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
(2015年9月25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电力设施建设和电力生产顺利进行,规范供用电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及其毗邻海域内从事电力设施建设、保护以及供用电秩序维护等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工作的领导,将电力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电力行政执法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电力监管机构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承担电力设施建设、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破坏电力设施和供用电秩序;对危害电力设施、危及电网安全和破坏供用电秩序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举报。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优化电力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电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鼓励和支持用户投资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节约、科学用电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全社会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的意识。
第二章 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
第一节 电力设施建设
第八条 电力设施建设遵循经济、环保、安全、均衡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力企业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电力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协调电力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
省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电力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需要编制电力行业规划,并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和电力行业规划,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力企业,编制本行政区域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乡规划统一实施。
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变更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应当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一)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受限或者发生变化的;
(二)与周边易燃易爆、通讯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机场、领(导)航台、污染源等敏感点相冲突的;
(三)区域实际电力负荷与规划预测负荷偏差较大的;
(四)区域规划调整的;
(五)与公共利益、国防安全相冲突的。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安排和预留相应的电力设施用地、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和地下电缆通道。地下电缆的建设应当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
已安排和预留的电力设施用地、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地下电缆通道,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二条 大型建设项目、开发区、居住区或者成片区域改造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乡规划要求在建设用地范围内预留电力设施用地、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地下电缆通道,不得擅自变更其用途和位置。
第十三条 建设变配电站房、备用发电机用房应当设置防水排涝设施,确保供用电安全。低洼易涝地带的变配电站房、备用发电机用房,新建的应当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以上的位置,已建的应当逐步迁移至地面。
第十四条 电力电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管线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
电力电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将电缆路线图等相关资料报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划、市政管理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涉及海底、江河电缆和水上架空电力线路的,还应当报送海事管理机构。
敷设其他管道的建设单位,应当查询电缆路线图等相关资料,不得损害电力设施。
第十五条 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和地下电缆通道建设不实行土地征收。
电力建设单位应当对杆塔基础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人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因电力设施建设及其相关活动,对原海域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相应赔偿。
因电力建设使用海域的需要,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原海域使用权人给予相应补偿。
第十六条 建设架空电力线路不得跨越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的区域。
22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架空电力线路需要跨越房屋的,电力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增加杆塔高度、缩短档距等措施,保证被跨越房屋符合安全距离。被跨越房屋不得再行增加高度,超越房屋的物体高度或者房屋周边延伸出的物体长度应当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电力线路项目依法审批前已批准建设的房屋被限制加高加层的,以及按照设计规程需要,依法拆除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内建筑物的,电力建设单位应当予以补偿。
第十七条 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城市绿化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改建、扩建中相互妨碍时,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协商一致后方可施工;协商不一致的,按照规划在先的原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未经协商擅自施工造成损害的,由擅自施工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电力设施与林区、城市绿化之间发生妨碍时,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一)电力建设单位适当提高技术设计标准,提升架空电力线路杆塔高度,以减少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影响。
(二)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架空电力线路的杆塔基础需使用林地的,电力设施产权人应当依法办理使用林地的相关手续;需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绿地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绿地的相关手续,并依法缴纳相关费用。
(三)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架空电力线路走廊需要砍伐林木的,电力设施产权人应当与林木所有人签订砍伐林木和砍伐后及时绿化但不再种植高杆植物的协议,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依法办理采伐手续。
(四)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架空电力线路走廊需在城市规划区内砍伐、移植、修剪树木的,由电力设施产权人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树木相关手续。砍伐、移植、修剪费用的承担按国家和所在地城市有关规定执行。
(五)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者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在法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电力设施投入运行后,已经种植的植物,因自然生长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应当按照前款第三项规定执行。
