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放大机种类很多,大小、形状与性能各异。大型的固定安置在暗室内,调焦支架高达数米;小型的放在工作台上操作,可随意移动;还有小巧轻便的手提放大机等,但其基本结构都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在放大机上部,由光源、反光罩、聚光镜或毛玻璃等组成,用于照明底片,常用的光源有乳白灯泡、磨砂灯泡或高效的卤钨灯。
木制或金属制的框子,底片放在框上;也有的在框中间放二层透明的玻璃,底片夹在中间。
通常是采用可伸缩的皮腔或金属筒,它连接镜头与聚光镜,可以自由伸缩,便于放大对光。
放大镜头是放大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它的要求与摄影镜头一样,要求像差较正良好,获得清晰影像,但摄影镜头是将远距离被摄体的影像清晰地表现出来,而放大镜头则是把近距离底片的影像清晰地放大出来。放大镜头的焦距长短应该与底片的尺寸配合,放大镜头焦距的长度应和底片对角线长度大致相同,即底片尺寸大时,要用长焦放大镜头,底片小时则应换用短焦放大镜头。
压纸板是用来压放大纸的,并用活动相框来调节相幅的大小。
它是支持放大机机身的,并可上下移动,来调节物和像的比例,调好后将机身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
它用搁放压纸板用的,底座上装有固定支架用的立柱。
图4-102所示为反射式放大机光学结构图。在光源和聚光镜组之间加入一平面反射镜,反射镜镀冷光膜,吸收红外辐射,可改善底片的受热状况。
图4-101所示为半聚光式放大机的光学结构图。这种放大机的光源前面不仅装有聚光用的聚光器,也装有起散射作用的乳白玻璃或磨砂玻璃,所以它的性能特点介于聚光式与散光式之间;光能损失中等,反差中度,光线比较柔和。
常见的挖掘机结构包括,动力装置,工作装置,回转机构,操纵机构,传动机构,行走机构和辅助设施等。 从外观上看,挖掘机由工作装置,上部转台,行走机构三部分组成。 根据其构造和用途可以区分为:履带式、轮胎式...
我现在需要设计一个合页,主要用在一台防爆仪表上,合页的盖重50kg左右,用什么结构的最好,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结构合适?请有经验的帮忙解决一下,谢谢。
箍筋的主要作用:1.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提高结构的延性 3.提高构件的抗剪能力 4. 提高构件的抗扭能力 主要构造要求,箍筋间距s与纵筋直径d的比值s/d相关的异形柱轴压比,且配箍构造要求是参照...
图4-100所示为散光式放大机光学结构图。可见这种放大机的光源与底片之间没有聚光镜,因此,它的光能利用率与清晰度都不如集光式放大机的高。光源用乳白灯泡,底片与光源之间装有起散射作用的乳白玻璃(或磨砂玻璃),所以底片的照明光线比较柔和,适于人像照片的放大,通常磨砂玻璃是固定的,不需调节,故使用方便。
图4-98所示为聚光式放大机光学结构图。由于光源与底片之间用聚光镜组聚光,光能损失少亮度高,放出的照片画面清晰,但温度高,底片距聚光镜组(聚光器)很近,底片在片夹内时间稍长容易损坏,反差强,底片上的颗粒、斑痕容易暴露出来。比较图4-98与图2-69可知,两者的光学结构是相同的,这种结构是投影仪器(电影机、幻灯机、绘图用的投影仪、印相放大机等)的基本结构。这种放大成像系统,像面(放大纸或幕)的光照度随镜头放大率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要用照明系统提供更多的光能量才能使放大纸得到足够照度的图像。
放大机主要包括两部分:①由物镜、底片、放大纸组成的成像部分;②由强光光源与聚光镜组构成的聚光部分(照明系统)。聚光器的作用有二方面。一方面在未加底片前,能使放大纸获得强烈而均匀的照度,不出现光源本身结构(如灯丝等)的像;当加入底片后,能使放大纸上形成清晰的像。另一方面可增强放大纸上的照度。聚光部分提供的光能的能力跟光源本身的发光强度、光源的大小、聚光镜组的孔径角等因素有关。当发光强度一定时,光源面积越大,聚光镜的孔径越大,聚光器提供的光能量越多。照明系统所提供的光能量能否全部进入成像系统取决于两者的成像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地安排物镜、聚光器和物体的相互位置。为了使从光源发出的光通过聚光器的光束能够全部到达像面,常采用所谓成中间像的方法来实现。光源通过聚光镜组的光束成一中间像,在底片较小时,令中间像位于底片附近;当底片较大时令中间像位于放大镜头附近。下面以图4-99为例来分析光源的光束通过聚光镜组如何均匀分布于放大纸上。
图中SS1为强光源的两个端点(其灯丝密集于一个平面内);L1与L2为聚光镜组;S′S′1为光源通过聚光器成的中间像;L为放大机镜头;PP1为底片(置于镜头物方焦点稍远处,即L2附近);P′1P′为放大纸。图表明从光源上一些点所发出的光束经聚光镜组后成像于S′1S′。这些光束都经过底片上的某一面元AB,因为它们是从光源上不同点发出的,同时经过同一面元AB,故能均匀照明它,但不能形成光源的像。对放大机镜头而言AB是物,而这些光束经物镜会聚于放大纸上的面元A′B′就是AB的像。可以设想将底片分割成许许多多的小面元,它们在放大纸上都对应着各自的像。这些像的整体便是底片在放大纸上的完整的像,另一方面放大纸被均匀照明。从光源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凡通过聚光镜组的都能通过AB,通过AB的光束比不用聚光器时要强得多。用了聚光器可以保证凡能通过AB的光束,最后都能到A′B′。聚光器的孔径至少必须等于底片的对角线,光源的大小以能够使它完全充满L的整个面积为限,过大会浪费光的能量,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物镜。光源后面如果放有反射镜,便可增加通过聚光器的光通量,增加光源发光强度的均匀性。通常将底片放在聚光组前面靠近L2的地方,而光源则置于聚光器后二倍于聚光镜组焦距之处。聚光器焦距等于物镜焦距的一半,这样从光源发出的光束,在通过聚光镜组前后是对称的,而在物镜平面上光源的像与光源本身的大小相等。
放大机通常的操作程序如下:
将底片拂拭清洁后放入片夹内,底片边缘用黑纸框遮挡,然后装入放大机中,膜面朝下,面向镜头。
