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10年滁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

2010年滁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滁州干部群众应对危机、化危为机的一年,是滁州上下各方迎难而上、奋力爬坡的一年,是滁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面突破的一年,是滁州外界影响持续扩大、广获好评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的直接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打好“三张牌”,建设“三个园”,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主要指标全面突破,在实现“双超”发展目标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超年度计划2.5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增长水平;财政收入68.3亿元,增长22.9%,超年度计划7.9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增幅5.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增长47.2%,超年度计划7.2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是年度计划的2.4倍,增幅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3.9%,超年度计划6.4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5亿元,增长18.8%,超年度计划2.8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多年来首次全面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速都进入全省前列。

广招商、重投资,掀起了项目建设新高潮。保增长是去年工作的主旋律,扩大投资需求是实现保增长的关键举措。市政府围绕投资谋项目、抢机遇,围绕项目广招商、寻合作,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招商引资攻坚年”等活动。一是百业并举谋项目。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和我市现有产业、资源,集中时间和力量编制项目。在历年已有的3000多个项目的基础上,去年又编制了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各行各业项目1700多个,总投资1200亿元,有效地扩充和优化了“项目库”,同时狠抓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保障项目拿得出、用得上。二是百计千方争项目。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共获得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投资15.54亿元,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新增省“861”行动计划项目182个,总投资1631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位。大唐联合电厂、滁河综合治理、宁滁城际轻轨等对滁州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牵动力的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三是百团出击招项目。全市共组织招商分局和小分队457个,专兼职招商人员近千人,常年在外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四是百日行动引项目。积极开展与中央企业合作,8月下旬开始大干一百天,争取中央企业来我市投资,共签约合作项目32个、协议总投资778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五位。五是“三百”攻坚上项目。自九月份开始集中开展“百个在谈项目抓签约、百个签约项目抓开工、百个在建项目抓投产”的“三百”攻坚行动,强力推进项目的上马、开工和运营,新合作签约1000万元以上项目332个,新开工建设项目328个,新竣工投产项目300个。同时也支持、激发和推动了本土企业的投资兴业。六是百强共育大项目。全市新批和结转亿元以上项目20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1个;世界500强ABB、西门子和GLG,国内的百强企业和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康佳、碧桂园、盼盼、雨润、榄菊、中材、中建材、晋煤等企业集团纷纷落户滁州或在滁扩大投资,这些知名企业集团驻滁发展,对培育“太阳级”工程、建设“月亮型”项目、实现“千亿元”产业和吸引更多投资商落户滁州,促进产业招商、以商引商,意义重大。

保企业、壮支柱,促进了工业经济上台阶。保企业就是保增长成为全市上下共识。全年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30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22.5亿元,增长17.2%。全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7:44.7:32.6,其中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5%。面对去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颓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多管齐下。一是帮扶解困一批。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出台帮扶政策,派出解困工作组,密集开展银政企对接,实施“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为企业减负7664万元,全年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了1.5个百分点。二是招商发展一批。预计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551个,总投资921亿元,500万元以上项目新投产51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达到1007户,其中天长市达到268户,来安县、全椒县和市开发区都分别超过100户。三是技改壮大一批。全年技改完成投资130亿元,增长46.1%。天大石油管材二期、长丰扬子皮卡车、安兴彩纤、富达电机、明光润海高科、来安金禾精细化工、琅琊华润啤酒、凤阳华众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定远盐化工、全椒海螺水泥、南谯恒昌机械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由上年121户上升到140户,天大、博西华、全柴、滁烟4户企业超20亿元。四是规划集聚一批。先后制定了家电信息、石英硅能、盐化工三个千亿元产业规划和机械汽车、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百亿元产业规划,吸引了新申花、杰事杰、金帅、台玻等龙头企业入驻,促进了产业集聚。支柱产业中有3个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其中家电信息产业13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31家),机械汽车产业190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115亿元。五是园区扩充一批。市开发区二期建设全面启动,来安汊河、天长秦栏、凤阳板桥3个工业园区被批准筹建省级工业园区,全市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总数达到12个,开发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琅琊工业集中区完成了规划调整并启动建设,各地通过培植经济强镇建设了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

抓农业、强基础,保障了农村经济稳发展。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百亿粮仓”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农业生产获得新丰收。粮食总产84.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肉类总产33.1万吨,水产品总产2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7%。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粮油生产扩大到80%,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5%以上,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达到42.5%,完成植树造林11.9万亩,苗木花卉发展到6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雨润集团定远县200万头生猪和全椒县3000万只家禽屠宰加工、正大100万头生猪产业化示范园、隆平高科100万亩超级稻示范基地和盼盼、乐天、威廉等项目相继签约或开工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00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到275个,都位居全省前列。农村发展亮点进一步增多。各地把村庄归并、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置换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年完成土地置换近3万亩,走在全省前列;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数量占全省一半;解决了18.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定远县“集中供水”模式受到水利部肯定,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引发全国关注;17个镇被列入省扩权强镇试点,总量居全省第二;农民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首次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达到5038元,增长10.9%,超出全省平均水平400元以上。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超过50%。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巩固了县域经济基础。全年县域财政收入达43亿元,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63%,提高1个百分点;12个乡镇财政收入超过5000万元,其中天长市铜城镇突破3亿元。天长市成为全省唯一的连续十年十强县。

活流通、拓服务,形成了三产发展好氛围。一手抓传统商贸流通的提升。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和“家电下乡”、地产工业品对接等活动,实现家电下乡销售额2.7亿元。一手抓旅游、物流、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拓展。加快发展旅游业。组建了旅游经济和琅琊山旅游区建设指挥部,成立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将琅琊山旅游区范围从115平方公里扩大到240平方公里;九天峰等旅游度假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建成白鹭岛温泉公园和舜耕生态农业园一期工程,凤阳韭山森林公园获批国家地质公园,小岗村获批国家4A级景区,金地大酒店晋升为五星级酒店;全年接待游客5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4亿元。积极推进物流业。皖东国际车城、金太阳国际装饰城、宇航物流园等建设加快推进,华东农贸食品城、瑶海农机大市场、五洲国际商城、财富广场、意大利名品商贸中心等相继开工建设。大力拓展金融业。全市成立14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担保额达12亿元;开业和批准筹建、申报筹建的小额贷款公司12家,徽商银行天长支行开业,滁州和明光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初审上报待批筹建。金融保险机构和保险业务持续扩大。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举办首届房地产业高峰论坛,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全市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同比增长35%;新开工面积2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销售面积1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

(二)城乡建设强力推进,在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滁城建设如火如荼。2009年,大滁城“131”组团完成投资61亿元,超过“九五”“十五”累计投资的总和。规划修编成果丰硕。聘请了院士级著名专家担任顾问,编制了清流河景观带、丰乐亭景区、龙蟠河公园、城南新区核心区、高铁站前区、城东工业园、城北新区、南谯新区、“滁来全”空间管制等9项区域性规划和城市公交、供排水、教育、卫生等19项专项规划。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新建续建城市道路158公里,城区路网覆盖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高标准完成了滁全路景观大道改造和滁宁快速通道滁州段建设,为“131”组团发展和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滁州中学、实验小学新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武警支队新营区、龙蟠河主题公园、菱溪湖公园、“一校两团”(市艺术学校、歌舞团、戏剧团)等工程相继开工,西撇洪沟具备了行洪能力,明光路跨线桥建设启动实施,新增城市燃气用户1.1万户,新铺供水管道50公里,新增公交车50辆。房屋拆迁、安置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均超历史。广大市民顾全大局,以实际行动支持大滁城建设,拆迁面积和安置房建设面积双双突破百万平方米。国有土地出让7000亩,土地出让金12.9亿元,是前三年的总和。房地产投资25亿元,新开工面积120万平方米。片区开发改造步伐加快。城南新区政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和居民小区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高标准实施了小铁路拆迁改造和琅琊古道改造,高杆灯、原滁州剧院、原二纺机、西水银庄等改造建设稳步实施,南湖改造二期拆迁建设全面启动。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活动,新增城市绿化120万平方米,超过建国以来绿化工程面积的总和。运用现代技术对琅琊大道、南湖公园等实施了亮化,加强城市管理,市容市貌不断改善。

