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07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强力推进以工兴市战略、科教兴濮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品牌城市战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 

2007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2007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一、2006年工作回顾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5.1和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3%,第二产业增长18.8%,第三产业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万元,增长14%。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1亿元,增长22.8%。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2.8亿元,增长3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68%,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692亿元,增长29%;实现利税131亿元,增长80.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3亿元,增长67.2%。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205.9亿元,增长2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93.3%。年初确定的128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3.6亿元,为年计划的157.2%。有110个项目竣工投产,年可新增产值能力87.5亿元、利税能力10.0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8768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25.8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优质专用小麦达到200万亩、优质水稻达到6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达到90万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65%、100%和76%。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12万亩,建成了尖椒、食用菌、冬枣、鲜切花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7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达到11家。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年肉、蛋、奶产量达到23万吨、29.5万吨和3.3万吨,分别增长8.1%、4.9%和31.2%。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筹措2亿元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811.4公里,其中“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新建公路605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464个。新建农村沼气池30152座,超额完成省定2万座的建设任务。投资3420万元解决了农村9.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0.3万人,转移输出劳务工52.5万人,收入23.5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显著,荣获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市级杯七连冠。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人工造林18.3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2万亩,完成通道绿化307公里。组织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成农家店535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市共解决和巩固温饱3.3万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建一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地方投资完成116亿元,增长42%。开工建设了170个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1亿元,为年计划的140.8%,其中有132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余项目完成了计划进度。一大批事关濮阳发展和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金堤河治理工程又建成了台前县李皮匠沟、苗口沟和范县十字坡沟三座闸站,基本解决了范县、台前县60多万亩耕地内涝问题;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渠村引黄闸改建工程建成通水,解决了50万城市居民生活、城市工业及150多万农民的用水安全和193万亩耕地灌溉问题;国电2×20万千瓦热电机组建成并网发电;年产100万吨的同力水泥粉磨站项目竣工投产;安阳至濮阳500KV输变电工程竣工投用,县城电网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大广高速公路濮阳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无国家干线高速公路的历史;濮阳垃圾发电项目试车成功;濮范高速公路、龙丰纸业25万吨纸机工程、濮阳县秸秆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原大化年产50万吨甲醇项目完成投资15.5亿元,为年计划的194%。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全部落实。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全市177家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7%,盘活资产1.5亿元,安置职工2300人。其中市直41户国有企业完成了改革任务,改制面达到93%。市甲醇厂20万吨甲醇扩建工程与全国100强—永煤集团正式签约。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成了公务员工资套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基本完成了建设系统“三项改革”。交通和统计方法制度等改革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以第四届河南投洽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和500多台商赴濮为平台,开展了招商活动,共签约合同117份,总投资94.7亿元。内外贸易发展迅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增长92%。其中外贸出口达到2.7亿美元,增长73%,增速居全省首位。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家,实际利用外资4632万美元,增长25.8%。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合同额5.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8亿美元,外派人数5543人,分别占年目标的158%、147%、139%,3项指标连续8年均居全省首位。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582家。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完成营业收入797.9亿元,增长16.6%;实现利润88.2亿元,增长20.5%;实交税金10.4亿元,增长20.3%。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9%,比上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

——财政稳定增收,金融运行平稳。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4亿元,增长21.9%。充分发挥了公共财政职能,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41.4亿元,较年初增加2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77.3亿元,增加3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创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成绩,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为契机,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取得成功,被全国爱卫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报省政府待批,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城市专项规划和5个县城的总体规划。新建、续建开州路北延、黄河路东延等城市主次干道10条,改造城市背街小巷14条,扩大了城市绿化美化面积,完善了市政、环卫等基础设施。新建了9座公厕、8座垃圾中转站。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绩。濮阳县文留镇、柳屯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0.3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首届《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排行榜上,濮阳市居第125位,在省内城市中排名第5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实施科教兴濮和人才强市战略,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89项,新增民营科技企业4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种。与郑州大学、省科学院建立了市校、市院合作关系。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普通高考再创佳绩,全市本科上线9318人,比上年增加1088人。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6339万元,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全部发放到位。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7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南乐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建成投用,大弦戏等4个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濮阳县元唐兀公碑等3处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市”。市电视编播大楼主体建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结束了我市东部地区长期不能收看濮阳电视台无线电视节目的历史。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建成投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省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获得45枚金牌。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医疗条件,改建了20所乡镇卫生院,新建了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台前县、濮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合农民84.3万人。大力发展旅游业,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231.9万人次,增长6.4%;旅游收入3亿元,增长8.9%。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其中“4050”人员7953人。改造和扩建了74所乡镇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省定20%的目标。巩固了“两个确保”,城区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60元和20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市。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63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7元,增长17.6%。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市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4%,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市。省定目标内的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任务基本完成。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物价、史志、人防、地震、气象、保险、邮电通信、残疾人事业、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双拥共建工作继续推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商业贿赂等专项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省辖市”。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及薄弱环节,主要是:农业虽稳步发展,但基础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工业发展势头很好,但地方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并且有下降趋势,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19和9个百分点。同时,经济发展受市场因素制约较大,煤电油气运有效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影响了企业效益;部分企业流资短缺,生产经营困难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7年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濮阳发展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和推广,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转移,制造业及相关技术、资本加快向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家加快促进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濮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至2006年,全市年均GDP增速达到15.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经济加速发展的势头非常明显,我们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必要条件。同时,也要看到,世界能源资源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经济加快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增长方式粗放的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竞争不断加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省内先进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处于全省落后位次。因此,当前我市面临着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较好的总体形势,我们要按照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濮阳的奋斗目标,围绕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强市两个新跨越,大力推进濮阳建设和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八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濮阳的目标,大力实施以工兴市战略、科教兴濮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品牌城市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力争达到15%;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力争达到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2.4%和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万人。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工业经济实力。要围绕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兴市战略。按照“龙头带动、产业支撑、优化结构、集群发展”的思路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更加注重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加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全面提升工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要优化工业结构,壮大优势产业。重点支持石油化工、林纸林板、特种玻璃及电光源、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机械设备制造、纺织、电力等八大优势产业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终端产品和高档产品,提升产品档次。政府要牵线搭桥,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支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放大和延伸我市优势产业,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二要抓好龙头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要下大气力做好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的引进工作,新上一批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能形成和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提升濮阳形象,增强濮阳实力。要大力支持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濮耐、龙丰纸业、力诺玻璃、中原总机厂、全力食品、三强集团等八大优势产业中的企业龙头,发挥优势,做强做大,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要整合八大优势产业的资源,优化结构,集群发展,制定标准,培育品牌,实现新的跨越。同时,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122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三要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产业集群。要把高新区和濮阳工业园区建成濮阳对外开放的窗口、新型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基地。高新区要搞好功能区详细规划及发展规划,狠抓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工业园区要借鉴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各县(区)也要加强本级工业园区的配套完善,使新项目向工业园区聚集。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现代农业。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扎扎实实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抓好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和范县、濮阳县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90万吨以上,争取达到200万吨。要加强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扩大146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的生产规模。要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展稻鸭共作、水产养殖。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标准化农业,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尖椒、花卉、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要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要大力扶持7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二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着力解决农村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清洁能源、农村电网和广播电视等突出问题。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做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除涝面积8万亩。要加快农村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基本实现每村一月放映一次电影,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要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扶持。深入开展“抓试点、争致富、办实事”活动,搞好306个试点村建设,完善村内道路、给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搞好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劳务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乡风文明。

