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土建百科

电子显微镜照相基本简介

电子显微镜照相基本简介

电子显微镜照相

Electron micrography

波长愈短,显微镜的放大能力愈大,故使用光线的数万分之一的电子束,能拍成最高200万---300万倍率照片的便是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有透射型(常用的数百倍至数十万倍)和扫描型(常用的是数十倍至数万倍)之别。顺便提一下,光学显微镜照相的最高倍率为1500倍左右。

查看详情

电子显微镜照相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显微镜

  • B203
  • 奥特
  • 13%
  • 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显微镜

  • B203,规格:40×-1600×
  • 13%
  • 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成都办事处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显微镜

  • 放大倍数640×
  • 13%
  • 成都科博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显微镜

  • B203LED
  • 13%
  • 重庆市春鑫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显微镜

  • 仪器放大倍数 1600倍
  • 13%
  • 重庆杰奇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钢笆

  • 钢筋网脚手板
  • t·月
  • 深圳市2014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笆

  • 钢筋网脚手板
  • t·月
  • 深圳市2014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笆

  • 钢筋网脚手板
  • t·月
  • 深圳市2014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笆

  • 钢筋网脚手板
  • t·月
  • 深圳市2014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笆

  • 钢筋网脚手板
  • t·月
  • 深圳市2013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扫描电子显微镜

  • 日立SU3500扫描电子显微镜
  • 1台
  • 1
  • 日立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6-21
查看价格

电子显微镜

  • 1、名称:电子显微镜2、规格:40-1600倍3、
  • 1台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2-25
查看价格

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

  • 详见原档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0-28
查看价格

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

  • 详见原档
  • 1台
  • 2
  • 进口,2家不同厂家报价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0-22
查看价格

生物电子显微镜

  • 光学显微镜
  • 1台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1-29
查看价格

电子显微镜照相基本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电子显微镜照相基本简介文献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PS版铝板基砂目形貌观察中的应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PS版铝板基砂目形貌观察中的应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PS版铝板基砂目形貌观察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46KB

页数: 3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S版铝板基上的砂目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比较了不同砂目形貌对PS版性能的影响。实践证明,SEM可以方便直观地观察铝板基上砂目的细密程度、平台和深度,为砂目的处理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照相收费简介

照相收费亦称“照相价格”。照相馆为顾客提供拍照、冲卷、相片冲洗、放大、着色等服务所收取的费用。由照相成本、利润、税金三项构成。照相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 (如胶卷、相纸、显影剂、定影剂、着色剂等)、职工工资及附加费、房屋及设备折旧费、管理费等。除少数服务项目 (如彩色照片冲印) 外,原材料成本在照相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在不同等级的照相馆,同一规格的照片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几乎没有区别。正确核算照相成本是合理制定照相业价格的基础。制定照相收费要在同一城市,根据不同照相馆的设备条件、技术水平、座落地点、服务质量、规模大小、社会声誉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一定的等级。

各等级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质量差价。在同一等级的照相企业中,应合理安排不同服务项目(如照相与冲洗、放大、着色之间,一般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人相放大与图片放大之间,黑白相片与彩色相片之间) 以及同一项目不同规格 (如1寸与4寸的拍照) 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质量差价和比价都是在正确核算照相成本,合理划分照相馆等级的基础上,通过掌握不同等级、不同服务项目、不同规格相片的利润率体现的。

查看详情

定焦点照相机照相机的聚焦装置

照相机调焦装置的作用在于调整摄影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让像平面落在胶片上。不同的照相机使用不同的聚焦装置,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

照相机镜头的调焦通常采用下述三种方式进行:改变像距;改变焦距;固定焦点。

定焦点照相机改变像距的调焦方式

照相机镜头对无穷远物体对焦时,它成像在镜头的焦平面上。当摄影距离(指被摄体到照相机镜头前节点之间的距离)缩短时,如10m,5m,3m……,像距会拉长。而实际上,照相机胶片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因此只能将整个镜头向前伸出有限距离,以保证像点正确地落在胶平面上,保持像面的清晰度。这种保持镜头焦距不变而改变像距的调焦方式又称为整组调焦。

这种调焦方式在使用时,只需转动镜头上的调焦环,调焦环上刻有与调焦量对应的底片与被摄景物之间的距离标尺,调焦环带动镜筒上的多头螺纹,让镜头产生轴向移动,使镜头的焦点落在胶平面上。由于是整组移动镜头,镜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因此这种调焦方式能始终保持镜头的成像质量处于最佳状态。