县乡村建设高潮迭起。以丰乐杯城镇建设竞赛、培植经济强镇、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全市城镇化步伐。大滁城三个副中心全椒县城、来安县城、南谯乌衣新区全面融入对接大滁城,路网框架迅速拉开,重点项目启动实施。新规划的琅琊新区建设前期工作强力展开。其它县市也积极呼应、加快建设。天长市总投资15亿元的34个城建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明光市新明城十大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定远县城东新区现代化气息初步显现,凤阳县新城区建设进展良好。全市所有乡镇总体规划全部完成,村庄规划完成了62%,通过村庄整治建设新居民点800多个,新建沼气池5556口,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水电路建设深入推进。完成水利建设投入7.3亿元,列入2008年国家、省计划的72座小型水库和10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列入2009年国家、省计划的20座中型水库、70座小型水库全面开工建设,滁河堤防应急加固、沿淮洼地治理等工程全面完成。大力推进交通对接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在建项目总数、建设里程和投资规模均居全省第一。104国道滁汊段、205省道天冶段、合蚌路定凤段、滁定路改造基本完成;明徐高速开工建设,滁马高速和蚌淮高速凤阳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修建“村村通”水泥路1381公里,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电力建设完成投资5.63亿元,完成6个110千伏以上电网建设项目,开工建设110千伏以上电力项目2个。3G通信工程全面启动。

(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在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市交通、建设、二轻、商业、农机等系统企业改制加速推进,成功引进省交通集团对市汽运总公司等3家运输企业进行了重组,市供销、物资等系统和汇龙电子公司、皖东水泥厂、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11家市直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各县市区企业改制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内部“三定”正在推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批复各县市区。完成了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开展了市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制。土地流转等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深入推进。开展了司法监狱体制改革,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天长市、琅琊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省级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对外开放加快步伐。坚持东向发展,从东引力,与东接轨。紧紧抓住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高水平编制规划,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第一站”和“首选地”。市开发区先后与南京、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上海莘庄、漕河泾工业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南谯区、琅琊区分别与上海浦东新区川沙功能区和宝山区大场镇签订了园区合作协议。加强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积极改善外贸环境。滁州海关和商检局正式获批筹建,天长市商检办事处成立。海关滁州工作组积极创新“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等模式,为企业通关提供便利。在全国、全省进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博西华、天大等骨干企业进出口稳中有升,稳定了全市外贸形势。年末全市外资企业189家,新增37家。预计全市进出口额完成6.88亿美元,虽然比上年下降2%,但增幅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出口额进入全省前三名。

(四)社会事业明显加强,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坚持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省、市实施的32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6亿元,其中地方配套5.1亿元全部足额到位。优先发展教育。围绕城市建设和乡镇村撤并,调整优化教育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和学生学杂费免除、免费提供农村中小学生教科书、向农村贫困寄宿生和高校及中职学校贫困生提供资助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招聘中小学教师820名,重点向农村倾斜。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和鉴定工作。滁州科教园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二期、滁州学院南校区二期、一职高和县市区职业高中扩建工程加快建设。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竣工,组建了家电产业公共信息平台和重点实验室,与上海交大、合肥工大等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现代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防控和救治工作。争取并开工建设扩大内需卫生项目78个,已竣工72个。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2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所乡镇卫生院和205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免费提供婚前检查12032对。开工建设两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市一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定远县总医院、明光市中医院、天长市人民医院门诊楼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招录卫技人员570人,主要充实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面对困难求突破,进一步拉升标杆、主攻后进、细化任务、狠抓督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02%。,整体形势明显好转。发展文化广电事业。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和第八届安徽花鼓灯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广获好评,进一步提高了滁州的知名度。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303家。完成531个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开通任务。竞技体育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双向推进。完成了67个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重视发展环保事业。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市和6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整治滁城浴室燃煤锅炉污染。军分区迁建工程进展顺利。驻军服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预备役建设、双拥优抚工作得到加强。统计、气象、防震、档案、保密、地方志、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投入加大、事业发展。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工商联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坚持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抓手促进社会和谐。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多层次安排就业援助,建成15个农民工创业园,带动8500人就业;完成新型农民培训5.1万人次、农民工技能培训4.2万人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8476万元,向18户承诺不裁员企业发放补助资金850万元;全市新增就业人数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96元,增长8.5%。积极扩大城乡基本保障的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扩大到22.4万人和20.3万人,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扩大到7.5万人和14.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尤其是大病救助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人均住房不足15平方米和人均月收入不足320元的家庭,开工建设廉租房30万平方米,发放廉租补贴1723万元,农村因灾倒房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全市发放春荒救助金1000多万元;农村五保人数扩大到2.8万人,新改建敬老院38所,集中供养率提高6个百分点;向7376名农民发放了计划生育奖扶资金;15.3万大中型水库移民享受到后期扶持直补;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被纳入基本生活补助范围;向3.5万名城乡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2286万元;为117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积562万亩,参保牲畜18万头。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机制正在形成。

坚持以服务和管理为抓手维护社会稳定。自下而上立体排查信访隐患,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突出抓好问题解决和矛盾化解,畅通信访渠道,全市信访总量稳中有降。突出60周年国庆等重要节点抓好安保工作。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攻势,集中开展禁赌、打击传销、“扫黄打非”、打击涉枪涉爆等专项行动,强化治安巡逻和视频监控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滁州”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和建设、交通等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层层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妥善处置云南水富县农民工矽肺病、凤阳6·21爆炸和南洛高速滁州段10·7特大交通事故等,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体系和管理机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五)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在提高行政服务能力上取得了有效进展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政府系统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接受和坚决服从市委的统一领导,有力促进了滁州的政治生态建设。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坚持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吸纳社情民意,及时办理人大工委和政协专委的专题调研意见。市政府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人大代表建议69件、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12件、政协提案325件、政协建议案5件,办结率均为100%,并努力提高办理质量;加强“五五”普法,增强法治意识;加强行政执法,突出抓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运用。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全面实施了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联系、目标绩效考评、帮办服务体系等12项体制机制创新,企业登记注册、基建联合审批、“3 1”联网服务、信息公开发布四大平台全面建成运行;取消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60项,合并20项,暂缓审批4项;对省下放的211个行政审批项目,取消36项,进一步下放29项,合并18项,暂缓审批11项;整合党委、政府和纪委督办机构,集中督办力量,创新督办机制,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加强“12345”市长热线工作,畅通政风行风热线,开辟《效能观察》栏目,增强效能舆论监督;开展基层站所评优评差活动,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重点治理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政府招标采购统一管理范围,加强政务公开,强化行政问责,开展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2009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困难,我们携手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和省委、省政府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军分区等各大班子及其各位领导,向全市450万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会代表,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滁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向国家和省驻滁单位,向广大来滁投资客商和建设施工人员,向长期以来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滁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从外部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宏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将继续给我市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带来困难;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区域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从自身看,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工业缺乏大企业、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支撑,竞争力不强,现代农业发育不足,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对外开放度不高,县市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园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还有待尽快提高;二是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中心城市和县城功能不够完善,带动力不够强,农村小城镇发展比较慢;三是财政实力还比较弱,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事业欠账比较多,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干部工资标准和群众收入水平还比较低,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机关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上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政府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创新工作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经验等都还存在不足,廉政建设方面也还有需要重视和改进的地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打好基础的的最后一年,是实现“双超”和“大滁城”建设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也是滁州乘势而上、力争有更大作为的重要一年。宏观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在减弱,世界经济趋于回暖,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将得到延续和加快。从我市的情况看,通过近年来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向上争取项目,经济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发展的力量更加集聚,发展的氛围更加浓烈,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为下一步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在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滁州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困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综合需要和可能等多方面因素,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争取15%,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争取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争取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4%。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着力打好区位、环境、资源三张牌,加大调结构、促转变力度,推进工业、城镇、农业、现代服务业“四轮”联动发展,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与南京同城发展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狠抓民生工程实施,保持和拓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力向实现“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迈进。