(三)大力推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办好事关民生的12件实事。要加大投资力度,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今年,要抓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186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概算总投资187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重点抓好中原大化50万吨/年甲醇、龙丰纸业25万吨/年轻量涂布纸、市甲醇厂20万吨/年甲醇扩建,抓好濮阳县华宝玻璃5万吨/年电光源玻管、和兴食业4万只/日肉鸡分割项目,清丰县恒力佳泰1500吨/年食用菌加工、七点半食品公司15万吨/年食品饮料加工项目,南乐县鹏程6000吨/年木糖及木糖加工、宏业化工5万吨/年过碳酸钠项目,范县兴发玻璃2亿只/年圣诞饰品、龙马实业4万吨/年铜加工项目,台前县恒润石化2万吨/年高档石油树脂加工、绿源牧业500头/日肉牛分割加工,华龙区瑞杰实业3500吨/年石油助剂加工、华龙科技1万吨/年玻璃纤维加工项目,高新区颖泰化工扩建、新力化工汽车专用高档涂料等大型项目建设。抓好濮范高速公路、南林高速公路濮阳段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德商高速公路范县段、大广高速公路北延至省界段工程。做好龙丰纸业二期工程30万吨浆、50万吨纸,中原乙烯30万吨扩建以及范县、清丰县、濮阳县盐化工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和服务榆林至济南天然气管道濮阳段、长泰铁路濮阳段工程等建设项目。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投资方向,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再论证充实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重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省大盘子。搞好重点项目建设,要坚持用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投资主体地位,拓宽外资、民资和社会资金的融资渠道,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今年市政府要办好与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12件实事:(1)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金额高于上年。(2)继续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筹措资金3500万元,改建“村村通”公路200公里,完善黄河滩区村村通水泥路,建设150个农村招呼车站,完善农村客运设施。筹措资金2880万元,解决8万人以上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筹措资金8000万元,用于无电村户和农网盲点村电力建设,实现农民用上电、用好电、同价电。筹措资金2000万元,扶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新建2万户,在沼气推广成规模的地区建设沼气服务站。(3)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继续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2007年起,用两年时间把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配置一遍。筹措资金2550万元,用于农村176所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筹措资金3125万元,用于农村930所中小学和94个教学点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4)缓解群众看病难、吃药贵问题。筹措资金2000万元,完成19所乡镇卫生院的改造任务,增加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改造贫困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上级部署对价格偏高药品进行分期分批降价。(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筹措资金1000万元,完成21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积极建设平安乡村。(6)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完成引导性培训7万人、技能性培训3万人,确保全年新增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7)加强城镇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大对“4050”人员、城镇低保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帮扶力度,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消除零就业家庭500户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其中“4050”人员4000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8万人。(8)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当提高农村低保补差标准,确保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30元。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0%。增加对城乡医疗救助的资金补助,确保补助金额高于上年。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力争解决和巩固3.1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9)加强区域污染防治。所有县城建成污水处理项目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立运营长效机制,确保已建成污水处理项目和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10)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筹措4000万元资金,完成石化路东延及10条背街小巷改造,安装黄河路、开州路等新修路段路灯,建设10座公厕、10座垃圾中转站。筹资1000万元,对颐和广场、濮水公园等城市公共绿地进行高标准改造和建设。筹资500万元,建设戚城文物景区西大门。(11)加强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筹措2800万元资金,建成市第九中学教学楼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油田六中综合楼等项目。(12)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争取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万平方米,逐步使城市低收入家庭住上经济适用房。建设廉租住房5000平方米,解决100户城市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查看详情

2007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

  • 品种: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产品说明:规格定制;
  • YH
  • 13%
  • 四川雨禾源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ZXSEC US1300
  • 中兴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ASA5520-K8 4个千兆端口
  • 思科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旋转铜门政府铜门博物馆铜门

  • 1014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西海棠

  • Ф15公分
  • 西安海川
  • 13%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市政

  • 不分类别
  • 工日
  • 惠州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1台
  • 1
  • 询两家品牌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接入交换机1

  • 交换容量≥330Gbps,包转发率≥130Mbps,48 端口千兆以太网电口,4 个万兆光口;支持 802.1X,支持 IPv4/IPv6 静态路由,支持 RIP/RIPng,支持 OSPFV1/V2/V3
  • 20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2007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前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2007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07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07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101KB

