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经济学家通常把钢产量或人均钢产量作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钢铁工业亦称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冶金工业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标志。钢铁工业是庞大的重工业部门。它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资源状况,影响着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布局方向。

钢铁工业基本信息

钢铁工业原料

⒈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70年代后期,全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约为3500亿吨,其中富矿储量约为1500亿吨(以上均不包括中国的储量)。苏联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维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五国铁矿石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90%左右。苏联70年代各年的铁矿石产量为1.95~2.46亿吨,占同期世界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条件。全世界平均的矿铁比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年代末高于2.00,60年代末降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矿铁比越低,表明进入高炉的废石越少,渣量越少,燃料消耗量越低,炼铁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越大。在富铁矿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的情况下,要降低矿铁比,需要在选矿、烧结和球团等方面作大量的工作,并不断提高炼铁生产技术水平。70年代主要产铁国中,日本的矿铁比最低,仅为1.42~1.47;联邦德国次之,为1.42~1.59;法国最高,达2.00~2.64。2、焦炭是钢铁工业的燃料。

⒊钢铁工业辅助原料资源。钢铁工业除需要大量铁矿石、 焦炭为主要原料外,尚需锰矿、石灰石、白云石、莹石、硅石及耐火材料等辅助材料。据有关资料统计,平均炼出一吨铁需要1.6吨辅助材料。锰矿称为黑色金属资源,它是铁合金原料,它能增加钢铁的硬度、延展性、韧性和抗磨能力,同时还是高炉的脱氧脱硫剂。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钢铁冶炼工业用刚玉砖

  • 可定做/参照产品说明/-分型_标 刚玉砖
  • kg
  • 山东锆铪
  • 13%
  • 山东锆铪耐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不锈钢铁

  • 根据泵的重量 304不锈
  • 13%
  • 成都市源鑫翔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日式铁工

  • 200mm*7
  • 13%
  • 常州市超达五金工具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日式铁工

  • 215mm*5
  • 13%
  • 常州市超达五金工具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日式铁工

  • 215*5
  • 13%
  • 常州市超达五金工具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筋调直机

  • HBG-12
  • 台·月
  • 深圳市202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筋调直机

  • HBG-12
  • 台·月
  • 深圳市2020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筋调直机

  • HBG-12
  • 台·月
  • 深圳市2020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筋调直机

  • HBG-12
  • 台·月
  • 深圳市2020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筋调直机

  • HBG-12
  • 台·月
  • 深圳市2019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硫酸亚铁工业

  • 599t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05
查看价格

钢铁

  • 121521
  • 100kg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5-08
查看价格

钢铁

  • 6m
  • 10个人
  • 1
  • 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6-13
查看价格

钢铁

  • 螺纹
  • 10t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4-08
查看价格

钢铁

  • 25mm
  • 0永达钢材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07-27
查看价格

钢铁工业生产规模

钢铁生产设备和企业规模一直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例如,1870年前后英国高炉平均日产生铁25吨,1969年即增至800吨以上,1979年又增至1370吨1980年日本高炉平均日产生铁高达3660吨。1981年6月,全世界2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有126座,3000立方米以上的45座,4000立方米以世界钢铁工业上的23座,5000立方米以上的3座。日本平均每座氧气顶吹转炉的生产能力,1962年7月仅为43万吨,1972年12月即增至118万吨,1982年6月又增至140万吨;世界带钢热连轧机的年产能力,1960年以前建造的,绝大多数在200万吨以下,60年代投产的高水平轧机为350~450万吨,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现代化轧机高达500~600万吨。

近来的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使得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规模迅速增大,1980年产钢1000万吨,1980年全世界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钢铁厂有50个左右,其中苏联14个,日本13个,美国6个。年产钢量最大的钢铁厂是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1976年产钢达1919万吨。累计产钢最多的是苏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实际上为一个钢铁厂),至1982年2月共产钢3.7亿吨;其次是新日本钢铁公司八幡厂,至1982年初共产钢2.2亿吨。全世界产量最大的是新日本钢铁公司,1973年产钢4107万吨,从建厂至1982年初的95年中,累计产钢达6.5亿吨。在钢铁企业大型化的同时,中小钢铁企业,特别是小钢厂也不断发展。至1981年初,全世界已有小钢厂280家,年产钢能力共约6000万吨。美国1982年初小钢厂的年产钢能力已超过2000万吨,其钢产量占全国钢总产量的15%左右。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产量

