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罗天昊:昆山危机透视

2014/09/15735 作者:佚名
导读:昆山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当地发展的困境,过于依赖台商,过于依赖血汗工厂,最终攘成大祸。

昆山事件,余波未平。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昆山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当地发展的困境,过于依赖台商,过于依赖血汗工厂,最终攘成大祸。

某种意义上说,根源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江苏的产业结构,有三大弱点,一个是缺少足够的中心城市,二是产业的层次性不够丰富,三是内生经济不够发达,最终三者合力,造成危局。

广东与江苏具有很大相似性,都有全国领先的高新产业,都是全国制造业中心,都具有很大的外向型经济特征,但是,广东和江苏的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却差别巨大。

虽然最近几年,江苏与广东在GDP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按照当下增速不变,未来有可能超越,但是,在发展模式,以及产业布局方面,广东的“内功“远胜江苏,未来江苏在产业布局,以及发展模式方面,需要向广东学习。尤其是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广东的中心城市更多,三产更发达。

2013年,广东的三产占比为47.8%,江苏是44.7%。广东足足高出江苏3个百分点。

北上广深,中国四大名城中,广东独居其二。全国性城市的崛起,必然伴随着齐全的产业体系,合理的产业机构,以及强大的经济总量。江苏与广东三产的差距,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全国性中心城市,服务业无法独立。

2013年,广州三产比重达到70.6%,南京三产占比为544,广州高出南京16个百分点以上。除广州之外,深圳和制造业重镇东莞三产占比都超过了50%。而江苏除省会南京外,其它经济重镇,三产比重均未超过50%。其中,苏州为45.7%, 具体到昆山,三产占比更小。

在香港的身边,深圳和广州仍然成为珠三角的两大巨头。这与长三角截然不同。在长三角,上海是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上海的服务业对其它长三角城市造成挤压。未来几年内,江苏的第三产业占比,仍然不会有大的跃升。

其二是,广东的内需比江苏更为强劲。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已有的统计显示,2012年广东为2.27万亿元。江苏为18215.3亿元,广东多出江苏4000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广东的整体经济能够挫而不败,强劲的内需居功至伟。

其三是,虽然江苏的高端制造更为强劲,但是广东的产业结构更为丰富多元。

江苏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领域,建立了相对优势。“新苏南模式”的起点相对比较高。

旧苏南模式的核心是集体经济,自90年代后期起,乡镇企业日益式微,江苏为此进行了战略转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求发展”的战略,与台湾,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的建成为标志,江苏的经济结构,从本土企业为主导,变为外资企业为主导。

苏州与东莞最大的不同是,东莞引进外资,是从改革早期开始的,低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广东提出了“腾笼换鸟”战略,但是,船大难掉头。而江苏的外向型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起点就比较高。在引进外资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布局。江苏的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如IT产业,基本都非本土培养,而是借台湾产业转移之机完成飞跃。明基、华硕空降苏州,使苏州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的IT产业之都。而苏州通信产业、电子产业的高端崛起,亦遵从此种路径。

目前,江苏已树立了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等支柱性高新产业,其中,电子产业成为江苏第一大支柱产业。

而在传统产业里,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纺织、食品等江苏传统产业强项逐步退出支柱产业,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兴起。外资的强势进入,为江苏产业洗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广东亦是外向型企业集中的重地,但是,以东莞为代表的城市,其外资起步早,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总体而言,广东的制造业,呈现两极分化,东莞的外资企业,以及佛山等地的本土制造业,均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深圳、广州等地的高端制造业,则主要是本土企业,虽然强势,但是在高端产业总量方面,江苏更胜一筹。

在去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入选的企业多于广东。不过,江苏的经济,对于外企依赖性比较大,强势企业,多出自外企,而广东的本土经济,更为突出。广东的高新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通用飞机基地、华为、中兴、腾讯、元征、金蝶等,均为广东本土企业。

2012年,广东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7.9%。不过,相对江苏,广东的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比例,仍不完善,传统制造业比例仍然过大,这是广东未来产业转型的最大重点。

不同的产业结构,来自不同的发展模式。

最近十年,新江苏模式成为江苏的主流。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倚重外来经济,欧风美雨和台湾暖流,催绿了江苏。江苏的外向型经济起点高,一出世就风华正茂,顺势完成了产业转型。培育本土经济耗时长,见效慢,由此新江苏模式为全国所追捧。但是,这种模式缺少基础产业,一旦大量外资撤离,则产业安全堪忧。

此外,以昆山为代表的新江苏模式,一个非常大的知名弱点,就是产业自主性差,过于依靠外来经济,昆山的制造业企业,由于受到利润下降的影响,不得不牺牲工人工作环境,降低环保要求,最后造成大祸,而当地对这种普遍的现象,无力从根本上改变,除非改变产业布局,而这并非朝夕可至。

广东则不一样,虽然今年年初东莞遭遇重创,但是,从整体而言,广东却并没有伤元气,因为广东不仅仅有东莞,而且东莞并非广东的最主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广东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东莞模式,是外向型经济代表;一种是深圳模式,高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达,广州亦发展了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一种是以佛山为代表的制造业基地,成为家电王国、木工王国、家具王国。本土经济强劲。以湛江、茂名为代表的地方,又实行了央地合作模式,搞大化工、大钢铁、大项目拉动,部分类似天津滨海模式。同时,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龙头,孕育了广州和深圳两大全国中心城市,三产发达。这种混合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混合的产业结构,亦增强了广东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