页数: 11页

2007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7年 03月 24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2007年 3月 24日在信阳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信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及 2006年工作回顾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 “十五”计划预定 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006年生产总值比 2002年增长 58.9%,年均增长 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 1.6倍,年均增长 27%;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32.4%,年均增长 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977.2亿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101KB

页数: 15页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9 年 02月 25 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2009年 2月 23日在信阳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迎难 而上,奋力战胜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 推进三大跨越、建设魅力信阳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866.8亿元,增长 12.2%,

2013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3年1月13日在濮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上

濮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盛国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濮阳发展历史上求得突破、全面提速的一年。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坚持“4321”发展思路,持续求进、奋力赶超,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智慧破难题,以实干图赶超,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大幅跃升,成功迈出了“二三五”赶超目标第一步,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濮阳彻底打破了长期沉闷局面,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进入了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新阶段。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80亿元,增长12%,增速居全省第2位。财政总收入84.8亿元,增长15.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1亿元,增长23.3%,居全省第7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9.1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4亿元,增长15.8%,居全省第4位。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39.1亿元,增长17.1%,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735.7亿元,增长24.8%,居全省第6位。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9元,增长11.5%,居全省第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086元,增长16.5%,居全省第5位。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监督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稳定、民族宗教、平安建设等都取得了新成绩。一个活力四射的濮阳、一个日新月异的濮阳、一个大有希望的濮阳,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濮阳以勇往直前的豪迈,以奋力赶超的执着,收获了成绩,提高了地位,赢得了尊重!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调整结构、增添活力,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强化工业支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26.9亿元、利润169.9亿元,分别增长19.8%、13.1%。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5家,是建市以来年均增量的4.3倍。河南煤化乙二醇、恒润石化碳四综合利用一期等6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昶森电子单晶铜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推进。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全年完成投资379.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56.9亿元,增长31.4%。6个集聚区完成扩区调整,拓展了发展空间。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基础。实施了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粮食总产达到52亿斤,实现了“九连增”。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植树2325.8万株,成活率95%以上。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以畜牧、花卉、蔬菜、林果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4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4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农田水利、农机装备、农技服务等基础支撑更加有力。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增贷款63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完成资本市场融资70亿元,增长62%。濮阳市商业银行实现县域网点全覆盖,成功更名为濮阳银行。濮阳鹤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范县德商村镇银行获批。南乐县、台前县与台湾第一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市商务中心区、华龙区特色商业区规划获省批复。亿丰时代广场、路港国际物流园、豫粮仓储物流基地等一批大商贸、大物流项目落地濮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功举办了“二月二龙文化节”。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荣获“中原经济区最具创意优势城市奖”。旅游、信息、电子商务等都有了新发展。狠抓重点项目建设。26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5亿元,增长31%,其中50个列入省重点项目,是2011年的3.1倍,计划投资和实际投资分别是2011年的2.8倍和3.2倍,均居全省第3位。谋划项目再上新台阶,90个被列为2013年度第一批省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做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了市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推进了国有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资”运作。完成了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593亿元,增长12%,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外资金实际到位205.1亿元,增长28.2%。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8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25个,为濮阳发展积蓄了后劲。

(二)抓好引领、注重统筹,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濮阳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完成投资18.1亿元。新区各项规划高标准编制,路网建设全面提速,绿化亮化同步实施,新区水库建设顺利,濮阳医专、文化宫、图书馆新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六大广场”、“十大建筑”等积极推进。建成区共实施综合提升项目413个,完成投资20.2亿元。41个市政道路建设改造项目完成节点目标,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城乡规划展览馆等一批公益项目建成投用。“以拆促建”完成拆迁791万平方米,对劳动市场、中原市场等实施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20个,城区在建房屋面积864.8万平方米。加快绿化、亮化和界面改造,建成区更绿、更亮、更美了。推进县域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通过建设改造、提升管理,县域中心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积极稳妥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2个,10个已基本达到入住条件。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2%,较2011年提高1.85个百分点。

(三)及早谋划、注重运作,大事要事捷报频传。加快推进濮范台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完成了建设规划编制,省直30个部门出台了具体支持政策,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濮范台综合试验区已成为濮阳发展的“金招牌”。全方位推进综合能源物流基地建设。中石化中原天然气有限公司成功落户濮阳,文96调峰储气库建成投用,文23战略储气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濮阳作为国家重要天然气储备调度中心的战略地位业已确立。煤炭储配中心纳入国家规划。濮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国家核准,龙丰热电2×60万千瓦机组即将拿到“路条”。中原大化6万吨甲醇储备库建成投用。濮阳正逐步成为国家级综合能源物流基地。不断深化油地合作。坚持油地高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共谋发展大事。中石化濮阳产业园规划加快编制,中原油田石化总厂300万吨炼化项目积极推进。日照经濮阳至洛阳输油管线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积极支持油田改制企业通过“退城入园”等途径,扩张规模、集聚发展。油地合作改造提升了胜利东路、帝丘路等道路。林海花园等油田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油地同心合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有效破解资金、土地瓶颈。加强与百瑞信托、中建七局、国开行、省水投、省铁投等机构的战略合作,成功发行首期城投债5亿元,共融资到位25亿元。与9家省金融机构对接项目282个,签约金额169.3亿元。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通过努力争取,获批建设用地3.05万亩,居全省第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郑濮济快速铁路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濮阳成为渝郑济经济发展轴的节点城市。晋豫鲁铁路通道建设顺利,濮范高速建成通车,德商高速范县段、南林高速东延工程开工建设,范台梁高速列入豫鲁两省规划。建设改造国道、省道167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58.3公里。