在法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新种植林木等植物应当符合第一款第五项要求,对不符合安全距离的植物,电力企业应当通知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限期处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逾期不予处理的,电力企业可以自行修剪或者依法砍伐,并不予支付补偿费用,依法砍伐的林木归产权人所有。
第十九条 发生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突发事件,电力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先行采取修剪、砍伐树木、中断供电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最大程度减轻事故危害,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采取上述措施依法应当补偿或者办理有关手续的,应当予以补偿或者补办。
第二节 电力设施保护
第二十条 电力企业应当依法保护电力设施,配备电力设施保护专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依法制止危害电力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确保电力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一)扰乱发电厂、变电站等生产区域的生产秩序,或者移动、损坏发电厂、变电站等场所内用于生产的设施、器材和安全警示标志;
(二)在危及发电设施附属的专用管沟(线)的保护区内,擅自取土、挖沙、采石、打桩、钻探、修坟和进行其他挖掘作业,兴建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含有化学腐蚀物质的液体和其他废弃物;
(三)在发电厂、热电厂、变电站附近从事焚烧或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漂浮物,搭盖遮盖物等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
(四)在火力发电厂的灰坝或者用于水力发电的水库大坝上挖掘取土,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农作物等危害坝体安全的;
(五)损坏、封堵电力专用铁路、公路、桥梁、码头、航道和检修道路;
(六)放飞可能影响电力线路设施安全的升空物体或者在线路周围搭盖可能危及线路运行安全的遮盖物、垃圾场;
(七)挖掘、破坏、堵塞、占压架空电力线路接地装置;(八)移动、损坏、拆卸电力线路的杆塔、变压器材、导线、拉线、控制信号传输线缆等设施或其标志;
(九)擅自攀登杆塔、搭接电力线路以及在杆塔上架设其他线路、安装其他设施;
(十)擅自开启、进入电力电缆沟、工井、隧道或者在地下电缆上浇灌水泥;
(十一)损坏海底、江河电缆或者管道,以及实施其他影响海底、江河电缆正常使用的;
(十二)其他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法定的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实施下列行为: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从事影响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填埋、铺垫,堆放、悬挂易漂浮的物体,垂钓,以及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野外用火;
(二)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堆放、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三)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钻探、打桩、挖掘或者超电缆盖板限荷碾压;
(四)在海底、江河电缆保护区内挖砂、钻探、打桩、抛锚、拖锚、底拖捕捞、养殖、超设计水深通航,港口和航道设施的正常建设维护除外;损坏海底电缆警示标志;
(五)其他危害电力线路安全的行为。
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上设置广告设施应当符合安全距离,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距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外缘的下列范围内进行取土、打桩、钻探、挖掘或者倾倒有害化学物品:
(一)35千伏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5米的区域;
(二)110千伏以上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10米的区域。
在前款规定的区域范围外进行取土、堆物、打桩、钻探、采矿、挖掘活动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预留出通往杆塔、拉线基础供巡视和检修人员、车辆通行的道路;
(二)可能引起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土壤、砂石滑坡的,应当修筑护坡加固,不得影响基础的稳定;
(三)不得损坏电力设施接地装置或者改变其埋设深度。
第二十四条 在电力设施周围从事爆破等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在施工作业的三日前,书面通知电力企业,并可以要求电力企业派员到现场实施安全监护。电力企业接到通知后,应当在三日内向作业单位书面提出安全施工建议。
发生突发事件时,作业单位需要进行抢修、抢险作业,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应当在抢修、抢险作业的同时通知电力企业;电力企业接到通知后,应当派员到现场实施安全监护。
作业单位应当根据电力设施安全保护的施工建议,采取相应的安全作业措施。
第二十五条 在海底、江河电缆保护区内从事港口航道设施维护作业前,对可能破坏海底、江河电缆管道安全的,作业单位应当与海底、江河电缆管道所有者协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相关的技术处理、保护措施和损害赔偿等事项达成协议。
第三章 供用电秩序维护
第一节 用户权益保护
第二十六条 用户享有下列权利:
(一)安全、连续用电;
(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电力行业标准的电能;
(三)查询用电业务办理、用电量、电价和电费信息;
(四)自主选择受电设施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
(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用户对供电服务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
第二十七条 供电企业不得实施下列损害用户权益的行为:
(一)不执行国家规定的电价政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者变更收费标准;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用电申请或者供电;
(三)不按照规定中止供电、限电;
(四)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增设供电条件;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用户权益的行为。第二十八条 供电企业应当按时准确抄表,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电费结算服务。
供电企业不得在收取电费时违规代收其他费用,也不得未经用户同意强行划转应缴电费外的其他费用。受委托转供电单位、物业小区及其他代收、代交电费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高电价或者在电费中加收其他费用。
第二十九条 供电企业应当在其营业场所公示服务项目、服务范围、用电业务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项目和标准,提供用电服务资料,简化业务办理手续,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条 供电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办理用电业务。为用户装表接电的期限,自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结相关手续之日起,居民用户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其他低压供电用户不超过五个工作日,高压供电用户不超过七个工作日。因故无法按照规定时间装表接电的,供电企业应当向用户说明原因,并尽快予以装表接电。
第三十一条 供电企业应当设立二十四小时服务和投诉电话,为用户提供用电业务咨询、查询和报修服务,受理用户投诉。
供电企业受理报修业务后,应当迅速处理供电故障,尽快恢复正常供电。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抢修的时限,自接到报修之时起,城区范围不超过一小时,农村地区不超过二小时,边远、交通不便地区不超过四小时。因天气、交通等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到达现场的,应当向用户作出解释,并尽快到达现场。
对用户的投诉,供电企业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答复用户。
第三十二条 供电企业对用户受电工程建设应当提供必要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咨询。
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用户受电工程进行检验。竣工检验合格的,应当按照规定时限予以供电;竣工检验不合格的,应当将不合格原因一次性书面告知用户,施工单位整改后可重新申请检验。
用户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复检。经复检,异议成立的,供电企业应当供电,并承担检验费用;异议不成立的,由用户承担检验费用。
第三十三条 实行两部制电价的用户申请暂停用电,暂停期间按照原计费方式减收相应容量基本电费,但用户每次暂停时间应当多于十五日,每年累计不得超过六个月。
用户申请减容,从合同约定的生效之日起,按原计费方式减收相应容量基本电费;达不到实施两部制电价标准的,改为单一制电价。
