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人类为防御洪水灾害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称为防洪措施。按对洪水的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防洪工程措施是指在江河、湖畔或海岸修建抗御洪水袭击的各种工程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河道宣泄能力和适当控制上游洪水来量。提高河道宣泄能力措施有整治河道(包括截弯取直、河槽拓宽等),整修堤防、利用湖泊或低洼地区蓄洪、向相邻流域分洪和增辟人海洪道等;控制上游洪水来量采取的措施有修建水库蓄洪和开展水土保持等。
防洪非工程措施是指在洪水发生之前,预作周密安排, 通过技术、法律、政策等手段,尽量缩小可能发生灾害的措施。主要包括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的土地划分与管理、洪水保险、洪灾救济等。 完整的防洪措施需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相辅相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两者的合理配合,主要决定于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对防洪的策略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工程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防洪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江河防洪都是采取综合治理,合理安排蓄、泄、滞、分的工控措施。防洪的主要工程手段是:
整治河道。沿着江河修筑堤防,保护两岸 地区不受洪水淹没。整治河道如河道清障、清淤,采用人工截弯取直等,增加河段的泄洪能力。
在重卓保护对象附近,建设江河的分洪工程(或蓄 洪、滞洪工程),配合江河堤防联合运用,可以提高保护外象的防洪标准。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减少水库下游的洪水灾害。水库还有综合效益,除防洪外,还有农田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 供水以及水力发电等效益。对于大江大河,根据于支流的尬 理位置,统一规划设计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运用,防洪效果更加显著 。
采用非工程措施防洪,设立水文站点,监测洪水,加 强雨情水情的测报预报,对洪水进行合理调度,努力降低洪灾损失。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要取得汛期安全渡汛, 除了依靠上述的措施外,还要靠人防,特别是汛期要组织广大军民进行防汛抢险,在战胜历次洪水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崇宁四年(1105)六月(7月)洪涝,平地水深1丈。
次年六月二十九日(8月10日)大水,水位(151.50米)记于芙蓉石上。
元至正元年(1341) 漓江洪水泛滥,平地水深达2丈余。
至正八年(1348) 五月初四日(6月1日)暴雨,漓江边水深2丈余,漂没屋宇人畜。
清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6月15~16日)连日暴雨,江水猛涨,淹没沿江兵营、民舍、田园。
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十一日(5月11日)洪水,水位比宋崇宁五年(1106年)那次还高1尺多(花桥东头水位151.88米)。
乾隆五十九年(1794) 五月十八至二十七日(6月15~24日)连日大雨,江水猛涨,民房多塌。
光绪十一年(1885)五月初二日(6月14日) 江水猛涨2丈余(城东水位148.58米),倒灌城内,初四日(16日)水退。洪水从文昌、伏波、行春门灌入城内,塘水随河水猛涨,溢入民房,人们皆惊慌登房瓦据屋脊以待救,沿河房屋倒塌,人畜淹没,损失惨重,后有人在木龙石塔上刻石记下此次洪水水位。
1913年6月17日漓江大水,桂林大饥。三仓局总办蒲壁会同地方团体呈准开仓平祟,发陈谷数百万斤。
1915年8月漓江洪水,水位147.74米。
1927年是年桂林大水兼虫灾,受水灾户7311户。
决口漫溢的时间,夏末秋初雨季最多,凌汛和桃汛期也常有漫溢决口。涝灾则因内河排水不畅而形成。小清河是历城、章丘县的主要排水河道,干支流泄洪能力严重不相适应,致使沿河耕地遇大雨即涝。长清、平阴县的内河注入黄河,然而雨季受黄水顶托,积水往往排不出去,形成内涝,同时黄河水又要在长清、平阴沿黄一带滞洪,时常造成大面积的耕地被淹。济南市每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日数为1.7~2.4天。其中,平阴县2.4天,济南东郊2.3天,济南北郊2.2天,章丘县1.9天,长清县1.7天。暴雨多出现在6~9月份,7、8两月是暴雨集中期,平均为1.1~1.9天,占全年平均暴雨日数的65~78%。由于暴雨强度大,往往造成洪涝灾害,直接威胁农业的丰产丰收,严重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暴雨山洪成灾纪实
1914年济南暴雨,河(小清河)溢。
1926年夏,长清淫雨三昼夜不止,房屋倒塌。
