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界就一直十分关注国外著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想以及相关建筑理论,也有许许多多的相关图书出版。而本土的国内建筑师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直至近几年才渐渐被媒体所关注。自19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向国际影响开放的大学里接受教育,其中一些建筑师还曾去发达国家留学,以张永和、崔恺、刘家琨、马清运、王澍为代表的新一代建筑师带来了基于个人研究的、纯粹的、实验的现代主义建筑,为世人所关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建筑实践以及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思想更为西方媒体和研究者所探讨。本书不同于市场上众多关注国外著名建筑师建筑作品的图书,而将视点放在20位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的杰出代表身上,结合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建筑作品来解读这20位建筑师。这些对于初涉建筑领域的毕业生以及各设计院的从业建筑师来说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思考之处。
黄元炤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1840-1978)与代(1978-2010)建筑史论的整合、研究、系谱与纲要”。2010年开始于国内建筑专业杂志发表十余篇关于“中国近代与当代建筑史论研究”的学术论文。曾参加中国台湾台北市建筑师公会举办的学生设计竞赛并获佳作奖,被评选为台湾台中逢甲大学建筑学系毕业设计荣誉评图,2005年入围日本硝子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亚洲聚落),2007年参加台北基泰建设公司举办的纪念文物馆设计竞赛并荣获一等奖,及入围台北基泰建设公司举办的墓园设计竞赛。200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于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台湾学生硕士一等奖学金。2010年于《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任特约编辑,2010年于《ABITARE·住》亚洲中文版杂志开设“中国近代建筑史论研究”专栏。获2010年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生评奖评优第一名,于2010年被评选为北京大学硕士三好学生,于2010年获北京大学首届宝钢台湾优秀学生奖,2010年于筑龙网开设“东西方建筑文化百年”常设性对谈专题。
目录
王昀
马岩松
崔恺
方略建筑
崔彤
周恺
魏春雨
张永和
刘家琨
王澍
都市实践
李晓东
王路
张雷
马清运
SAKO KEIICHRO 迫庆一郎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百度百科:崔恺,很详细。http://baike.baidu.com/view/488041.htm
本书推出了当今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近百位青年建筑师(及其机构)在所完成的代表性作品。书中特别介绍了他们的建筑创作观和设计哲学,是他们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虽然这些人只是中国青年建筑师的部分代表,但也能基本反映当今国内青年建筑师的创作水准和新理念。本书的出版,恰逢国际建协第22届代表大会召开,相信它一定能使国外建筑同行对中国建筑设计的“新生代”从作品和理念上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国际建协第22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之际,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和《建筑创作》编辑部共同编印了这本《创作者自画像——中国青年建筑师·当代中国新作品》,这既是对中国青年建筑师的现状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同时也是了解中国建筑师的重要索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从上世纪1952年的13%发展到1980年的20%,用28年的时间增长7%;但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0%发展到2000年的36%,只用20年时间就增长了20%,城市人口已接近4.6亿。如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按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计,那每年就要有1300~1500万人进入城市,因此中国的城市和村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建设。据统计2004年中国城市的年建设总量为8亿M2农村的年建设总量也是8亿M2。这是多么惊人的规模。蓬勃发展的建筑事业为中国建筑师表现自己的才智提供了绝好的舞台.而经济的全球化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建筑市场的开放,同样为国外建筑师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二十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中外建筑师彼此了解,互相交流,彼此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
与中国建筑师对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师事务所的了解相比,外界对于中国建筑师的了解相对来说就少得多。即便在一些国外期刊或展览会上偶尔有一些中国建筑师及作品的介绍,常常也难以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中国建筑界的情况。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有国内业界对此重视和投入不够有西方用“西方中心论”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偏见:有因中国幅原辽阔,而人们常把目光集中于沿海地区,忽略了其他地区:也有我们的建筑评论还不够繁荣、多样……。但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本书就推出了中国25个省市和地区的92位建筑师及其作品的介绍,不能不说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在本书中收入的建筑师都是出生于1956年以后的中青年建筑师。按照中国建筑界常用的分代的方法,第一代建筑师是毕业于1910~1931年间的留学生;第二代是1931~1955年间的毕业生:第三代是1955~1966年的毕业生。第二、三代建筑师中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比较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第三代和第四代建筑师间有着将近十年的断层,本书所介绍的建筑师,就应该属于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建筑师了。