(四)办好实事、改善民生,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地方财政民生支出123.5亿元,增长3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十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新解决7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就业再就业13万人。城乡低保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99.6%。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363套,竣工7327套。建成标准化学校120所。新建改建学校6所、幼儿园140所,建设校安工程项目136个。市体育馆建成投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8个。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濮上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建成农家书屋941家。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科技、广播电视、发展研究、人口计生、外事侨务、统计、工商、残疾人工作、住房公积金、机关事务、史志、档案、地震、气象、人防、保险、邮政、烟草、通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双拥工作。驻濮解放军和武警、消防部队在支持地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督查督导,着力解决“庸懒散软”和“怕低粗满”等问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市政协履行职能,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305件。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更加有力,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公民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通过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拓展了发展新空间,营造了浓厚的赶超氛围,形成了自我加压、求实求效、早干快干多干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坚持重点工作合力团、领导干部分包重大项目和疑难信访案件、重点项目周调度会、新区建设周例会、工业经济运行月分析会、县(区)“对手赛、联手赛”、台账管理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三是注重谋划运作,谋全局、抓大事、上项目,办成了一批事关濮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濮阳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日益彰显,有效提升了濮阳综合竞争力,增强了发展话语权。四是科学研判形势,及早应对,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适时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奋力实现“三个确保”,有效消减了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牢牢把握了赶超发展的主动权。五是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深层次矛盾和要素瓶颈制约,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各位代表!

2012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俯下身子,用无畏的勇气、无言的担当、无悔的付出,倾心尽力,书写了濮阳赶超发展的新篇章。省委、省政府对濮阳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卢展工莅濮调研时说,濮阳发展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有很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值得总结和学习。省长郭庚茂称赞,濮阳形势很好,值得祝贺。这些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关心、支持濮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不坚实,经济总量不大,人均值较低,赶超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三产发展滞后,转型任务繁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三是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改革开放水平有待提高,招商方式方法需要改进提升。五是要素制约有待破解,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作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2013年工作,责任重大。纵观宏观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经济已进入实质转型期和次高速增长阶段,市场、要素、人才、资源、承接产业转移等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会更加突出,竞争力弱的行业和企业生存环境会越来越严峻,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实现赶超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产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加大对“三农”、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导向没有改变。可以说,濮阳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有利时期。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全面实施,濮范台综合试验区的加快建设,为濮阳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随着交通、能源、工业、城建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濮阳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濮阳将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尤其是持续开展的“一创双优”活动,极大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使我们更善于以宽广的视野、创新的理念谋划推进工作,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为此,我们既要坚定必胜信心,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赢得主动。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坚持赶超发展、持续求进理念,坚持“4321”发展思路,着力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突破,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实现省定目标。

三、2013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一)加快构建四级城镇体系,着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重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要突出城镇化引领,按照“13363”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市域、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搞好重点小城镇建设,扎实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是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加快濮阳新区建设。坚持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搞好新区建设。完成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水库岸线景观设计,山体绿化、美化、亮化设计。启动“十路八桥”建设,同步进行绿化亮化,起步区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完成水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迁改新区高压线路。扎实推进物流、教育等五大园区建设。整合搬迁张仪、北里商等8个村庄。加快建设“六大广场”和“十大建筑”,推进东湖大酒店招商和博物馆、广电中心、贝壳演艺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商贸项目。2013年,新区建设要整体推进、多筑亮点、早出形象。基本完成建成区综合提升。市政道路,开工建设铁丘路西延、玉门路北延、苏北路西延、绿城路东延等10条道路;建成大庆路南延、站前路西延等5条道路,完成胜利东路等7条道路配套工程;对胜利西路、金堤路、卫河路等10条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城市水系,作为今年综合提升的重点工程来抓。在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改造。要按照“通、净、绿、亮”的要求,结合新区水库和引黄入冀工程建设,实施马颊河、第三濮清南与濮水河综合治理提升,打造马颊河、濮水河城区段景观带,扮靓城市水系,增添灵动之美。城区绿化和沿街改造,搞好中心公园等9大公园和4处游园的提升建设。实施道路、道口、河道等重点区段的绿化美化。做好京开大道、黄河路、大庆路等9条道路的临街建筑物界面改造和亮化提升。完成顺路线缆“上改下”整治任务。“以拆促建”,五一前完成全市115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建成中原市场、劳动市场、大庆市场主体工程,实施金桥建材市场、天龙市场、金宇市场、王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等改造工程。开工绪村等6个城中村改造,启动行政南小区等10大片区改建,谋划实施长庆路、胜利东路片区综合开发。完成第三水厂土建工程,完善市城区燃气、供水、供热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坚持改造与建设并重,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濮阳县城、清丰县城、濮东组团要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联通。南乐县、范县、台前县三个县域中心城市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不断提高承载力和辐射力。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年内完成6个乡撤乡建镇。三是扎实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原则,尊重民意、保护民利、利用民资、强化民管,完成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抓好52个在建社区,集中力量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再开工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年内20个社区基本达到入住条件。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农民住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二)突出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扩张经济规模、壮大经济实力是濮阳现阶段发展的首要任务。按照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思路,上项目、抓技改、调结构、促转型,切实增强工业支撑能力。一是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8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24个。加快建设河南煤化濮阳产业园、联鑫化工碳四综合利用、双虎中部家居产业园、范县新兴创业园、萧山羽绒产业园、清华同方光电产业园、佳化新能源产业基地、宏业汇龙化工二氧化硫脲扩建、京良乳饮料续建等44个项目;开工建设君恒生物二元酸、双一力动力锂电池、鸿宇工业装备制造、新亚机电设备制造、全友家私中部工业园等74个项目;建成投产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新视野光电LED、昶森电子单晶铜、中拓管道研发基地、好风景家私、雪鸟羽绒制品深加工等一批项目。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大力支持我市现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张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让现有企业同等享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施濮耐6万吨环保型碱性制品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3个,其中中博石化20万吨混苯等37个项目完成技改扩建。二是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扩大高端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用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资金和政策,重点引进扶持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强化创新驱动,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等七大科技工程为抓手,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示范企业3家、省节能减排创新示范企业2家。新建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质量立市和品牌带动战略,开展好“市长质量奖”评审,建成投用国家电光源质检中心,支持鹏鑫化工等6家企业创建河南名牌,使我市河南名牌产品数量达到22个。三是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明晰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关联度高的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调整规划的产业集聚区,突出抓好新调整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工业强市竞赛和县(区)“对手赛”,促使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全市8个集聚区年内完成投资48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四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带动和提升作用,逐步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科学制定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开展“数字企业”创建活动,实施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两化”融合项目。深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转换。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数字濮阳”。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在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农业是“三化”协调的基础。我们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实施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本着稳定总产、提高单产的总体要求,实施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高标准粮田25万亩。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50亿斤以上。二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花卉、蔬菜、林果、畜牧养殖为重点,新建扩建百亩以上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55个,新建百亩以上林果花木基地34个,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50个,力争将清丰阳子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区。在此基础上,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打造品牌,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超10亿元的2家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带动30万农户。四是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高标准整理土地5万亩。完成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完成农民工培训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万人。