(一)突出新型产业园,在增强驱动力上取得新突破

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市具有发展现代大工业必需的区位、交通、资源等有利条件和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良好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建设新型产业园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第一驱动力。

抓投入扩总量。总量不大是我市当前工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要狠抓工业投入,千方百计做大工业总量,为结构调整创造空间。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1200家以上,新增2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240亿元。一是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加强调度和帮办服务,促进盼盼食品、定远盐化工、全椒海螺水泥、明光榄菊日化、凤阳台玻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二是要加快推进签约项目开工。月月抓一批项目集中开工。今年至少要开工建设1000个工业项目,确保500家以上企业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实力取决于产业发展水平,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能否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从产业链条入手,重点完善家电信息、盐化工、石英(玻璃)三个千亿元产业规划,实施大企业上台阶、中企业上水平、小企业上规模的“三上”工程,扶持天大、全柴、博西华等成为百亿元企业,滁州烟厂、金禾实业等成为50亿元企业,使全市亿元企业达到160家。同时,围绕我市的资源优势、国家的政策走向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无中生有”,规划和培育新兴产业和企业集群,培育经济增长的“爆发点”。

抓技改扩体量。技术改造是推动现有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滚动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制定政策措施,通过规划引领、配套带动、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做大单个企业体量,打造一批小型“巨人企业”。今年重点实施好3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50亿元以上,推动长丰扬子新上冲压生产线,推动康佳电子电器扩大产能,加快天大钢管三期建设,确保天康新能源、全椒天和机械、凤阳珍珠水泥、来安金禾化工、明光酒业、定远泉盛化工、南谯恒昌机械和博康注塑、琅琊霞客色织和爱瑞特成套装备、博西华MBF冰箱第二条线和滁烟综合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上海交大滁州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德力玻璃、金禾化工、鲲鹏模具、新江玻璃、扬子木业等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实现新突破。

抓招商扩增量。招商引资是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长远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现有产业提升质量、扩张增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今年要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突破年行动,突出招大引强,继续推动与央企合作和对接,努力实现全市招商引资560亿元以上,其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实现50亿元以上项目新突破。

一要在主导产业招商上寻求突破。围绕家电信息、机械汽车、纺织服装、化工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森工木业等七大主导产业,招引行业内高端企业,主攻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和行业内领军企业,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和改造升级。家电信息业,争取引进东菱集团、信利集团、格兰仕、澳柯玛等亿元以上项目20个;机械汽车业,推进长丰扬子汽车、全柴集团分别与广汽集团、恒天集团的合作或重组,积极做大做强,并引进配套零部件企业20家以上;硅能材料产业,引进大型精深加工企业20家以上,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升级;同时,积极引进海天、利郎、七匹狼、杉杉等知名纺织服装企业,蜡笔小新、银鹭、雅客等著名食品加工企业,双虎家私、德尔地板等著名森工企业。

二要在新兴产业招商上寻求突破。认真研究低碳经济带来的市场和政策机遇,加快发展绿色照明、风能发电、太阳能组件和新型节能建材等产业,依托机械制造配套优势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同时,积极引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新产业。

三要在招商的组织领导上寻求突破。继续坚持全员招商、一岗双责,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和线索由领导带队,相关部门跟进,组成招商团队,进行面对面、点对点对接。四要在创新招商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强化以商招商、推动商会招商、发动协会招商、开展联动招商,寻求联办“飞地”、合办“园区”,建立市内开发区之间“互招共享”的招商机制,防止招商线索的流失和内部之间相互诋毁、设防等不良现象。五要在推进项目落地上寻求突破。强化帮办服务,形成领导联系、部门帮办、重大问题会办的服务机制。在抓好工业招商主战场的同时,积极开展一产、三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吸引外来投资,加快建设步伐。

抓园区促集聚。按照建设新型产业园的要求,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五级平台。一是积极筹建150平方公里的滁州工业新区,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边筹建边招商。二是全力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着力提高市区经济的首位度。重点推进城北新区15平方公里开发,打造绿色照明、绿色食品、汽车配件、软件信息等专业园区,引导产业集聚,努力实现“三年翻两番”,尽快进入全省先进开发区行列,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全力推进县属11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增强承载能力,形成产业特色。争取今年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开发规模增加25平方公里,总体超过100平方公里。四是全力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抓好扩权强镇试点镇发展,强化加工配套能力,支持天长杨村、全椒十字等有条件的乡镇工业集中区申报省级工业园区。五是全力推进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园中园”、专业园,在建设“飞地”经济园上实现新突破,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着力解决限制工业发展的瓶颈。继续抢抓省土地置换的政策机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开展土地置换攻坚行动,确保今年完成土地置换4万亩以上。突出解决好堆场、货仓、码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快组建家电信息、机械汽车、绿色照明等产品检验中心,强化工业发展软硬件支撑。

抓服务促发展。发展经济,必须把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有效结合起来,增强政府的调控和服务功能。要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测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帮扶企业解困的长效机制,狠抓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认真抓好送农机下乡、送家电下乡等工作,积极开展地产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积极搭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结合实施干部活力工程,建立“千名干部帮千企”制度和重点企业领导帮办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突出城市新家园,在增强承载力上取得新突破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助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要抓住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同城化战略,内抓“131”组团之间的城镇化、外促与南京大都市的同城化、下促各县市区内部的城镇化,做好同城、山水、绿化“三篇文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家园。

