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董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曾经预言北京房价将达到每平方米80万元。近日他写了一篇文章,称要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尽快回到“房地产业保中国”的思路上来。为此,他给振兴楼市开了一副“董氏”猛药,核心就是要让政府大力救市,包括取消限购限贷政策、明确宣布紧缩未来几年的建设用地供应、放缓棚户区改造进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等,被称为“最疯狂建议”。
为什么是“房地产保中国”呢?在董藩看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而且至今仍主要靠投资来推动,其他投资都不行,还得靠房地产。对一个处于城市化进城加速期的国家来说,投资当然重要,房地产也当然重要,但是认为只有靠拯救房地产才能“保中国”,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论调。
或许,就像董藩说的那样,拯救房地产业易如反掌,要以此来保中国经济短期增长也并不难,只要继续无节制地刺激投资就行。但是国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是因为政府看到,不能再无视房地产市场明显的泡沫,也不能再依赖投资独大的经济驱动模式。按照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说法,就像一个吸毒病人,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却是吗啡,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问题更严重。“董氏”猛药,其实就是这样的吗啡。
在董氏逻辑里,房地产业兴,则国民经济兴;房地产业衰,则国民经济衰。其实这是搞反了方向,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国民经济兴,则房地产业兴,毕竟房地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的确,在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至今房地产业仍然是第一大支柱产业,2011年的贡献率达到13%。但是,窄口径的房地产业在中国GDP增长中的贡献已经占到1/3左右,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这个比例逐渐降下来,逐渐向美国看齐才对。
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业,“房地产保中国”的论调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反市场的。
奇怪的是,这样的救市论调常常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董藩就批评现有一些房地产政策,比如限购限贷是行政干预,应该把房地产交给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当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取消各种限制住房消费政策,他又认为不够刺激,进而希望政府给予另一种方向上的干预,比如建议中央政府明确宣布紧缩未来几年的建设用地供应,这等于要政府利用土地供给垄断权来减少房产供给。至于棚户区改造,体现政府的公共责任,与房地产市场并行不悖,董藩却建议放缓这一工作,相当于借政府之手进一步收缩房源。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本应该着眼整个国民经济而相机决策,董藩却建议为房地产业而降低,相当于不惜以国民经济为代价来增加房市需求。如此寄望权力之手对供需两端干预,是哪门子的市场经济呢?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