然没有绿的元素,但是希望让天空、阳光、水直接可以进来,让建筑跟人跟环境融为一体。但是到了16世纪的时候,城市虽然很想跟自然融合,但是你会发现罗马开始以建筑为地标,以建筑为思考,那时候我们慢慢的忘记了自然。即使到了Palmanova,17世纪的城市,周边有很好的绿色,但是周边只点缀了一点树木和一点点公园,人类的城市开始跟土地抢颜色。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建筑师脑中想象的现代城市,要为人类解决居住的问题,但是绿色、环境也慢慢的消失。当我们的建筑一而再、再而三慢慢充满在城市里面之后,Le corbusier讲出生活是对的,我们想要绿色的生活,但是建筑师错了,他们只在塑造空间。莱特在1930年在宾州盖了有机建筑,来环保绿色色彩。建筑要用最低的能源、最低的成本,同时还要兼顾如何跟绿色的森林在一起。

刘育东分析,我们都期望都市里有特别好的环境,好的环境里面建筑和绿色有融合吗?实际上,我们把全部的森林变成了房子,只有在小小的地方留下中央公园。这样够吗?许多建筑师在20世纪末期开始反省。

对此,刘育东归纳认为有7个方向,首先,什么是有机建筑。最早希望在巴塞罗那要建筑物不再只是方盒子,而是能与树木为伍的圣家堂;其次,建筑师希望直接把建筑盖在自然当中。2001年的奥地利的建筑躲避在树林里面,在纽西兰房子就是树林的一部分,你分不出哪里树哪里是建筑物。在瑞典盖了一个小的旅馆,不要看到房子,全部用玻璃,看到的全部是树林。这样的方式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你是离群所居,离开了我们绝大部分人必须留在的城市;再次,生态科技高科技做出可持续性建筑,也就是生态建筑;第四,低科技,当地自然材料的建筑。在美国建造一个树屋,人都住到树上;第五,生命周期,回收建筑。柏林在Norman Foster的发展下,要做一个新的和旧的融合的可持续性的建筑,能保护环境。这样的发展中,阳光可以直接照下来,二楼、一楼不用开灯,晚上一楼开灯的时候,上面不用打光,这是最简单的可以做的,可以让建筑永久的留存下去。在一个旧的废弃的瓦斯工厂里,要盖一个新的美术馆,非常佩服业主请到Herzog de Meuron,让新的美术馆有新的生命,能够延伸,新旧融合,建筑就可以永远维持下去;第六,植生墙垂直地景绿色建筑。西班牙把绿色的素材变成建筑素材,跟建筑新元素一起创作。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把草皮直接种在了屋顶;最后,空中数目垂直森林想象与实现。我们希望在前面六种工作方法下,有更多的突破,像巴比伦空中花园一样,有没有机会让大树直接上高楼?这里面牵扯的是设计理念、建筑技术、价值观,决定性跟地球新的一种伦理和一种新道德。

刘育东认为,人类应该来思考一件事情,人类的居住够了吗?以前不够,20世纪不够,现在应该够了,不要再建造了,已经够住了。什么是美学,什么是价值,建筑应该怎么发展?我们应该跟艺术学习?建筑应该建立以生态为重的新的价值观,什么是未来21世纪重要的建筑由我们来定义,由在乎生态、在乎绿色、在乎森林的人来定义,我们要定义出自己生态的美学。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