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王铁宏:“新奇特建筑”不低碳

2014/12/101224 作者:佚名
导读:住建部科技委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王铁宏 今后一些城市的地标建筑或许不会有新奇特所谓的震撼效应了,因为这些建筑不符合低碳标准,在设计方案阶段就会被排除。

住建部科技委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王铁宏

今后一些城市的地标建筑或许不会有“新奇特”所谓的震撼效应了,因为这些建筑不符合低碳标准,在设计方案阶段就会被排除。近日,住建部科技委副主任、教授级高工王铁宏讲述建设领域的技术革命,并建议广州利用好珠江的景观优势,打造好建筑轮廓线。

谈节能建筑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一半

建筑的运行能耗加建造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所以,建筑节能比起工业、交通节能的空间都要大。其中,公共建筑的能耗是普通住宅能耗的5至10倍,有的甚至有20倍,“所以一定要抓住公共建筑这个主要矛盾”,王铁宏说。

他介绍,从2005年国家开始在住宅中推行节能建筑,2006年是公共建筑,8年时间已全部实现了建筑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如果按节能50%来算的话,7至8年我们新建的140亿-150亿平方米的建筑,起码节省了1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了3吨二氧化碳。”

“节省煤就是节省钱”,王铁宏说,现在有些城市已经限批了,必须碳排放降下来才能再给指标,节能改造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节能改造也会惠及民生,比如,节能住宅稍给一点热冬天就暖洋洋的,不节能的建筑“跑、冒、滴、漏”,冬天就非常不舒服。

清华大学胡鞍钢认为,当前的全球低碳经济运动无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王铁宏认为,我们正处在节能向低碳的进程当中。

低碳建筑,不仅仅指运行的时候节能,还要建造的时候节能,拆除之后可以重复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理论,这才是低碳建筑的内涵。要实现低碳建筑,一是要尽可能节省钢材、水泥、玻璃的用量,二是要尽可能实现建筑的工业化,或叫建筑“部品化”,三是从方案论证的时候就排除碳排放高的方案。

也就是说,“今后一些城市的地标建筑就不会有‘新奇特’、所谓的震撼效应”,王铁宏说,传统建筑一般是底下大、上面小,要追求新奇特就要上面大、下面小,这个现在的技术都可以做到,但代价就是多用钢,也就是增加了碳排放。

据悉,国家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如果设计方案被判定为“奇怪建筑”,则不予批准建造。

谈技术革命传统现场浇筑方式弊端显现

实现低碳建筑的一个途径是建筑方式的转型。王铁宏讲道,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建设方式已存在很大的弊端。包括水泥、水资源浪费严重,工地脏乱差,成为城市里可吸入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即使有很多规定,例如硬地面全覆盖,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有建筑的质量问题,比如群众投诉最多的楼道开裂。他说,学结构的都知道,地板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是允许“带缝作业”的,若养护得非常好,缝是非常微小、用肉眼看不见的,也不影响结构寿命和使用周期。一旦养护不好,就不是微裂缝,而变成“集中缝”,甚至裸露钢筋,影响使用寿命,有的楼上楼下会产生纠纷:漏水了算谁的?

另外,过去建筑业有丰富的劳动力来源,到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再从事传统建筑业,招工难、管理难的问题突出,质量控制体系就更难做到尽善尽美。

谈改革方向业内在探索工厂化装配式建筑

针对上述弊端,行业内专家一直在探索工厂化装配式建筑,也称为“部品化建筑”,是能够替代传统技术,也就是现浇体系的更好、更省、更快的方式。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其中一种模式,可以实现多重小高层技术上的外墙板、内墙板、楼板的部品化,部品化率达到了50%,成本可以压缩到与传统技术接近。

另一种模式适合高层和超高层办公、宾馆建筑,钢结构尽可能多地在工厂里完成,减少现场的焊接量,部品化率在30%到40%.

第三种模式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办公、宾馆、公寓建筑,是全钢结构,所有的物品在工厂里一步完成,并且装修到位,现场只是快捷安装,部品化率达到90%,效率可以达到一天一到两层,成本可以比传统技术还低1/4左右。

谈现实困境对规划设计界是新挑战

钢结构为什么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成本低?一个是工期短了,一个是大量拿货后定价权大,另外标准化生产使得生产成本变低。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有一个讲话,他说标准钢铁构件能够搭积木式地安装,拆除后可以回收利用,做这件事,技术比较成熟,成本也不高,2014年我们要积极推动,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要推进这项工作”,王铁宏说。

王铁宏提到,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这种工厂化装配式建筑也是一种挑战,“我们设计院的同事,除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别的都不会了,再加上我们的规划越来越‘保姆式’,软件也是‘保姆式’,只要做了一次工程,从那儿移动过来就行了,创新思维不行,创新能力退化,这个对我们搞设计的同志是一个问题”。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