1930年夏秋之交,长清大雨如注,平地水深数尺,秋禾淹没。
1931年六七月,平阴大雨,坏民庐舍,禾稼淹没大半。
1935年七月初一晨,山洪骤至,章丘县文祖镇南大寨等7个村庄猝不及防,受害最重,南大寨被冲毁房屋1000余间,淹死22人,黑峪口村20余户住房全部被洪水卷走。平阴县秋季大雨不断,洼地受涝。
1937年汛期黄河涨水,与支流玉符河高水相交,于段店镇宋家桥附近溃决500米,黄水倒灌,玉符河漫溢,济南北商埠及张庄飞机场一带均被水淹。历城、章丘各县村庄亦遭波及。平阴县黄河大水漫滩,沿黄受灾。
1942年7月15日,济南市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造成市区水灾。
1946年8月17日,章丘县西巴漏河山洪暴发,北凤段最大洪峰流量1030立方米/秒,导致绣江河下游3处决口,淹没土地2700万公顷。
1949年7月3日,章丘县相公庄一带夜降大雨,平地水深半尺,冲塌房屋360间,砸死3人,冲毁农田266.7公顷。7月11日夜又降暴雨,漯河决口10余处,23个村庄被淹。
1951年7月25日,平阴县降暴雨190毫米,洼地积水。汇河、黄河大水,全县水灾面积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1716间。
1952年6月7日,济南市区大雨两小时,南山洪水冲下,冲毁巽安水门,大水灌入东关一带民房。自来水厂、发电厂受洪水侵袭,马鞍山以东的山洪冲塌齐鲁大学(今医学院)以西民房10间,经西围壕直灌北坦,将林祥桥及以北木桥及数十间民房冲毁。四里山以西的山洪,由王家庄漫过经十路,涌入西围壕,又由北坦及生产路溢出,冲毁北园农作物。被水淹后的城区马路,淤泥达20厘米。
1953年7月中旬,平阴县大雨,汇河两岸南北长20里、东西宽3里一片汪洋,陈屯村内水深1米多,洼地水深两米,淹地2700万公顷。
1955年7月11日黎明,章丘县突降暴雨,南山洪水骤下。横河、赵庄一带99座缓水拦沙坝,除26座较为完整,其余皆被冲毁。29户居民被淹,冲倒房屋24间,沙石压地155公顷,坍堰2800余条。
1962年7月13日,济南市区骤降特大暴雨,降雨量为自1916年有降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据雨量站记录,无影山298.4毫米,黄台板桥231毫米,青岛路(水利厅)219毫米,全市平均为250毫米。洪水成灾的地区有:槐荫区的营市街,市中区的至德街,天桥区的北坦、工人新村及北园。历下区的山水沟及东关仁智街一带受灾最重。以上区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洪水淹没1~2.5米,一般街道的过水也达0.3米,径流水汇集的街道,如经一路东端,水深达1米。因水情变化急剧,许多防洪建筑物失去控制,灾情逐渐扩大。76家工厂被迫停产,26座桥梁、36座涵洞被冲毁,干线铁路火车停驶,城市一度停水停电。历城县共淹没土地1.47万公顷,北园受灾最重,淹没土地1100余公顷,占全部耕地的66%。1962年自7月中旬始,章丘县淫雨46天,为10年来未遇。8月12日,胡山、文祖、垛庄一带降雨200~300毫米,绣江河水暴涨,决口20处。同时小清河水位猛涨,多处决口,造成道路阻隔,电话中断。全县受灾面积近4万公顷,成灾农田2.67万公顷,粮食减产2391万公斤。
1963年7月15日历城县董家区遭暴雨袭击,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有11个公社积水严重,最深处1米以上,一般为0.5米,积水面积0.39万公顷,倒塌房屋275间。1963年7月22日早4时至11时,济南市普降暴雨,雨量分别为:柳埠190毫米,卧虎山172毫米,狼猫山110.5毫米,黄台板桥132.1毫米,西郊120毫米,市区130毫米。因雨量集中,山洪暴发,市区排洪沟水位陡涨漫溢,迎仙桥北坛一带水深达1米以上。纬十二路南北大槐树、东关双龙街、报施街至北园一带积水1米以上。全市有6处河道决口,冲毁水库1座、桥梁8座。5600余户进水,倒塌房屋1350间,死亡9人,砸伤10人。市区4家工厂停产、13家半停产。津浦、胶济铁路路基冲毁两处,白马山站五股道毁四股,造成停车6小时,市内公共汽车全部停驶近3小时。历城县淹没土地1.2万公顷。
1964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阴雨连绵,平阴县水淹面积近1.3万公顷,成灾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9148间,冲毁水库1座、塘坝37座、桥涵6座,冲毁地堰9800条。1964年全市性大涝,平均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长清、历城、章丘县均为历史最高值。当年7月末至9月中旬近50天内,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降雨量为1090毫米。9月12日一次暴雨,大部河道漫溢,郊区水深达1米以上。
1973年7月4日暴雨,平阴康王河多处决口,沿黄洼地积涝,全县水灾面积0.31万公顷。
1978年7月暴雨,平阴康王河决口,汇河大水,孝直、孔村、店子3个公社受灾面积0.33万公顷。
1979年7月19日,章丘县文祖、胡山一带山区遭暴雨袭击,1小时降雨150毫米,山洪倾泄,冲毁桥涵8座、地堰3800余条,冲走树木21万株,受灾梯田453公顷。
1980年7月27日,平阴县大到暴雨,洪范池两小时降雨185毫米,倒塌房屋600余间,积涝面积2000公顷。
1983年4月25日,平阴县东阿、旧县两公社降雨186毫米,城关、栾湾、孔集等处降雨130~140毫米,麦田积水3133公顷。同时大风,小麦倒伏4667公顷。