第三十四条 供电企业不得无故中止供电。供电企业中止供电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因不可抗力、紧急避险,或者发现用户确有窃电行为的,供电企业可立即中止供电并向用户说明情况;
(二)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的,提前七日进行公告;
(三)因供电设施临时检修的,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
(四)用户采用购电制方式的,中止供电前予以提示;
(五)其他原因的,提前三日通知用户。
供电企业中止供电的通知和情况说明,可采用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短信、公告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公告应当在所在地新闻媒体、供电企业对外服务网站或者社区布告栏发布。
第三十五条 供电企业中止供电,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重大损失,且不得影响其他电力用户正常用电。引起中止供电的原因消除后,供电企业应当及时恢复供电。供电企业不能按照规定时限恢复供电的,应当向用户说明原因。
用户对中止供电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并向用户通报处理情况。
第三十六条 供电企业应当依法出具电力设施安全检查通知、用电检查结果通知、违章用电通知、催缴电费通知、停电通知等业务文书。用户拒绝签收的,供电企业应当采用邮寄、留置等方式送达。
第二节 电力供应与使用
第三十七条 电力供应与运行应当遵循安全、优质、经济的原则,保证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普遍供电服务义务,接受社会监督,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时监控,保障安全供电。
因突发事件、抢险救灾需要紧急供电时,供电企业应当及时提供电力供应。
第三十八条 供用电双方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供用电合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供电企业应当根据用户需要和电网可能性,提供相应电力,并在供电合同中约定。
物业小区的公共用电按照以下原则签订供用电合同:
(一)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业主委员会或者经业主委员会授权的物业服务企业与供电企业签订;
(二)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实际承担物业管理责任的单位与供电企业签订。
第三十九条 临时用电期限由用户与供电企业协商确定,最长不超过三年,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可另行协商。用户临时用电超过合同约定期限未办理终止用电手续,在供电企业通知期限内仍未办理的,供电企业可终止供电。
第四十条 用户应当安全用电,按时交纳电费,遵守供用电秩序,提供与用电业务有关的信息。
用户转让供用电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的,应当办理供用电合同变更手续。
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注销登记的用户,应当自被吊销或者注销之日起十日内申请办理电费结算和拆表销户手续。
第四十一条 供用电双方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量情况、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协商确定电费结算和支付方式。对用电量较大的用户,供电企业可以分若干次收费,一般每月不超过三次。
第四十二条 在发供电系统正常情况下,供电企业应当连续向用户供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中止供电:
(一)因不可抗力和紧急避险;
(二)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临时检修;
(三)未按约定支付电费,经通知仍未付清;
(四)用户私自向外转供电力、引入电源或者将备用电源和其他电源并网;
(五)用户在限期内拒不拆除私增用电容量;(六)发现用户确有窃电行为;
(七)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中止供电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禁止窃电行为。窃电行为包括:
(一)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
(二)绕越用电计量装置用电;
(三)伪造或者开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供电企业加封的用电计量装置封印用电;
(四)故意损坏计量装置用电或者致使计量装置不准确;
(五)私自调整分时计费表时段或者时钟;
(六)使用非法充值方式用电;
(七)私自增加变压器容量或者变更铭牌参数,导致少交基本电费;
(八)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窃电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教唆、胁迫、指使、协助他人窃电或者向他人传授窃电方法。
第四十四条 窃电量按照下列方法之一计算确定:
(一)接入电源设备的额定容量乘以实际窃电时间;
(二)按照用电信息采集设备所采集的用电信息计算;
(三)按照电能表额定最大电流值、进线导线允许载流量二者中最小值所对应的容量,乘以实际窃电时间计算确定。
实际窃电时间无法查明的,窃电日数以一百八十天计算,用电时间不足一百八十天的,窃电日数以实际用电日数计算;每日窃电时间,居民照明用电按六小时计算,三班制生产经营单位按二十四小时计算,其他用户按十二小时计算。
第四十五条 具有一级、二级电力负荷的用户,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多路电源、自备电源,或者采用非电应急保安措施。未配备或者措施采取不当造成的停电损失由用户承担。
用户自备电源接入电网,或者对已接入电网的自备电源进行装拆、更换接线方式、拆除或者移动闭锁装置的,应当向供电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十六条 供电企业应当加强对用户安全用电的指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用电检查,用户应当予以配合。供电企业对用户的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出示有效的检查证件。用电安全检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密。
用电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发现存在窃电行为、严重扰乱供用电秩序或者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可以通过录像、摄影、现场保存窃电装置等方式保存现场证据。
第四十七条 用户建设受电设施需在供电企业维护或者管理的电力设施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经供电企业同意。未经供电企业同意,不得私自将用户受电设施接入电网或者向受电设施送电。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电力应急预警机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林业管理部门以及电力企业建立电力线路走廊火灾应急和森林火情预警联动机制。
电力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应当制定电力应急预案,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通信地址和电子邮件信箱等举报方式,对接到的投诉和举报,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科学用电、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供电企业应当为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供电企业编制本地区有序用电方案、事故紧急限电序位方案及超电网供电能力限电序位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供电企业和用户都应当执行有序用电方案。
供电企业应当根据电力供需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电力供应缺口,及时向省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执行相关应急预案。
第五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对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列入淘汰类、限制类的企业或者生产设备的用电实行差别电价。
第五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规范自备电厂准入标准,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类自备电厂相关支持政策。经批准并入电网运行的企业自备电厂,其富余电量供电企业应当予以收购、全额上网。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未按照城乡规划要求预留电力设施用地、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或者擅自变更用途和位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一)从事危害电力设施行为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从事危害电力线路安全行为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从事危及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安全作业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作业单位未采取相应的安全作业措施,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的;
