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随着放射同位素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放射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随着放射照射量的增加而增大,大剂量的放射性会造成被照射部位的组织损伤,并导致癌变,即使是小剂量的放射性,尤其是长时间的小剂量照射蓄积也会导致照射器官组织诱发癌变,并会使受照射的生殖细胞发生遗传缺陷。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分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效应。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的发生概率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呈线性关系,而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且随机性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放射性致癌、放射性诱发各种遗传疾病均属随机性效应。非随机性效应(non-stochastic effect)是机体受照射后在短期内就出现的急性效应,以及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现的发育功能低下、白内障和造血机能障碍等等。其严重程度随受照射剂量不同而变化,存在着明确的剂量阈值,这种效应是随着受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有越来越多的细胞被杀死而产生的。
ICRP第60号出版物把非随机性效应改称为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 )。放射性防护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其达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放射性物质可以从体外或进入体内放出射线,对人体造成损害。就外照射而言,由于各种射线穿透能力不同,γ射线照射对机体的危害大于β射线,而β射线的危害性又大于α射线。受照射部位不同,受害程度出不同,对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蓄积率高的组织或器官,必然受害严重,如[32P]对骨骼系统危害较大,[125I]和[131I]主要危及甲状腺器官等。但是,由于射线与机体作用可产生电离,射线这种电离本领的大小,决定了当放射性物质进入了体内,对机体造成内照射的情形下,α射线由于射程很短,其危害性大于β射线和γ射线的危害,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又大于γ射线。放射防护的必要性在于保护操作者本人免受辐射损伤,防止了必要的射线照射,保护周围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做好放射性污物、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避免环境污染,保证实验能够正常进行,取得的结果可靠。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时,一定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预防为主",合理的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避免不必要的射线照射,减少人群的剂量负担。
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1977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理限制体系。
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即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
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对放射实践选择防护水平时,必须在由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与所付出和健康损害的代价之间权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最优化原则又称为ALARA原则,健康代价(曲线A)
正比于总剂量,当总剂量较小时,放射防护代价(曲线B)很高,且随剂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曲线A和B代价之和有一最小值,这就是最优化健康代价与防射代价之和Wo。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于促进社会公众集体安全的卫生保健,它是剂量限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
在放射实践中,不产生过高的个体照射量,保证任何人的危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即必须保证个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ICRP规定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制为50毫希沃特*(mSv),广大居民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0.1rem)。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对工作人在民年剂量当量限值,采用了ICRP推荐规定的限值,为防止随机效应,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5rem),公众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mSv(0.5rem)。当长期持续受放射性照射时,公众中个人在一生中每年全身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不应高于1mSv(0.1rem),且以上这些限制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个人剂量限制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民政部下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界,而不是可以允许接受的剂量上限。即使个人所受剂量没有超过规定的相应的剂量当量限值,仍然必须按照最优化原则考虑是否要进一步降低剂量。所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不能作为达到满意防护的标准或设计指标,只能作为以最优化原则控制照射的一种约束条件而已。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可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两大类。来自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称为天然辐射;来自人工辐射源或加工过的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称为人工辐射1.1 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可分为天然辐射源...
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正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在许多特定工作环境下的工作人员都需要穿戴特殊的射线防护服。Green Lite防护材料被用于射线防护服制成无铅射线防护服,比含铅防护服要轻一些。目前射线防护服多用于...
防护拆除系数增加0.5
某放射性排风中心的噪声防护设计
文章针对某放射性排风中心可能出现的噪声污染,通过优化平面布置、优选工艺设备,并采取自动控制、隔声、消声、吸声、隔振降噪等措施,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可对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兰州重粒子加速器感生放射性的辐射防护
采用FLUKA蒙特卡罗程序计算了兰州重粒子加速器所产生感生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及其活度,研究了其活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使用γ谱仪测定了冷却后加速器腔壁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图,分析了感生放射性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影响,提出了相应防护措施的建议。
为正确地理解和应用标准,卫生部组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编写了《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应用指南》,包括概述、基础标准和标准应用讨论以及附录等部分。
第一篇概述,比较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及其标委会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体系建设,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概念、性质和种类,放射卫生标准和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关系等。
第二篇基础标准,阐述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重要性、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与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放射卫生防护专项标准的关系,一些主要概念和原理及其发展和应用等,并介绍了现行有效的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另外2项基础标准GBZ/T 154—2006和GBZ167—2005。其他一些涉及量和单位、剂量转换系数和解剖学参数等的基础标准单独列在第八篇介绍。
第三篇至第八篇为标准应用讨论。按照标准归类分篇分章。
印度科学家研究发现,咖啡能保护实验老鼠免于受到放射线的伤害,且可能也对人类有同样功效。印度笆巴原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发现,注射了咖啡因的实验老鼠在接受一般足以致死的高剂量放射线后,有70%在二十五天后仍然存活,而未接受注射的老鼠则全数死亡。领导研究的卡怡彼利乔治表示,这项发现可能也应用于人类,他说:"研究的确显示,咖啡有助于防止放射线伤害"。
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合理选择放射投照室位置。
二、建造有足够屏蔽效果的防护隔墙。亦即机房的墙壁应设防护铅板(厚度在1~2mm铅当量),墙壁亦可用厚砖墙(25~38厘米),顶棚楼板须用13厘米以上的实心钢筋混凝土板,大型高能射线检查室的屏蔽更要厚些。
三、球管投射方向不能朝暗室或其他房间,应朝向窗外。
四、暗室和机房应设良好的通风装置,最好用空调。
五、布局要合理,照射室与控制室要分开。除应用小型(15~30mm)的X线机进行透视时,工作人员可在X线机房内操作外,其余医用外照射放射源的工作场所,必须将照射室与控制室分开,以保证工作人员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六、面积要够大。照射室的面积以工作方便和尽量减少辐射场内散射线的影响为原则。按卫生部门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规定,除100mA以下的原用诊断X线机房,其面积可不小于24m2外,其余诊断X射线机房和放射治疗室均不应小于30平方米。
七、设迷路。钴治疗机和医用电子加速器等高能放射治疗设备,其治疗室的入口,应设置减缓辐射场影响的迷路。迷路的形式大致分两种,Z型和L型。
八、门机连锁。60钻治疗机和医用电子加速器等大型放射治疗设备的治疗室,必须安装门机连锁装置,使之只有在门关闭后才能进行照射,以防误照射事故的发生。
九、放射工作人员要熟知国家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规定,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并切实按时间、距离、屏蔽三防护原则办事。
十、放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要注意血象变化;要加强饮食营养,按规定休放射假、年度工作假。
十一、对病人的检查治疗要从部位、时间、放射量全面考虑,周密计划安排,防止短时重复检查及不必要的检查。
十二、对病人要设法屏蔽非受检器官(尤其生殖腺体、眼晶状体),选取合适焦距或焦片距,合理利用X线束的总过滤,控制透视时间,合理选用快速增感屏-胶片组合,控制来自影像接收器的散射线。总之要从距离、线质、线锥、屏蔽上多方面考虑,以充分体现病人为中心的最佳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