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为加强重点保护建筑的保护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07年4月27日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89号公布;根据2011年12月26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16号发布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12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办法》分总则、重点保护建筑的核定、重点保护建筑的保护、罚则、附则5章33条,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基本信息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第二章

重点保护建筑的核定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和县(市)、旅顺口区、金州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保护管理机关),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推选重点保护建筑。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推选情况提出重点保护建筑推选名单,并征求市规划、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建筑物所有人、使用人的意见,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并向社会公示后,报市政府核定。

第十条 重点保护建筑目录由市政府核定并向社会公布。

重点保护建筑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标志。

第十一条 重点保护建筑目录不得擅自调整或者撤销。确因不可抗力或者建筑物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重点保护建筑目录调整或者撤销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政府核定。

第十二条 具有保护价值但尚未核定为重点保护建筑的建筑物,经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初步确认后,可采取先予保护的措施,然后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报请市政府核定为重点保护建筑。

查看详情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BWFRP(纤维编绕拉挤)电缆保护管

  • Ф100×2.0
  • m
  • 全球通
  • 13%
  • 广东全球通管网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BWFRP(纤维编绕拉挤)电缆保护管

  • Ф150×4.0
  • m
  • 全球通
  • 13%
  • 广东全球通管网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BWFRP(纤维编绕拉挤)电缆保护管

  • Ф200×6.5
  • m
  • 全球通
  • 13%
  • 广东全球通管网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BWFRP(纤维编绕拉挤)电缆保护管

  • Ф250×7.0
  • m
  • 全球通
  • 13%
  • 广东全球通管网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BWFRP(纤维编绕拉挤)电缆保护管

  • Ф100×3.0
  • m
  • 全球通
  • 13%
  • 广东全球通管网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UPVC通信保护管

  • 外径×壁厚 50×2
  • m
  • 深圳市2004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UPVC通信保护管

  • 外径×壁厚 125×3.2
  • m
  • 深圳市2004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UPVC通信保护管

  • 外径×壁厚 160×5
  • m
  • 深圳市2004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UPVC通信保护管

  • 外径×壁厚 40×2
  • m
  • 深圳市2004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UPVC通信保护管

  • 外径×壁厚 75×2.3
  • m
  • 深圳市2004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保护管抱箍

  • 保护管抱箍
  • 1个
  • 1
  • 施耐德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07
查看价格

HDPE保护管

  • HDPE保护管 HDPE50,壁厚不小于4mm
  • 100m
  • 1
  • 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再通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市南海双赢企业有限公司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14
查看价格

建筑管理

  • 建筑分区、建筑树层级管理,可以支持5层管理;
  • 1项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6-18
查看价格

大连市水暖工人工价

  • 大连市水暖工人工价
  • 1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12-07
查看价格

PE保护管

  • 2PE100 (DN110 δ=6.6mm)
  • 560m
  • 3
  • -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13
查看价格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第三章

重点保护建筑的保护

第十三条 保护管理机关应当会同同级规划管理部门编制重点保护建筑及周边区域的保护控制规划,报同级政府、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建设重点保护建筑附属设施和在重点保护建筑保护控制规划区范围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活动,应当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批。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时,应当征求保护管理机关的意见。

第十四条 重点保护建筑的保护要求,根据建筑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第Ⅰ类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不得改变;

第Ⅱ类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第Ⅲ类建筑的立面和结构体系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

第Ⅳ类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每处重点保护建筑的类级和具体保护要求,经专家委员会论证后确定。

保护管理机关应当将重点保护建筑的类级和具体保护要求书面告知重点保护建筑保护责任人。

第十五条 重点保护建筑保护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重点保护建筑为私产的,所有人为保护责任人;

(二)重点保护建筑为自管产的,自管产管理单位为保护责任人;

(三)重点保护建筑为军产的,军产管理单位为保护责任人;

(四)重点保护建筑为直管产的,直管产管理单位为保护责任人;

(五)重点保护建筑为拨用产的,使用单位为保护责任人;