大滁城建设要初见成效。区域经济竞争直接表现为中心城市的竞争,要舞好大滁城建设这个龙头,带动全市城镇化加快推进。今年大滁城建设“131”组团争取完成投资150亿元;中心城市力争完成“五个一百”:即拆迁10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0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100公里、开工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倾力打造政务新区,在形成规模、聚集人气上初见成效。完成政务新区8.3平方公里范围内干支路建设,中都大道要延伸到高铁站前区;开工建设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加快龙蟠大道高层办公建筑建设,使政务中心初具规模;加快龙蟠小区、滁州中学等6所学校、武警新营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加快提升新区形象。积极推进老城区成片改造,在完善功能、改变面貌上初见成效。按照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重点改造南湖以南、南谯路以西、清流路以北区域,加快推进老水泥厂、高杆灯、凤凰湖周边等地块改造开发;以南北支干线建设和打通断头路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老城路网,加快建设明光路跨线桥、西涧路、紫薇南路贯通工程及丰乐路、凤凰西路、天长西路等延伸工程;充分挖掘老城的历史文化积淀,积极修编“两湖一河”老城区规划。加强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和环卫、停车场建设。加快创建园林城市,在美化环境、提升品位上初见成效。按照创建园林城市的标准,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加快龙蟠河主题公园、菱溪湖公园建设和南湖公园二期改造,开工建设市民广场、清流河综合治理、丰乐亭公园、会峰公园、植物园等工程,继续加大道路、街头巷尾、城市出入口等节点绿化。加快推进城市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在科学布局、彰显功能上初见成效。按照宜居宜业宜游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强化功能分区。在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的同时,加快城北新区建设,启动高铁站前区、物流园区、科教园区、琅琊山旅游区建设,争取每个功能区建成1-2个影响大的项目。加强主副中心衔接,在整体推进、组团发展上初见成效。统筹协调主城区与全椒、来安两个县城和南谯政务新区的规划建设,加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对接,适时启动建设滁来全第二通道,积极推进大滁城区域公交一体化,强化一体化发展之势。同时,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和城市综合执法活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小城镇建设要再掀高潮。小城镇是城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丰乐杯竞赛活动,形成小城镇建设与大滁城建设呼应之势。把县城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尽快扩大规模、完善功能。连接天长新旧城区的荭草湖公园和两河景观带开发改造要基本完成,明光新明城攻坚要出形象,定远县城要加速向现代中等城市迈进,全椒县城要围绕铁路两站周边开发求突破,来安来城新城和汊河新城建设要联动推进,凤阳新城建设要彰显明文化特色并初具规模,南谯新区要完成投资30亿元。要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完善商贸和社会服务功能。把集镇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支点,进一步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扩权强镇试点,创新集镇建设、融资与管理机制。搞好土地流转、置换,加快新农村居民点建设,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给进城入户农民平等的市民待遇。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要按照服务大滁城、拓展大通道的要求,加快实施交通对接工程,进一步完善骨干交通网络。今年全市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5亿元,加快徐明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滁马和蚌淮高速凤阳延伸段、312省道天长段、309省道明光至盱眙段、滁州城南客运总站,全面完成滁定路恢复改造任务,争取滁宁快速通道全线贯通,加强乡村循环道路建设,积极推进滁淮、滁扬高速公路和大西环等前期工作。要加强水运能力建设,重建汊河闸,加快建设滁州澳中、天长天海、凤阳鸿运和龙阳等码头。继续开展电力设施建设改造,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建设220千伏万桥开关站扩建工程、220千伏天河输变电工程、6个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桑涧、腰铺配套工程。继续加强通信、邮政、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配套建设,积极推广定远县乡村集中供水经验。

(三)突出农业产业化,在增强保障力上取得新突破

农业在我市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中举足轻重。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根本途径,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着力提高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的能力,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以“百亿粮仓”工程为牵引,实现农业生产条件新改善。全面完成25座中型水库、5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开工建设滁河综合治理、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大堤加固等工程,继续抓好驷马山、女山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积极推进山许、崔家湾、江巷水库前期工作。围绕“百亿粮仓”和百万亩超级稻原粮生产基地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大型农业项目。

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提升。以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目标,着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油菜丰产创建、玉米振兴计划和粮食丰产创建等五大科技行动,推广测土配方、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储运保鲜、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新技术集成应用,发展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引导农民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大型农机具装备水平。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以创新农业业态为方向,迈出农业结构调整新步伐。实施畜牧强农工程和渔业富民工程,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和渔业特色精养,提高养殖业贡献率。发展滁菊、茶叶、甜叶菊、蔬菜等,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

启动百万亩造林行动,发展苗木花卉生产,建设十万亩以上苗木花卉基地,打造百亿林产工业。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和森林旅游,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推动一产向二三产深度开发。

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跨越。一手抓农产品转化,积极引进大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支持雨润、正大、盼盼、GLG、永言、华龙等龙头企业发展;一手抓农产品流通,加快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大型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因地制宜发展县乡农产品批发市场。今年要确保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至3家,省级10至15家。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落实惠农富民政策为基础,推动农村生产关系新调整。在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健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机制,鼓励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争取今年新增土地流转10万亩;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引导农民规范发展资金互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稳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在土地置换中注意完善置换政策,保护农民利益。

(四)突出新兴服务业,在增强支撑力上取得新突破

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一手提升传统服务业,一手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手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一手拓展生活性服务业;一手繁荣城市服务业,一手重视农村服务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活化和带动作用,强化千亿滁州的服务支撑。

彰显文化旅游业的魅力。我市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田林资源丰富,要以打造魅力后花园为抓手,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深化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开展“万千百十”工程建设,加快旅游景区、接待设施和旅游产品开发,通过开发万顷山场、千湖水库、百个景区,建设十大旅游项目,培育十大旅游企业,做足做好山水文章,重点组织好琅琊山、九天峰、龙通、跃龙湖、神山寺、莲花塘、栖凤湖、龙尾山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新建一批中高档旅游星级酒店,培育一批精品旅游产品,推动旅游经济新突破。发挥好琅琊山在全市旅游业中的龙头作用,按照抓琅琊山、带旅游业、建后花园的思路,高水准、高品位规划好大琅琊山旅游区,引山入城,引水入城,科学定位,特色开发,错位发展。今年琅琊山开发要确保3至5个较大项目落地开工,尽快形成集聚效应。要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着力打造农歌会等文化品牌。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营销,把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文艺演出、商务活动等结合起来,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文化新业态。

挖掘现代物流业的潜力。着力打造大市场、大物流,调整优化全市商贸物流布局,建设以滁城为中心、六个县城为分中心的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滁城重点建设两大核心商圈、两大特色商业街区、四大物流园区、十大市场集群、八片区32个农贸市场、天长路等五条商业街和中环国际广场等八大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华东农贸食品城、瑶海农机大市场、滁州国际商城、奥特莱斯直销广场、滁州国际车城、扬子农贸大市场建设,开工建设7家汽车4S店,争取红星美凯龙、沃尔玛、家乐福、钢材大市场等更多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进驻;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发展特色物流市场,加强意大利名品商城、金太阳建材市场、天润城等县市区重点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物流圈。

激发金融服务业的活力。积极发展金融机构。努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徽商银行在县市区设立支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担保机构、典当机构和保险业,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争取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各2至3家,每个县市区和市本级都要至少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1家以上。积极争取市外驻滁金融机构扩大投放、地方性金融机构增资扩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确保新增贷款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

增强房地产业的动力。认真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开发建设,支持普通商品住房消费,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积极发展旅游房地产、工业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今年要完成房地产投资80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住房30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20%。

强化服务外包产业的推力。服务外包产业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是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和新一轮产业布局的重头戏。就如同30年前发展加工贸易一样,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抓住了未来对外贸易的制高点。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力推服务外包发展。抓紧制定产业规划,依托市开发区规划建设滁州软件园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积极支持康佳呼叫中心在滁州的发展,争取今年在引进服务外包企业上取得突破。

同时,还要加快发展科技和信息服务业,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鼓励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广告、咨询、评估等行业,积极引进总部经济;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强农村金融、技术、信息服务,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活跃农村流通;探索发展居民服务业,开展养老托幼、清洁卫生、家庭教育等便民利民服务。狠抓园区、项目、企业、品牌四大服务业发展基础工程。加快建设滁州物流园、上海交大科技园、大琅琊山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城南中央商务区,编制一批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扶持全市服务业30强,打造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今年起将服务业发展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