(二)电力企业未按时提供安全施工建议造成后果的。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项、第四项规定,供电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用电申请或者供电,或者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增设供电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规定,供电企业不按照规定中止供电或者限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供电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或者不执行国家规定的电价政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或者在电费中加收其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五十二条规定,供电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公示用电业务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的;
(二)未按照规定时限办理相关业务的;
(三)未按照规定执行有序用电方案或者相关应急预案的。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供电企业中止供电不符合规定条件和程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相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批准行为的;
(二)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三)从电力设施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谋取非法利益的;
(四)对供电企业违反本条例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五)违反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三条 供电企业职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一)假公济私,利用职权勒索用户的;
(二)随意拉闸限电,借以索要好处的;
(三)在查处违章用电、窃电中,损害国家、企业和用户利益,获取好处的;
(四)采取其他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造成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电力设施建设中有关补偿的具体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4年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就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维护好各方利益,特别是完善用户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后,法工委汇总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并会同财经工委、省经信委、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对草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修改。常委会陈桦副主任十分重视草案的修改工作,今年(2015年)4月初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委员到福州市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省电网运行、供电服务以及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条例的修改工作提出了要求。为进一步做好草案的修改工作,4月底,法工委又组织调研组赴晋江、南安等地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人大常委会、政府及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电力企业以及电力用户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电力设施项目建设现场。5月初,法工委组织召开了有部分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委员和省直相关部门参加的论证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法工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5月13日,省十二届人大法制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修改稿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了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草案修改稿)。现将修改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条例名称和篇章结构问题
一些委员提出,条例草案将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电力供应与使用等内容集中在一个法规中予以规范,比较庞杂,有必要对条例名称和章节设置做进一步修改和调整。
(一)关于条例名称
有的委员提出,条例对供用电关系的调整和规范,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为此,建议借鉴兄弟省市的立法经验,将条例名称修改为“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
(二)关于条例章节设置
一些委员提出,草案的篇章结构不够合理,逻辑不够清晰。为此,建议在章节设置方面做如下调整:一是将草案第二章“电力设施建设”和第三章“电力设施保护”合并为一章,章名修改为“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并设置“电力设施建设”和“电力设施保护”二节;二是将草案第四章的章名修改为“供用电秩序维护”,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三章,并设置“用户权益保护”和“电力供应与使用”二节;三是新增“监督管理”一章,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四章,将草案中有关政府和部门开展电力监管的内容调整至该章。
二、关于电力设施建设和保护问题
(一)关于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一些委员提出,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应当充分体现多规合一的发展要求,确保规划制定实施的统一和高效。为此,建议将草案第九条第四款修改为:“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八条第四款。
(二)关于电力设施保护义务
有的委员和财经工委的初审意见提出,单位和个人对电力设施有保护义务的提法不准确。为此,建议将草案第六条的相关表述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破坏电力设施和供用电秩序”,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五条的内容。
有的委员提出,电力企业作为电力设施保护的责任主体,对其如何履行保护义务应当明确。为此,建议将草案第十九条修改为:“电力企业应当依法保护电力设施,配备电力设施保护专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依法制止危害电力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确保电力设施正常运行”,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十八条。
(三)关于禁止实施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一些委员提出,草案对禁止实施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以及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禁止实施的行为做了列举式规定,但内容与上位法有些重复,文字表述也不够精练。为此,建议对草案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做如下修改,分别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一是删除与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重复的内容,包括草案第二十条第四项、第九项“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或者抛掷物体”,第十项、第十一项“在电力线路的杆塔内或者杆塔和拉线之间修筑道路”以及草案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二是对部分规定进行整合,包括合并草案第二十条第五项、第六项,删除该条第八项;三是对其他项的文字表述做了修改。
三、关于用户权益保护问题
一些委员提出,在供用电关系中,电力用户相对弱势,条例应当突出和加大用户权益保护的力度,平衡供用电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为此,建议参考兄弟省市的立法经验,设置“用户权益保护”一节,将有关用户权益保护的内容调整至该节,并对相关规定进行充实和完善。
(一)关于供电企业处理用户投诉和供电故障时限
有的委员提出,条例关于供电企业为用户提供业务咨询、查询等服务的规定比较原则,应当尽可能明确具体服务时限,增强条例可操作性。为此,建议在草案第三十二条中增加规定“对用户的投诉,供电企业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答复用户”;“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抢修的时限,自接到报修之时起,城区范围不超过一小时,农村地区不超过二小时,边远、交通不便地区不超过四小时”,分别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的内容。
(二)关于用户受电工程建设
