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信息交流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支持无障碍信息交流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
第二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重要政府信息和与残疾人相关的信息,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残疾人参加的,考试主办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电视台应当创造条件,逐步开办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
第二十三条 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其他图书馆应当逐步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
第二十四条 政府网站、政府公益活动网站,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按照信息交流无障碍的标准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相关信息。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服务技能培训。
第二十六条 举办听力残疾人集中参加的公共活动,举办单位应当提供字幕或者手语服务。
第二十七条 电信、金融、邮政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应当创造条件为有需求的听力、言语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文字信息服务,为有需求的视力残疾人、老年人提供语音信息服务。
第二十八条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强化社区无障碍通行,构建社区步行路网,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便利。
第二十九条 报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等紧急呼叫系统,应当具备文字信息报警、呼叫功能,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报警和急救需要。
第三十条 对需要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贫困家庭,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贴。
第三十一条 组织选举的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选票。
第一条 为创造和优化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等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第三条 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辖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征求残疾人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展改革、民政、残联、老龄办、经信、金融、教育、公安、财政、交通、文化、卫生、体育、旅游、规划、城管执法、邮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护和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一、办公室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管理,维护公司良好形象,特制定本规范,明确要求,规范行为,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二章细则/ 第二条服务规范:/ 1.仪表:公司职员工应仪表整...
第一章 总则 办公场所是员工从事经营管理的劳动场所,公司努力创造一个...
公司办公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使++公司系统的办公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迸一步加强管理和协调,明确办公程序,提高办公效率,保障和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各项业务的发展,制定本...
第六条 城乡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和居住区,应当执行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第七条 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新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第八条 设计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时,应当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和相关建设标准,配套设计无障碍设施。
对应当设置无障碍设施但未作相应设计的建设工程,有关单位不予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
第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及省有关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组织验收无障碍设施,出具含有无障碍设施验收内容的竣工验收报告,并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未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或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一条 对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无障碍设施改造由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
第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先行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一)特殊教育、康复、社会福利等机构;(二)国家机关的公共服务场所;(三)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四)交通运输、金融、邮政、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
第十三条 市、县(区)的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配备,人行道交通信号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适应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通行的需要。
第十四条 大中型公共场所的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设置并标明无障碍停车位。
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
第十五条 客运列车、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出行提供便利。
第十六条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对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修复,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爱护无障碍设施,禁止损毁、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第十八条 因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避免占用无障碍设施;确需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并设置警示信号或指示装置。临时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第三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信息交流、社区服务等不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由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十三条 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以外的机动车占用无障碍停车位,影响肢体残疾人使用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十四条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对无障碍设施未进行保护或者及时维修,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造成使用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 涉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完善机制规范标准推进铁路无障碍环境建设
通过参加两次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题调研,结合中国铁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践,提三点建议:一、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上全面体现无障碍理念。
无障碍意识认知与无障碍环境设计研究
无障碍意识的认知程度对建筑师无障碍环境设计的构思角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外无障碍环境设计案例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城市环境设计中无障碍设施设置的实况调研分析,提出我国无障碍设计所存在问题的症结——无障碍意识认知差距,探讨无障碍环境设计构思方式,以期对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民众无障碍意识普及有所启示。
《吉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为了创造和优化无障碍环境,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从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
本办法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管理等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保证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征求残疾人组织、老年人组织等社会组织、机构的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对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适用和便利的基本要求。
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新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村庄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同步实施。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设计单位进行无障碍建设工程设计时,应当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配套相应的无障碍设施。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通过的规划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无障碍设施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审查通过的规划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对无障碍设施的施工质量实施监理。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应当配套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无障碍设施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对城镇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无障碍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无障碍设施改造由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所有权人与管理人应当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一)特殊教育、康复、托养、社会福利等机构;
(二)国家机关的公共服务场所;
(三)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
(四)交通运输、金融、邮政、通信、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
城市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无障碍工程建设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道交通信号设施应当逐步配备并完善过街音响信号装置,适应残疾人等社会成员通行的需要。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一)停车位数量大于500个的特大型停车场,设置5个以上;
(二)停车位数量为301至500个的大型停车场,设置4个以上;
(三)停车位数量为51至300个的中型停车场,设置2个以上;
(四)停车位数量为50个以下的小型停车场,设置1个以上。
无障碍停车位应当设立在方便残疾人通行的位置,并设置显著标识,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
使用无障碍停车位的车辆,应当在显著位置放置残疾人车专用标志或者残疾人证,未在显著位置放置残疾人车专用标志或者残疾人证的车辆不得占用无障碍停车位。
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
城市的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车辆应当配备字幕报站、语音报站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临时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占用手续,设置护栏、警示标志或者信号设施,并采取必要的替代措施。临时占用期满,应当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应当做好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及时修复损毁、损坏的无障碍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信息交流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鼓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无障碍信息交流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与残疾人、老年人相关的重要信息,应当创造条件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应当加配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备手语的新闻节目。
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应当加配字幕,逐步播放配备手语的节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并提供方便视力残疾人阅览的有声读物和盲文读物。
公共图书馆进行图书数字化建设时,应当利用无障碍技术手段。
残疾人组织建设的网站应当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网站、政府公益活动网站,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
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时,应当向有需求的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提供文字信息服务,向有需求的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信息服务。
电信终端设备制造商应当提供能够与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相衔接的技术及产品。
社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对不符合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的应当进行改造。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应当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其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残疾人应急避难预案,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培训。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设计、施工和监理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罚。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未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应当设置无障碍停车位的公共停车场未按规定设置或者设置不规范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停车场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以外的机动车占用无障碍停车位,影响肢体残疾人使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法处罚。
其他损坏、非法占用无障碍设施、标志,影响无障碍设施使用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修复,依法处罚。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办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12月27日省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李国英
2019年12月31日
湖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12月3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