(五)突出机制创新,在增强原动力上取得新突破

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要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推进体制改革,立足滁州实际开展机制创新,通过改革创新强化后发优势。

探索大部制的工作机制。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企业改革、旅游开发、市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领域全面推行大滁城建设指挥部的工作机制,实现兵团式作战和扁平化管理,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和挂图作战方式,加强工作调度,强化督查督办,打破部门分割,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同时,正确处理好指挥部与部门职能之间的关系,把两大作用都充分发挥好。

完善大服务的政务平台。加强“两线”、“两中心”等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依法精简行政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巩固和完善企业登记注册、基建联合审批验收等四大平台,切实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行和完善帮办服务,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激发大发展的改革动力。深入开展改革攻坚年活动,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继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启动47家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其中市直企业15家,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企业改革任务。大力开展投融资机制创新,分级整合各地城投、交投、国资公司等资源,做大政府融资平台,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全面完成天长、琅琊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积极稳妥地在全市推开,建立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等,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抓好惠民直达工程试点,开展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构建大开放的竞争格局。加快筹建滁州海关和商检局。认真落实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拓宽出口领域,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加强利用外资工作,改变利用外资在全省相对落后的局面。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大招商的同时,高度重视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制定《滁州市市区鼓励投资暂行办法》,加强各类创业园区建设,鼓励本地资本就地创业和扩大投资。

(六)突出民生改善,在增强和谐力上取得新突破

把握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保障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事业要有新进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完成60%以上的加固改造任务。着力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加快建设科教园区,提高县市区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积极支持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强中等专业学校的整合和大专体制的申报工作。加快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技大楼和二院新院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硬件水平。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加快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办好广播电视事业。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做好优抚安置,重视人防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同时,抓好统计、气象、地震、外事、侨务、对台、档案、保密、民族宗教、地方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红十字会工作,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等各项事业。

服务管理水平要有新提高。推进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传销等活动。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强化维稳和信访责任制,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在滁州”创建活动,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加强社区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深入整治交通、建筑、消防、危化、矿山、卫生等领域的突出隐患和问题。加强物价和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就业再就业要有新拓展。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稳定企业用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稳步扩大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岗位。认真调处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今年争取新增就业达到3.3万人。

民生福祉要有新改善。在继续抓好去年省市民生工程(招录医务人员除外)的同时,建设一批县级儿童福利中心、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标准化光荣院,在每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市36项民生工程实施任务。同时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民生投入。要突出抓好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扩大职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七)突出人资环统筹,在增强持续力上取得新突破

统筹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滁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转变滁州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性别比治理,狠抓基层基础工作,突出抓好后进乡村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基层线、党政线、部门线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确保年终考核在全省位次前移。按照“整合矿产资源、提高开采标准”的思路,推进矿产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环保城市为目标,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坚决把污染项目拒之门外。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企业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排污企业在线监控水平,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监管,确保被省挂牌企业全面摘牌。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启动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在电力、建材、纺织、化工等重点能耗产业和企业,深入开展节能专项行动,积极推广节煤、节电、节水等新技术和节能新材料,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凤阳西部建材群、石英砂加工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集镇垃圾处理办法,加强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加强森林和水资源保护,强化饮用水源地管理,整治农村面源污染。

建设奋发有为 人民满意的政府(略)

查看详情

2010年滁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报告厅展牌

  • 品种:标志牌;规格:1.2×2.2m;
  • 希尔瑞
  • 13%
  • 西安希尔瑞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RVV线缆(国标线,有CCC认证报告)

  • 型号:RVV;标配说明:新增;芯数:3;标称截面(mm2):2.5;产品说明:大华RVV电缆-60227 IEC 53(RVV)-3×2.5
  • m
  • 大华
  • 13%
  • 贵州欣欣启航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RVV线缆(国标线,有CCC认证报告)

  • 型号:RVV;标配说明:新增;芯数:3;标称截面(mm2):0.5;产品说明:大华RVV电缆-60227 IEC 52(RVV)-3×0.5
  • m
  • 大华
  • 13%
  • 贵州欣欣启航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RVV线缆(国标线,有CCC认证报告)

  • 型号:RVV;标配说明:正常销售;芯数:2;标称截面(mm2):1;产品说明:线缆-RVV2×1,0.2丝×32根,200米;规格型号:RV
  • m
  • 大华
  • 13%
  • 贵州欣欣启航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RVV线缆(国标线,有CCC认证报告)

  • 型号:RVV;标配说明:正常销售;芯数:2;标称截面(mm2):0.75;产品说明:线缆-RVV2×0.75,0.2丝×24根,200米;规
  • m
  • 大华
  • 13%
  • 贵州欣欣启航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高度×冠幅)80×80cm 盆苗
  • 惠州市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乡镇人民政府审批管理端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国产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2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诊断报告工作

  • 在医生诊断端,部署诊断报告工作站軟件,支持多屏幕显示,提供影像快速调阅及影像处理工具,提供诊断报告模板,支持进行典型病案收藏,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报告形式,可对病人历史诊断信息进行查询比较,提供多模式图像调阅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25
查看价格

报告下载

  • 1.支持导出报告为PDF格式、可以下载和打印;2.支持导出考试数据为excel格式、可下载.
  • 11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7-23
查看价格

报告诊断系统

  • 需求调研、编制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码、单元测试
  • 1人日
  • 1
  • 开发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2-01
查看价格

2010年滁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发布

——2010年1月6日在滁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江 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2010年滁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10年滁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文献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

格式:pdf

大小:59KB

页数: 30页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 www.gx.xinhuanet.com 2010 年 03月 16日 17:45:23 来源: ——2010年 2月 6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 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也是我们逆势奋进、 经 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更是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取得新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 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我市年初部分企业减产停工、农民工大量返乡、外贸萎缩、财政 减收、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在市 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 强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格式:pdf

大小:59KB

页数: 31页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www.gx.xinhuanet.com 2011年02月11日 21:59:41 来源: ——2011年2月11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桂林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和 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的雨 雪冰冻灾害,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研判、克难攻 坚、开拓奋进,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 2010年比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 1.11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 1.06番,财政收入翻 1.23 番,工业增加值翻 1.46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

201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

前言

——2010年1月25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徐守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380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48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150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1386亿元,增长11.1%。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04亿元,增长3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6.7亿元,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1%;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6.6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全力应对挑战、较快扭转经济下滑趋势

贯彻落实并主动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及时组织实施了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教育卫生、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等一大批项目。大力推进节假日消费、旅游以及“家电下乡”,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投资和消费的较快增长直接拉动了经济回升。2008年11月以来,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和预算内投资145.7亿元,发行政府债券65亿元、中期票据100亿元。全年新增贷款915.9亿元,同比多增453.6亿元。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第十五届“兰洽会”签约合同项目总投资1061亿元。执行招商引资项目1425个,实际到位资金449.2亿元,增长58.3%。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0亿元,增长40%。投资增长直接拉动了即期需求,带动了全省消费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0亿元,增长18%;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39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8亿元,分别增长36.3%和40.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宝鸡至天水、平凉至定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65公里,比上年增加349公里。天水至定西、武都至罐子沟等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新开工兰州南山公路、瓜州至星星峡高速公路。兰渝、西平、天平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开工建设。嘉峪关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和金昌机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兰州中川、庆阳机场扩建及新建夏河机场、张掖机场军民合用项目已得到国家批复立项。兰州至郑州至长沙成品油输油管道甘肃段建成,“西气东输”二线、涩宁兰复线、兰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等工程开工建设。乌金峡和炳灵水电站、景泰电厂、永昌电厂“上大压小”工程投产发电,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兰州范家坪热电厂建设进展顺利。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引洮供水一期、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稳步推进。一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制定了促进企业稳定增长的16条政策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10项措施,对23户骨干工业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开展大规模、高起点技术改造。推动省属企业同中央企业联合重组。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建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国家科技奖11项,实现技术交易额35.6亿元。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敦煌20兆瓦、嘉峪关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实施节能减排重点改造项目95个。淘汰钢铁、铁合金、水泥、造纸等落后产能375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30万千瓦。从二季度开始,工业生产形势逐月好转,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20亿元,增长9.5%。万元GDP能耗下降5.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均完成年度减排计划。