有的委员提出,草案第三十九条中关于供电企业不得为用户受电设施建设指定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规定与草案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重复。为此,建议删除该内容,并将该条中关于供电企业对用户受电工程建设提供业务和技术标准咨询的内容调整至草案第四十条,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八第一款。
财经工委的初审意见提出,条例应当增加用户对受电工程检验结果异议的救济程序。为此,建议增加规定:“用户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复检。经复检,异议成立的,供电企业应当供电,并承担检验费用;异议不成立的,由用户承担检验费用”,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八条第三款。
(三)关于对中止供电行为的规范
有的委员和财经工委的初审意见提出,有必要对供电企业中止供电的行为进行规范,尽量避免或者减轻因中止供电对电力用户造成的损害。为此,建议做如下修改:一是在草案第四十二条第一款中增加规定“供电企业不得无故中止供电”,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内容;二是将该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因不可抗力和紧急避险,或者发现用户确有窃电行为的,供电企业可立即中止供电并向用户说明情况”,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三是在草案第四十一条第一款中增加规定“供电企业不能按照规定时限恢复供电的,应当向用户说明情况”,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三十条的内容。
四、关于电力供应与使用问题
(一)关于供电企业可以中止供电的情形
一些委员和财经工委的初审意见提出,供电企业有连续向用户供电的义务,其可以中止供电的情形不宜过多。为此,建议将草案第四十一条修改为:“在发供电系统正常情况下,供电企业应当连续向用户供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中止供电:(一)因不可抗力和紧急避险的;(二)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临时检修的;(三)未按约定支付电费,经通知仍未付清的;(四)用户私自向外转供电力、引入电源或者将备用电源和其他电源并网的;(五)用户在限期内拒不拆除私增用电容量的;(六)发现用户确有窃电行为的;(七)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中止供电的其他情形”,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七条。
(二)关于供电企业开展用电指导和检查
有的委员提出,用电安全事关公共安全以及用户的切身利益,供电企业应当切实履行指导和检查用户安全用电的义务。为此,建议将草案第四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供电企业应当加强对用户安全用电的指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用电检查,用户应当予以配合。供电企业对用户的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出示有效的检查证件。用电安全检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密”,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二条第一款。
五、关于监督管理问题
有的委员提出,草案有关政府和部门监管职责的规定应当进一步梳理,避免政府与企业在权责关系上交叉错位。为此,建议做如下修改:一是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电力设施建设、保护以及供用电秩序维护工作中相关职责的规定,包括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建设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实行差别电价制度等内容调整至“监督管理”一章;二是在该章中增加关于电力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的规定,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五条;三是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有关精神,删除草案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中的“企业自备电厂应当自发自用,不得对其他用户供电”,并删除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在该款中增加规定“省人民政府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规范自备电厂准入标准,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类自备电厂相关支持政策”,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四十八条。
六、关于删除草案部分条款问题
一些委员提出,草案中的一些条款在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上位法或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规定,没有必要重复。为此,建议删除以下内容:草案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第三十六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四条,以及第三十一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中有关内容。
此外,根据委员的意见,还对一些文字表述作了修改,条序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此不一一说明。
草案修改稿和以上报告是否妥当,请予审议。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的公告
《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5年9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9月25日
前提略有不同。一是在一般区域,二是在厂矿、城镇、集镇和村庄等密集地区
最新版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你是指的今年元月一号开始施行的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么?只有这个才算是最新版的哦~~不过这个只是地方法规来的~~http://www.chinacourt.org/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现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 李鹏1998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改内容国务院决定对《电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我省电网的高速发展,为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我省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网规划、建设、电力设施保护、电力供应与使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威胁着我省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事业的稳定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电力规划难以执行到位。虽然电力发展规划基本上能纳入当地政府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但实际操作中,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2009年至2012年,全省因城市规划局部微调或招商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城市道路建设、站址地面物拆迁不同步等因素,被迫调整已纳入规划的电力建设用地32个,电力线路29条。例如泉州220千伏洋埭输变电工程2002年3月已取得核准,因变电站用地与政府新引进的太古集团项目用地重叠,导致变电站用地2次变更,工程前期受阻达4年;泉州220千伏后坑输变电工程2008年7月已取得路条,但2010年10月开展线路设计踏勘时,发现有一回路径已被燃气管道占用,导致线路重新选择路径,工程延迟至2013年3月开工。
(二)电网建设受阻问题严重。目前,电网建设用地和线路走廊资源日益缺乏,电网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在电网工程建设中,林木砍伐、建筑物、构筑物拆迁的补偿问题较为突出,漫天要价现象严重,电网工程建设频频受阻。2009年至2012年,因工程施工受阻延期1年以上投产的输变电工程达87个,比例为6.3%。例如晋江LNG电厂—湖池Ⅰ、Ⅱ回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自2008年开工以来,因部分地区青赔受阻,线路路径历经5次变更,直到2011年5月才投运。