炼铁和炼钢的大工业生产分别于17世纪2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最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以后在联邦德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陆续得到发展。1875年全世界生铁产量为1400万吨,钢产量190万吨。1875~1913年,西欧各国和美国等的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钢铁,又相继大力发展了转炉和平炉,因此,生铁产量和钢产量都迅速增长,1913年分别达8000万吨和7650万吨。1914~1950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多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钢铁生产发展缓慢。1950年生铁产量和钢产量分别只增长到1.30亿吨和1.89亿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和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带钢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的发展,使钢铁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又需要大量的钢铁,于是钢铁生产又以较快的速度发展。1974年生铁产量增至5.05亿吨,而钢产量更高达7.10亿吨。随后因1973年开始的石油调价和世界性的经济萧条,钢铁生产发展转慢,甚至有些年份反而下降了。到1979年世界生铁和钢的产量才创造了新的纪录,分别达5.29亿吨和7.47亿吨。但是,以后几年又下降了。总的来看,钢铁工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19年美国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高达59.2%。从50年代中期起,日本、苏联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工业发展较快,在世界范围内钢铁生产集中在某一国家的程度大为削弱了。20世纪70年代后几年,最大产钢国苏联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为20%左右。发展中国家钢总产量增长比发达国家快,因此,虽然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还很小,但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982年全世界产铁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50个左右,产钢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00个左右。年产钢量曾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共有24个。其中年产钢曾达 1亿吨以上的有苏联、美国和日本;2000~6000万吨的有中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1000~2000万吨的有波兰、加拿大、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西班牙、比利时、印度和南朝鲜。

英国的钢产量在1885年以前、生铁产量在1889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的钢产量和生铁产量分别于1886和1890年跃居世界第一位,并保持了八十多年之久。苏联生铁产量从1970年起居世界首位,钢产量1971年首次超过美国,197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1980年日本钢产量占第二位,以下依次为美国、联邦德国、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在主要产钢国中,日本钢产量增长速度最快。日本年产钢量从2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只用了13年,苏联花了18年,而美国经历了48年。在相应期间内,钢产量年平均增长率,日本高达13.8%,苏联为8.6%,而美国仅为3.4%。近十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的是南朝鲜,其钢产量1970年仅为48万吨,1980年即达860万吨,十年间平均每年递增33.4%其次是巴西,1980年钢产量达1534万吨,1971~198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1%。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生产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钢铁需求量日益增长,对钢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资源条件的变化,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钢铁工业高炉

高炉炼铁在炼铁生产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并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炉大型化达到了高峰,在操作技术上,通过改善入炉原料质量,提高热风温度和炉顶压力,采用喷吹技术,回收利用二次能源,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钢铁工业炼钢

在炼钢生产中,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发展迅速尤以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发展较快。1970年世界氧气顶吹转炉钢的产量超过平炉钢而居各种炼钢方法的首位。氧气顶吹转炉的容量不断扩大,1982年世界大于200吨的转炉的生产能力约占氧气顶吹转炉总的生产能力(5.28亿吨)一半以上。同时,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已臻完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每公称吨位年产量达1.5万吨以上;炉龄一般为1000~2000炉,最高达 10110炉;耐火材料单耗为2~5公斤/吨钢,最先进的仅为0.57公斤/吨钢;炼钢工序能耗降至很低,有些转炉还实现了“零能”或“负能”炼钢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冶炼过程,一些国家的转炉实现了全自动化炼钢。

钢铁生产车间出钢

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氧气底吹转炉炼钢。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弧炉炼钢产量显著增加,近来发展了超高功率电炉泡沫渣长弧冶炼、复合水冷电极和电炉废气预热废钢等新技术。同时出现了等离子电弧炉、直流电弧炉和连续装料电炉。

