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我国财务风险指标的局限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将公司各种分散的经营活动归纳为客观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呈示出来。财务管理人员借助财务分析指标,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具有决策支持价值的信息,帮助相关利益集团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是企业所进行的、即将要进行的,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切经营活动。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由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组成,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企业普遍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依赖这些指标分析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这些财务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
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只能静态地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债的能力和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并且这两张报表的数据也最容易被粉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危机,就应该转向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财务分析。这就要求更加广泛和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来适应当前的财务风险预警。
(二)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
对于企业潜在的现金收支缺乏动态预期,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估计不准会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评价。
(三)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给现行财务会计计量带来强烈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既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就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必须对其格外关注。但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中却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指标的局限性。
完善财务风险指标的建议:
(一)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设计财务风险指标
现代财务管理学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财务风险指标时考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并构建现金债务比率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之比。
本期到期债务包括本期到期的表内、表外债务,通常不能展期或调换。该比率可以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近期财务风险变动,集中和直观地表达本期财务风险的高低。当该比率较低时,企业到期债务责任加重,财务风险增加;反之,到期债务责任减轻,财务风险降低;到期负债资金为零时,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权益资金,没有财务风险。
2.现金流动负债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之比。
该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作为偿还保证,以反映企业短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越有保证,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3.现金债务总额比,即企业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之比。
债务总额包括表内和表外债务。计算公式为:现金债务总额比=(预计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到期年限)/债务总额。该指标表明企业在债务期内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全部债务的保证程度,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现金利息倍数,即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支出之比。
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获得现金能力对偿付债务利息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准。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表明企业将面临偿债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设计的现金债务比率指标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科学地评价财务风险。但从经营角度看,现金债务比率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过高的现金债务比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闲置现金过多,会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所以应该综合考虑。
(二)对周转率指标的改进
1.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配合“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结果与该企业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企业的指标相比较作出判断。但一些影响该指标计算的因素却未能被全面反映,如: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销售大量增加或下降。所以,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同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后者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Σ各项应收账款金额。
2.将“存货周转率”指标配合“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分析。
通常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存货平均占用期=Σ(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Σ各种存货金额。
(三)对盈利指标的改进
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注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潜在的风险,故笔者建议增加以下指标:
1.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
现金销售率用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小。
2.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
资产现金率越高,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这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企业利润总额中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收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2100433B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
分析财务风险指标的目的是在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定财务风险预警警报指数来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方向,即选取的指标变化应超前于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指标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灵敏性原则
灵敏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选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遵循该原则能够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配合性原则
配合性原则指各项风险指标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指标时,要保证将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经营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这就要求所选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又包括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既包括静态指标,也要包括动态指标。
(四)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运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先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对所选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科学、有效地划分,使指标能够在较长的经营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摘要: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规避财务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制定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防范措施,做到趋利避害...
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如下:1、加强对环境的分析,增加风险意识环境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企业无法对其进行干扰,但是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额时候,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及时掌握它的变化,...
可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其中: 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法(FMEA)等; 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AHP)、...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特征的分析,根据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从偿债能力、运营绩效能力、成长能力三个方面来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高校总体的财务风险状况,为高校防范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等学校所承办的高等教育职能在一个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文化传承和弘扬、增加社会的稳定性等方面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仍然存在关注不足、相关研究不完备的问题,这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控的综评与管理产生了障碍。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控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意见。
从整体角度系统地分析、识别和评价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实施相应控制,以实现财务风险集成控制目标。为了达到集成管理的目标,在进行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时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在时间层面上,财务风险的形成分为潜伏期、扩散期、爆发期和恶化期,前面阶段的风险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必定会在后面阶段不断扩散和积聚,最终必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应遵循时间集成管理原则。控制每一阶段财务风险能量的积聚度和扩散度,避免前面阶段财务风险能量爆发并向后面阶段的扩散和积聚。特别应重点对潜伏期、扩散期的财务风险加以监控,防止财务风险积聚和扩散到财务风险爆发期和恶化期,尽量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在空间层面上,财务风险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分配风险,而且它们是相互影响的。筹资风险控制是起点,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控制是核心,分配风险控制是保障。因此,财务风险集成管理应遵循空间集成控制原则,从整体的角度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分配风险进行集成控制。
由于空间层面的财务风险具有时间性特征。因此,应遵循时空集成控制原则,从时空集成管理的角度分别对潜伏期、扩散期、爆发期和恶化期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分配风险进行集成控制和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分配风险的潜伏期、扩散期、爆发期和恶化期进行集成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有其内在根源和外部诱因,而这些内在根源和外部诱因是相互影响的,财务风险是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不利影响的积聚。当这种不利影响的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爆发财务危机,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时,应遵循系统性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对财务风险的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进行集成控制。
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和经营管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重视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到“居安思危”,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财务风险集成控制中的作用,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的爆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目标。因此,在财务风险集成管理中应遵循动态性原则,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动态控制。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处理源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对财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好处包括:
(1)改善财务规划和管理,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2)辅助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
(3)为套期决策提供信息;
(4)对市场及经济的持续监控,为决策制定提供信息;
(5)在进行外包和与对手交易时,促进尽职调查的执行。
【注意】
1、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取决于多个事项。
2、财务风险管理战略往往涉及到衍生工具。
3、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归纳如下:确定主要财务风险并确定其优先顺序,确定适当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政策推行风险管理战略,如有需要,衡量、报告、监测并加以改进。
[1]张星文 韦军宁 桂新胜.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机制(J).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年1期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