(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三产发展滞后、占比偏低,是濮阳经济发展的短板,更是发展潜力所在。在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赶超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繁荣商贸业。扎实推进市商务中心区和华龙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完成五县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编制,加快实施步伐,打造大商贸发展平台。亿丰时代广场一期、正大家居博览中心二期、银座国际酒店等项目建成投用,积极推进开州路城市综合体、油田商贸中心改造、现代商贸广场、崛起时代广场等项目。发展壮大物流业。开工建设路港国际物流园、豫粮仓储物流基地,积极推进豫北商贸物流园、天方药业濮阳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谋划打造濮阳铁路物流中心。培育速递配送、冷链储运、第三方物流等业态。着力发展金融业。鼓励引导银行大力支持企业和地方发展,用足信贷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贷款投放,力争新增贷款70亿元。发展壮大濮阳银行,加快引进中信、光大等银行入驻濮阳;分别推进台湾第一银行与南乐县、台前县,浙江德清农商行与范县开展合作,繁荣我市金融市场。支持惠成电子等4家企业做好上市筹备工作。加大政府融资力度,积极筹备发行第二期城投债,加强与中建七局、百瑞信托、省铁投、省水投等机构的合作,年内融资80亿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以杂技文化为主题,抓好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打造杂技精品剧目。深度开发龙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叫响濮阳旅游品牌。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大商贸、大物流、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五)立足构筑区域优势,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发展硬环境,不断集聚发展要素,彰显濮阳区域优势,以新优势赢得大发展。一是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晋豫鲁铁路通道濮阳段建设,年底前实现濮阳段全线贯通。完成G106豫冀省界至濮阳城区段、S101濮阳城区至李马桥段、S307杨小线濮城东至八公桥段等9条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完成南环路改造。新西环路、黄河路东延至濮城建成通车。推进德商高速范县段、南林高速东延工程。开工建设范台梁高速、晋豫鲁铁路配套专用线、濮阳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项目。推进郑濮济快速铁路、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S301大林线濮阳段升级改造、吴坝黄河公路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构筑外畅内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加快能源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建成濮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配套输出工程。推进220千伏濮阳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龙丰热电2×60万千瓦机组。争取文23战略储气库启动封井,开工建设濮阳至开封输气管道。积极推进濮阳煤炭储配中心、河南煤化甲醇储备交易中心、台前吴坝煤矿等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建设国家级综合能源物流中心。三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挖掘潜力,用好土地政策,节约集约,保证建设用地。科学利用环保容量,做好技术引进与开发,强化濮阳发展要素支撑。

(六)围绕增强动力活力,着力在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束缚、增强活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把扩大开放作为促进改革攻坚、加快赶超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助赶超,借水行舟,借力发展。

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下大力气抓好国企改革,盘活市属国有企业资产。通过资本运作与战略重组,加快推进市石化一厂、市商业储运公司、市石化开发公司等企业改革。深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突出“收、管、用”三个着力点,创新县(区)财政收支管理模式,切实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激活资源、资产、资本等要素,用好用活财政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推进城镇化进程各项改革,探索户籍、土地、财税、社保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选取10个社区开展集体土地房产证、户籍管理等试点。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农电体制等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探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拓宽准入渠道,激活民间资本。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提升开放水平。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要在强化产业配套能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改进招商方法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筑巢创优引凤凰。突出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10强企业,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或高科技项目。不断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国电集团、河南投资集团、河南煤化、省交投等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完善配套服务,加快外商投诉中心、招商引资信息中心建设,建立招商项目库、客商资源库和招商项目推进台账,做好招商基础工作。突出招商实效,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避免大呼隆。注重产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搞好强链、补链、延链招商。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既着力引进龙头企业以形成雁阵效应,又大力吸引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式转移以培育产业集群。注重驻地招商,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开展自主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支撑项目、产业配套项目。抓好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明确招商责任,今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各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引进1个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分管负责同志引进1个投资超5亿元的工业项目。市商务局引进2个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二是抓好外经外贸工作。加快开发区特色专业化工等4个出口基地建设,新增外贸经营权企业40家。加快海关、商检办事机构筹建和“无水港”建设。扶持中原油田等外经企业,不断扩大国外承包工程业务。加强涉外劳务市场管理,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及其营业额分别增长10%。