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全省粮食、良种、农机及农资“四项”补贴资金达25.7亿元,增加6.3亿元。兑现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良种补贴资金2.4亿元,是上年的近3倍。粮食总产量达到906万吨,创历史新高。全膜双垄沟播面积达到758万亩,增产粮食60万吨以上。整合13.3亿元支持马铃薯、中药材和43个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和246万亩。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肉类总产量85万吨,增长7.4%。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89万亩,新修梯田110万亩。实施59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减贫40余万人。解决15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新建农村户用沼气40.2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劳务输转477.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65亿元。

切实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省级投入资金61.5亿元,承诺为老百姓办的12件实事基本落实。制定了30条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安置3838名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争取国家“特岗计划”5000名,选拔5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500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招录公务员2857名。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实现再就业11万人。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五保户供养标准和工伤伤残标准。城乡低保资金达到31亿元,增长51.8%,低保人数增加107.5万人。村干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86万套、232.2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54.8%。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1.3万户。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完成宕昌县“两基”攻坚任务。率先开展中职教育减免学费工作,覆盖率达97%。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5%。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科学有序进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三项制度”,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制定《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扶助残疾人规定》,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一批文艺精品获国家大奖。第三次文物普查、丝绸之路申遗、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和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进展顺利,申报保护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2.2万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建6000个农家书屋。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地震、气象、人防、测绘、参事、文史、地方志和档案管理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加大工作力度、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按照国务院目标要求,举全省之力加快灾后重建。落实各类补助性重建资金406.7亿元。纳入规划落实重建资金的9685个项目已开工7299个,占规划项目数的75.4%。完成投资390.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7.1%。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和维修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重建工作完成80%以上,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目标基本实现,市场服务体系初步恢复,水利、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深圳援建项目全部开工,18个项目建成。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财税分配、城镇规划、环保约束、民生保障等10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85.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白银公司与中信集团、华亭煤业与华能集团、祁连山建材与中材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兰石集团、读者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大禹节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6户省属困难企业政策性破产进展顺利。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省直管县财政试点达到41个。设立地质勘查基金5亿元。中信银行兰州分行正式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步伐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全面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部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有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果断处置突发事件。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监察审计工作继续加强。积极推进村务、厂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精神文明建设、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成绩。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有效防范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和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经济环境变化加剧,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工业品价格跌宕起伏。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英明决策的结果,是省委创新思路、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同心协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在甘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发展和灾后重建的兄弟省区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石化、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库存上升、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订单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外贸出口量增价跌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国家刺激消费政策匹配性不强。三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产业结构不合理,对能源、原材料依赖性强,节能降耗和资源保障压力大。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产品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足。四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村贫困面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劳动力技能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五是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双重任务并重,就业形势严峻。六是政府自身建设亟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部门和公务员改革开放意识不强,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办事拖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省政府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查看详情

2010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0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经济结构性矛盾暴露最为明显的一年,也是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作为全省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我市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尤为严重,企业订单大幅下降,出口明显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异常艰难,经济工作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化危为机求突破,攻坚克难破瓶颈,着眼未来促转型,夯实基础定格局,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GDP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7.7亿元,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增长6.6%;预计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6.98万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额410.5亿元,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8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增长9.1%,近十年来首次高于GDP增速;农渔民人均纯收入8575元,增长6.6%。接待游客2087.7万人次,增长9.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05.2亿元,增长33.6%。来源于珠海的财税总收入305.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4亿元,增长9.9%。

——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中船1100万吨级造船基地配套工程、中国海油深水工程基地、中航通用飞机产业基地和玉柴发动机等一批总投资1300多亿元的重大项目陆续动工,为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壮大产业规模奠定了基础。招商引资成绩骄人,引进内资注册资本金总额56.9亿元,增长88.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增长3.3%,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分别高出5.9和1.4 个百分点。中央和省属企业在珠海累计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重大项目招商势头良好,协议总投资20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100亿元以上的6个、50亿元以上的7个。

——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港珠澳大桥动工,进一步提升珠海的区位优势。广珠城际轨道和广珠铁路建设顺利推进,计划于今明两年先后竣工通车。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井岸二桥以及珠海大道、柠溪路改造、板樟山隧道大修工程等动工建设。省道S272白蕉高速公路出口至湖心路口段建成通车。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第二个泊位竣工,10万吨级煤码头和两个15万吨级矿石码头动工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10万吨级进港主航道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珠海港成为珠三角地区水深条件最好、功能最齐全的港口。

——区域合作结出新硕果。国务院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使横琴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横琴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想方设法落实横琴在通关制度、金融创新、产业和信息化、土地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横琴新区专项政策和规划编制报批等工作加紧推进,多联供燃气能源站、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一批项目动工建设。出台了推进珠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实施意见,开展对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珠澳合作开创新局面,与澳门特区政府达成珠澳同城化共识,建立官方正式联络机制,重点推进基建对接、通关便利、产业互补、服务一体等方面合作。千方百计应对咸潮,强化科学调度,加紧推进总库容4333万立方米的竹银水源工程,保障珠澳供水。召开首届珠中江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确定八大重点合作领域,20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加紧推进,实现公交互通、年票互认、媒体互动、环保联动,加快珠中江经济圈一体化进程。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危机,经济回升向好发展

  遏制下滑促增长成效明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市政府见事早、谋划准、出手快、出拳重,沉着应对,积极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坚持把扩内需与稳外贸结合起来,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把惠民生与保稳定结合起来,把优化政府服务与激发市场活力结合起来,使我市经济呈现“一季度罕见下行、二季度降幅收窄、三季度逐步回升、四季度企稳向好”的逐季好转态势。1月份GDP降幅高达20.2%,一季度降幅收窄至5.1%,上半年恢复正增长,三季度增长4.1%,全年增长6.6%,比年初回升26.8个百分点。及时出台了《珠海市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办法》等30多个政府规章和文件,着力优化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环境。投入资金5亿元支持企业开展科研、技改等活动,发放援企稳岗补贴8060万元,减轻企业负担近5亿元,着力扶持企业发展。财政安排“四位一体”政府风险准备金6000万元,撬动贷款10亿元,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大力扩内需、促消费,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贡献率达到80.4%;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货运量分别为138.6万人次和1.4万吨,两项指标都增长23.5%。积极扶持企业抢抓订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374.4亿美元,其中出口177.8亿美元,降幅分别由一月份的39.8%、26.8%收窄至20.1%、16%。由于个别大型出口工业企业产值锐减,实际降幅超过3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被拉低7.4个百分点,仅完成478.6亿元,增长1.2%,与上年基本持平。