(六)弃管的重点保护建筑及其他情况,由保护管理机关确定保护责任人。

重点保护建筑出租的,承租人受所有人或管理单位委托承担相应的保护责任。

第十六条 保护责任人应当与保护管理机关签订重点保护建筑保护责任书。

保护责任人变更时,应在10日内到保护管理机关办理保护责任移交手续。

第十七条 重点保护建筑保护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重点保护建筑的具体保护要求;

(二)进行日常保养、修缮;

(三)落实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

(四)接受保护管理机关有关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十八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保护管理机关定期对重点保护建筑的使用和保护状况进行检查,并建立专门档案。检查结果应当书面告知保护责任人。

保护责任人应当配合对重点保护建筑的检查。

第十九条 禁止在重点保护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招牌等设施。在重点保护建筑上设置空调、霓虹灯、泛光照明等外部设施,或者改建卫生、排水、电梯等内部设施的,应当符合该建筑的具体保护要求,并经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设置的外部设施还应当与建筑立面相协调。

第二十条 禁止在重点保护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物品,不得从事损坏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者其他危害建筑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 改变重点保护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内部设计使用功能,不得影响重点保护建筑的保护。

确需改变重点保护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内部设计使用功能的,保护责任人应当将方案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涉及规划和用地管理的,还应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重点保护建筑的使用现状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内部设计使用功能不一致,对重点保护建筑保护产生不利影响的,保护责任人可以按照具体保护要求提出恢复或者调整重点保护建筑的使用性质、内部设计使用功能的方案,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重点保护建筑的使用现状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内部设计使用功能不一致,对重点保护建筑保护产生严重影响的,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后,作出恢复或者调整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内部设计使用功能的决定。涉及规划和用地管理的,保护责任人还应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重点保护建筑由保护责任人负责修缮、保养,并承担相应的修缮费用;保护责任人与房屋承租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保护责任人承担全部修缮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保护管理机关申请重点保护建筑专项资金补助。

第二十四条 保护责任人未按照具体保护要求及时修缮重点保护建筑致使建筑物发生损毁危险或者未定期整修建筑物立面的,保护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抢救修缮或者整修,并按照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重点保护建筑的修缮由保护责任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施工单位实施。

重点保护建筑的修缮应当符合具体保护要求并符合国家的建筑技术规范。无法按照建筑技术规范进行的,应当由保护责任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确定相应的修缮方案。

保护责任人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将修缮的设计、施工方案报送保护管理机关备案;涉及建筑物主体承重结构变动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二十六条 重点保护建筑的修缮竣工档案资料由保护责任人报送所在地的保护管理机关登记备案。

重点保护建筑的原始档案以及经规划管理部门许可的建筑修缮工程形成的文字、图纸、图片等档案资料,应当由保护责任人及时报送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第二十七条 重点保护建筑因不可抗力或者受到其他影响有损毁危险的,保护责任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保护,采取加固措施,并向保护管理机关报告。

保护管理机关应当对保护责任人采取的加固措施给予指导,对不符合具体保护要求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二十八条 为有效保护重点保护建筑,需要对其保护范围内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实施动迁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重点保护建筑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因特殊需要必须迁移、拆除或者复建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时,应当征求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迁移、拆除和复建重点保护建筑的,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好建筑物的详细测绘、信息记录和档案资料保存工作,并按《大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报送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查看详情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管理办法

(2007年4月27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89号公布;2011年12月26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16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12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查看详情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重点保护建筑的保护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重点保护建筑的核定和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重点保护建筑被依法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可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核定为重点保护建筑:

(一)建筑样式、施工工艺、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

(二)反映大连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的;

(三)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四)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优秀历史建筑。

第四条 大连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重点保护建筑的管理,其派出机构负责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重点保护建筑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县(市)、旅顺口区、金州区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管委会指定的部门负责本辖区重点保护建筑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文化、财政、旅游、城建、环保、行政执法、土地储备等部门和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做好重点保护建筑管理工作。