钢铁工业轧钢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适应大高炉、大氧气转炉的发展,轧钢生产在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见金属塑性加工)。初轧机轧辊直径最大达1500毫米,年产能力达600万吨,板坯初轧机最高年产量达700万吨;带钢热连轧机最大辊身长度为2500毫米,最高年产能力达 600万吨;带钢冷连轧机最大辊身长度2500毫米,最高年产能力达250万吨;最大的UOE成型焊管机可生产外径1626毫米的管子。线材轧机最高轧制速度达102米/秒;带钢冷连轧机的速度达41.7米/秒。在热轧、冷轧带钢轧机和线材轧机上普遍实现了连轧,还发展了连续式型钢轧机和连续式钢管轧机;出现了“无头轧制”的全连续式带钢冷轧机;连续酸洗、退火和精整作业线逐步推广;连续铸轧机组不断增加。各种高刚度轧机相继问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许多轧钢车间实现了某个工序或几个工序的自动化。轧钢能耗不断下降,初轧机均热炉热能单耗降至 2.52万大卡/吨钢(日本神户钢铁公司加古川厂);带钢热连轧机加热炉热能单耗达到 9.41万大卡/吨钢(日本新日本钢铁公司室兰厂)。成材率迅速提高,1981年日本综合成材率为90%。80年代初,轧钢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着节能、提高成材率和改善质量、扩大品种,为此,积极发展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改进轧机设备,开发节能新工艺。在新建轧机的同时,加速进行老轧机的改造。

钢铁工业连续铸钢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重视,技术上比较成熟,发展很快。世界连铸比由1970年的6%增加到1980年的30%,1981年丹麦(95.8%)、芬兰(91.9%)、日本(70.7%)的连铸比居世界前三名。1982年世界连铸机达到1100多套,年产能力超过了 2亿吨。为了与高效、大容量的炼钢设备相匹配,连铸机正日趋大型化,铸坯断面不断扩大。目前生产的最大方坯为450×450毫米(苏联),最大扁坯为700×355毫米(英国),最大圆坯为 450毫米(美国),最宽板坯为2640×304毫米(美国)。在机型方面,立式和立弯式连铸机比例逐渐下降,弧型连铸机比例上升,水平连铸机正在兴起。20世纪80年代初连铸发展主要侧重于提高注速和作业率,改善铸坯质量和扩大品种。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国际贸易

早在1806年,英国生铁总产量中就有20%销售到国外。随着钢铁工业和大型轮船的发展,钢铁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1955年全世界钢铁出口量为2612万吨,1973年增至1.07亿吨,20世纪70年代后期保持在1.2亿吨左右。70年代全世界年平均钢铁出口量,若折算成钢,约为年平均钢产量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为25.4~44.5%,联邦德国35.5~59.5%,法国40.8~59.2%,比利时、卢森堡的最大,高达90%以上。钢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最大的是日本,为12.1~19.4%。过去,英国、美国和联邦德国的钢铁出口量先后居世界第一位。从6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一直是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次是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这五国70年代钢铁出口量之和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中日本占世界总量的20.0~30.1%。

钢铁国际贸易中,钢铁出口量减进口量后的净流向,一般是由发达国家或次发达国家流向次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由生产成本低的国家流向生产成本高的国家,但有些生产成本高的国家;其政府为了获得外汇和发展本国钢铁工业,而制订补贴的政策鼓励出口钢铁。曾是最大钢铁出口国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竟成了最大的钢铁进口国,每年平均净进口钢铁1270万吨,占全世界年平均总进口量的11.7%。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钢材现货

简介

钢材现货(Steel actuals)指亦称钢材实物(Steelphysicals),指可供出货、储存和制造业使用的钢材实物商品。可供交割的现货可在即期或远期基础上换成现金,或先付货,买方在极短的期限内付款的商品的总称。钢材期货的对称。

现货交易中通行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或者采取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

