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以木粉、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将TEOS引入到木粉空隙中制备出木粉/TEOS杂化材料,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制得S iC木材陶瓷。采用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物相变化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用阿基米德法测定S iC木材陶瓷的显气孔率,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杂化材料增重率对S iC木材陶瓷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粉/TEOS杂化材料在800℃时总的失重率仅为20%,是理想的S iC陶瓷前驱体;杂化材料中的S i-O-C结构可以在1000℃烧结成S iC;S iC木材陶瓷主晶相由-βS iC和S iO2组成,具有类似于木材的多孔拓扑结构;显气孔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而随增重率的增加而增加;耐磨性能随烧结温度和增重率的增加而提高。
用聚芳基乙炔树脂浸渍杉木粉,固化制得聚芳基乙炔/杉木粉复合材料,经高温炭化得到了一种新型木材陶瓷。用dtg分析了聚芳基乙炔树脂和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用xrd、lrs和sem研究了炭化温度和树脂用量对木材陶瓷物相构成、断面微孔形态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陶瓷呈三维多孔结构,孔分布比较均匀;复合材料保持了很高的热分解温度(325℃)和残碳率(70%)。随着炭化温度升高,d002晶面间距由0.3895nm减小至0.3530nm,而微晶尺寸lc和la有不同程度增加。木材陶瓷的开孔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由31.5%减小至20.1%,而抗压强度由3.0mpa增大至6.2mpa。树脂/杉木粉质量比对木材陶瓷的微孔尺寸和形状有较大影响,但对石墨微晶尺寸影响不明显。
生物模板法是一种制备具有生物形貌特点的结构和功能材料的新方法。由于木材组织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制备多级孔结构的木材生态陶瓷在探索特殊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生物模板法制备木材陶瓷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木材陶瓷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机理和性能,概述了木材生态陶瓷在骨移植材料和催化材料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用杉木纤维(木粉)/pf树脂复合材料高温烧结制备杉木基木材陶瓷。xrd分析表明:当烧结温度升高,杉木基木材陶瓷的(002)晶面的bragg衍射角右移,d_(002)值减小,g值增大,可石墨化程度增加;sem分析显示:木材陶瓷的结构与pf树脂的含量和杉木纤维(木粉)的结构及分布情况有关,树脂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木材陶瓷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杉木纤维(木粉)作为天然植物模板而存在,且保持着其自然形态,使木材陶瓷成为一种植物纤维生态陶瓷。
利用tio2溶胶浸渍松木木炭模板形成tio2/c复合体,并经高温碳热-氮化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木材管胞组织结构的多孔tin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对氮化后的物相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多孔tin/c陶瓷的形貌进行观察,研究了氮化温度、气氛分压、tio2/c质量比对最终产物tin/c多孔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氮化条件为1400℃、4h时,可得到立方相结构的tin陶瓷;在木炭转变为多孔tin陶瓷的氮化过程中,木炭的显微结构很好地保留在多孔tin陶瓷中.并通过热力学计算探讨了tin陶瓷转化过程的机理.
将木粉填充于pvc树脂中,通过微发泡技术制造出带有木纹的仿木材料,该材料可替代天然木材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选用分子量不同的pvc树脂及木粉、稳定剂、发泡剂等,分别制成基料和着色料颗粒,由于两种物料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熔融塑化程度不同,熔体呈现不规则的色差,从而可形成由里及表的类似木材的纹理.从原料的选择、配方设计、工艺条件等几方面阐述了pvc/木粉复合仿木材料研制过程.采用ac/nahco3复合发泡剂,acr为改性剂,caco3为成核剂,控制好挤出温度等工艺条件,可以得到质量稳定的仿木材料.