先将放大压板的框子移到需要的尺度上,框内铺进一张白纸;开启放大机光源,底片影像就投在白纸上,升降放大机机身,便可看到白纸上影像大小发生变化。
通过步骤2在白纸上可以得到大小合适的影像,但不一定清晰,必须在小范围内调节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直到投影在放大压板上影像清晰为止,这就是调焦过程。
为了便于调焦程度的观察,通常是在调焦时尽量开大镜头的光圈,调焦完毕,必须将光圈收缩到所需要的级数。
在选择曝光时间长短时,必须考虑下面五个因素:
①光源强度;
②底片密度;
③放大倍率的大小;
④放大纸的感光速度;
⑤光圈的大小等。
通常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正确的曝光时间,可用分段曝光法,也可用局部遮挡法,在一条实验放大纸上分段进行不同时间的曝光,显影后按照试验纸上不同曝光效果来选择确定采用最佳曝光时间。
北极地区地质构造及主要构造事件
北极地区范围很广,北极圈面积达2 100×104 km2,区域地质复杂。通过对北极地区区域地质编图,笔者认为前寒武纪主要由波罗的、劳伦和西伯利亚三大克拉通,以及其间的微板块或地块组成。主要造山带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造山带、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海西造山带、晚中生代的上扬斯克造山带、新西伯利亚造山带与楚科奇—布鲁克斯造山带。根据北极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显生宙以来经历的构造事件大致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运动,致使波罗的古陆与斯瓦尔巴—喀拉地块碰撞造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运动,在劳伦古陆周边形成规模巨大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波罗的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的碰撞造山形成海西造山带;北极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裂离加拿大边缘,侏罗纪加拿大海盆开始张开;早白垩世,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继续与西伯利亚碰撞,阿纽伊洋(Anyui Ocean)消亡,形成上扬斯克—布鲁克斯造山带。受北极调查程度影响,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北极地区地质构造及主要构造事件
北极地区范围很广,北极圈面积达2 100×104 km2,区域地质复杂。通过对北极地区区域地质编图,笔者认为前寒武纪主要由波罗的、劳伦和西伯利亚三大克拉通,以及其间的微板块或地块组成。主要造山带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造山带、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海西造山带、晚中生代的上扬斯克造山带、新西伯利亚造山带与楚科奇—布鲁克斯造山带。根据北极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显生宙以来经历的构造事件大致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运动,致使波罗的古陆与斯瓦尔巴—喀拉地块碰撞造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运动,在劳伦古陆周边形成规模巨大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波罗的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的碰撞造山形成海西造山带;北极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裂离加拿大边缘,侏罗纪加拿大海盆开始张开;早白垩世,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继续与西伯利亚碰撞,阿纽伊洋(Anyui Ocean)消亡,形成上扬斯克—布鲁克斯造山带。受北极调查程度影响,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condenser type enlarger
光源使用放映用灯泡,借助聚光镜头进行均匀照明。因较亮,放大效率虽好,但负片的调子变为稍带硬调的感觉,使负片的颗粒和细微的伤痕显而易见。目前不再生产。
批准号 |
29676019 |
项目名称 |
连续旋转环状色谱吸附分离柱状放大机理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B0804 |
项目负责人 |
叶振华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7-01-01 至 1999-12-31 |
支持经费 |
11(万元) |
以连续环状色谱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研究其放大规律,并以类比固定床的数学模型,以扰动应答法求解,实验数据和传递函数或时间域法处理,得到包括轴向和圆周向的返混系数及传质系数等各参量。应用于旋转环状色谱双组分分离数学模型C(θ,z)函数式,得任意旋转解度放出溶液的平均浓度,实验点和理论点吻合良好,并得出影响分离度和产率的曲线。考证了各参量的精确度,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在超负荷进料下,以进料浓度、流量、冲洗液流量、床层高度和旋转速度等操作条件为变量进行估算,取得一系列曲线和放大规律,为旋转环状色谱的放大提供参考依据。对吸附剂改性,溶液凝胶法制备的溶胶形成氧化铝膜修饰活性炭表面,并测定前后传递系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