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国峰会的养老分论坛
11月23日下午,城市中国峰会的养老分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围绕养老产业的启蒙期、新的养老模式等话题展开对话。
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陈首春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从养老机构和养老地产两方面来说,过去的六年中,养老床位数从235万张上升到近500万张,整体的行业空置率达到40%。养老地产中也因为土地、金融、税收等因素,没有取得突破进展,更多的地产企业仅仅是在拿地、开发、销售。
他认为养老产业进入了焦灼期,而这焦灼期实际也是养老产业的启蒙期。无论是对需求方还是供给方,还是作为政策制定和引导者的政府而言,可能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对这个产业的认识和心态。陈首春说道,“毕竟中国现在经历的是一个超大规模、超快速度、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进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指出如今老年人口的状态是低龄化,50后、60后的这批老人是消费主力,但他们并没有那么需要养老床位。而从大量建设的角度也可以看到,床位的空置率非常高,北京的床位空置率为40%—50%,广东省有一半床位闲置,上海的养老机构入住率是70%。床位空置的原因,一是因为老年人口低龄化;另一方面则是有些机构服务差,地段偏,收费高。
周燕珉表示,2013年底,北京上海中65岁以上老人拥有的床位数是4.2张,全国平均数是3.5张,快赶上发达国家了。然而发达国家计算入住养老院的年龄都是80岁以上,中国则是从60岁以上开始算。她表示中国的养老床位建设并不是赶不上欧美,而是在老年人口低龄化时期,床位建设不易盲目求量,而应该注重基础设施的硬件和软件水平,特别是软件水平。
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总结了个人对中国社会化2015年的思考。她认为国外社会化养老有两种模式,即北欧福利模式和美国市场化模式。北欧福利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出钱,社会组织处理,因此从基本保障,为特殊群体购买服务,进养老机构,享受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无论是否盈利,都在同一片旗帜下。
美国市场化模式则是政府主导维持秩序,社会组织各显其能。美国政府是通过强制性的养老金保障和强制性的养老服务监管对这个产业进行监管。社会组织则在这个框架内尽情发挥,因此美国的养老产业非常成熟。
中国是福利型的服务越来越少,市场化不断提高,但原来是政府包揽,几乎没有什么高端市场。但实际上,养老格局应该是政府保基本,即保证低收入贫困人群,高端市场则是服务少数老百姓。而中间这一块养老产业则带有明显公益性质的非盈利性,也就是企业进入能生存,但只能挣小钱,不可能像地产企业一样挣大钱。这种养老格局应该是希望进入这个产业的人都应该想清楚的。
乌丹星最后强调,在养老地产中,如何让养老产品有价值,如何让养老服务成为主角是2015年养老产业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就是观念需要转变。养老加地产等于养老地产,但养老是魂,地产是体。养老是根本,地产是附加物;地产是一次性买断,养老是永久性消费;地产是创造居所,养老是创造生活方式。这是最核心的不同。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