(七)扎实推进综合开发,着力在濮范台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树立变苦等为苦干这一观念,走好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两条路子,推动试验区“三化”协调发展。一是加快规划编制。濮范台三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立足实际,主动与试验区规划搞好衔接,科学编制并实施本县详细规划和本部门专业规划,引领区域联动发展。二是加快产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将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争取中石油扩大产业扶贫范围,推进恒润石化二期、丰利石化丙烯联产芳烃、盛源化工异辛烷、自强化工氯代苯酚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德利普锂电池等74个项目。三是改善发展条件。加大交通、农业、滩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切实增强试验区发展后劲。重点抓好黄河滩区扶贫搬迁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加快黄河明珠等4个试点社区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四是敢于先行先试。创新人口转移集聚、土地开发利用、扶贫开发资金筹措和使用等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深化区域合作,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八)坚持为民惠民利民,着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将有限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改革发展红利普惠百姓。一是抓好十大民生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00公里,解决剩余21.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48万套;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建立惠及全市参保人员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抓好“放心奶、放心肉、放心菜和放心豆制品”四大放心工程;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120所标准化中小学和131所幼儿园,抓好城区10所学校校安工程和11所城区学校的供暖工程,开工建设市新一高;综合整治城市水系,打造城市水景观。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管网20万米、泵站10座;提升完善城市路网,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25公里;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实施公园、游园、街道绿化提升,新增优化城市绿地15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市文化宫、市图书馆新馆;提高公交运营质量,推进公交运营体制改革。二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巩固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水平,完善基本医疗、生育、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调整等机制。探索异地就医、快速结算、便捷服务等新机制。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等机制。建成黄河敬托院、万福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三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办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事。开工建设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完成濮阳医专基建任务。开工建设市委党校、市杂技艺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支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河南品牌高校和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推进油地人才共享。四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卫生村室建设。完成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建项目,加快市眼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应急病房楼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濮阳康复医院等项目。加快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工程。

查看详情

2007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2007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78.68亿元增加到180.36亿元,年均增长16.2%;全口径财政收入从8.09亿元增加到26.5亿元,年均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25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增长35.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47.26亿元增加到86.5亿元,年均增长16.3%。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从7.36亿元增加到11.2亿元,年均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从46.39亿元增加到125.85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9.27亿元增加到92.5亿元,年均增长30.1%;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2.93亿元增加到43.31亿元,年均增长11.3%。

——投资、招商引资、消费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4.48亿元增加到80.07亿元,年均增长34.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3.1亿元增加到23.3亿元,年均增长4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8亿元增加到34.07亿元,年均增长14%。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014元增加到10298元,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94元增加到4510元,年均增长13.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1‰。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幅三年居全省第一位,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幅两年居全省第一位。

四年来,政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连续四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强协调服务、台账管理、观摩督查,全市形成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累计实施2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07个,完成投资226.5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6个。沁北电厂一期、济钢100万吨钢铁扩改、国电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豫光30万吨电锌一期、金马100万吨焦炭、博海1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太行100万吨水泥、联创12万吨树脂等项目建成投产,济洛、济焦高速公路和焦克、获轵公路济源段竣工通车,完成了新一中、篮球城、人民医院中心病房楼、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文化城、湨河治理、220千伏荆华输变电、220千伏黄荆线等项目,沁北电厂二期、万洋8万吨铅富氧熔池熔炼、金利8万吨铅熔池熔炼、济晋和济运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

(二)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对外开放意识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效果。每年分别开展两次大规模的“走出去”和“请进来”集中招商活动,先后在厦门、深圳等10余个城市举办“市情说明暨合作项目推介会”,33次组团参加国内外大型经贸洽谈和投资贸易活动,邀请中外客商1100余人次前来考察洽谈,与1700余名客商建立了经常性联系。高度重视服务外来投资企业发展,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实行项目代办、一卡通等服务措施,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65个,到位资金61.4亿元,外来投资企业新增194家,达到221家,外来投资已成为推动济源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新增120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7.7亿美元。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效果好。把坚持不懈推进结构调整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累计安排3200万元财政专项奖补资金,采取宣讲引导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蔬菜、林果、烟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迅速扩张,温室和塑料大棚达5000余座,林果专业村达40个。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新建和改造规模养殖场区39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8021个,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由728元增加到2023元。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力达94.32万千瓦,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投用,29个农产品产地、36个畜牧场区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28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3个,农民经纪人达千余人。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要工业产品年产量钢铁达到543万吨、铅锌76万吨、树脂13万吨、焦炭185万吨、水泥164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45万千瓦,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钢铁基地、能源基地、煤化工基地、矿用机电基地。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1家,其中,超6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5家,济钢、豫光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名牌战略,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61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5%,豫光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科技工业区首次承担了5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新增12个。积极推进“一园两带三区”工业布局调整,孔山工业带粗具规模,科技工业区入驻企业达21家。

第三产业取得新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王屋山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省级文明景区,小浪底景区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景区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建成了中原国际商贸城一期等一批专业市场,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规模明显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保险机构达到13家。

(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实施各类城建项目1459个,完成投资114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2平方公里增加到35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06公里、桥梁14座,新增供水主管网38公里、供热主管网13公里、供气主管网52公里,110千伏环网供电解决了城区用电安全问题,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投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开发积极推进,新建城市公厕56座、垃圾中转站55座,新增城市树木30余万株、园林绿地13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7.8%,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制定了“中心城区﹢三个组团﹢三个重点镇”的发展布局,完成了小城镇规划修编。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扶持指导力度,镇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流动,城镇化率由31%提高到42%。

“创申”工作取得成功。加强宣传,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累计投入3亿余元,狠抓市场整治、市容环境治理、“两场一站”和养殖小区取缔、食品卫生管理、城区56个居(村)委会“五化”达标改造、王屋山地质博物馆建设和景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创申”工作一举成功,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两项含金量极高的荣誉,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树立了济源的新形象。

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抓住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的机遇,出台了意见和规划,明确了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思路。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04公里、农村公路915公里,干线公路和市、乡公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行政村通公交车率达到90%。建成了布袋沟和东山集中饮水解困工程和18处山区小型饮水解困工程、111处平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71个村、20.9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通讯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8%。完成了1198户、5030人的搬迁扶贫工作。安置西霞院工程库区移民559户、1766人。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20个,沼气重点村31个,新建沼气池3008座,邵原镇镇区实行集中供气。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89家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农家店投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农田水利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造林25.3万亩,通道绿化1152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8万亩,开发整理土地4.4万亩,新增耕地2.3万亩。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市属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充分激发了改制企业的发展活力。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国家公务员登记工作圆满完成。教育、城建、交通、水利、文化等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全员聘用制改革基本完成,内部分配机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服务性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部免征农业税,全面落实种粮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建立税收检查和预算单位审计制度,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福利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关停小煤矿23家。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出让土地548公顷、探矿权13宗。