查看详情

菏泽市人民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简介

文件全文

——2010年1月20日在菏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亿元,增长14%以上,增幅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2%、19%、14.4%;三次产业比重达到21.8:51.6:26.6,二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利税170亿元,分别增长22%和3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6亿元,增长19.98%,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8.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市区40项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5元,分别增长10%和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46.3亿元,比年初增加114.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加快“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发展。抢抓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机遇,先后争取中央投资项目355个、资金4.9亿元、省调控资金14.6亿元,争取中央资金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基本实现开工率、资金配套率和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紧紧围绕“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规范项目建设手续,努力破解资金、用地等各种难题,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通过省政府验收,保障了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5亿元,增长24.9%,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65亿元,增长22%。东明黄河公路大桥获得国家核准,日照至东明输油管道开工建设,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建成,龙堌煤矿、赵楼煤矿、巨野巨润建材、东明洪业化工10万吨环己酮、玉皇化工10万吨顺丁橡胶、开发区玉皇20万吨苯乙烯、德润化工5万吨苯加氢、成武达驰750千伏级变压器、牡丹区海普电器、曹县三利轮胎、单县尚舜化工扩建、郓城恒基工程机械、鄄城上海生物肥业、定陶润鑫化工等246个过亿元大项目竣工投产,郓城洪达化工、东明玉皇化工20万吨聚丙烯、牡丹区镁合金、曹县凯雷圣奥等160个过亿元大项目开工建设。“四大基地一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全市千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的75.3%。

(二)精心组织工业运行,千方百计保增长。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作为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重要措施来抓,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建立了联系企业督导员制度,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11条意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79家,新增298家;实现增加值483.2亿元,增长23.4%;工业用电量53.4亿千瓦时,增长19.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1家,其中过亿元的7家。市政府与省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动政银企合作,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62.7亿元,比年初增加178亿元,同比多增97.3亿元,是历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曹县巨鑫源食品、曹普工艺分别在澳大利亚和美国成功上市。积极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529个,预计完成投入140亿元,增长67.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400亿元,增长30%,牡丹工业园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省级以上达到22家,新增4家。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省级名牌产品达到40个,新增17个。繁荣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480亿元,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增长36.9%;完成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增长26.6%,是全省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市。

(三)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粮食总产111亿斤,增产11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营造片林22万亩,超计划8万亩;肉类、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5万吨、13万吨,分别增长4.8%、8%。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0家,新增6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09个,新增302个。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基本建成,全市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到210万亩,获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达到128个。注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闫潭、苏泗庄等6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郓城南赵楼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持续开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28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改造国省道干线公路200公里、农村公路1720公里,新建电气化村48个、户用沼气池2.4万座,新增饮水安全人口65万人。实施整村住房建设改造160个,完成农房建设5.5万户,改造危房1.8万户。培训农民22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

(四)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组织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高水平编制了城北组团、城南组团、西部城区等11项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市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100%,提前一年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县城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70%以上。继续实行项目指挥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周调度会等推进制度,市区重点工程明显加快,完成投资70亿元,创历年新高。大剧院、演武楼、牡丹广场等重点工程竣工投用,大剧院片区成为城区新地标。赵王河下游开发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沿河景观带初步形成。按照5A级景区标准实施了曹州牡丹园提升改造,园区面积扩大了600亩,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南外环路开工建设,和平路、西安路实现贯通,新修、改造市区道路20余条、40多公里。市垃圾处理厂竣工运营,南湖水库一期建成蓄水,两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新建雨污管网66公里。铺设热力管道9.6公里、燃气管道12.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8000户。栽植各类乔灌木30万棵,新增改造绿地43处。实施了华英路、赵王河景观带、大剧院片区和重要节点的亮化工程,市区亮化水平得到提升。大力推进房地产综合开发,市区完成拆迁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高层、小高层115栋,竣工商品房面积120万平方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廉租住房2万平方米。深入开展了以“迎全运庆国庆共建文明牡丹城”活动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县城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一轮城镇建设全面启动。

(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1.5万平方米,新建城区中小学15所;中小学课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菏泽学院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菏泽医专新校区投入使用;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菏泽技术学院内涵建设、招生就业取得新成效,菏泽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迈出新步伐。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了2332所村卫生室、2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甲型H1N1流感防控科学有效。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9‰。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新改扩建乡镇文化站46家,新建农家书屋748个,新发展城乡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决赛圆满成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重大贡献奖和十一届全运会优秀赛区。努力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口106.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和每人每年1000元,城乡大病人均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800元和28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启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对口援建都坝乡重建工程全部完工,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进展顺利。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民兵预备役、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继续实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部门主要负责人电话公开和集中收费等制度,充分发挥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等便民渠道的作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简审批事项,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在国内外市场低迷、企业运行困难、利润空间下降、投资动力不足、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菏泽市人民和衷共济、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菏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菏泽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企业市场竞争和自主创新能力弱;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市场准入、生产要素供应、节能减排等准入门槛,对我市大项目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结构调整进展慢,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财政政策性减收因素多,硬性增支压力大,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2012年奋斗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2010年),工作至关重要。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市大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和民生的改善;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利于我市争取上级的政策和支持。新一轮城镇化建设高潮的兴起,不仅能够完善城镇功能,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在过去两年竣工投产300多个大项目的基础上,今年(2010年)新开工和续建大项目还将达到300个;郭屯煤矿可正式投产,郓城煤矿有望试生产,加上已投产的彭庄、龙堌、赵楼煤矿,今年(2010年)煤炭产量可达到700万吨以上,这将是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以“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工业运行质量,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着力加快城镇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为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打下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4.2%,SO2、COD排放量分别下降2%和3%。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实现工业化进程的新跨越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和省对今年(2010年)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菏泽市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任务,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上、放在加快大项目建设上,大力开展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提升年活动,用大项目建设的大成效、高水平,促进工业经济的大提升、大发展。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抓策划、抓招商,促储备;抓审批、抓完善,促规范;抓开工、抓进度,促建设;抓服务、解难题,优环境;抓竣工、抓投产,促成效,确保牡丹区华润电厂,东明石化30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洪业化工16万吨己内酰胺,郓城赵楼煤矸石电厂,巨野巨森秸秆木材综合利用、40万吨醋酸,开发区聚隆化工等一批大项目尽快开工;巨野铁雄新沙二期、单县舜亦新能源一期、曹县凯雷圣奥、郓城洪达化工等一批大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力争全年新开工、续建亿元以上大项目300个以上,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新增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以上。在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把做大做强企业贯穿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在立项、技改、融资、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利用3年时间实现“一六五五”发展目标:到2012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企业1户,过100亿元的6户,过10亿元的50户,过亿元的500户。

二是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贯穿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抓住国家推进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牡丹花会和中国林交会两大平台,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在各县区分散招商的基础上,市里将统一组织两次以上集中招商活动。全市确保落地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200个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扩大市场准入范围,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三是把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贯穿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围绕纺织、食品、木材、机械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上高水平项目,力争新上项目的设备、工艺和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是把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贯穿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围绕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策划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资源就地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向深度、广度、集聚度发展。

五是把着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贯穿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利用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和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机遇,抓紧策划论证相关项目,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六是把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贯穿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之路。严格执行环评和能评制度,坚决杜绝“两高”项目上马。对照国内同行业最高标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确保达到节能减排要求。抓好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正常运行,建成市区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污水管网150公里,确保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三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强化工业运行调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诸多困难和问题,确保新的一年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工业运行调度分析,继续坚持工业运行指挥部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企业督导员制度,认真落实扶持60户重点企业和鼓励支持“一六五五”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搞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政银企合作,继续实行对金融机构的奖励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力争全市新增贷款150亿元以上,其中中小企业贷款80亿元以上。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进入上市程序的15家,并有1家市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落户。