1985年7月24日长清暴雨,历时3小时,平均雨量160毫米,降雨中心在界首、北马套、店台三村,雨量为200毫米。河水漫溢,山洪暴发,冲毁公路0.5公里,渡槽2座,护河堰150米,地堰1451条,粮田20公顷,民房15间,厂房16间,经济损失5.7万元。1985年7月29日历城县柳埠区突降暴雨,暴雨中心在窝铺,最大雨量为249.4毫米。由于三川汇流,最大瞬时入卧虎山水库流量达639立方米/秒,库内水位猛涨。8月8日在吴家堡镇北店子两处决口,长清县平安店镇50个村庄被淹,毁坏房屋835间,淹地0.34万公顷,淹没机井228眼。
我的家乡桂林平乐县位于桂林市东南部,是漓江、茶江、荔江的汇聚之处。6月11日至12日,桂林中北部地区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致使三条江河水位迅猛上涨。随着三条江河的洪水不断汇入桂江,桂江水位快速上涨,13日7时前后,河水开始漫过堤岸,涌入岸边街道。 县里上岁数的人说,这次洪水“大得吓人”,县城几乎全部受灾,记忆里还从未有过。县政府的干部说,这是建国以来平乐县经历的最严重水患。13日18时,桂江水位达到105.19米,超出警戒水位7.1米。又经过4个小时的上涨,水位于22时前后突破当地历史纪录:105.39米。此时,县里的建筑已被水淹没了一层半至两层。 洪水把平乐县层层围裹。县城断绝了与外界的陆路联系,成为一座“孤岛”。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台湾岛命运多舛,命运多舛与其所居位置有关。台湾的地理位置特殊,常饱受人祸与天灾的威胁,由于坐落于西太平洋极重要的经济、战略以及交通枢纽的地位,使之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因此在历史上,台湾的统治者经常更替;同时居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台风经常过往的位置,更使台湾不时遭受老天爷无情的摧残。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民众记忆犹新;历年台风所造成的作大水(水灾)毁屋断树、夺走人命。
1937年6月桂林水灾,饥民2.3万余人。
1942年5月25日漓江水位陡涨,数千户居民受灾。
1946年5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代表哈里逊上校飞抵桂林,了解水灾情况。7月6~7日连日大暴雨,外洪内涝,城内外尽成泽国。
1947年4月1日1时许,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崩塌房屋5间,死4人,伤18人。
1949年6月27~29日暴雨成灾,全市交通断绝。桂花园、訾洲、萝卜洲等处水漫屋顶,正阳路、文明路等低洼处尽成泽
1952年6月6日漓江上游山洪暴发,漓江水位达147.43(一说152.79)米。 1800余户、5800多人受灾。
1966年6月21日南郊暴雨,3个小时雨量达106毫米。相思江水猛涨,雁山公社7300多亩田地和30多间房屋被毁。
1974年7月16日漓江大洪水,最高水位146.80米。市区3O条街道被淹,5000多户居民受灾;郊区75个大队受到不同程度灾害。洪水持续3天3夜方退。
1976年7月8~12日桂林大水灾,最高水位146.94米。受灾工厂19个,损失75.7万元;受灾水田31652亩、旱地4733亩、菜地2282亩。
1978年5月16~17日连降大雨成灾,农作物受淹30543亩,受灾严重的6339亩。
1987年,象鼻山水月洞标记: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洪水位在此线下三十厘米。
1992年漓江洪水水位147.11米。
1994年6月17日漓江洪水水位147.06米。
1996年7月18日漓江洪水水位146.86米。
1998年6月24日16:42漓江洪水水位147.70米。
1999年7月11日18时30分桂江桂林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146.49m
2003年6月27日9时30分洪峰水位147.09m
2007年6月7日洪峰水位147.01m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历史上黄河两岸以水灾严重而著称,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遍及全河的上、中、下游。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黄河水灾主要在下游,集中表现为频繁的洪水决口泛滥和河流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洪灾的特点是,决口频次高,淹没面积广,水淹沙压灾情重,经济损失大,后果严重,影响深远。历史上的重大洪涝灾害事件有:
一、下游水灾
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1933年洪水。1933年8月,黄河中游干支流发生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决口50余处,淹没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30个县,死亡1.27万人。
1958年洪水。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这场洪水峰高量大,来势凶猛,京广铁路中断,在河南、山东两省200万防汛大军防守下,确保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
