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热发电产业至今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然而,光热发电在中国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技术上看,我国与国外差距不大,近几年在研究领域有不少突破性进展,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前面。但从商业化运作来看,由于电站建设及电价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产业化进程。
企业争相布局
8月27日,全球最大光热发电储能材料基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由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分三期投资80亿元建成100万吨熔盐项目。而就在距此不远处,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进军光热发电的中广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刚刚在7月1日正式动工。
8月28日,记者驱车在德令哈工业园采访时发现,就在中广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一路之隔,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家实现工业化运行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已于去年底正式并网发电。对从央企到民企接二连三的光热发电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开始兴建的现象,我国第一位太阳能光热发电博士、首航节能光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姚志豪兴奋地说,2014年将是中国光热发电起步的元年,这个巨大的市场在等待着投资者。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长兼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主任诺卫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柴达木盆地属于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区,适合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仅德令哈地区适合太阳能开发的面积就在500平方公里以上。近年来,这里布局的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并网发电,下一步海西州将大力推动太阳能光热发电这一新的发展形式。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不仅在青海,去年以来在我国西北部沙漠及沙漠化地区,东起内蒙古西至甘肃,有关部门已批准20多个光热发电项目,目前多个项目已在前期准备中。
商业化前景可期
我国太阳能光热资源丰富,西北大面积的地区处在“太阳带”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占我国总面积2/3以上的西北地区太阳能光热发电可装机潜力约16000兆瓦,我国的储量与美国相当。以年发电量来讲,我国潜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量为42000兆千瓦时,而目前我国年各类发电量约为5000多兆千瓦时。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黄湘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说,我国广大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超过330万平方公里,如果以1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面积布局光热发电,就可以满足目前全国的用电量。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马重芳教授说,从技术上看,我国与国外差距不大,近几年在研究领域有不少突破,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前面,特别是熔融盐蓄热与传热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确保了中国站在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制高点上。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其他国家相比,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产业优势在中国,而且是中国的强项,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我国企业已进入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关键部件开发方面涌现出一批企业,国内已可全部生产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关键部件和主要装备。而且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长,加速发展该行业可以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消化钢材、铝材、玻璃、水泥等当前的过剩产能,并可拉动矿料、保温、机电、机械、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并能推动发电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发展,扩大就业。姚志豪说,这是中国制造业的一次机遇,一旦撬动了该产业,将会涌现一个上万亿的装备制造业大市场,且有可能是又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千亿元市场待开发
十年前我国就已有首个商业光热发电运作项目。当时,光热发电先驱“德国太阳千年公司”总部技术人员和中国区代表积极推进鄂尔多斯50MWe槽式电站的前期工作。2011年,该项目由一家央企中标投资建设。然而,由于定价方式不尽合理、中标电价明显远离理性数值,该项目长期处于搁置状态。
这只是众多命运多舛的光热发电项目的冰山一角。我国的光热发电历经十年发展,依然蹒跚学步。
不过,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发改委价格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职能部门先后召开了两次关于光热发电的座谈会,对推进我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政府将光热发电业的发展重新提上日程,也使光热发电开发商们重拾了信心。
目前,手握多地项目资源的五大电力公司和中控等民营开发商正摩拳擦掌。有分析认为,经过前期的示范阶段,太阳能光热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按照我国政府此前规划,到2020年实现3吉瓦光热发电装机的最低目标,以单位千瓦投资成本下降到3万元计算,到2020年,我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