(三)供用电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电力系统发、输、供、用同时进行的特性要求供电企业和用户都负有维护供用电安全的义务。特别是一些对供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高危或重要电力用户应按规定配备多路电源、自备电源或者采取应急保安措施,如矿山、化工、冶炼、军工等企业,以及电气化铁路、医院、大型公共场所等重要公用设施。但现实中并非所有重要电力用户都能按规定执行。截至2013年10月,全省认定重要电力用户1006户,其中用户按规定配置双电源比例仅为57.36%,配置自备应急电源比例仅为70.05%。为此,供电企业共向用户下发整改通知书2642份,但安全隐患整改到位率仅为39.25%。重要电力用户供电安全性和供电质量的降低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不但影响自身利益,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四)电费回收风险加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电费回收模式采用的是先用电、后交费的模式,一旦用户逾期交费,还需要等一个月以上才可能被供电企业依法中止供电,整个电费回收周期长达近70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用电方的主体成分相对单一,比较稳定,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问题也不突出。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户的经济成分复杂化,利益多元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型商业用户等)的破产倒闭、恶意欠费等情况经常发生,供电企业在电费回收方面的风险大大增加,不但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再生产和偿付发电企业上网电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国家电费财产造成流失。因此,在原有缴费模式的基础上,鼓励供电企业积极应用新的科技手段推广购电制等新型电费缴交方式十分必要。
(五)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新出现的问题亟需解决。一是近年来地下电缆、海底电缆的大范围大规模建设急需通过立法加以保障。《福建省电力设施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颁发时极少涉及地下电缆、海底电缆的建设与保护内容。二是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行为危害极大,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全省共发生破坏盗窃10千伏以上电力设施案件1945起,其中盗窃829起,外力破坏111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996.82万元;全省电力线路走廊存在违章建筑、违章采石、危险作业及爆破、违章取土等隐患776处;2010年至2013年3月,线树矛盾引起的火烧山、阻挠等事件共42起,全省线路走廊内有近3382.91亩速生林在3年内将对线路安全造成威胁。三是《办法》规定了电力设施保护区及周围禁止性行为,如禁止危害电力设施、禁止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兴建建筑物和种植高杆植物等条款,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因规章效力等级较低,不能作为审判依据,不利于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犯罪行为,因此有必要将《办法》的内容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四是《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处罚力度不够。《办法》虽然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其设置的处罚力度受限,对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威慑力不足。如对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仅规定处罚10000元以下的罚款,违法行为的成本太低,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电力设施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切实解决电力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使我省电力发展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大发展的要求,尽快制定和出台《条例》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江苏、重庆、湖南、上海、湖北、海南、安徽、陕西等16个省市均制定了相关电力地方综合性法规。这些法规都结合了本省实际,对国家法律、法规涉及的电网规划、建设、电力设施保护、电力供应与使用等内容作出补充和细化。各省市的地方性综合法规基本上都包含了电力规划、建设、电力设施保护、电力供应与使用等内容。从实践看,这些法规的执行效果较好,起到了依法保护和促进电力事业发展的作用。这为我省制定《条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关于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电力发展规划问题。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后,仍可能由于城市规划局部调整、重复审批或招商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等,使得已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变电站站址、线路走廊出现变更,导致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无法落实,电网建设项目不能按照原定的时间、位置建成投产,轻则影响所在区域已有居民和工商业用户的用电容量和供电可靠性,重则影响新增用户的用电报装申请,乃至影响当地的整个经济建设发展。为了确保电力发展规划和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顺利执行,保障电力建设顺利进行。《条例(草案)》第九条规定省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省电力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地区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条例(草案)》第十一条规定了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要求,安排预留电力建设用地、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和地下电缆通道,以确保电力建设顺利进行。
(二)关于电力建设与林木、建筑物互相妨碍补偿问题。在电力建设中,林木砍伐、建筑物、构筑物拆迁补偿问题十分突出,漫天要价现象十分严重,阻碍电网建设进度,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了不影响电网建设的进度,减少纠纷的发生,确保电力建设有序开展,《条例(草案)》第十四条明确了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和地下电缆通道不实行土地征收征用,对因此需要砍伐、修剪林木的,给予权利人一次性补偿;规定了因电力设施建设给原海域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电力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给予赔偿;对因此造成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原批准用海的政府应当依法给予原海域使用权人相应补偿;《条例(草案)》第十五条明确了架空电力线路跨越房屋的,被跨越房屋不得再行增加高度,按规定需拆除建筑物的,电力建设单位应予补偿。为了妥善处理“线树”问题,有必要建立“线树”矛盾处理机制,《条例(草案)》第二十三条规定了电力设施与林区、城市绿化之间发生妨碍的处理机制,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林木所有者合法权益。
同时,为了规范电力建设中补偿标准,《条例(草案)》第六十三条规定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定补偿具体标准,以杜绝漫天要价的现象。
(三)关于突发事件危及电力生产安全问题。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我省多发台风、水灾、冰灾等自然灾害,对电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2006年桑美台风、2008年冰灾对我省电网造成了较大破坏。此外,极端天气、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也可能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为了有效防范突发事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对电网造成的破坏,确保我省电力供应的连续安全、稳定可靠,《条例(草案)》从预防和补救两个方面规定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一是《条例(草案)》第五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电力应急预警机制,有关部门应会同建立线路走廊火灾应急和森林火情预警联动机制,电力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预防工作;二是因电力设施保护实际工作需要,《条例(草案)》第二十四条设置了一些具体安全措施,如修剪或砍伐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林木等植物、中断供电以及其它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最大程度减轻事故危害,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以保障电网安全。