1982年洪水。1982年8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下游滩区除原阳、中牟、开封三处部分高滩外,其余全部被淹,共淹没滩区村庄1303个,耕地217.44万亩,倒塌房屋40.08万间,受灾人口93.27万。
二、中上游水灾
黄河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兰州市河段及宁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于上游地区暴雨少,洪水出现频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过去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所以洪水灾害较下游为轻。黄河中游的龙门至潼关河段,两岸为黄土台原,有滩地100多万亩,洪水漫滩时成灾。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后,渭河下游河道淤高,洪灾加重。
1981年上游洪水。198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上游连降30多天连阴雨。经刘家峡水库调蓄后,9月15日兰州中山铁桥洪峰流量为5600立方米每秒,洪水淹没农田4万余亩,倒塌房屋3589间,造成兰州市12万多人、数十个厂矿企业受灾。
2003年渭河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中下游遭遇了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渭河流域先后出现了6次洪峰,8月30日咸阳洪峰流量5340立方米,咸阳、临潼和华县站均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洪水造成渭河干支流堤防决口8处,56.25万人受灾,迁移人口29.22万人,受灾农田137.8万亩,倒塌房屋18.72万间。
宏观调控的经济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与货币手段。 A:财政手段 1.财政的支出手段:有财政投资、出口退税、降低税率、产业补贴、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国有企业补贴、政府购买岗位等等。 2.财政收入手段。...
第一不要把目标看的太远,不要在乎任何人的想法坚持自己。第二距离目标越近的时候坚持就很痛苦,这时候一定要给自己充足的勇气去坚持,我现在就属于坚持梦想的路上。
1.屋顶隔热措施南方炎热地区屋顶的构造可分为实体材料隔热层屋顶和带有空气间层的隔热屋顶、通风间层隔热屋顶、吊顶屋顶、阁楼屋顶、蓄水屋顶和植被屋顶等多类。主要隔热措施为:(1)浅色饰面(如浅色粉刷、涂层...
我国是一个洪水灾害频繁的国家,千百年来人类就为抵御洪水而努力,直到现在还不能完全避免洪水造成的损失。 所谓洪水主要是指河道中发生的大水,即江河由于降雨、融 冰、化雪而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的涨水现象以至决口。为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防止防洪工程遭到洪水破坏、防止洪水泛 滥成灾,在洪水到来时,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就叫做抢险。我国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针对工程险情,防汛抢险已 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抗洪抢险要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不打无准备之仗。抢险和医师治病一样,要求发现险情及时,判断险情准确:处理险情果断,抢险措施正确,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往往由于错误的抢险方法酿成更大的 事故。
当前我国各地对河道抢险主要掌握"守岸护滩,固基防冲,控制河势,稳定全局"的原则。堤防工程在高水位条件下,受水流和风浪作用,会出现漫溢、散浸、漏洞、脱坡、 坍塌、裂缝等险情。抢护的方法主要是掌握"迎水坡阻水入堤,背水坡导水出堤,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切忌在堤背后采用阻水压渗、堵漏等方法导致险情恶化。具体措施是采用抢筑于堤防止漫溢;临河截流。背河导渗抢护散浸;临河堵进水口抢护漏洞;开沟导渗滤水;迎坡抢护脱坡;开挖回填抢护裂缝以及挂柳防止风浪等抢险措施,均有良好的效果。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名言可以用在洪水避难上。再大的罕见洪水、特大洪水,水面高程有一定的限度, 例如长江干流汉口站历史上最高洪水水面的海拔高程也不超过29.73米。因此在受洪水淹没威胁的地区,只要居住在最高洪水水面以上高程的地方。就进入了安全区,投有后顾之忧。但我国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平原、盆地,这些地区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洪水位以下,就需要人为创造一个相对的安全区,可分为永久避洪和临时避洪二类。