第五条 重点保护建筑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重点保护建筑的义务,对危害重点保护建筑的行为,有权向保护管理机关举报。保护管理机关对危害重点保护建筑的行为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七条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重点保护建筑的认证、调整及撤销等有关事项的评审,为市政府决策提供重点保护建筑保护方面的咨询意见。专家委员会具体组成办法和工作规则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第八条 市及县(市)、旅顺口区、金州区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应设立重点保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其来源为: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境内外单位、个人和其他组织的捐赠;

(三)直管产重点保护建筑转让、出租的收益;

(四)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重点保护建筑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接受财政、审计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查看详情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第四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由重点建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违反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涉及文化、规划、城乡建设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权限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重点保护建筑管理工作人员在重点保护建筑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详情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文献

舟山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前期研究 舟山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前期研究

舟山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前期研究

格式:pdf

大小:952KB

页数: 2页

本文对舟山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地方立法的必要性研究开展阐述;最后提出了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

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 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

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

格式:pdf

大小:952KB

页数: 5页

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 大档发〔 2005 〕13 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职工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在维护职工合法权利中的作用, 完善职工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交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原劳动部、国 家档案局颁发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结合大连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和市及各区、 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劳动代理机构 (以下简称劳动代理机构 )及街道和社区的企业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构。 上述单位保管职工档案的部门,统称职工档案管理机构。 第三条 职工档案是由职工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劳动、 组织、人事部门在职工学习、 招用、调配、培训、 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 及工作变动等

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管理办法

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根据《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认定、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优秀近现代建筑被依法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不可移动文物的,其保护管理应当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指,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始,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较高历史、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并经依法认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四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辖区内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做好相关保护工作。

第六条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

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认定、规划管理及监督指导工作;市、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承担房屋管理职责的部门(统称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属于非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市、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不可移动文物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受规划、房屋、文物等部门的委托负责辖区内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

发展和改革、建设、财政、国土资源、文化、旅游、市政公用、宗教、公安消防、城市管理、棚(城)改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相关评审工作,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提供咨询意见。

专家委员会由规划、建筑、文物、历史、文化、法律、经济和房屋使用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第八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安排资金专门用于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保养,其主要来源是: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属于房管部门直管公房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因转让、出租、举办展览等获得的收益;

(三)社会捐赠;

(四)其他渠道依法筹集的资金。

第九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优秀近现代建筑承担保护责任。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对危害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行为,有权向规划、房屋、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举报。规划、房屋、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及时对危害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一条 对在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认 定

第十二条 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始,建成五十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

(一)反映本市近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代表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特征、地域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

(五)反映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建筑物、构筑物;

(六)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七)在建筑类型、空间、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上具有建筑艺术特色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建筑;

(八)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获奖建筑;

(九)其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教育、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三条 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条件对辖区内的建筑进行调查,形成调查资料。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主动向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递交申请资料,提出优秀近现代建筑认定申请。

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调查资料或者申请资料,在征求房屋、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的意见后,提出优秀近现代建筑建议名单和保护等级,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在市人民政府确定前,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初步名单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本市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意见。

第十四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经确定和公布后,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优秀近现代建筑标志,具体设置工作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优秀近现代建筑标志应当设置于醒目位置,并与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得损坏建筑本体,不得影响建筑物消防安全。

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优秀近现代建筑标志。

第十五条 城乡建设中发现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尚未被认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应当停止施工,采取保护措施,并立即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进行优秀近现代建筑认定前,可以采取先予保护措施。

第十六条 依法认定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不得擅自调整或者撤销。确因不可抗力或者建筑物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整或者撤销的,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七条 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历史沿革和价值评价;

(二)技术资料;

(三)现状及使用情况;

(四)权属变化情况;

(五)修缮、装饰装修形成的文字、图纸、图片、影像等资料;

(六)迁移、拆除或者异地复建的测绘、信息记录和相关资料;

(七)有关地名典故、名人事迹等资料。

以上所列档案内容属于其他部门形成和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当在形成后及时报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整理归档。