(四)关于反窃电问题。近几年来,盗窃电能违法犯罪活动非常猖獗,窃电手法多样,窃电行为越来越隐蔽,甚至还滋生了为窃电服务的“专业”人员和制造、销售各种窃电装置的地下奸商。为了确保国家财产不流失,供电企业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开展反窃电活动,但由于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其消耗数量情况必须依靠计量表计的实时记录来体现。所以,窃电行为不同于一般的盗窃行为,被盗电能的多少(窃电量)须先在确认用户的窃电方式、窃电时间等条件下才能测算,并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现场取证等程序进行认定,但目前在窃电方式、窃电时间、窃电量的确定上缺乏法律法规依据,造成反窃电工作成效不明显,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力量不足。窃电违法犯罪活动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供电秩序,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重大危害。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全省共查获窃电用户11460户,损失电量3896.75万千瓦时,损失电费2420.29万元。为从根本上解决打击窃电违法犯罪活动难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并参照外省立法情况,《条例(草案)》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对窃电方式、窃电量、窃电时间和窃电金额计算方法等做出具体规定,为依法打击窃电行为提供法规依据。
(五)关于供用电安全管理问题。在我省,仍有近半比例的高危或重要电力用户未按规定配备多路电源、自备电源或者采取应急保安措施,供用电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2013年5月20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福州和厦门地区2户重要电力用户停电,其中福州长乐吴航不锈钢因历史原因由单电源供电,造成一炉钢水报废;厦门同民医院停电后电工手车开关操作不到位、自备应急电源双投开关损坏,造成另一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均切换不成功,医院转移两位ICU病人。因此,为了保障供用电安全,《条例(草案)》第三十一条第二、三款在规定供电企业应承担安全、优质供电义务的同时,《条例(草案)》第四十七条第二、三款对用户遵守用电秩序、安全用电的义务做出规定,确保供用电双方切实承担起维护供用电安全的责任。
《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条例(草案)》及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予审议。
福建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国网福建电力
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 (2015年 9月 25 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 条例》的公告 《福建省电力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 2015年 9 月 25 日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 2015年 12月 1日 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 9月 25 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电力设施建设和电力生产顺利进行,规范供用电秩序,维护社会公共 安全,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有关 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及其毗邻海域内从事电力设施建设、保护以及供用电秩序维护 等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
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办法
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电力设施是电能生产、输送、供应的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用设施,电 力设施安全保护是保障供用电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为了保护 电力设施,保障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电力设施保护条 例实施细则》、《湖南省电力设施保 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公用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等相关活动, 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力设施,包括已建和在建的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 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成立湘潭县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 管电力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由县经信局、县电力局的行政一把手为副组长, 负责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
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供用电合同。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供电质量标准和供用电合同的约定连续向用户供电。
满足电力需求应当坚持节约与开发相结合、节约优先的原则,在增加供应的同时,优先采用电能效率管理、电力负荷管理等措施。在电力供应不足、出现突发事件等情况下,方可采取有序用电措施。
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本省年度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意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开展。
供电企业应当定期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为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年度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意见、电力供需平衡预测和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全省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设区的市、县(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全省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本行政区域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用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的顺序;
(二)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医院、学校、军事、金融、交通运输站(场)、农业生产、广播电视、国家机关等重要单位或者领域用电,以及公共场所用电;
(三)重点限制景观照明用电、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者省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用电、列入国家淘汰类或者限制类的企业用电以及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
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遵守有序用电的有关规定。
供电企业与可能受有序用电影响的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应当体现有序用电方案的要求。
对因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受到用电限制的用户,应当给予适当电费补偿,具体补偿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电能资源配置,鼓励、支持开展节约用电和保护电能的技术创新,防止电能资源浪费。
对于因高耗能、环境污染严重等列入国家淘汰类、限制类的企业或者生产设备的用电,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实行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措施。
供电企业应当在其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用电办理程序、服务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合理设置业务办理网点,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供电企业应当为用户提供用电量、电价、电费以及相关事项的查询服务。用户对查询结果有异议的,供电企业应当及时予以答复和处理。
因供电设施检修、用户违法用电或者执行有序用电方案等原因,需要中止供电或者限电的,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户。
供电企业对特定用户中止供电或者限电不得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用电,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危害公共安全。
供电企业应当在用户所在住宅小区或者办公、经营场所和公共媒体公布检修计划、限电等信息。
引起中止供电或者限电的原因消除且符合供电安全要求的,供电企业应当立即恢复供电。
供电企业应当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制定电力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高防御事故能力,保障用电安全。
在发生大面积停电等紧急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供电企业应当按照保证重点、减少危害原则,优先保障主电网安全。供电企业应当依法予以先期处置,控制事故影响范围,及时恢复供电。