定焦点照相机改变焦距的调焦方式

通过移动镜头中某组镜片的轴向位置,从而稍微变动镜头的焦距,以使物距变化时能保持像距不变。这是最常采用的调焦方法之一。这种调焦方式的优点是调焦时整个镜头的位置可保持不动,调焦量小,调焦机构较简单。变焦镜头多采用这种调焦方式。

定焦点照相机固定焦点方式

一些消费型的简易照相机具有固定的焦点,拍摄者并不能改变其焦点,即不管物距多少,照相机的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始终固定不变,这种调焦方法称为固定焦点法。固定焦点的照相机可以保证距照相机几米以外的被摄体都具有一定的清晰程度,而这个距离以内的被摄体就会逐渐模糊不清。使用固定焦点的照相机,只要依据照相机的说明书将拍摄距离控制在其允许的范围就可获得不错的影像。

焦距标尺

照相机镜头筒的中央有一个标记,就是聚焦标尺或距离标尺,它是一系列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数字标记。假设要聚焦2米远的景物,转动镜头筒直至距离标尺上的数字2对准中央的标记,如图1所示。这时,距镜头2米远的任何物体都可以形成最清晰的可能影像。

聚焦标尺上的距离标记是从镜头能够聚焦的最近距离开始,一直到被称作无穷远的某个距离,这个距离以外的所有东西都将是清晰的。镜头上的无穷远用符号

表示,只要想使遥远的物体聚焦清晰,就应该把标尺设置到无穷远。

调焦验证

使用聚焦标尺确实可以非常准确地调焦,但是使用聚焦标尺本身不是非常方便,因为要测量出被摄体的距离并不是,件轻易的事情,而估计距离又可能不那么准确。所以,很多照相机都会提供一种既快捷又方便的聚焦方法,它也被称为调焦验证方法,以验证照相机凋焦工作是否准确。

调焦验证装置一般位于照柏机取景器内,可以使照相机瞄准被摄体,而且能够让被摄体准确聚焦在胶片上。不同照相机的调焦验证装置是不一样的,常见的调焦验证方式主要有:磨砂玻璃式;裂像式。

(一)磨砂玻璃式

镜头成像在磨砂玻璃上,根据磨砂玻璃屏上的影像清晰与否来判断调焦是否准确,这种凋焦方式也被称为对比法。当景物轮廓呈现任磨砂玻璃屏上时,影像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景物边缘处与它的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人。反之,离焦的像,它的轮廓边缘就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就下降。现在影楼中常用的大型照相机就使用这种方式。

(二)裂像式

裂像式是比较流行的调焦方式,在对焦板位置上放置裂像光楔或微棱镜,当焦点正好位于裂像光楔的交点上或微棱镜的顶点上的时候,摄影师看到的只是一个清晰的像点;当焦点偏离上述位置时,通过裂像光楔看到的是两个分开的像,而通过微棱镜看到的则是许许多多分开的像,这会造成影像模糊的感觉。用裂像光楔和微棱镜对焦板对焦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进行的。

裂像式

因为对焦平面与胶平面完全共轭,摄影师只需通过眼睛观察相当于胶片成像平面的对焦屏。只要对焦屏上的裂像重合和微棱区影像是清晰的,则胶平面上的像就是清晰的;反之,对焦屏上的像不清晰,则焦平面上的像也不清晰。对焦屏的形式很多,如磨砂玻璃状、微圆锥面状、微棱镜状、带裂像光楔的、带环带透镜的等。

自动调焦

随着照相机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照相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根据被摄体的距离,由电子集成电路指令镜头前后移动,使之达到准确的调焦位置,从而实现自动调焦。具有自动调焦功能的镜头上一般会标明AF。

自动聚焦的测距方式主要有光电检测自动聚焦、红外线自动聚焦、超声波自动聚焦、眼控自动聚焦等很多种,自动对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央重点自动对焦;区域自动对焦;眼控五点对焦。

(一)中央重点自动对焦

即以取景器中央点为对焦区域的对焦方法。自动对焦感应器在进行动体摄影时可发挥较大优势。使用重点区域对焦感应器时,要保持主体任最中央的位置。

使用中央重点自动对焦对于拍摄运动的物体具有很大的优

(二)区域自动对焦

取景器中央形成一个椭圆的对焦区域,有的可以占到取景器的20%以上,庞大的对焦区域有利于拍摄远离中心的被摄体。

例如佳能EOS3相机的45点区域对焦系统。在显示屏幕上,45个对焦点密密地排布在一个8mm×15mm的椭圆型区域内,覆盖了取景器面积的23%。被摄体可以竖直地或者对角线地在45点区域自动对焦的椭圆内运动,对焦点可以跟踪被摄体,保持对焦。

