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本文从城市防洪的角度,基于目前渭河流域西安段的治理现状,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发现渭河西安段存在河道变窄、泥沙淤积、水质污染、洪水泛滥等现象,需要我们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美化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1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前言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 从西至东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渭河流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占有重要 地位,同时,作为西北经济发达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60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并采取蓄 水运用,致使渭河下游河道淤积,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防洪问题以后, 在不断对三门峡水库改建的同时,开展了对渭河下游的治理。1990年 以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渭河下游防洪问题更加突出,为此, 进一步加强了渭河下游防洪工程和库区返迁移民防洪保安等工程的 建设。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和防护建设,初步建立了由干、支流堤防 与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区及渭 河下游的防洪条件,促进了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然而,渭河的治理 开发与三门峡水库的影响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
在近几十年中,海河流域防洪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由于泥沙淤积造成河床不断抬高加重了洪水威胁;现有的防洪工程仍有部分未达到设计能力,影响工程正常发挥效益;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迅速,难以正常启用;现代化的洪水预报信息技术体系不完善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现在的形势对本流域的防洪建设进行必要的规划和探讨。
海河流域的防洪特点与保安对策——突发性暴雨洪水和超标准洪水仍是海河流域的心腹之患。在分析海河流域防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水和谐共处、提高防洪标准、建设防洪非工程体系、搞好防守抢护等防洪对策。
大汶河流域防洪特点与保安对策——在分析大汶河流域防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水和谐共处、提高防洪标准、建设防洪非工程体系、搞好防守抢护等防洪对策。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也是山东省大型骨干排涝河道。该流域位于山东省中部,流域面积为8...
分析了江西省潦河流域防洪形势,并从防洪非工程对策方面,就潦河流域的河流特性、水文站网的布设及控制进行分析,对南北分支水文情势存在的防洪问题提出站网优化建议,对设立的水文(位)站建立相应的预报模型以及制作重点地区的洪水风险图的解决办法,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本文选取渭河华县站1951~2011年间年最大日流量以及年最大3日、5日和7日洪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引入基于皮尔逊iii型分布的时变矩模型分析了洪水序列的趋势性,然后以前期影响雨量和水土保持面积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洪水序列分布参数与解释变量的函数关系,结果发现洪水序列都存在明显下降的趋势并且与这两个解释变量是显著相关的。在pettitt变点检验的基础上,以基于皮尔逊iii型分布的时变矩模型推求四组洪水序列时变的概率分布,通过同频率放大得出变点前后两个时期10,50,100,500和1000年一遇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结果发现,四组洪水序列均在1985年发生明显的突变,序列的均值在变点之后有显著的下降,由此造成相同重现期对应设计洪水的量级在变点之后大大减小,设计洪水过程线也明显坦化。
窟野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晋陕蒙接壤地区,总面积870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244km~2,占总面积的95%。截至2000年底,该流域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措施面积11.71万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4.2%。应结合流域内黄土丘陵、砾质丘陵、沙质丘陵三大地貌类型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恢复植被、减少入黄泥沙为目标,从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入手,以沟道坝系建设为切入点,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进行布局。
由于渭河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具有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多元性、降雨时空分布有一定的不均匀性,所以渭河流域洪水形成与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困难。渭河流域是黄河中游洪水的重要来源,是泥沙的重要来源区,分析渭河流域的洪水成果,能够了解到渭河流域的治理规模,从而加强对黄河中下游防洪的有效规划。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水利水保措施对于渭河流域洪水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渭河流域由于其下垫面条件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给研究流域洪水形成及变化规律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分析了渭河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对实测洪水的影响;进而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定量分析下垫面条件变化和暴雨时空变化对设计洪水的影响。结论认为:渭河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中,可既不考虑水库工程影响还原,也不考虑设计条件下工程的影响。
一、滦河流域及社会经济概况滦河,古称濡水,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巴颜图古尔山麓,流经坝上草原,穿过燕山山脉,于乐亭县流入渤海,全长888km,流域面积44750km~2。滦河流域地处副热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而干燥,降雨分布受地形影响,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2005年汛期,辽河流域的大伙房、观音阁、清河、柴河等大型水库上游发生大洪水和较大洪水,辽宁省被国家确定为洪水重灾区。辽宁省按照“适度承担风险,有效控制风险,主动规避风险”的原则,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将暴雨洪水的影响和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实现了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并探索出了一种“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的新方法。
关于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思考——海河水利委员会按照水利部的部署与要求,及时开展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修订工作。工作中对海河流域“96·8”洪水中暴露出的防洪体系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根据防洪规划任务书的要求,结合1998年长江大水的启示和海河流域的特点...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项目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大多地区都开展了城区段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防洪、构建梯级水域景观、打造河道两岸景观带等问题如何能统一设计、合理布置是一个较难处理的设计问题。作者通过合作市格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实践,总结了如何设计城区河道综合治理的设计思路。
分析了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效益产生来源,计算了因系统建设改变运行方式而在预报调度方面效率提高量值,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与评价规范》分类详细计算了系统的防洪直接经济效益。
北三河系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水系,其防洪调度直接影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北三河系防洪工程体系现状的评价以及河系防洪重点、难点的分析,对北三河防洪调度策略进行探讨。
职位:项目管理一级建造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