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为解决煤炭形势新常态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以采矿实训基地为平台,以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支撑,以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为纽带,提出了“物理实训-虚拟仿真-工程实践”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分别针对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优化,建立“课程-实训-案例”交叉课程安排标准,努力提高学生对矿井三维空间知识体系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大工程”理念的认识,增强学生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将为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在中央对煤炭去产能坚定的决心、政策的愈加严格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近2年来步入寒冬,亏损十分严重,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着严重挑战。该校采矿工程专业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通过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又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本文针对现有采矿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及薄弱之处,进行了新模式的探讨分析。提出了创新型实践教学、校园建立模拟矿井、课堂搬到矿山上、虚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增大实践教学资金与学时投入、建立导师负责制、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考查体系等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提供了基础平台。
从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工程设计素质训练、创新培养模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四位一体多措并举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从而提高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在分析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对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型采矿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当前煤矿对采矿人才更高的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具有\"科学采矿\"意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注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无缝对接,建立\"做—学—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
当前,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煤炭前期投资产能释放等原因,导致煤炭供求失衡,煤炭价格下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从而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和招生压力增大.行业内有关人士指出,此种形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成为煤炭行业的一种新常态.为应对煤炭\"冰冻期\
建筑学概论课程是培养未来从事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和从事建筑设计思路和过程、建筑物构成及细部构造等的专业基础学科。不同专业其特点存在差异性,在授课过程中有必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针对课程特点,结合专业特性,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内容等方面,分析探讨了采矿工程专业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可望为其他课程教学革新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以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为例,探讨\"紫金模式\"下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创新问题,分别从实习地点、指导教师、经费支持、实习内容、风险控制等方面阐述具体思路。研究可为新时期高校采矿专业克服困难,有效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同时为实现采矿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径。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测量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习、教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以推进教学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实践方法。
2012级采矿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性质及目的 (一)实习性质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等专业课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 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 量的关键之一。 (二)目的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 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 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 基础。 二、实习要求 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 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 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 面参观安全。执行保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对知识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总结,也是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总结了多年来毕业设计的经验,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到对学生的要求进行了深刻的论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如题目来自生产实际,进行真正的矿井设计;设计或专题与教师科研结合;计算机绘图与手工绘图结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分组指导等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取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采矿工程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日渐下降,主要问题有学生不按时、按量去单位时间,绘图质量不高、自身惰性一再拖延设计进程,毕业答辩存在诸多情况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指导教师—单位\"三点一线联络通道,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等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近年来,采矿工程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日渐下降,主要问题有学生不按时、按量去单位时间,绘图质量不高、自身惰性一再拖延设计进程,毕业答辩存在诸多情况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指导教师—单位\"三点一线联络通道,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等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以学为中心构建采矿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以大问题作为内容整体框架,通过子问题不断引导学习者对专业知识探索,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例,将问题设置融入,以学为中心。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具体改革方向和六项具体措施。会使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合理确定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采矿工程专业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采矿工程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对于采矿工程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出具有采矿特色的\"基础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素质创新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阐述了以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1 目录 目录一、实习的目地与任务...........................................................1 一、实习的目地与任务..................................................................2 (一)、实习的目地........................................................................................................2 (二)、实习的任务........................................................................................................2 二、实习
本文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介绍了国外工程型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总结了先进教育理念,依据我国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提出了华北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培养目的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与企业合作;二是建立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理论体系;三是注重采矿精神教育。
采矿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是煤炭行业,如果毕业设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的融入工作当中。就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照抄书本或照搬现场的两种现象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造成这两种理论脱离实际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学生、指导教师、管理部门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是确保这一目标高质量完成与实现的保障。
近年来,采矿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有所降低,这其中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在提出采矿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学生、指导教师和大环境等几方面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从设计前期准备、规范设计和过程监控等几方面提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对策;综合类比同类高校,就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专题研究和校企联合指导提几点改革体会,使采矿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但具有最基本的煤炭开采设计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科研能力。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号召,采矿工程专业对课程和资源进行了改革和建设。针对核心课程群和主干课程的性质,结合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五支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方案。通过采矿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引领本校其它专业的建设。
现代高等教育是基于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是由若干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化、层级驱动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模型与专业能力结构决定了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序号院校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奖励级别作品类型 1安徽理工大学一种新型矿用猴车范浩、韩靖、崔腾张雷林、石必明一等奖创新成果 2安徽理工大学综掘快速支护装备演示模型沈振强、丁长栋、王莹、邸泽龙、 王奈、沈志强 曹宣明一等奖数字模型 3安徽理工大学基于涡流管制冷的矿井降温系统演示模型马健、卜涵、胡明、陈炟镇、苏明清蔡峰一等奖物理模型 4安徽理工大学矿用巷道自动灭火系统 苏明清、王莹、林钢、杨洋、 卫立强、周兴松 江丙友一等奖物理模型 5安徽理工大学井下污水处理系统余涛、丁文中、曾佳乐、陈川查文华一等奖物理模型 6安徽理工大学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安装运输车演示模型程元帅、张辉、吕城、金泽、 王芳、武浩 聂士斌江丙友一等奖学习模型 7安徽理工大学深部强动载巷道抗冲支护新结构章柳柳、高盼军、代超、李萧萧戴广龙
职位:总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