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遇上了良好的建筑创作大环境.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较好的去国外交流和学习的条件,同时随着设有建筑系的大学由原来的“老八校”增加到全国的一百多所,其队伍也越来越壮大。随着设计体制的多样化,除各地原有的大、中型设计院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之外,集体或个人的设计事务所也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之中。而本书中所介绍的建筑师经过十几~二十多年的实践,许多人已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业绩,在国内外都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同时也成为设计院或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成为主要的业务或行政负责人,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创作的主力军。而且他们正处于年富力强时期,随着设计实践经验的丰富和技巧的熟练,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建设需求,当前建筑师已经成为热门的职业,社会各界对于城市和建筑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甚至许多业外人士出于对建筑的兴趣或其他什么原因也要对此”玩”上一把,涉足建筑行业,但需要指出的是:建筑师应该是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职业,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训练,需要对业主和用户负责,并需要经过考试的执业资格,正如国际建协的定义”建筑师通常是依照法律或习惯给予一名职业上和学历上合格,并在其从事建筑实践的辖区内取得了注册/执照/证书的人,在这个辖区内,该建筑师从事职业实践,采用空间形式及历史文脉的手段.负责任地提倡人居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福利和文化表现。”因此本书收入的人选条件应该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员,还是国际建协所指出的“建筑师职业的成员应当恪守职业精神、品质和能力的标准,向社会贡献自己,为改善建筑环境以及社会福利与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专门和独特的知识和特征。”在当前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执业环境都还不规范的时刻,就更应该强调建筑师的道德和行为标准,要考虑对社会公众,对业主,对同行,对职业本身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的青年建筑师是一个正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群体,为了创造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把中国的整体建筑水准加以提高,这支队伍需要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做出艰巨的努力。从本书所反映的设计作品中,既可以看出这些建筑师在创作探索过程所表现出的激情和才华,同时也反映出在一些方面还不够自信和成熟,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未得以充分展现。尤其面对当前光怪陆离的大干世界,如何保持清醒的判断和选择,是每一个建筑师面临的考验。记得英国《卫报》在评价2003年的建筑设计时写道(12月15日)“故弄玄虚的结构设计和五光十色的审美趣味是这一年的风尚。如变形虫一般难以名状的建筑与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洛杉矶音乐厅一类古怪的杰作争相辉映,仿佛试图说服我们,当代建筑就是这么一场大家彼此炫耀,看谁造型更时髦的昂贵游戏……”。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当前中国的许多工程项目也被卷入了这场昂贵的游戏之中引起了业内和社会的关注。面对着已有13亿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中),人均国民收入刚近1000美元(但穷富地区相差近5倍),资源和能源都极度缺乏的发展中的中国,我们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到底应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当前建筑师面对每一个工程时必须思考的课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对被扭曲的市场导向.还是《卫报》上所说的:“所有这些新建筑都在想方设法把我们禁锢在最世俗的考虑上:赚钱、花钱,再赚钱、再花钱。”中国的建筑师在这种时刻更应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感。2100433B
《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建筑师 人物·作品大典》编委会议
《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建筑师 人物·作品大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编委会议于2007年12月15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建筑
中国青年建筑师张永和在美连续获奖
中国青年建筑师张永和今年在美国连续两次获奖。 二月间,他获得了1992—1993年施蒂特曼建筑学术奖(Steedman Fellowship in Architecture)。该奖创立于1925年,是为奖励杰出的青年建筑师而设的,也是美国建筑界中历史最久,声誉最高的学术奖之一。它历届得奖者的名单几乎成了美国的建筑名人录。该奖每
内容简介
建筑文化是人类物质、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需要科学的理性思维,又应有丰富的情感反应。当代青年建筑师作为建筑创作的主力军,他们有朝气,有个性,又善于创新。《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首卷)》分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当代“十佳”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当代“十佳”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点评辑录与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设计理念辑录等。
《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首卷)》可供广大建筑师,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建筑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2100433B
《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2(下册)》由何建国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套装共2册)》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