永久避洪最可靠的办 法当然是把房屋建在高地。在山区选择既没有洪水危害也没 有塌岸、滑坡危险的安全可靠区。在平原可以就地把宅基地 垫高到最高洪水面以上。宅基地面积小的叫房台、面积大的叫村台,统称安全台;避水台。另一种是建高层楼,一楼进 水上二楼,二楼进水上三楼。还有一种办法是筑一道堤顶高出洪水水面的堤,保护住宅区;闭合的堤防形成保护圈的叫 做围村堰。临时避洪的办法是人往高处走,临时逃到不受洪 水威胁的高处去,切勿只是顺水跑。这当然要事先设计好撤 退道路,也要事先明确哪一个地区一旦有洪水,往那里撤。 另一种办法是设置救生船。没有船的也可以把木家俱用绳子捆在一起组成救生排。也可以临时上大树避洪。总之避洪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不管用那一种办法避洪,都离不开通信、预报、警报系统,只有及时了解洪水情况,才能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及时避洪。2100433B
雨季施工主要措施
. . 1.1 雨季施工主要措施 1.1.1 雨季施工准备 1、经理部负责安排、落实、管理、检查雨期施工工作。 2、常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天气趋势分析,随时掌握气象信息,根据气象信息做 好施工安排。防止雨天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影响。 3、汛期要制定防汛、防湿施工技术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业主备案。 1.1.2 雨季施工安排 1.1.2.1 施工安排 尽量加快地下工程施工, 将对雨季敏感的施工工序如地下外防水施工及回填土施 工等尽量错开雨天施工。 1.1.2.2 劳动力安排 按各施工单位及各分包单位施工区域划分防雨责任区, 做到雨后能施工, 现场无 积水,在遇大雨以上的天气时, 能够调派足够劳动力至相应防汛地点组织防汛, 出现 问题及时排除。 1.1.2.3 物料安排 雨季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预备足够的防排水物资及设备, 如蓬布、大功率抽 水机械等。配备发电机,以确保雷雨期突然停电情况
冬期施工主要措施
冬 期 施 工 主 要 措 施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3、地基处理按“冬施规程”第 3.3 节的规定施工。 4、桩基础的施工按“冬施规程”第 3.4 节的规定执行。 5、基坑支护按“冬施规程”第 3.5 节的规定执行。 6、地下室垫层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按“冬施规程”第 5章和第 6章的规定执行。 7、砖基础不得在冻结的地基上砌筑,并应防止基础砌筑及回填过程 地基遭受冻结。 二、砌体工程 1、烧结普通砖、空心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和 石材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 后的砖或砌块。 2、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和空心砖在气温高于 0℃条件下砌筑时,应 洒水湿润。在气温低于或等于 0℃条件下砌筑时,必须增大砂浆稠 度。 3、砂浆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冬期砌筑不得使用无水泥 拌制的砂浆。 4、拌制砂浆所用的砂、不得含有直径大于 1cm的冻结块或冰块
设计面暴雨量指一定时段内、一定面积上符合设计标准的面平均雨量。小型工程也可近似地用设计点暴雨量代替。根据工程要求和暴雨资料条件,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指一年内不同季节或时期的设计暴雨。为满足水库分期蓄水、调度运用和施工等需要,在暴雨特性有明显季节性差别的地区,需确定分期设计暴雨,供推求分期设计洪水之用。分期的一般原则是:①暴雨特性。在暴雨特性有明显季节性差别的地区,通过暴雨特性的分析划分季节,例如将4~6月划为梅雨期,7~10月划为台风雨期。在暴雨季节不明显地区,可根据年最大暴雨在年内各月出现的频次,分为汛初、主要汛期、次要汛期和汛末几个时期。②工程的需要。主要配合工程对分期洪水的要求而定。分期设计暴雨计算方法与上述不分期的设计暴雨计算方法相同,但必须将分期设计暴雨成果和不分期设计暴雨成果进行组合频率关系的分析和检查。
指设计暴雨总量在流域或地区上的分布,常用设计暴雨的等雨量线图表示。总量相等的暴雨可有不同的地区分布,应拟定既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又符合本地区暴雨特性的设计暴雨地区分布,供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和分析设计洪水地区组成之用。设计暴雨的地区分布的推求方法一般是选择典型暴雨图,并把它放置在流域的适当位置,然后按设计面雨量把典型暴雨图放大而求得。当流域内有较长期暴雨资料时,可选本流域内对工程安全不利的实测大暴雨等值线图作为典型暴雨图;当流域内暴雨资料短缺时,可移用暴雨特性相似的邻近地区大暴雨等值线图作为典型暴雨图,移用时应考虑对工程安全的不利影响、暴雨中心经常出现的位置、暴雨走向和雨轴方向等,合理放置典型暴雨等值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