采用分步加热法成功制备了纯度较高的各向同性负热膨胀为-6.2×10-6k-1的β-锂霞石材料lialsio4。将sic、li-alsio4与玻璃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在950℃烧结1h制备了近零热膨胀系数的多孔sic/las陶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ial-sio4在950℃烧结过程中与玻璃粉反应生成一部分近零膨胀锂辉石材料lialsi2o6,通过改变玻璃结合剂的体积分数,可以调控sic/las陶瓷材料的热气孔率及材料的杨氏模量。当玻璃粉末的体积分数为25%时,多孔材料的气孔率为~24%,热膨胀系数为0.38×10-6k-1。杨氏模量达到~59gpa,接近理论计算值。
以耐火粘土废砖粉为原料.无烟煤为还原剂,研究了碳热还原反应制备al_2o_3/sic复相陶瓷材料的反应过程,探索了其工艺参数对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碳和氧化硅摩尔比,不低于1600℃时可以合成al_2o_3/sic复相陶瓷。随着还原反应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碳含量的适量增加,原料粒度越细,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反应进行。催化剂的加入对碳热还原反应有一定的影响。sem观察表明al_2o_3/sic复相陶瓷中,sic交错分布在刚玉之间。
以杉木粉为原料、硼酚醛预聚体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硼酚醛/杉木粉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失重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木材中的羟基与硼酚醛预聚体上的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形成了比较稳定的b-o-c键,木材纤维素的结晶被破坏,介观空隙消失;木粉用量的增加会导致复合材料缩合反应程度下降,木材纤维素结晶遭破坏程度降低。缩合反应生成的强化学键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使失重10%时的热分解温度从270℃(木粉)提高到547℃。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远小于木材,而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均呈现随木粉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利用al2o3和木屑混料,分别采用直接烧结和分步炭化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木材管胞组织结构的多孔al2o3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对物相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多孔al2o3陶瓷的形貌进行观察,测定了其密度、显气孔率和抗弯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分步炭化烧结法更加适合得到性能较好的al2o3多孔陶瓷,木材的显微管胞组织结构在多孔al2o3陶瓷中保留很好.利用分步烧结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开裂和严重变形,且制备得到的多孔陶瓷具有低密度高显气孔率的性质,说明孔洞大部分已连通并呈网络状分布,其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sic泡沫陶瓷论文:sic泡沫陶瓷及其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 制备与结构控制 【中文摘要】sic泡沫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低热导率及低 热膨胀系数等优异的物理性能,孔隙高度连通,是熔融金属过滤器的 最佳候选材料之一。sic泡沫陶瓷增强al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 比模量、良好的导热导电性、高的尺寸稳定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 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先进武器装备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针对sic泡沫陶瓷力学强度较低、孔隙结构难以控制、sic泡 沫陶瓷增强al基复合材料界面不能良好结合的问题,制备出孔隙结 构和显微结构可控的sic泡沫陶瓷及其增强al基复合材料,重点研究 了材料的结构控制方法及增强方式。首先,利用有机泡沫复制法和常 压烧结技术制备了轻质高强且结构可控的sic泡沫陶瓷。采用al2o3、 y2o3和mgo、al2o3、sio2作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陶瓷生产中产生的抛光渣的再生利用。针对抛光渣可塑性低、烧成温度偏高等问题,添加高可塑性的镁质粘土与熔剂性原料,采用可塑法成型或者压制法成型,烧成温度低于1200℃,烧成时间2小时左右,通过优化工艺制度与调整烧成制度,研制出了以闭口气孔为主,无渗透性的轻质陶瓷材料。其性能为:体积密度0.46~0.75g/cm3,抗压强度9.8~13.1mpa,抗折强度5.7~7.1mpa,耐酸性98.5~99.3%,耐碱性98.1~98.7%,导热系数0.121w/m·k,隔音量26~32db,热稳定性350℃至20℃水中3次不裂,抗冻性-15~15℃冻融循环20次。