二是大力开拓市场,畅通营销渠道。抓住市场回暖和国家实施扩大消费的政策机遇,从提供市场信息、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等方面入手,引导企业组织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努力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推动骨干企业出口,特别是自营出口,确保全市出口情况好于去年(2009年)。

三是切实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在全市企业中全面开展“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强财务、生产、现场等基础管理,高度重视解决两项资金占用问题,提高资金流转速度和效率。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力争新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加快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四是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装备水平。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改造,加快设备更新,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全市实施技改项目60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五是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研发能力。重点推进前200家规模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鼓励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突出抓好10个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10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的实施;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0.8%以上。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全年引进30名高层次职业经理人、30名博士、300名硕士,培养30名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六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加强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争取年内通过省政府验收;扶持30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0亿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结构调整的新突破

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强大支撑,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必须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切实抓紧抓好,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以上。一是强化“四大载体”建设。继续加大对20个重点服务业城区、1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3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调度考核,确保重点城区服务业税收占重点城区工商税收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重点服务业园区交易额和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

二是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坚持规划指导、试点先行,总结推广东明石化、巨野巨润建材二三产业分离经营的经验做法,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剥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拓宽服务业增长空间。

三是加快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中国牡丹商贸城、菏泽国贸中心、定陶国大农贸城、单县湖西财富广场、鄄城中药材大市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交易额过100亿元的物流园区达到2处以上、过30亿元的市场达到10处以上。

四是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集中抓好郓城水浒文化旅游城、鄄城孙膑旅游城、巨野金山旅游区、成武文亭湖旅游区、单县浮龙湖旅游区、曹县太行堤水库万亩荷塘旅游区等景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好大剧院、演武楼的作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一城四乡一生态”旅游品牌,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加快发展会展、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

五是努力扩大居民消费。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切实做好家电、摩托车、汽车、农机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各种不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全面实施城镇建设三年纲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居民消费、调整区域结构的重要切入点。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推进城镇化机遇,全面实施市、县《城镇建设三年纲要》,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有针对性遴选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做好城市商业金融中心、林展馆片区、东部城区综合区、人民路、黄河路的城市设计,以及城市重点工程的方案与施工图设计。组织各县编制道路交通、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县城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总体规划全部完成。规范“六线管理”制度,从严管理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

二是大力推进城镇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德商高速北段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东新高速、菏泽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做好菏鱼高速、万福河、郓巨河航道前期工作,力争洙水河年内通航,鄄城黄河公路大桥年底通车。重点抓好11项电网建设项目,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3亿元。实施南外环及220国道连接线、长城路、大学路、中山路、点将台路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加大对老城区道路、背街巷改造力度。启动市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建设。加强以县城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赵王河下游开发治理,开工建设生态湿地保护区,力争把赵王河打造成纵贯城市南北、具有现代气息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景观带和城市防汛主河道。加快曹州牡丹园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四月上旬开园迎宾。开工建设胜利公园、烈士陵园、洙水河公园、万福河公园,深入实施补树增花规划,统筹建设供水、供热、雨水、污水等管网工程。坚持城镇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推行城镇精细化管理,提高净化、亮化、美化水平。

四是加快城市综合开发。围绕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大项目策划、招商和建设力度,集中打造一批精品片区,力争全市竣工商品房面积80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260万平方米以上。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搭建行为,维护好城市开发建设秩序。加强建筑业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发展壮大建筑业。

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债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努力做大城建投融资平台,力争在利用金融机构贷款上实现大的突破。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规范特许经营管理,增加经营收益。

六是积极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改革户籍管理相关配套制度,使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有序转移为城镇居民。

(五)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菏泽市是农业大市,“三农”工作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努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促进52家支撑企业、30家重点龙头企业快速膨胀,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5家省级、2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70亿元,增长16%以上。加快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力争达到600万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新增300家以上。切实抓好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20个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大蒜、芦笋、西瓜、甜瓜、山药、牡丹、药材等规模化区域示范基地,新增经济作物面积60万亩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美国白蛾防控,新增造林面积8万亩以上。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区建设和“128渔业示范工程”,新增林下规模养殖场区150个以上,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抓好5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继续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力争下派1200人以上。

三是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将各种补贴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继续推进闫潭、谢寨等6大灌区改造,全面完成单县浮岗水库和曹县太行堤水库除险加固,加快郓城南赵楼水库建设,尽快启动南湖水库二期、东明拦蓄工程和牡丹区都司拦蓄工程,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及时做好黄河水引蓄调工作,增强综合抗旱防涝能力。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开展农机规模化作业,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以上。

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广辟就业渠道,引导广大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创业。以菏泽技术学院为龙头,健全市县乡三级职业培训网络,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30万人次。坚持依法、自愿、合理的原则,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五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与小城镇建设相衔接,加大试点村(中心村)规划和建设力度。建设农村社区300个,社区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六)切实做好十项重点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今年(2010年)切实抓好10项重点工作。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项目带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力争达到1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以上。

(2)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各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口18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20元和每人每年1200元;城乡大病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4000元和30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均提高到100元。

(3)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2万户;新建改造路灯50公里;新增公交线路8条、公交车100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窄危桥50座;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4万座,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60万人。

(4)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农村住房建设。全市新建经济适用房3000套、2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2000套、10万平方米;启动整村建设改造315个,力争新建农村住房7万户,确保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

(5)改善办学条件。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25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区至少新建1所城区中小学校;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校校通”。支持菏泽学院二期工程、菏泽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建设。

(6)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全市选拔1000名以上优秀城镇教师到农村对口支教;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000名以上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选拔1000名菏泽学院优秀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被顶岗教师到菏泽学院脱产学习半年。

(7)加快医院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市中医院和市精神病防治中心项目;完成牡丹区、郓城县人民医院,启动曹县、单县、巨野县、定陶县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完成8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任务。

(8)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妇幼保健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重大疾病防控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15岁以下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10万名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做好10万名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和15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补助工作。

(9)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启用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完成单县、定陶县、巨野县“三馆”和全市14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0家农家书屋建设。

(10)丰富城乡文化生活。举办第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等5大文艺活动,送戏下乡10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万场,完成1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作。

在做好以上10项重点民生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约访、下访制度,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完善各项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抗灾救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推进29个安全社区创建;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完成149家化工企业安全自动化改造;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严防事故发生。认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责任追究,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着重强化村居治安巡防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社会长治久安。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体育、档案、史志、人防、地震、气象、对台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把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第一追求,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负责任、有作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营造学习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综合素质。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创造更为有利的区域发展环境。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积极的办法、科学的机制,解决好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和能力。

(二)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按照干事干事再干事、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政府工作定位,认真执行好市委确定的七大工作机制,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工作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让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件实事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目标时限要求和奖惩考核手段,切实做到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努力营造重实绩、干实事、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部门主要负责人电话公开“三项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在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推行集中缴费,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强化审批管理,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对行政效能情况实行实时电子监察,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充分发挥纠风办、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等机构的监督职能,及时受理企业和群众投诉,严查各类破坏发展环境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倾力打造让企业安心、舒心、顺心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法制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搞好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重点事项的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评议考核、行政赔偿和过错追究制度,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完善和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五)强化廉洁意识,坚持从严治政。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我们将牢记宗旨、忠于使命,廉洁勤政、为民造福,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财政管理,带头压缩行政经费支出,规范和减少各类会议、接待等活动,降低行政成本。筹建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推进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的阳光操作。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商业贿赂、重大责任事故、工程建设领域等方面的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做反腐倡廉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带班子促队伍,推动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中共菏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同心同德,以十足的干劲扎实苦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在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