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新建筑时代

2017/02/091044 作者:佚名
导读:当下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联网设备的快速发展,导致全球的数据量正在以每18个月翻一倍的惊人速度增长,对当今和未来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

建筑业需要大数据吗?

当下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联网设备的快速发展,导致全球的数据量正在以每18个月翻一倍的惊人速度增长,对当今和未来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不少行业已经开始用大数据思维去发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那作为传统行业的建筑业需要大数据吗?

所谓大数据思维,是要全部数据样本而不是抽样;关注效率而不是精确度;关注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大数据时代,建筑行业自然也不能置身度外。事实上,智能数据在国外已有不少应用,也推出了很多概念性的理念和产品。在国外一些地区,建筑可以自行降低能耗,交通能够预测什么地方会有交通堵点等,这些都是大数据在行业的应用。众人熟知的赌城,IT人士熟知的CES(美国消费电子展)所在地阿拉斯加就是数据之城。和大多数城市一样,赌城拉斯维加斯面临水电等市政管道因历史数据不准确而在施工中被挖断的威胁。为此,拉斯维加斯利用智能数据开发了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仿真模型。咨询公司VTN帮助拉斯维加斯市整合来自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利用技术生成了一个三维实时模型,能够显示路面和地下的各种管线设施。

 

建筑业需要拥抱大数据时代

当下,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研究表明,建筑业是数据量最大、业务规模最大的大数据行业,但同样是当前各行业中最没有数据的行业。但建筑行业近30年来一直被约20%的行业增速麻痹,整个行业基本与互联网和大数据割裂,管理创新能力弱,企业与行业的转型升级步履艰难。

客观地说,建筑业信息化、大数据始终难发展起来,与这一行业的本质也有较大关系。建筑业生产的复杂性,导致互联网充分应用、大数据成为生产力的技术难度十分巨大。这一点也减少了技术对行业变革的冲击,使保守势力得以长期掌控行业。建筑业独有的生产方式,相对于制造业,即使是一幢6层普通住宅楼的建造,也是面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建筑业要达到制造业的精细度,要细到每一堵墙每一块砖都要事先排好,出好排布图,各种规格的砖的数量事先统计好,按数据通知供应商供货,安排运输班组按精细数据按各堵墙用量的标注图,进行垂直运输和楼层就位,难度极大,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业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用。

但时代的进步要求建筑业必须要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在BIM技术出现以前,按传统的管理技术手段,行业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像制造业一样的精细化管理。但BIM技术的发展和初步成熟,将彻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完全可以轻松实现上述管理手段。BIM技术在创建、计算、管理、共享和应用海量工程项目基础数据方面具有前所未的能力,让建筑业的管理与制造业的差距大大缩小。从全专业建模、计算工程量,到分析各专业技术冲突,输出预留洞标注图,专业团队可以10天时间完成10万平方建筑面积的体量作业,比传统作业方法,综合工效要快5~10倍以上,工作质量(数据质量、技术成果质量)更是提升数倍。互联网革命的根本机理是通过提升最终用户(消费者、客户)对产业链全过程的信息对称(透明化)能力,对产业链价值进行重分配,更有利于消费者和价值创造者,低水平的资源控制获益能力将降低。对于建筑业而言,确实仅有互联网还不够,需要“BIM+互联网”,才能对建筑产业链进行透明化。

 

大数据应用号角正式吹响 建筑业信息化

建筑行业是最需要被互联网变革的行业,因为这是最大的大数据行业之一,却也是当前最缺少大数据的行业。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吹响大数据应用号角。对已经身处BIM和“互联网 ”浪潮的建筑行业而言,如何处理和用好海量的工程相关数据,是实现信息化变革的最关键因素。

 

行业大数据壁垒待破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鼓励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大数据协同融合创新,加快突破大规模数据仓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挖掘、数据智能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会产生海量数据。2014年,我国在建项目达60余万个,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18亿平方米,而每个项目都会涉及建设方、总包方、分包方、材料设备厂商、劳务公司、设计院、监理方、政府部门等,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有公开资料显示,平均每个建筑生命周期大约产生10T级别数据,相当于630万部《红楼梦》。

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多年的国有建筑企业某负责人王理看来,现阶段建筑企业还缺乏对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无法通过传统方法管理海量工程数据,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建筑行业大数据应用和BIM普及的核心,是基于企业核心数据的积累、存储和管理。

“现在很多国外公司想进入国内做建筑行业信息化,目前国内做得很有规模、很深入的公司也比较少,但很多企业都想借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新技术变革的机会努力做一些创新。”有行业分析师表示。

不过,王理分析认为,对于建筑行业的大数据挖掘来说,存在天然的行业壁垒。“首先是数据维度比较复杂,简单来看,既有建筑类数据,如建筑造价类数据、建筑结构类数据、建筑施工工艺类数据、建筑材料类数据,也有管理类数据;其次是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和对专业的要求与国外不一样,各省市的建筑行业法律法规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的大数据挖掘成了一个高门槛行业。”他说。

 

大数据时代下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

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当今生活正迈进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数据能够全时段进行收集、能够实现海量储存、能够通过手段进行处理和应用。如今,数据应用的形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由原先的从变化中寻找规律、从大量数据中寻找“方程公式”到从海量数据中确定某一具体时点的数据和信息,这一转变为企业决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奠定了基础。大数据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资源、基础设施,关键是要为我所用。

建筑是最大的数据行业之一,又是数据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之一。在新时期,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将逐步体现,项目的工程量、建材价格数据、设备的产品数据、企业资质数据、产品的质量评估数据等纷繁复杂、浩如烟海,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大数据库将是行业竞争的门槛之一。建筑企业没有大数据库,就会将自身置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建筑业要热情拥抱大数据时代,用“大整合、大融合、大视野”的大数据核心思维来建设和管理企业,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数据化和现代化。

 

传统建筑业为什么要融合互联网?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一直以来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并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了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筑产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是“两个战略”(新型城镇化和一路一带)落地的关键。

 

建筑业需拥抱大数据 互联网 支撑建筑产业现代化

但对于传统的建筑业来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浪费较大、能耗过高、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粗放式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建造模式已不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同时,中国建筑产业要走出一条具有核心竞争力,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在科技进步的引领下,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建筑业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促进中国建筑产业向“精益、智慧、绿色”的方向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技术、管理、体制、机制的新跨越。

 

互联网 建筑大数据,助力城市智慧发展

信息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不断引领并推动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惊喜和可能。其中,尤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 ”战略布局为甚。

例如“互联网 集市”等于淘宝,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便捷购物;“互联网 交通”等于滴滴打车,再也不用被路边各种呼啸而过的的士忽视而打不到车;“互联网 银行柜台”等于支付宝,在线支付转账一键搞定,再也不用去银行柜台排长队……这些已深深融入日常生活的产品、平台或概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概念中的创想或网络中的热词,“互联网 ”已悄然潜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现实。

那么,在“互联网 ”风起云涌的狂热浪潮影响下,对于人类最赖以生存的建筑又会产生怎样的变革呢?

致力于提供创新型IT信息化服务的行业领导者湖北恒信国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称“恒信国通”),心系城市安全发展,以建筑服务为基本,提出创新服务概念——“互联网 建筑大数据”,将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城市建筑服务无缝对接,研发出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全国智慧工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工地”)。这种“互联网 ”更多的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对施工项目的建设期进行实时高效地数据监测。

文章来源:中国BIM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