需要永久保存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应当采用电子文档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备份保存和保护。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八条 对于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认定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房屋、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条件进行复查,报市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

第三章 保护和利用

第十九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房屋、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将优秀近现代建筑分布较集中、成片的区域,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已批准的保护规划。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优秀近现代建筑。

确因城市基础设施、保护管理等特殊需要,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应当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迁移或者复建方案,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迁移和复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应当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建筑的详细测绘、信息记录和档案资料保存工作,并及时报送规划、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第二十一条 位于拆迁范围内的优秀近现代建筑,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应当在规划公示函中注明保护与利用要求。新建建筑与优秀近现代建筑应当统一规划,不得影响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展示。

国有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所对应的土地,不得重新出让或者划拨。建设项目中保留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可以不计入该项目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

第二十二条 对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的建筑物、构筑物,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并进行公示。

第二十三条 在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有碍建筑保护的活动 :

(一)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擅自拆改院墙、开设门脸、改变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结构、造型和风格;

(三)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拆卸建筑构件,危害建筑安全;

(四)擅自在非生产用房中安装动力设备;

(五)在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等危险和有害物品;

(六)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

(七)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和其他有碍观瞻、破坏环境和景观的活动;

(八)其他有碍建筑保护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变动建筑物主体和承重结构的大修,应当根据部门职责,经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未经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变动建筑物主体承重结构的大修。

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第二十五条 在优秀近现代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门头牌匾、霓虹灯、泛光照明等外部设施的,应当符合该建筑的具体保护要求,不得破坏其空间环境和景观,不得影响消防车道及灭火救援场地的正常使用。

已设置的户外广告、门头牌匾、霓虹灯、泛光照明等设施不符合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类别要求的,应当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予以拆除。

第二十六条 在优秀近现代建筑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建设控制要求,依据法定程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二)不得影响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结构安全以及空间使用;

(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在立面、结构、高度、色彩等方面与优秀近现代建筑相协调,不得破坏建筑原有的环境和风貌,不得影响其正常使用。

第二十七条 对优秀近现代建筑建设控制范围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查批准前进行公示,征求社会意见。公示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

第二十八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保护管理责任人,并按照管理责任顺序承担管理责任:

(一)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所有权人为保护管理第一责任人,使用人为保护管理第二责任人;

(二)优秀近现代建筑为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直管公产的,直接管理的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为保护管理第一责任人,使用人为保护管理第二责任人;

(三)因所有权不明,保护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保护管理责任人。

第二十九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类别,依照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重点保护建筑分类标准确定,分为以下四类:

(一)一类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

(二)二类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

(三)三类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立面和结构体系;

(四)四类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主要立面。

第三十条 市、县房屋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具体保护类别要求书面告知保护管理责任人,并与其签订保护责任书,明确其应当承担的保护义务。

保护管理责任人变更时,应当在10日内到与其签订保护责任书的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保护管理责任转移手续。

第三十一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照建筑的具体保护类别要求进行保护,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

(二)合理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的现状使用性质、建筑附属设施和庭院、绿地的用途;

(三)进行日常保养、定期进行修缮;

(四)维护建筑原貌,保持建筑完好和整洁美观;

(五)落实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

(六)接受保护管理部门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七)建筑发生损毁危险时,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向与其签订保护责任书的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出租的,应当在出租合同中对保护义务的承担作出明确约定。

优秀近现代建筑转让的,应当在转让合同中明示受让人须承担的保护义务。

第三十三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消防设施、疏散通道、消防车道、灭火救援场地等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消防技术规范予以完善;确实无法达到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公安部门消防机构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第三十四条 规划、房屋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使用和保护状况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当书面告知保护管理责任人并录入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档案。

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配合检查。

第三十五条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修缮应当按照现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开展;确实无法达到现行技术规范标准的,可在规划、房屋或者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现状基础上予以修缮。

第三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对已经确定并公布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应当每年定期发放保护补助费。

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保护类别要求,对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修缮、保养,费用由保护管理责任人承担。保护管理责任人承担修缮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市、县人民政府给予相应补贴。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修缮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施工单位实施。

