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大连嘉和广场A座塔楼高度为184.5m。介绍了基础设计、结构体系和特点,分析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性能化设计,满足C级抗震性能目标,在25,38层设置两个伸臂桁架结构加强层,增强抗侧移刚度,减小层间位移;在底部加强区及加强层之间设型钢暗柱,提高延性。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验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
轴压比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受力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基于一榀单跨两层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框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混凝土反复荷载下的刚度退化1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
通过三个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外加强环)模型的拟静力试验,以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为参数,研究了该类框架节点的滞回曲线、延性、强度与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及其破坏特征。结论表明: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
为了研究填充墙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文通过两榀单跨两层带填充墙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类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破坏机理及其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填充墙的存在使框架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均大幅度增加,但其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减小,延性降低。经比较研究发现,带填充墙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与同类其他框架相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鉴于填充墙的存在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和延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在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实践中,应明确填充墙对结构受力的贡献,若考虑填充墙参与结构受力,则应在整体结构分析中给予考虑,否则填充墙宜与框架柱采取柔性连接,避免产生刚度效应。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以两榀单跨两层全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拟静力试验,考虑柱截面含钢率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全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反复低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变形能力,耗能能力以及强度、...
为了探讨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柱截面含钢率、梁截面形式为参数进行了4榀框架试件在恒定轴力与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表现出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各试件位移延性系数在3.00~3.74之间,能量耗散系数在1.438~2.324之间,表明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耗能能力;随着柱含钢率的增大,框架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相同柱截面含钢率情况下,采用工字型钢梁的框架与采用轻骨料矩形钢管混凝土的框架相比,延性与耗能能力有小幅的提升,刚度退化较为平缓.
第33卷第4期 2011年8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earthquakeresistantengineeringandretrofitting vol.33,no.4 aug.2011 earthquakeresistantengineeringandretrofittingaugust2011 [文章编号]1002-8412(2011)04-0066-07 某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计算 尧国皇 1,2 ,陈宜言 2 ,郭明 2 ,潘东辉 3 (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2.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广东深圳518029;3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某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总高度为215m,核心筒高宽比为11.2,结构位于风荷载较大、地震作
某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总高度为215m,核心筒高宽比为11.2,结构位于风荷载较大、地震作用也较大的地区,针对建筑的功能要求和所处地区的特点,介绍了结构体系选型、整体弹性计算、整体稳定性分析、分阶段施工模拟、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分析,以及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等多方面的计算内容和相关分析成果。本文有关计算方法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考虑到矩形钢管混凝土的约束机理,提出了基于体积的核心混凝土强、弱约束区划分方法,并按此计算有效侧向约束系数,修正了mander模型中有效侧向约束力及下降段的表达式,建立了普通矩形钢管混凝土及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统一表达式。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26个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的轴压试验进行了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混凝土本构关系能较好地适用于对这两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分析。同时在模拟过程中也发现,应用abaqus进行分析时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中需同时考虑其强度和延性的提高。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 一、引言 钢结构住宅具有许多建筑设计和施工上的优越性,将成为我国和世界 今后住宅结构发展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多方面 的探索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有 许多研究方面的空白,尤其是对计算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研究都相对不 足,这样,我们必定要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加快我国的住宅 钢结构方面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日本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的基 础上,按照相关理论,推导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供结构计 算参考。 二、日本结构规范发展简介 钢管混凝土的设计方法由日本建筑学会第一次在管材钢混凝土组合结 构计算标准(1967)提出,共包括三种截面类型,分别为:外包,填充, 外包加填充。在1980改版后,加入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内容。改版后 的内容被收入日本建筑学会第四版《钢骨混凝土计算规范(1987)》。在 1997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 李树海陈志华王小盾刘妍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作为住宅钢结构研究项目的一个子,课题本文介召日本矩形钢管 混凝土柱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理 论,推导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计算公式,同时,指出进一步要解决 的问题。 关键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一引言 钢结构住宅具有许多建筑设计和施工上的优越性,将成为我国和世界 今后住宅结构发展的方向,因此,对它的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多方面的 探索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有许多 研究方面的空白,尤其是对计算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研究都相对不足,这样, 我们必定要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加快我国的住宅钢结构方面的 发展。本文在分析日本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按照相关 理论,推导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
通过改变端弯矩比、荷载偏心率等参数,对矩形钢管混凝土不等端弯矩偏压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受力全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构件细长比较小,其最终破坏形态为端部鼓曲破坏;刚度和极限荷载随构件荷载偏心率增大而减小,延展性增加;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分别采用盈建科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及excel结构计算表格,对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设计复核,并对部分钢梁截面尺寸及核心筒墙肢配筋进行了调整,实现了结构安全性及经济性的双重目标。
建立矩形钢管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利用现有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分析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荷载分配比例、组合效应对钢管和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截面高宽比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刚度、承载力和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基于塑形力学原理和机理分析,提出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抗扭承载力的简化设计公式.该公式和现有计算公式的精度得到了81个典型有限元算例和现有试验数据的验证.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抗剪性能研究——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抗剪性能的研究现状、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完善我国相关的规范建设,推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性能——通过对7个带约束拉杆和2个不设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单向偏心受压试验,研究了偏心率、约束拉杆水平间距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偏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约束拉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的...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矩形钢管混凝土上翼缘梁(rcfstb)的静力性能进行分析,并对主要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变化对静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腹板厚度和上翼缘高度、提高钢材强度可以显著增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砼强度对于梁稳定承载力和破坏变形没有明显的影响;梁跨度增大时,梁的稳定性降低.
通过对7个带约束拉杆和2个不设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单向偏心受压试验,研究了偏心率、约束拉杆水平间距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偏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约束拉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的延性,延迟钢管的局部屈曲;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承载力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偏心率相同的条件下,试件延性随拉杆水平间距的减小而增大.试件承载力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而国内现有规程的计算结果总体上低估了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试件的承载力.
介绍了国内外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钢管板件局部屈曲行为、混凝土横向约束效应、加劲肋设置、钢管和混凝土间的界面抗剪强度及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五个方面,指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介绍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中承重构件设计的部分内容,阐述了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和实用设计方法,并与一些试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该设计方法是合理有效、简便实用的
职位:公路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