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专访陈曙东:物联网与大数据共同促进万物互联

2017/06/059598 作者:佚名
导读: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有什么特点?物联网与大数据是怎样的关系?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陈曙东。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有什么特点?物联网与大数据是怎样的关系?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陈曙东。

陈曙东,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数据与云计算领域的国家级专家,曾多次获得国际奖项。目前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团队开展大数据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车联网等领域的社会发展民生工程建设。

物联网是大数据的来源之一,也是大数据服务的对象,大数据给万物互联产生的创新应用提供服务。同时,物联网技术推动着大数据相关技术发展。

 

物联网与大数据互相促进

Q1:物联网有什么特点,和互联网相比优势在哪里?

陈曙东:物联网描述的是在物体上加装传感器,再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数据分析等来实现万物的广泛互联。物联网的特点就是使得所有的物品都可以成为产生数据和获取数据的载体,从而带来了数据量的剧增;在实现万物互联之后创新模式发生了变化,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数据驱动下产生。

和互联网相比,不能说物联网更具优势,因为任何技术发展都有一定的背景和特征,哪个更好,不好界定。第二次信息化浪潮是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输方式不再是单机内的传输,在物联网时代,信息的互联互通使得联系变得更加广泛、更加普遍,数据实现剧增,并引发了质变,我们迎来了DT时代。

 

Q2DT时代,物联网与大数据是怎样的关系?

陈曙东:从信息流来看,物联网覆盖了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等阶段,涵盖了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

两者的关系是:物联网是大数据的来源之一,也是大数据服务的对象,大数据给万物互联产生的各种创新应用提供服务。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推动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

 

Q3:国内的物联网发展进程是怎样的?

陈曙东:从数据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在数据获取阶段,物联网的传感器需要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传输能力、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等,而且要求是低功耗和低成本,目前,对于这种新型的传感器国内的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数据存储阶段,物联网数据具有时空性、碎片化、非结构化等特征,这就需要新型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技术,目前国内的云存储和云计算领域已经有很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智慧城市是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应用领域,未来将在智慧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方面有更多智能化、规模化的应用,但是由于支撑这些应用的大数据技术才起步,所以目前还处于应用示范阶段。

 

物联网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Q4:在互联网+”时代,IT业与制造业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工业4.0呼之欲出。在您看来,工业4.0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陈曙东:工业4.0的概念由德国提出,在美国叫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叫智能制造2025,各自的侧重点和发展路线不尽相同,他们的共通点是:都是大数据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统一,通过CPS来实现人、机(物)和系统的广泛互联,大数据是系统的核心,通过深挖数据的价值,探索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和业态,让现有的工业从封闭走向开放、走向互联。

此外,还有一个特征是,都提到要建造智慧工厂,这样的工厂可以实现人机的有效交互,靠的就是物联网和大数据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等支撑,从而对产品生产、质量监控实现智能化的管理。

 

Q5:工业4.0发展方面,目前国外的发展程度如何?

陈曙东:欧洲以德国为代表,由于德国的精密制造一直在全球领先,提出工业4.0其实是巩固其竞争地位。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更注重的方面,也就是通过软件、IT技术重塑制造业,通过大数据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制造业的创新,使生产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和互联。

 

大数据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Q6:随着数据的不断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未来大数据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陈曙东:其实大数据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了,未来大数据将影响政治、经济以及我们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例如,在医疗方面,用可穿戴设备可以采集个人健康数据,结合医院信息系统里个人就诊数据和体检中心的体检数据,再与市民的医保信息互联,对这样一个多维度的医疗大数据,用专业的算法进行分析,可以解决慢病监控、健康养老等问题。在智能交通方面,综合车辆信息、路网状况等可以掌握交通的实时变化,优化市民出行,同时对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也能提供决策依据。

 

Q7:在数据不断开放的今天,很多人担心数据的安全,您怎么看?

陈曙东:目前的确存在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等问题,但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是必由之路。数据开放一定要有法可依,关键要定义好数据开放涉及到的各方的责任和权力。同时在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建议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安全可控的产品和服务

 


文章来源:贵阳日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