(三)眼控五点对焦

眼控对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当摄影师观看景物时,眼睛会自动注视着最关心的主体,只要在照相机取景器内注视主体,镜头便会立刻自动对焦。照相机内的眼控自动对焦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先由取景器内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出一束红外线,经眼球反射至感应器,照相机检测运算系统分析反射回来的讯息,然后选择适当的对焦点。

佳能EOS5相机的眼球控制对焦系统运用了五个对焦点操作,它们在对焦屏幕中心横向排列。只要把视线注视其中一个点,镜头便会自动向位于该点的主体对焦。由于每个人的眼球大小、形状不同,眼球控制对焦系统需要经过简单的程序设定,可以存储五位使用者的眼球资料。使用时,不同使用者只需选取自己的眼球资料记忆,就可开始操作 。

查看详情

电子显微镜种类

电子显微镜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反射式电子显微镜和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等。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那些用普通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也能与X射线衍射仪或电子能谱仪相结合,构成电子微探针,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用于自发射电子表面的研究。

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因电子束穿透样品后,再用电子透镜成像放大而得名。它的光路与光学显微镜相仿,可以直接获得一个样本的投影。通过改变物镜的透镜系统人们可以直接放大物镜的焦点的像。由此人们可以获得电子衍射像。使用这个像可以分析样本的晶体结构。在这种电子显微镜中,图像细节的对比度是由样品的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形成的。由于电子需要穿过样本,因此样本必须非常薄。组成样本的原子的原子量、加速电子的电压和所希望获得的分辨率决定样本的厚度。样本的厚度可以从数纳米到数微米不等。原子量越高、电压越低,样本就必须越薄。样品较薄或密度较低的部分,电子束散射较少,这样就有较多的电子通过物镜光栏,参与成像,在图像中显得较亮。反之,样品中较厚或较密的部分,在图像中则显得较暗。如果样品太厚或过密,则像的对比度就会恶化,甚至会因吸收电子束的能量而被损伤或破坏。

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几十万倍。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0~100nm)。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镜筒的顶部是电子枪,电子由钨丝热阴极发射出、通过第一,第二两个聚光镜使电子束聚焦。电子束通过样品后由物镜成像于中间镜上,再通过中间镜和投影镜逐级放大,成像于荧光屏或照相干版上。中间镜主要通过对励磁电流的调节,放大倍数可从几十倍连续地变化到几十万倍;改变中间镜的焦距,即可在同一样品的微小部位上得到电子显微像和电子衍射图像。

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不穿过样品,仅以电子束尽量聚焦在样本的一小块地方,然后一行一行地扫描样本。入射的电子导致样本表面被激发出次级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这些每个点散射出来的电子,放在样品旁的闪烁晶体接收这些次级电子,通过放大后调制显像管的电子束强度,从而改变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亮度。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显像管的偏转线圈与样品表面上的电子束保持同步扫描,这样显像管的荧光屏就显示出样品表面的形貌图像,这与工业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相类似。由于这样的显微镜中电子不必透射样本,因此其电子加速的电压不必非常高。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决定于样品表面上电子束的直径。放大倍数是显像管上扫描幅度与样品上扫描幅度之比,可从几十倍连续地变化到几十万倍。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不需要很薄的样品;图像有很强的立体感;能利用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次级电子、吸收电子和X射线等信息分析物质成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是依据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当一束高能的入射电子轰击物质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同时,也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体)。

电子显微镜发展历史

1926年汉斯·布什研制了第一个磁力电子透镜。

1931年厄恩斯特·卢斯卡和马克斯·克诺尔研制了第一台透视电子显微镜。展示这台显微镜时使用的还不是透视的样本,而是一个金属格。1986年卢斯卡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34年锇酸被提议用来加强图像的对比度。

1937年第一台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推出。一开始研制电子显微镜最主要的目的是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中无法分辨的病原体如病毒等。

1938年他在西门子公司研制了第一台商业电子显微镜。

1949年可透射的金属薄片出现后材料学对电子显微镜的兴趣大增。

1960年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加速电压越来越高来透视越来越厚的物质。这个时期电子显微镜达到了可以分辨原子的能力。

1980年代人们能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湿样本。

1990年代中电脑越来越多地用来分析电子显微镜的图像,同时使用电脑也可以控制越来越复杂的透镜系统,同时电子显微镜的操作越来越简单。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