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介绍
本书是建筑大师程泰宁的个人作品集。详细介绍了作者2001-2004年设计的16个作品,再现了其立意构思的过程。从中可以学到设计构思、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100433B
建筑呢?
中国建筑师王澍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王澍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王澍49岁拿到普利兹克奖是一个奇迹,一般来说,...
我知道有的学校比较重视这个,有的学校莫有,具体的你最好找个你考的学校的学姐学长什么的问问
程泰宁建筑作品展·筑境建筑十周年展举办
搭建业内专业交流平台助推当代建筑创作发展本刊讯报道为搭建业内专业交流平台,助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发展,近日,程泰宁建筑作品展·筑境建筑十周年展在浙江举办,"筑境十年系列论坛"也同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
走中国建筑师的路——访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人程泰宁
简历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人。代表作品有杭州铁路新客站、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国际假日酒店、上海市公安办公指挥中心、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绍兴鲁迅纪念馆、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浙江美术馆等。
程泰宁
程泰宁
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三代建筑大师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话动机
直陈央视“大裤衩”违反建筑本原、带来安全隐患,痛批燕郊“天子大酒店”建筑媚俗。近日,在新书发布会上,“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课题组组长程泰宁针砭近30年来建筑界出现的种种问题。课题组将4年来调查总结的经验,融在《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两本书里。程泰宁院士指出,建筑界崇洋迷外现象严重,大型建筑成了城市炫富工具,领导爱当设计师。他力图唤醒社会各界,共同改变中国建筑设计千城一面、文化断裂的现状。
立项
“做这个课题得罪领导”
Q: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当下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最开始怎么想到做这个课题的?
程泰宁:说来话长。当初决定做这课题时,很多人、甚至包括课题组的人都不太有信心,觉得很难做。
Q:为什么呢?
程泰宁:首先就是建筑设计缺乏一个既定标准。一座建筑,你说好我说不好,互相说服对方很难。更重要的是,我们说这30年中建筑领域出现的问题,最后多半都指向体制和领导那里去了,得罪人的事。当时就有人劝我,你做这个课题干吗,把领导都得罪了,还要不要接项目了,会有这方面的压力。
Q:后来为什么决定坚持呢?
程泰宁:我一直在思考,中国建筑这30年应该好好梳理总结一下。你看现在我们的城市,媚俗建筑、山寨建筑比比皆是,问题早就应该总结和讨论,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做课题的这三年中,不看好的声音也一直没断,“建筑的问题说不明白,说了也白说。”后来我想,白说也得说,如果建筑师自己不说,你想指望谁?
Q:有一种责任感?
程泰宁:作为建筑师,我以前一直信奉少说多做,让作品说话。后来慢慢发现,很多问题不说不行,公众不理解,领导瞎指挥,建筑师自己再不发声,就更积重难返了。
Q:前段时间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现在很多人说这课题赶得正是时候。
程泰宁:确实有点机缘巧合。其实,我们的课题研究始于四年前。但这恰恰说明建筑问题已经不是建筑界本身的问题,到了引起国家最高领导人重视的程度。换句话说,这样的课题研究,即使我们不做,相信也会有其他人做。
怪相
建筑师要么屈从要么出局
Q:领导瞎指挥的现象,目前在建筑领域很严重吗?
程泰宁:的确如此。我们做课题期间,不少建筑师谈到自己经历时情绪都很激动。其实大家感同身受。建筑毕竟有专业性的评价标准,但现实情况是,“领导官越大,建筑水平就越高”,他说了算嘛。
Q:建筑师无法保证独立性?
程泰宁:在权力主导的背景下,作为建筑师,要么屈从,要么出局。你不听我的,有人听我的,反正就得按我说的来。
Q:你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程泰宁:很多建筑界的年轻朋友会说,我在这个位置上,会不会好一些,受到的干预少一些。是好一些,但真的好不了多少。很多时候也要妥协、让步甚至放弃。
Q:这种例子多吗?
程泰宁:不少。我给你举个例子。
五六年前,在山西要做一个40万平米的建筑群,我做了两轮方案,领导总是不满意,说希望有民族符号、中国元素,而且具体提示我要设计一个跟中央军委、公安部大楼一样的檐口和柱廊。我是个建筑师,有自己的专业立场和坚持,后来只能选择放弃。
现状
被异化的央视“大裤衩”
Q:领导喜欢的东西是不是都比较具象?
程泰宁:领导喜欢看过的国外的东西。他会跟你说“你给我设计像国外的某个建筑”。你看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山寨建筑就知道了,盖个“白宫”,盖个欧式街区,领导觉得这个很有身份,但在建筑领域,山寨是最让人不齿的。
Q:领导们乐此不疲的原因是什么?