(六)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84项,获得专利授权98件,中试基地、生产实验基地、省级以上科普基地等达到9家,白云实业建立了全省农药行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全省率先免除山区中小学生杂费和贫困生书费,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济源一中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防控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加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抗击“非典”取得了重大胜利。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阳台宫、轵国故城和延庆寺塔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邵原镇被命名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篮球城被确定为中国篮球训练基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国内篮球赛事。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亚桥乡庙后村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一次经济普查和第四次投入产出调查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和我市承诺的八件实事全部兑现,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及工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21个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人防、物资、供销、残联、气象、史志、档案、侨务、外事、河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培训补贴、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1.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大力实施“阳光工程”,资助农民专业技能培训8万余人次,转移5万余人。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工资清欠力度,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各类参保职工6.5万人次,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率先在全省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保障1.2万人;提高城市低保补差水平,年保障9100人;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47.1万人,参合率93.13%。

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清查放射源和“大气治理年”三项活动,取缔了所有粗铅冶炼企业的92口烧结锅,关停城区燃煤锅炉140台,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28家,削减二氧化硫排放6万吨、烟粉尘1.5万吨、化学需氧量1.6万吨,新上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由2003年的重度污染转变为2004年的中度污染、2005年的轻微污染,2006年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01天,成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城市。

民主法制建设和安全生产切实加强。扎实开展“平安济源”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秩序良好,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达标市”,市交巡警五大队被国务院命名为“人民满意的交巡警队”。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办公会议制度,集中开展信访问题专项整治,全市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乡镇司法所建设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优抚、双拥和复转军人安置工作,连续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市”称号。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和满意率明显提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季度检查、及时交办、限期整改、跟踪督查的工作机制,建立市、乡、村、企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

(七)政府工作创新成效显著

大力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213项审批项目进入行政审批大厅实行集中办理。开通了“12345”便民热线,政府网站被评为“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被确定为“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试点”,探索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开展电子政务的“济源模式”,受到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高度评价并予以推广。清理行政执法项目,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复议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实行新的管理体制,提高了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认真开展了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基建项目审计。建立了政府工作台账管理体系,完善督查落实机制,三室联动,跟踪问效,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被评为省政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加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强化了服务意识,促进了作风转变。加大行政监察力度,设立政风行风监督热线,举办“行风对话”活动,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四年,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四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四年,是济源知名度日益提升、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四年。回顾四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才能在实现加快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机制,改进作风,真抓实干,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只有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上,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生产要素,才能不断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为加快发展蓄足后劲。五是必须坚持发扬新时期的愚公移山精神。只有全市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敢试敢闯、勇争一流,奋力拼搏、苦干实干,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区域竞争的加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增大。二是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偏低,工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低、能耗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缺乏活力。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推进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四是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仍需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综合效益较好的良好态势;河南省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原城市群率先发展,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今后五年,我市将完成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团结拼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十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技兴市、文化立市、三产富市五大战略,扎实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济源。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居全省先进水平;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工业强市实现新突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铅锌基地、钢铁基地、能源基地、煤化工基地、矿用机电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80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50亿元企业达到5家,超20亿元企业达到6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

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加强中心城区、三个组团和小城镇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左右,城区人口35万以上,城镇化率55%以上。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坚持开展城市创建,确保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功。

和谐发展呈现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98‰以内,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持总量动态平衡;依法治市全面加强,刑事犯罪率明显下降,社会大局稳定。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0%以上,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5%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硬化路“连村通组”。

三、全力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2007年)的工作,对鼓舞斗志、增强信心、顺利实现五年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招商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广泛开展“项目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增强加快发展的后劲

狠抓固定资产特别是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支撑经济发展速度。全年计划实施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227个,年度投资90.91亿元。工业项目80个,完成济钢循环经济改造、万洋8万吨铅富氧熔池熔炼、金利8万吨铅熔池熔炼、战成100万吨水泥等项目,加快实施沁北电厂二期、金马100万吨捣固焦、豫光30万吨电锌二期、中原特钢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苗庄煤矿、克井二矿技改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原特钢机加工热处理技改、济煤三矿技改、太行100万吨水泥、联创20万吨树脂粉二期、济钢高强度用钢生产线、方升12万吨树脂粉等项目,做好沁北电厂三期前期工作。农业项目16个,完成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万佳食品生产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河口村水库。城建项目91个,完成国际时代广场等项目,加快实施中原国际商贸城二期、建业新天地步行街、万帝大厦、隆兴花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国泰花园、园丁苑、锦绣·水岸名家等项目。交通、电力、社会事业项目40个,完成温邵线思礼段、邵原段和大店河桥改造、110千伏中心输变电、济源图书信息大楼、济源一中游泳馆、黄河大道中心小学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济晋和济运高速公路、110千伏思礼输变电等项目。高度重视项目规划储备工作,超前规划一批重大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努力形成投资稳步增长的良性机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争取国债资金、上级专项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充分激活民间投资,鼓励引导帮助企业上市融资。继续对项目建设实行台账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督查力度,促进项目加快推进。加强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坚决杜绝质量隐患。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发展

坚持不懈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发展钢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豫光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济钢超过70亿元,新增超2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5家、限上企业30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引导铅冶炼、机械加工、矿用机电等行业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形式,形成有序竞争,凝聚发展合力。用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纳米材料、石晶光电和矿用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4%以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新增省级名牌产品3个以上。加快推进“一园两带三区”建设,完善孔山工业带基础设施,启动虎岭工业带的开发建设。高度重视乡镇工业发展,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鼓励乡镇、街道办事处积极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和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鼓励引导企业经营者更新观念,放远眼光,自强不息,超越自我,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加快编制钢铁、铅锌、能源、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监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企业非生产性用地,深入开展废弃地、砖瓦窑场、空心村三项整治,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完成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有计划安排市区工业企业逐步外迁,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污染企业的整治和转型力度,坚决杜绝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确保二氧化硫减排5%、化学需氧量减排1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出境水质和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省定标准。