现货交易一般适用于农副产品买卖、小额批发和零售交易。在中国,零售企业现货交易,一般采取一手交货一手收钱,银货两讫的方式;批发企业现货交易,除采取一手交货一手收钱的方式外,还采取通过银行托收承付的方式在限期内结算。现货交易与其它交易方式的不同点有:

①在交易的目的上,是为了获得商品的所有权。

②在交易方式上,一般通过一对一的双方谈判进行,不必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钢材现货英语为:SteelactualsSteelcash commodity。亦称:钢材实货。①商品期货交易过程中具有物理属性、可以进行实际交割的产品,如钢材钢铁、黄金、大豆等。进行交易时,卖出方在期货合约到期日应向买入方交割。事实上很多可以交割商品的期货交易在交割日到来之前就已经平仓,很少存在实际意义上的现货交割。②现货英语为:spot;spot commodity。商品概念下的现货。即可以当即交付的货物,为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一般商品。成交时卖方将其交付给买方,买方支付货款。与期货合约项下的交易商品相对。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原料资源

钢铁工业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包头、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原名白云保格德,蒙古语意是富饶的圣山。白云鄂博是一座巨大的多金属共生矿床。铁矿石、稀土和稀有金属的储量都极为丰富。铁矿含铁33%,同时伴生有稀土13%、钒0.2%、莹石16.5%。其稀土矿的总储量比世界上其它各国的总和还要多。川西─攀枝花地区。攀西成矿带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矿产47种,产地207个,其中钒钛磁铁矿达98.86亿吨,占全国铁矿储量的20%, 钒、钛储量也非常丰富。雅砻江、金沙江流经攀枝花,因此攀西成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结合在一起的一块宝地。

新疆地区铁矿以储量丰富分布广、类型齐全富矿多为特点。现已探明一批大、中型矿产地。如哈密地区新发现的大型富铁矿群─磁海铁矿,含铁品位为40-65%。在它的附近有六个中型矿。又如式台布台富铁矿、莫托沙拉锰铁富矿床,大多含铁达56%。

云南省内铁矿资源较丰富,全省储量达12.8亿吨,富矿占1/4强, 现有产地71处,已建矿山13处。如大红山铁矿是伴有金、铱、钴等多种金属的大型富矿。

其他矿区如贵州水城观音山、赫章铁矿山、独山平黄山和遵义地区、宁夏的石嘴山、广西的灵川和环江、雅脉等地也都有相当的铁矿资源。

钢铁工业焦炭资源分布

民族地区炼焦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乌达和海渤湾地带、中部准格尔大煤田,所生产的焦煤主要供应包头钢铁厂;贵州的六盘水煤矿,是全国重点焦炭基地之一,所生产焦炭主要供应攀枝花钢铁厂外,还供应西南和两广地区钢铁企业;宁夏石炭井所生产的焦炭主要供应包钢和首钢等;另外在新疆、云南也有相当数量的焦煤生产。目前,民族地区焦炭煤很丰富。在数量上完全可以满足该地区钢铁工业的需要。在分布上也体现出相对地集中,北方内蒙古、宁夏、新疆的焦炭确保包钢;南方六盘水的焦炭供应攀钢、柳钢等。

钢铁工业锰矿资源分布

民族地区的锰矿资源相当丰富。中国锰矿储量达4亿吨左右,居世界第四位。广西锰矿总储量占全国1/3强,遍布全区34个县市,其中以桂平、钦县最为集中,年产量占全国50%左右。贵州锰矿也有相当储量,集中于遵义市郊。熔剂石灰石、白云石以及莹石、硅石等,储量大,分布广。相对集中于中南地区,其中硅石则以西北地区为最多。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13年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12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前6个月,粗钢日均产量215.4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86亿吨水平。其中,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220.8万吨,3-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分省区看,1-6月,河北、江苏两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13.2%,两省合计新增产量占全国2694万吨增量的42.4%,另有山西、辽宁、河南和云南等省增产也在100万吨以上。分企业类型看,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增产来自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钢材价格低位运行。2013年1-6月,国内钢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粗钢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材价格步入下降通道,已弱势下跌4个多月。截止2013年7月26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0.48点,低于年初6.6点。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八个钢材品种价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种来看,占我国钢材产量比重较大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价格跌幅分别达4.9%和6.7%,中厚板和热轧卷板价格跌幅分别达5.7%和9.7%。