程泰宁:缺乏文化自信,崇洋迷外。在某些领导和开发商眼里,大型项目必须请外国建筑师,否则项目就不上档次。
几年前,有个温州世贸中心的项目,业主委托我们做方案,但有个条件,希望找个有高鼻梁设计师的外国设计公司合作。美国有个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我比较熟,就找了他们帮忙。方案评审时,业主希望外国人来介绍,但开评审会的前一天正赶上911事件,这建筑师被总公司召回去了,方案评审会上只能由我介绍。业主在会上特别强调,因为911,美国的建筑师没能来。其实那个方案全部都是我做的,就是这么滑稽。
Q:因此在一些城市,这几年出现的大型作品几乎都出自外国建筑师?
程泰宁:北上广这种现象更明显。我们曾调查过北京、上海、广州的约一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域。结果发现在上海的这个区域内,26幢建筑无一是国内设计师设计的;广州的12幢建筑中,仅3幢为国内设计;北京的10幢建筑有6幢由西方建筑师设计。在这三个中国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只有不到1/4的建筑是国内建筑师设计的。纽约时报网站文章曾公开宣称“中国几乎所有知名的现代化建筑都是出自外国建筑师之手”。
Q:以“大裤衩”为例,你对它的设计一直持批评态度?
程泰宁:其实我批评“大裤衩”,是因为它为了造型需要,挑战了力学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线,为结构的安全性、消防疏散的安全性带来了严重隐患,同时带来了超高的工程造价,由原定造价的50亿元到竣工后100亿元人民币。CCTV大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被异化为一个满足广告需要的超尺度装置艺术。这种违反建筑本原的非理性倾向值得我们关注,如果不指出这种倾向,泛滥开来,影响会很坏。
Q:只管造型,不管安全和功能?
程泰宁:是这个问题,违背建筑的基本规律。前几年高铁大跃进,各地新建高铁站一味求大,造型越夸张越好,视觉越刺激越好,而不去问这个建筑是不是安全、节能,是不是符合人流组织的需要。所以你看有些高铁站漏水,机场顶棚被吹跑,安全问题非常多。
国外的规矩是,建筑师设计了这个建筑,出了问题要负责。但在我国,天价设计费给了他们,出了问题还是政府买单。对一些外国建筑师来说,中国的某些地方真正是“钱多、人傻、速来”。
改变
从重建规则开始
Q:其实这些年不少国内建筑师的作品都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程泰宁:是的。很多中国建筑师都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设计中的东方理念能得到国际认可,但是咱们领导却不认,这的确很悲哀。
Q:总结完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程泰宁:我们现在做这个工作,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就是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领导的重视。这两本书的出版,多少起到一些效果。
要说到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建筑领域的问题绝不只是简单的学术问题,建筑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建筑来解决。要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Q:就目前而言,具体可以做的有哪些?
程泰宁:作为一名建筑师,顶层设计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但可以提出建议,从一些具体问题开始。
拿建筑招标来说,这个过程能不能做到公开透明。你为什么选它,领导定方案的依据是什么,能不能公示出来,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再有如国际招标问题。现在的状况是,很多大项目,中国建筑师想跟外国建筑师平等竞争的机会都没有。直到最近,也就是总书记批示后,南方某大城市搞博物馆招标,领导指示要找外国建筑师。结果除一家本地建筑设计单位外,其他国内建筑师一律被排斥在外。有些人崇洋迷外的毛病一时改不了,但可以通过制度来纠正。这次我们在“院士建议”中就提到,应该规定“在国际招标中,中国建筑师不能少于一半。”给中国建筑师一个机会总可以吧。
Q:听说,社会各界对这次课题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怎么看?
程泰宁:过誉了。我们做课题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希望为中国建筑师寻求好一点的创作环境,引起各方面对建筑设计领域存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我们不过是开了个头而已。
程泰宁
程泰宁
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三代建筑大师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话动机
直陈央视“大裤衩”违反建筑本原、带来安全隐患,痛批燕郊“天子大酒店”建筑媚俗。近日,在新书发布会上,“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课题组组长程泰宁针砭近30年来建筑界出现的种种问题。课题组将4年来调查总结的经验,融在《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两本书里。程泰宁院士指出,建筑界崇洋迷外现象严重,大型建筑成了城市炫富工具,领导爱当设计师。他力图唤醒社会各界,共同改变中国建筑设计千城一面、文化断裂的现状。
立项
“做这个课题得罪领导”
Q: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当下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最开始怎么想到做这个课题的?
程泰宁:说来话长。当初决定做这课题时,很多人、甚至包括课题组的人都不太有信心,觉得很难做。
Q:为什么呢?