(三)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继续采取组织宣讲、对比算账、典型引路等方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市财政安排奖补资金2000万元,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达到3.5万亩,烟叶达到3万亩,新发展林果专业村50个,新增以薄皮核桃为主的经济林2.2万亩,新增高标准养猪场区5个、奶牛养殖场区4个。大力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服务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增强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6000人、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山区补贴的倾斜力度。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

充分利用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景区市场化经营改革,接待海内外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依托“一带两城三个产业功能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搞好商业网点规划,解决好早餐摊点、便民商店的布局设置问题,方便群众生活;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扶持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金融部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发展保险、信息、物流、房地产、社区服务、中介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创造宽松条件,促进服务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五)加强城镇和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不懈抓好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大气、秀气、灵气”的发展定位,坚持“大建设、大改造、大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完成济渎东路、愚公南路、汤帝南路、文化南路、北海西路、凯旋西路等6条道路新建和10条城中村主干道新建、改造,提高“两气一水”覆盖率和入户率,加快城市排污管网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大力推进高楼群、商业群、住宅群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现代气息。加强城市绿化工作,新植树木74万株,新增绿地11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功。积极推进曲阳湖、轵城、克井三个组团发展,完成规划评审工作,力争启动开发建设。以“五化”达标改造为重点,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奖补力度,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山区乡镇和平原乡镇分别在集镇规模和集镇功能上实现突破。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有限的财力重点向农村倾斜,市财政安排支农专项资金1亿元,扶持农村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改造干线公路5.2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6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4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8%以上,新建3个乡镇汽车站和100个城乡候车亭。新建沼气重点村50个、沼气池6000座。建设饮水安全工程50处,解决50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到8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建成生态家园达标村23个。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建农村信息服务点50个。建立农村清洁卫生工作的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对农村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在五龙口、邵原、王屋各建1个垃圾填埋场,为12个乡镇各购买1辆垃圾运输车。大力实施迁户并村工程,完成586户2502人的搬迁工作。继续开展造林绿化、农田水利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造林5万亩,组织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愚公精神杯”竞赛活动,开发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耕地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质量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深化企业改革,引导改制企业加强资本运营,优化股权结构。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出台政策,鼓励引导教师、医务工作者到山区和农村工作,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制。探索篮球城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加快推进城市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对市政公用行业实行管养分离、管办分离,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完成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保障农村干部津贴、生活补贴、村级经费发放,做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管办分离”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继续坚持到沿海发达地区举办“市情说明和项目推介会”,组织好两次大规模的“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活动,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大型商贸文化活动。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建立以专业队伍为骨干、以企业为主体、以中介组织为辅助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突出企业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质量,由注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由引进资金向引进人才、技术、管理并重转变,由引进一般项目向引进高新技术项目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方面实现新突破。继续对招商引资实行指导性管理,对意向、合同项目实行台账管理,跟踪问效,媒体公示,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履约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七)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完善政策措施,降低进入门槛,抓好政策落实,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外来投资服务中心、招商引资办公室的服务职能,及时解决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形成优良的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凡能够进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项目必须全部进入,公开许可事项,创新运行机制,强力推行首席代表制、并联审批制,着力解决行政许可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行政许可效率和行政服务水平。用纪律约束政府部门行为,优化部门服务流程,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开展经济发展环境集中整治,用法律约束社会行为,对干扰和破坏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不法行为,采取果断措施,加大打击力度,构筑平安和谐的企业周边环境。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济源

认真办好“10 6”件实事。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实事和我市承诺的六件实事,改善城乡居民的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对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都有1人以上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00人。统筹城乡就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劳务输出2500人,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劳务输出。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解决好工资发放、劳动保护等问题。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将规模以上企业在职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6万人次,研究制定失地居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障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低保对象定点就医。率先在全省实行城镇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增强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能力,解决城镇居民的大病救助问题。市财政预算安排200万元,扩大敬老补贴发放范围,对85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补贴。新建、改造5所敬老院,改建1所社会福利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济源;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选拔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创办“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新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6个村级文化室,积极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加强市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完成200所标准化卫生所的改造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以上。加强药品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农产品质量每周公示制度。加强农村文体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加强流动人员计生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统计工作,认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完成第二届《济源市志》编审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档案、供销、物资、外事、侨务、气象、河务等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行业和环节的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开展“平安济源”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努力构建群众工作新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级民主管理。完成第五届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关心支持驻济部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做好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工作,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府形象

树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府形象,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服务质量,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济源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部署和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

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强化“民本”意识、“公仆”观念,在政府工作中更多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搞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让群众更直接地享受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了解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冷暖,真正弄清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忧民所忧,急民所急,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做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和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建设奋发有为、敢于负责的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突破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勇于冲破影响发展的陈规陋习的束缚,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统一思想。坚持以发展为己任,敢闯敢试,敢抓敢管,看准的事盯紧抓实,探索中的事勇于突破。以发展树形象,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支持创造,支持创业,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集中时间和精力,多做一些事关全局、谋划长远、夯实基础的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和现实负责,做决策要科学,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做事要到位,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承诺要有度,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

建设工作高效、求真务实的政府。以抓好落实、提高效率为核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多一点实干举措,多一点有效服务,少一点形式主义,少一点繁文缛节,进一步贴近基层,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建立互信,到一线推动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加大电子政务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政府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和政府工作台账管理体系,创新督查工作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加强公务员的思想、政治、作风、业务建设,完善公务员的激励奖惩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工作高效、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建设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政府。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坚决制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加强审计工作,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加强效能监察和党纪政纪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牢记“两个务必”,做公道正派之人、诚实厚道之人、谦虚谨慎之人、清正廉洁之人,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树立人民满意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既面临着良好的形势和机遇,又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景光明。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济源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