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茎直立,粗壮,分枝,枝坚硬,上部及叶柄被褐色短毛。
叶互生具柄,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15厘米,宽5-6.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狭成粗短叶柄,有1-2对球形具柄的腺体,边缘有细锯齿,侧脉9-12对,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沿脉被短微毛。
总花梗生于茎端或上部叶腋,长于叶柄,长5-12厘米,直立。花多数,总状排列;花梗长13-20毫米,基部有苞片;苞片草质,卵状披针形,约与花梗等长,脱落。花大,黄色,长4-5厘米,萼片4,外面2,半卵形,长15-20毫米,宽5-6毫米,顶端渐尖,背面中肋不增厚,内面2,线状长圆形,长15毫米,宽3-4毫米,具小尖头。旗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毫米,顶端具小尖;冀瓣近无柄,长2.5厘米,2裂,基部裂片倒卵状楔形,上部裂片较长,近有柄,斧形,弯曲,背部无耳。唇瓣囊状漏斗形,长3-3.5厘米,口部斜上,先端渐尖,宽2-2.5厘米,基部狭成长为檐部一半、内弯的距。花丝扁,长5毫米;花药卵圆形,钝。子房纺锤状,顶端弯,尖,蒴果未见。花期10月。
产云南南部(屏边)。生于山谷疏林湿润处或溪旁,海拔960-1400米。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河内
该种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播种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如果是在“国庆节”观花,则在6月至7月播种。
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
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小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
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凤仙花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
凤仙花又叫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为它的花头、翅、尾、足都瞧然如凤状,所以又叫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于中国和印度。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微酸的土壤中...
凤仙花又叫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为它的花头、翅、尾、足都瞧然如凤状,所以又叫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于中国和印度。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微酸的土壤中...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俗称指甲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在民间广泛栽培。凤仙花的汁液可以用来染指甲。
为害症状:凤仙花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圆形病斑,大小2-5mm。后病斑中央呈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略隆起,亡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菌如从叶尖或叶缘侵入,致叶尖枯死,叶缘焦灼。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⑴及时清除病落叶。⑵必要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该花为人们所喜爱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有染指甲的功效。用凤仙花染指甲风俗由来已久。宋代周密所撰《葵辛杂识续集》中载有以凤仙花染指甲之法。将带色的凤仙花花瓣捣烂,加入适量食盐或明矾湿均,蘸取适量涂于指甲上,用布片或植物叶片包好,经一段时间后就染好了。染好的指甲,用凤仙花染指甲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数月。所以凤仙花又名指甲花。
该花的拉丁属名为Impatiens(意思是没有耐心的),英文名为Touch-me-not(别碰我)中医上,其种子入药,称“急性子”,结源于此。
中国石灰岩专性凤仙花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国产的8种凤仙花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6种产于石灰岩地区,另外2种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中国石灰岩地区的6种凤仙花的叶表皮微形态上、下表皮差异明显,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一般不具气孔器;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均具气孔器,气孔器多为不等型。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及其类型、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气孔长宽比等性状均可作为分类学的佐证。前人研究中提及气孔的保卫细胞两极具"T"型加厚这一性状不稳定,不应作为分类处理的证据。
施用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污泥堆肥60%+园土20%+炉渣20%,施用效果最好。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大苞鸢尾是园林绿化和切花生产的重要材料之一,既可供小面积花坛布置及花境、花丛栽植,又因其花姿优美、色彩鲜艳、花茎挺拔,常可通过促成栽培供切花之用,还可水养观赏。
大苞鸢尾为密丛型植物,株丛由多数基生叶组成。在萌发阶段,羊喜食;花期,花及少量嫩叶上端也被放牧的绵、山羊乐食,生长后期则不食。其他各类家畜对青鲜状态的叶片极少采食或不食。秋霜以后以至整个冬季,叶片保留良好,适口性大大增加,为羊、骆驼喜食;马、驴、牛乐食,成为荒漠草原地带的良好冬牧场,被牧工称之为“度荒草”。另外,分布区的群众在秋霜之后刈割大苞鸢尾调制干草,成为优良的枯草季补饲贮备饲草,用来饲喂孕期或哺乳期的母羊和羊羔。大苞鸢尾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果后期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8.98%,各生育期的粗纤维含量与多年生的禾本科牧草相当。
大苞鸢尾种植环境喜湿润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轻黏土,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pH值为8.7、含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喜光,也较耐阴,在半阴环境下也可正常生长。喜温凉气候,耐寒性强。产中国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生于沙漠、半荒漠、砂质草地或砂丘上。也产于蒙古。模式标本采自蒙古。
凤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内阁学士汪灏等撰成的《广群芳谱》记述凤仙:“桠间开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虽不比梅、兰、竹、菊、牡丹和芍药,甚至曾被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贬为“菊婢”,但凤仙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总有爱花之人对凤仙花情有独钟,更有文人不吝笔墨吟咏凤仙。
唐代诗人李贺在《宫娃歌》中写道:“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又吴仁壁有咏《凤仙花》:“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杨万里的《凤仙花》:“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杨维桢、明代瞿佑、清代刘灏等均有以凤仙花为题的诗句。
清人赵学敏所著《凤仙谱》是一本园艺特色的著作。在赵学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罂粟、虞美人、鸡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质陋,然凤仙花无二者之病,故当为著专谱”可见其对凤仙的喜爱之情。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