因台风、特大暴雨(雪)、地震、泥石流、冰冻等自然灾害造成大面积停电的,应当优先恢复抗灾抢险、医疗救护等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供电。
供电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报修服务制度,公开报修电话并保持电话畅通,及时受理供电故障报修。
供电企业应当迅速处理供电故障,及时恢复正常供电。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抢修的时限,自接到报修起,城镇建成区内不得超过一小时,其他区域内不得超过两小时。因天气、交通等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到达现场的,应当向用户作出解释。
供电企业进行抄表收费、用电检查以及轮换电能表的,费用由供电企业承担,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用户不得损毁、改装或者擅自移动安装在用户处的用电计量装置。用户发现用电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损坏或者丢失的,应当及时告知供电企业,供电企业应当及时处理。
发生停电可能造成人身伤亡、重大社会影响、较大环境污染或者重要设备损坏的用户以及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配备多路电源、自备电源或者采取非电性质应急安全保护措施,供电企业应当在技术上予以指导和协助。
用户按照规定应当配备多路电源、自备电源而未配备,应当采取非电性质应急安全保护措施而未采取的,该用户因停电产生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用户范围由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确定;具体用户名单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确定。
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安全责任范围的分界点,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按照供用电双方的约定确定。
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对其负有安全责任的供电设施定期检查、检修或者试验,及时消除电力运行和电能质量隐患,确保安全平稳供电和用电。
为了保障电网设施建设和电网运行安全,维护供用电秩序和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电网设施规划、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网设施规划、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相关重大事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网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电网设施建设与电力供需平衡的衔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网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协调电力供需和电网运行中的有关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对电力监督管理体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禁止危害电网设施建设、电网设施安全和非法侵占、使用电能的行为。
电网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电网设施的保护和电网运行的维护,对危害电网设施安全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和依法制止。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等部门举报。
电网设施保护范围和电力线路保护区(含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和地下、水底电缆保护区,下同),依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确定。
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以上的特高压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宽度以及计算最大弧垂、最大风偏后的安全距离,由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保护电网设施: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的城镇、厂矿、学校、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等人口密集地段设立标志,并标明保护区的范围和保护规定;
(二)在架空电力线路跨越重要公路和航道的区段设立标志,并标明电力线路下方穿越物体的限制高度;
(三)在地下电缆沿线或者水底电缆入水(出水)处附近设立永久性标志,并将电缆所在位置和埋设深度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移动依照前款规定设立的标志。
电网经营企业以及其他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以下统称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内部治安防范措施,保证电网设施保护经费的投入,按照有关规范对所管理的电网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
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设立电网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危害电网设施的行为:
(一)在变电站围墙和电力线路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外缘向外延伸五米的区域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危及电网设施安全的物品;
(二)在35千伏以下电力线路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外缘向外延伸五米的区域内或者110千伏以上电力线路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外缘向外延伸十米的区域内取土、堆土、开挖、打桩、钻探或者倾倒酸、碱、盐等化学腐蚀物质;
(三)损坏变电站、配电房的设施和器材;
(四)利用变电站、配电房的围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电网设施的行为。
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发现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植物与电力线路导线的间距小于安全距离的,应当告知植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五日内予以修剪;植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逾期未修剪的,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可以进行修剪。
电网设施建设单位在电网设施建设过程中未对植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给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补偿的,对于本条前款规定的植物修剪,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给予植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相应补偿。
在遭遇台风、特大暴雨(雪)、地震、泥石流、冰冻等紧急情况时,对可能危及电网设施安全或者妨碍电网设施建设的植物,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先行修剪、采伐;紧急情况消除后,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告知植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并给予相应补偿。
依照前款规定采伐林木的,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还应当在紧急情况消除后五日内将采伐林木情况报告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
通信、广播电视等线路设施与电力线路设施之间确需交叉跨越、搭挂的,后建方应当征得先建方的同意,并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线路安全。
在架空电力线路杆(塔)上搭挂广告牌等外挂装置,或者在电网设施周围五百米范围内进行爆破作业的,应当征得电网设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同意,并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电网设施安全。
禁止非法出售、收购电网设施器材。经营范围包含收购电网设施器材的废旧物品收购单位,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县(市、区)公安机关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县(市、区)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前款规定的废旧物品收购单位,应当如实登记出售方名称或者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所收购电网设施器材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出售方为单位的,收购单位还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
收购单位发现有赃物嫌疑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