程泰宁:首先就是建筑设计缺乏一个既定标准。一座建筑,你说好我说不好,互相说服对方很难。更重要的是,我们说这30年中建筑领域出现的问题,最后多半都指向体制和领导那里去了,得罪人的事。当时就有人劝我,你做这个课题干吗,把领导都得罪了,还要不要接项目了,会有这方面的压力。
Q:后来为什么决定坚持呢?
程泰宁:我一直在思考,中国建筑这30年应该好好梳理总结一下。你看现在我们的城市,媚俗建筑、山寨建筑比比皆是,问题早就应该总结和讨论,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做课题的这三年中,不看好的声音也一直没断,“建筑的问题说不明白,说了也白说。”后来我想,白说也得说,如果建筑师自己不说,你想指望谁?
Q:有一种责任感?
程泰宁:作为建筑师,我以前一直信奉少说多做,让作品说话。后来慢慢发现,很多问题不说不行,公众不理解,领导瞎指挥,建筑师自己再不发声,就更积重难返了。
Q:前段时间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现在很多人说这课题赶得正是时候。
程泰宁:确实有点机缘巧合。其实,我们的课题研究始于四年前。但这恰恰说明建筑问题已经不是建筑界本身的问题,到了引起国家最高领导人重视的程度。换句话说,这样的课题研究,即使我们不做,相信也会有其他人做。
怪相
建筑师要么屈从要么出局
Q:领导瞎指挥的现象,目前在建筑领域很严重吗?
程泰宁:的确如此。我们做课题期间,不少建筑师谈到自己经历时情绪都很激动。其实大家感同身受。建筑毕竟有专业性的评价标准,但现实情况是,“领导官越大,建筑水平就越高”,他说了算嘛。
Q:建筑师无法保证独立性?
程泰宁:在权力主导的背景下,作为建筑师,要么屈从,要么出局。你不听我的,有人听我的,反正就得按我说的来。
Q:你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程泰宁:很多建筑界的年轻朋友会说,我在这个位置上,会不会好一些,受到的干预少一些。是好一些,但真的好不了多少。很多时候也要妥协、让步甚至放弃。
Q:这种例子多吗?
程泰宁:不少。我给你举个例子。
五六年前,在山西要做一个40万平米的建筑群,我做了两轮方案,领导总是不满意,说希望有民族符号、中国元素,而且具体提示我要设计一个跟中央军委、公安部大楼一样的檐口和柱廊。我是个建筑师,有自己的专业立场和坚持,后来只能选择放弃。
现状
被异化的央视“大裤衩”
Q:领导喜欢的东西是不是都比较具象?
程泰宁:领导喜欢看过的国外的东西。他会跟你说“你给我设计像国外的某个建筑”。你看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山寨建筑就知道了,盖个“白宫”,盖个欧式街区,领导觉得这个很有身份,但在建筑领域,山寨是最让人不齿的。
Q:领导们乐此不疲的原因是什么?
程泰宁:缺乏文化自信,崇洋迷外。在某些领导和开发商眼里,大型项目必须请外国建筑师,否则项目就不上档次。
几年前,有个温州世贸中心的项目,业主委托我们做方案,但有个条件,希望找个有高鼻梁设计师的外国设计公司合作。美国有个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我比较熟,就找了他们帮忙。方案评审时,业主希望外国人来介绍,但开评审会的前一天正赶上911事件,这建筑师被总公司召回去了,方案评审会上只能由我介绍。业主在会上特别强调,因为911,美国的建筑师没能来。其实那个方案全部都是我做的,就是这么滑稽。
Q:因此在一些城市,这几年出现的大型作品几乎都出自外国建筑师?
程泰宁:北上广这种现象更明显。我们曾调查过北京、上海、广州的约一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域。结果发现在上海的这个区域内,26幢建筑无一是国内设计师设计的;广州的12幢建筑中,仅3幢为国内设计;北京的10幢建筑有6幢由西方建筑师设计。在这三个中国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只有不到1/4的建筑是国内建筑师设计的。纽约时报网站文章曾公开宣称“中国几乎所有知名的现代化建筑都是出自外国建筑师之手”。
Q:以“大裤衩”为例,你对它的设计一直持批评态度?
程泰宁:其实我批评“大裤衩”,是因为它为了造型需要,挑战了力学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线,为结构的安全性、消防疏散的安全性带来了严重隐患,同时带来了超高的工程造价,由原定造价的50亿元到竣工后100亿元人民币。CCTV大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被异化为一个满足广告需要的超尺度装置艺术。这种违反建筑本原的非理性倾向值得我们关注,如果不指出这种倾向,泛滥开来,影响会很坏。
Q:只管造型,不管安全和功能?