院系初审排名: 烟台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申报书 作品名称:利用废旧聚乙烯、木粉制备木塑复合材料 申请者姓名(集体名称):启梦团队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申报时间:2012年11月10日 作品类别: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 2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请书一律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一 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和所在系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送学校科技创 新基金管理办公室。 3、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其中申报者为作品的第一作者 (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4.如表格不够,可以加附页。 5.其他申请事宜请向基金管理办公室咨询。 3 申报者 情况 姓名郭焱德性别男出生年月1991年2月1日 专
本文概述了陶瓷薄板用优质粉料的工艺性能、制备优质粉料的工艺条件、原料球磨、料浆处理,以及制备优质粉料的设备-喷雾干燥塔的控制等工艺技术,从而获得生产陶瓷薄板使用的优质粉料。
以晋江地区的陶瓷废料主要原料,经过干燥、粉碎,采用偶联剂改性后,添加水泥熟料、减水剂、聚合物乳液和不同添加量的增强纤维,经拌和、成型、干燥制备出建筑饰面片材.制备出的样品性能优异,均能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改性无机粉复合建筑饰面片材》jc/t2219吸水率、耐热性(尺寸变化率)、柔度的技术指标要求,这项研究为晋江地区的陶瓷废料的综合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家具用木粉改性聚氨酯仿木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表面硬度和阻燃等性能的测试,分析了木粉添加量、木粉粒度、材料密度等对聚氨酯仿木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或木粉粒径的减小,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压缩强度有所提高,而弯曲强度和表面硬度却有所下降;随着聚氨酯泡沫材料密度的增大,其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表面硬度都近乎线性增加;随着复合阻燃剂用量的增加,泡沫材料的氧指数也线性增加。
纳米陶瓷材料制备技术 邱安宁5990519118f9905104 1.概述 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它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使陶瓷具 有象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英国著名材料专家cahn指出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 脆性的战略途径,因此纳米陶瓷的研究就成了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纳米材料一般指尺寸为1~100nm,处于原子团族和宏观物体交接区域内的粒子. 而从原子团族制备材料的方法,称这为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产生奇异的力学、电学、磁学、热学、光学和化学活性 等特性,它既是一种新材料又是新材料的重要原
研究聚氨酯仿木材料生产用填料——木粉的添加量与粒度分别对体系黏度和沉降行为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m(木粉)∶m(主体聚醚)=7∶100左右、木粉粒度80~100目时,聚氨酯组合聚醚体系的黏度适中;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或木粉粒度的变大,即木粉尺寸变小,木粉沉降速度下降。
莫来石陶瓷是一种具有优良特性的陶瓷,在结构、电子、光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teos的水解在亚微米级氧化铝颗粒表面涂上无定型sio2,制得莫来石前驱体——复合涂层粉料。并对制备莫来石瓷的成型工艺及制备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900mpa干压成型,1600℃保温2h常压烧结制备出直径13mm烧成体,相对密度为99.24%,几乎完全致密;根据xrd衍射图谱,烧成体试样由纯莫来石相组成;根据sem分析,试样显微结构致密、均匀
报告名称:木材材料报告 调查时间:11月1号到11月7号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调查对象:富阳木材市场 调查目的:了解木材种类类型 调查结果 木材(英文名:solidwood)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之材料,具备质轻,有较高强度,容易加工之优点, 且某些树种纹理美观;但也有容易变形,易腐,易燃,质地不均匀,各方向强度不一致,并且常有天然缺陷, 故认识木材重要性,才能正确使用木材。 实木 其材质主要分为硬木和软木。硬木材质更适合透雕工艺,而用软木制作的家具价格实惠。 一.硬木因为木性稳定,所制成的家具流传时间也很长。常见的硬木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和酸枝 等。 紫檀:最名贵的木材,质地坚实但生长缓慢,因此大部分家具都是数块接榫而成,如出现整面板材则是 相当珍贵难得的。其色泽多为紫黑色,散发出静穆高贵的气质。 二.软木种类繁多,制成家具,价格上能为
职位:暖通设计助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