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大同区基本地理概貌和自然状况是北沙、南洼,西盐碱、东低产,十年九旱,风沙连片。地表水缺乏,人畜饮用水和农田用水全部依靠机电井提取地下水。为了更好地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用,更有效地推动全区农业生产,我们对全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从根本上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革,到目前已收到了初步成效,为全区水利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将我们改革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收稿日期] 2001-03-02 述 评 推进机电井产权制度改革 强化水利建设 宋登群1,赵海涛2,杨树才1 (1.大庆市大同区水利局,黑龙江大庆 163000;2.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6-7175(2001)02-0104-01 大同区基本地理概貌和自然状况是北沙、南洼,西盐 碱、东低产,十年九旱,风沙连片。地表水缺乏,人畜饮用水 和农田用水全部依靠机电井提取地下水。为了更好地发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用,更有效地推动全区农业生产,我们 对全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从根本上进行了一次彻底 改革,到目前已收到了初步成效,为全区水利建设注入了新 的活力。现将我们改革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1 三
1998年以来,博乐市部分乡(镇、场)在州、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结合本地实际,在改革农村机井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租赁、转让、承包等形式对现有机井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既调动
新泰市是一个拥有13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迅速发展的农业生产和相对落后的水利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市大胆改革小型水利建设和管理使用制度,使全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建国以来,我省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兴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暴露出,农村水利体制还囿于多年前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至使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水源浪费,经营不善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农村水利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出路只有一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所谓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是指通过
上饶地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调查与思考 王 建 沈崇毅 (江西上饶地区水利水电企业协会) 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水利如何建立起顺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探索出一条与 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产业发展道路, 是水利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掀起的水 利产权制度改革无疑为水利产业适应市场经 济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1 上饶地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之现状 上饶地区现有水利工程40035座(处), 其中90%以上是小型水利工程,由于水利投 入不足,加之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全,运行机 制不活,经营普遍困难,大部分小型水利工 程处于无人管的状况,工程效益每况愈下。近 年来,各县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 定成效。从改制的形式看,承包和租赁是我 区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股份制稳步发 展,拍卖已有“苗头”。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 在我区
1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的经营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与矛盾,严重制约了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同步发展。为尽快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全省各地陆续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农村水利产...
文章针对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现状以及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的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做好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
息烽县通过两年来对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和探索,基本实现了工程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责、权、利关系,盘活了水利资产,走上了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轨道
近两年,林家村镇按照诸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该镇属贫水地带的实际,确立了靠打、挖、拦截等措施实现围村池塘化、沟河坝闸化、人畜用水自来化的“三化”目标,对现有水利设施和水资源及将要开发建设的新资源、新设施进行了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其资产资源变成有效商品全面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以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群众投资开发兴建配套水利设施和管水、用水的积极性。
继1998年山东省全面兴起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热潮后,莘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把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县掀起了中小型水利工程改制高潮,激活了水市场。1客观必然性莘县现有小型扬水站58座,坑塘5304处,田间工程各类建筑物1435座,机井18000眼,“四荒地”1.33万hm~2。这些水利工程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活,产权不明确,喝得的是“大锅水”,“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到”。水利设施老化,资产呆滞,生产力低下,造成了工程完好率和利用率低、装置效率低、维修费用高,加重了农民负担。因此,推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符合社会化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促进农村改革、农村稳定的客观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农村税费改
多年来,农用机电井在呼市郊区的农牧业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用机电井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所以搞好农用机电井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巩固、提高农用机电井效益,是今后农用机电井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农业发展之路·《江西农业经济》2000年第3期 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水利经济发展 谢小平 近几年来,新余市围绕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这 一主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水 利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典型,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乡就 是其中的突出典范。 北岗乡是新余市干旱缺水最严重的乡镇之一,素 有“北岗北岗,缺水山岗”之称,全乡19354亩耕地,其中 有10120亩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解决 干旱缺水问题,针对水利工程难管理、水利建设资金难 筹集、劳力难组织的实际,北岗乡党委、政府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 革,搞活经营权,放活建设权,将全乡的山塘水库全部 进行拍卖、租赁经营;同时采取“一坑一塘,无坑挖塘” 和以建设权确定经营权的办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 众投资开发建设水利的积
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种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经济自立体制。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破除原来的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经营体制,建立具有法人地位,脱离与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行政和财政关系,使之成为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
1水利建设概况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东依马颊河,西靠卫运河,耕地面积5.58万hm~2,地势高亢易旱,水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0年底,全县共建有各类扬水站126处,机井12864眼,坑塘933座,村级饮水
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是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重要举措,旧的水利投入体制和管理模式极大地束缚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业进一步发展。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是农田水利工程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是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重要举措。旧的水利投入体制和管理模式极大地束缚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是农田水利工程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1水利建设概况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东依马颊河,西靠卫运河,耕地面积5.58万hm2,地势高亢易旱,水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0年底,全县共建有各类扬水站126处,机井12864眼,坑塘933座,村级饮水工程180处,中小型渠道827条,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4.6万hm2.几十年来,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对全县的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来的水利建设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迅速发展的农业和相对落后的水利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夏津县从扬水站、机井、坑塘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在建立灵活有效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基于对河南省机电井灌溉工程产权和管理制度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机电井灌溉工程产权和管理制度改革的设想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等是影响机电井系统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个人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的技术效率明显优于集体所有制。同时对如何引导机电井灌溉工程的持续高效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于铡ii市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 郗立平张惠平(市农经站) 根据市农牧局领导的指示精神,我 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市农村水利产权 改革一一渠道承包情况进行了全面调 研,并且深入到渠道承包农户,对其承 包经营渠道的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等 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 告如下: 一 、水利产权改革一一渠道承包的 现状 银川市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市 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水利部 门的积极组织,广泛宣传,科学动作, 以“三个代表”为工作指针,按照市委、 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今年在全市进 一步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调 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完成渠道承包 经营387条,占全市总渠道数465条的 83.2%,其中:永宁县158条,贺兰县163 条,郊区66条,分别占
今年以来,湖北省枣阳市以“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核心,大胆实施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收到了显著效果,到9月上旬,仅试点乡镇的其中2个村,就有26处小型水利完成了改制,收回改制资金25万元。从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来看,收到了五大实效。一是盘活了集体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通过拍卖,不仅使原来无人管护或得不到有效管护的小农水工程得到有效管理,保住了现值,而且由于竞标人的精心养护和经营,重新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了增值。同时,改制中置换出的大量资金为小农水建设再投入提供了可靠保证。如枣阳市七方镇陈店村1992年兴
丰县为农业大县,田间水利工程为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全县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制约了工程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下放建设权,放开管理权,搞活经营权,建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行"谁建设、谁管理;谁管理、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必要的生产资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针对过去"小农水"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村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中仍然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小型水利工程原有的村、组集体管理模式已愈来愈不能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当一部分工程由于管理不善,老化失修,致使工程效益逐年衰减。水利长期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只强调为社会服务,忽视了自身经营管理,缺乏产权观念和经营意识,产权界限不清,管理使用权限不明,工程管理没有形成相应的经营管理体系,没有形成水利资产良性运行机制,不仅不能做到自我发展,甚至连自我改造、自我维持都难以做到。
职位:投标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