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罗英俊、万仁溥主编的《采油技术手册(第3版上册)》详细地介绍了采油工程的有关原理、概念、公式、数理、技术和设备等,共分16章,一个附录。内容系统,全面,资料数据准确、翔实。
上册第一章 自喷采油 第一节 油井自喷原理 一、自喷井的能量供给与消耗 二、流人特性 三、井筒多相管流动计算 四、嘴流特性 第二节 自喷井生产系统分析 一、自喷井生产系统组成 二、自喷井节点分析 三、间歇自喷 第三节 分层开采 一、分层开采的目的 二、分层开采的方法 第四节自喷井的管理 一、 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二、自喷井常发生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第二章 人工举升 第一节人工举升方式优选方法 一、人工举升方式的适应性 二、人工举升方式选择方法 第二节 有杆泵采油系统 一、抽油机及其拖动装置 二、深井泵 三、抽油杆柱 四、有杆泵抽油系统常用计算 五、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步骤和方法 六、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技术及测试仪器 第三节 潜油电泵系统 一、井下机组主要部件 二、地面主要设备 三、电力传送部分 四、潜油电泵的选择 五、电泵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图表 六、潜油电泵井的管理 七、潜油电泵配套工艺技术 第四节 水力活塞泵抽油系统 一、概述 二、水力活塞泵配套设备及专用工具 三、动力液 四、水力活塞泵抽油系统的设计与参数计算 五、水力活塞泵抽油井的管理与维护 第五节 水力射流泵 一、概述 二、射流泵的结构及机理 三、射流泵应用及常用公式和计算步骤 四、射流泵井录取资料及常见故障和排除 五、水力射流泵应用实例 第六节 气举采油 一、气举井管柱结构及油井装置 二、气举阀 三、气举采油地面工艺流程及注气设备 四、气举井设计相关公式及图表 五、气举井的诊断与故障处理 ……第三章 注水工程第四章 稠油开采第五章 射孔第六章 水力压裂
2100433B
只是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生的一个方向,专业是不错,但是由于自2012年国内及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导致整体石油行业人才需求的萎缩,目前国内就业情况很差。你要是想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要不就在本专业继续钻研,要...
采油指数oil well production index,通常以油层厚度除采油指数得到单位厚度的采油指数,也称比采油指数,用以比较不同油井的生产能力。
我国当前和未来都将面对低渗、稠油等难开发油藏及特高含水期油藏,以及海上和沙漠油田的一系列开采问题。随着油田开采难度的增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开采工艺,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工程采油技术的未来前景
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及发展社会的重要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在社会乃至国际上都有这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石油最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对石油开采技术的创新,而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目前我国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多会出现违背开采初衷的现象出现,因此必须改善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张望未来我国工程才有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而提高石油的开采率,从而更好的发展国家的国力。
潜油电泵隔水采油技术
油藏开采过程中,如何降低油藏中水含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油田工作者。为了有效的降低井液中水的含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了潜油电泵隔水采油技术。该技术方案是以潜油电泵为抽油主体,依托导流罩、封隔器和相关的密封装置,能够有效的实现油水分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该技术方案是在传统的潜油电泵抽油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造,原理通俗易懂,操作上容易掌握,能够很快的得到应用。该技术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充分证明了以上特点,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油藏中的水含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
本教材第1版(2003年)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本版是在第2版(2013年)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保持了前版的内容体系和结构,坚持强调物理概念、注重历史、讲解精练等风格,在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教材使用单位所反馈的信息,增添了新的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为绪论篇,以及基础篇:流体及其物理性质、流动分析基础、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积分形式的基本方程、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附录包括常用流体的物理性质、单位换算表和有关数学公式。
下册包括专题篇:流体的平衡、不可压缩无黏性流体平面势流、不可压缩黏性流体内流、不可压缩黏性流体外流、可压缩流体流动基础,其中部分内容是其他教材未见的。附录包括计算流体力学简介、有关几何图形与公式、平板边界层数据、物体阻力系数和气动函数数据。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动力工程、热能工程、核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或参考书,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结构力学(第3版)上册
作者:朱慈勉/张伟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6-8-1
页数:233页
装帧:平装
ISBN:978704045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