程泰宁:是这个问题,违背建筑的基本规律。前几年高铁大跃进,各地新建高铁站一味求大,造型越夸张越好,视觉越刺激越好,而不去问这个建筑是不是安全、节能,是不是符合人流组织的需要。所以你看有些高铁站漏水,机场顶棚被吹跑,安全问题非常多。
国外的规矩是,建筑师设计了这个建筑,出了问题要负责。但在我国,天价设计费给了他们,出了问题还是政府买单。对一些外国建筑师来说,中国的某些地方真正是“钱多、人傻、速来”。
改变
从重建规则开始
Q:其实这些年不少国内建筑师的作品都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程泰宁:是的。很多中国建筑师都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设计中的东方理念能得到国际认可,但是咱们领导却不认,这的确很悲哀。
Q:总结完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程泰宁:我们现在做这个工作,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就是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领导的重视。这两本书的出版,多少起到一些效果。
要说到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建筑领域的问题绝不只是简单的学术问题,建筑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建筑来解决。要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Q:就目前而言,具体可以做的有哪些?
程泰宁:作为一名建筑师,顶层设计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但可以提出建议,从一些具体问题开始。
拿建筑招标来说,这个过程能不能做到公开透明。你为什么选它,领导定方案的依据是什么,能不能公示出来,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再有如国际招标问题。现在的状况是,很多大项目,中国建筑师想跟外国建筑师平等竞争的机会都没有。直到最近,也就是总书记批示后,南方某大城市搞博物馆招标,领导指示要找外国建筑师。结果除一家本地建筑设计单位外,其他国内建筑师一律被排斥在外。有些人崇洋迷外的毛病一时改不了,但可以通过制度来纠正。这次我们在“院士建议”中就提到,应该规定“在国际招标中,中国建筑师不能少于一半。”给中国建筑师一个机会总可以吧。
Q:听说,社会各界对这次课题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怎么看?
程泰宁:过誉了。我们做课题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希望为中国建筑师寻求好一点的创作环境,引起各方面对建筑设计领域存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我们不过是开了个头而已。
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
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空间文化与科学”论坛上,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指出,中国建筑求变创新应有“东方智慧”,构建自己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国建筑的现状,似乎与这一发展进程不相匹配。”程泰宁直言,“千城一面”“缺乏中国特色”是公众对我国建筑的普遍评价。
原因几何?“应该看到,在建筑创作中,缺乏独立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哲学、美学思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程泰宁说。
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建筑一直处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强势影响之下。在程泰宁看来,这一影响有两面性:一方面,西方现代建筑的引入,推动了中国建筑的发展。“但从负面来讲,我们的建筑理念一直为西方所裹挟,在跨文化对话中‘失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程泰宁认为,耳熟能详的“符号”“原型”“空间句法”“形式建构”……这些建筑“语言”都可以看做是西方语言哲学的滥觞。而今,这些“语言”也已经成了很多中国建筑师在创作中最常用到的词语。
“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以‘语言’为本体的哲学认知与后工业社会文明相结合,西方文化出现了一种从追求‘本原’,逐步转而追求‘图像化’‘奇观化’的倾向。”而对于注重外在形式、强调“视觉刺激”的建筑设计理念,程泰宁抱有质疑的态度,他提出,构建自己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体系,以支撑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
结合创作实践,程泰宁把建筑创作由表及里分解为三个层面:即形(形式、语言)、意(意境、意义)、理(哲理、境界)。
“我以为,走出西方建筑‘语言’的藩篱,摆脱‘语言’同质化、程式化的桎梏,我们有更为广阔的视界。”程泰宁说,应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气中和”“含蓄典雅”等语言特色的同时,在建筑形式美、语言美的探索上力争有自己新的突破。
在“意”的层面,“大美不言”“大象无形”的哲学思辨,给了中国传统绘画、文学、包括建筑以特有的美学观念。程泰宁认为,对意境的理解和塑造,是东方建筑师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
“从很多优秀的传统建筑可以看出,人们已超越‘语言’层面,通过空间营造等手段,把人们的审美活动由视觉经验的层次引入静心观照的领域,从而带来更为持久的艺术感染力。”程泰宁说道。
而“境界”则是建筑创作哲理的“最高智慧”。对此,程泰宁指出了两方面,一是建筑和大环境的整体性、二是建筑自身内在的整体性。
“从‘天人合一’‘万物归于道’的哲学认知出发,要看到,身处大千世界,建筑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体。”程泰宁解释道,在创作中,要摆正建筑的位置,并特别注意把建筑放在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样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考量,使建筑、人与环境呈现一种“不期工而自工”的整体契合、浑然天成的状态。
由此,程泰宁表示,从语言哲学和线性逻辑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境界”这一具有“东方智慧”的哲学思辨来诠释建筑本体和建筑创作机制,构建一种符合建筑内在规律的“天人合一”的认识论和“理象合一”的方法论,将使中国建筑创作的魅力和价值能够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