房屋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和指导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保养。

第三十七条 在不改变建筑外观和内部主要结构的前提下,使用人和所有权人可以适度、合理地利用。

鼓励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设立展馆等文化教育设施,对外开放。

鼓励、支持境内外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投资,对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和恢复重建,发展与优秀近现代建筑相适应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

禁止采取构成损害、污染以及有损优秀近现代建筑文化形象的利用方式。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优秀近现代建筑标志的,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对单位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擅自迁移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该建筑重置价一倍到三倍的罚款。

擅自拆除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该建筑重置价三倍到五倍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由市、县规划、房屋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罚,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对个人处二百元罚款,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处一千元罚款;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的一倍到三倍罚款,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7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相关报道

12月1日,《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建成五十年以上”的建筑有望得到重点保护。

《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五章三十八条,分别从重点建筑保护和一般建筑保护两个方面,对该省的建筑保护工作加以规范。该条例明确建筑一旦被依法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不可移动文物的,应按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

条例规定,建成五十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建筑,可以认定为重点保护建筑:(一)建筑类型、空间、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等具有建筑艺术特色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二)反映本省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三)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四)历史名人故居、旧居;(五)其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教育、艺术价值的。重点保护建筑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分四类不同级别实施分类保护。

在重点保护建筑保护范围内,条例要求,除因保护需要必须建设的附属设施外,不得进行工程建设;而在重点保护建筑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须由主管部门审批公示。条例还规定,若城乡建设中发现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尚未被认定为重点保护建筑的,应当停止拆除或者施工,并立即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进行重点保护建筑认定。

擅自迁移和拆除重点保护建筑的,条例规定,可责令其恢复原状,并分别处以该建筑重置价一倍到三倍和三倍到五倍的罚款。

而对于文物、重点保护建筑之外依法建设的一般建筑,条例则要求“避免随意拆建”。“对既有建筑应当充分发挥其设计功能,根据使用状况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年限,避免随意拆建。全部或者主要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未达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不得拆除。”对于擅自拆除未达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公共建筑的,公共建筑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将依法受到行政处分。

查看详情

[陕西]《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下月实施

日前,从西安市政府获悉,为了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

九类可认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

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指,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始,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较高历史、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并经依法认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办法》规定,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始,建成五十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一)反映西安市近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代表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特征、地域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二)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三)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四)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五)反映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建筑物、构筑物;(六)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七)在建筑类型、空间、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上具有建筑艺术特色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建筑;(八)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获奖建筑;(九)其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教育、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

专家委员会进行保护评审工作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认定、规划管理及监督指导工作。

市人民政府设立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相关评审工作,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提供咨询意见。专家委员会由规划、建筑、文物、历史、文化、法律、经济和房屋使用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主动向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递交申请资料,提出优秀近现代建筑认定申请。在市人民政府确定前,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初步名单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西安市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意见。

不得擅自迁拆优秀近现代建筑

针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办法》规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将优秀近现代建筑分布较集中、成片的区域,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护规划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已批准的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优秀近现代建筑。国有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所对应的土地,不得重新出让或者划拨。建设项目中保留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可以不计入该项目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

在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得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拆改院墙、开设门脸、改变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结构、造型和风格;不得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拆卸建筑构件,危害建筑安全;不得擅自在非生产用房中安装动力设备;不得在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等危险和有害物品;不得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不得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和其他有碍观瞻、破坏环境和景观的活动。

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变动建筑物主体和承重结构的大修,应当根据部门职责,经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未经房屋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变动建筑物主体承重结构的大修。

鼓励优秀近现代建筑对外开放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所有权人为保护管理第一责任人,使用人为保护管理第二责任人。在不改变建筑外观和内部主要结构的前提下,使用人和所有权人可以适度、合理地利用。鼓励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设立展馆等文化教育设施,对外开放。鼓励、支持境内外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投资,对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和恢复重建,发展与优秀近现代建筑相适应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