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到,要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而在此之前,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也提到把促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并将在推广基础设施PPP模式方面形成系列具体成果。
随着相关政府部门和政策的扶持,PPP在近几年真正地火热起来。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去探索。
政策推热PPP
在上述财长会上,我国除了宣布已建立国家层面的PPP中心外,还决定利用在亚洲开发银行设立的中国减贫和区域合作基金中的500万美元,支持APEC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PPP、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领域的能力建设和项目开发。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已开始私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的实践,但主要以BOT方式为主。2005年前后,随着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的发布和实施,国内迎来一个私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高峰,PPP模式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
而PPP真正变得火热起来也是在近几年。
经过一年的预热,9月底,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示范。这是财政部自去年底推广PPP模式以来发布的第一个正式文件。
自此,各地政府探索实施PPP项目的热情更加高涨。同时,财政部还发文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迅速上报储备的PPP项目,有意在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领域率先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带动PPP项目规范运作。
江苏省作为首个成立省级PPP试点中心的省份,于9月初召开首批PPP试点项目推介会,公开向社会推出了15个PPP试点项目,涉及交通基础设施、供水安全保障等五大领域,总投资额达875亿元。与此同时,浙江、湖南、青海等省也加速推进PPP项目试点。
但是,做好PPP项目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PPP呼唤顶层设计
对于之前我国PPP的发展,济邦咨询公司董事长张燎用“摸石头过河”来形容。
张燎表示,由于事前对公私协作的基础理论研究不透,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薄弱,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法律、投融资、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争议和矛盾日益突出。
结合过去的经验教训,公私协作健康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因此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呼吁:PPP需要顶层设计。
对于如何做好PPP,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王守清表示,前提是要保证国家法治、政企守信、金融成熟、市场公平、竞争充分、能力建设、咨询专业、公众参与等。同时,PPP项目监管涉及很多环节,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张燎也建议,在未来的经济改革中,应实现财政预决算公开和透明化,制定公私协作的专项法律,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等形式颁布实施。
而多个国家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国家层面的PPP协调机构对该地区的公私协作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在中央和省级设立类似于其他国家PPP中心的实体机构。据悉,目前中央级的跨部门PPP机构尚未建立,财政部内部设立了PPP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并在金融司设立PPP处。
王守清还表示,如果能让目前存在但不规范和不透明的企业自提也作为PPP项目的规范和透明立项方式之一,而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政府招标方式,必将激发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PPP发展。
据悉,财政部将制定PPP模式操作指南和标准化的PPP模式项目合同文本,并要求省级财政部门结合部门内部职能调整,积极研究设立专门的机构。
民营企业尚难参与
8月7日,重庆市首批PPP项目集中签约,合作方包括央企、港资外资企业,以及融入民营资本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尚未成为主力。
我国首例民间资本运用BOT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是建成的泉州刺桐大桥。但细数发现,大部分的BT、BOT项目仍旧是政府和大中型国企合作的项目。
张燎说:“由于在政策机制等顶层设计方面的缺陷,中国PPP发展之路起伏波折,本该成为助力民营经济壮大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良机,却遭遇国进民退的挤出。”
对此王守清表示,民营企业目前很难参与PPP,缺乏融资能力是主因之一。
由于民营企业的资产不足、民营经济的信用度偏低等原因,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贷款慎之又慎。与之相反,在负债率高达85%的情况下,央企仍旧能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
同时,由于民企的综合实力与国企相比处于弱势,对于有些技术和设备要求高的项目,民企现在还不具备这个实力。“PPP涉及面广、较为复杂,需要懂融资、法律、市场预测等的复合型人才,而民营企业人才缺乏也是一个原因。”王守清表示。
此外,不少民营企业本身对PPP并不感兴趣。现阶段利率高企,社会资本对收益的预期水涨船高,基础设施领域很难有符合民企预期的高收益,这是民企不愿参与长期项目的主要原因。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