(三)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激企业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68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和钢锭32万吨,增长50%。将坯材折合粗钢,累计净出口2506万吨,同比增长17.3%,占我国粗钢产量的6.4%。从出口价格看,1-6月出口棒线材均价624.3美元/吨,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吨,同比下降2.8%。

(四)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市场供需矛盾向流通领域蔓延,国内钢材库存延续上年末增长态势。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的2252万吨,比上年最高点增加351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库存1432万吨,占库存总量的63.6%。之后,随着季节性消费增加,库存逐渐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也推高钢厂库存,3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创历史记录,达到1451万吨,同比增长29.7%,6月下旬降至1268万吨,仍比年初增长29.9%,比2012年同期增长11.4%。

(五)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2013年上半年,冶金行业实现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22.7%。1-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远不如行业总体水平,并呈逐月下降态势,尽管实现利润增长34%,但也仅有2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9%。5月当月,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1.5亿元,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其中3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

(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2013年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2012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企业情况

民族地区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

包头钢铁公司:是1957年在原料产地基础上建设起的一座新兴钢铁工业基地。利用附近白云鄂博的铁矿,石拐子沟等处的煤,资源条件十分优越。现在包钢已具有年产15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攀枝花钢铁公司:西南川西渡口市的攀枝花钢铁联合公司,是“三五”时期建设的中国战略后方最大的钢铁基地。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攀枝花地区是中国五大铁矿之一

钢铁工业发展论坛

另外还有一批中、小型钢铁厂分布在各省区。如广西柳州钢铁厂年产钢近30万吨,区内还有河池、灵川、贵县、横县、环江、雅脉等钢铁工业点。贵州建有贵阳钢厂、水城钢铁厂、遵义铁合金厂等。云南有昆明钢铁联合公司。新疆于1979年成立钢铁联合公司,包括八一钢厂、治建公司、雅满苏铁矿、静铁厂等单位。宁夏有石嘴山钢铁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钢铁厂,已具有从炼焦到轧钢的一整套生产能力,它的六五○轧机,的可轧钢材20万吨。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取得成就

基于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中国从建国开始就一贯高度重视发展钢铁工业。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的正确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冶金战线全体职工奋发图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产量高速增长

产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彻底告别了钢材供不应求的时代。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还不及现在半天的产量,居世界第26位。1979年改革开放后钢产量持续快速增长,1996年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1位,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需要,扭转了长达40年的被动局面。1999年达到1.22亿吨,连续四年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从1949年的不到0.1%提高到15.8%,坐定了产钢大国的地位。

技术装备水平提高

冶金工业积极贯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资金,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方针,加大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了上海宝钢、天津钢管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同时,对鞍钢、武钢、首钢、包钢、攀钢等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目前,中国冶金工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提高到30%左右。CSP世界上只有20余套,而中国已在珠江钢厂、邯钢和包钢拥有3套。中国钢铁企业技术水平虽然总体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大型烧结厂、大型高炉、炼钢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连铸、热连轧、冷轧及涂镀层生产线、冷轧硅钢生产线、高速线材轧机、小型棒材连轧机等一大批企业的部分装备基本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市场占有率

工艺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1978年,全国钢产量中落后的平炉炼钢占35.5%,目前已降到1%以下。标志着钢铁工业综合技术水平的连铸比由1978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82%,已接近世界平均83%的水平(2000年10月开始当月连铸比已超过84%),正朝着高效连铸方向发展。建国之初,中国只能冶炼100多个钢种和轧制400多个规格的钢材,经过50年的发展与建设,目前已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 1000多个钢种,轧制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板管带比由1978年的32. 3%提高到现在的42%左右。国内长期短缺的薄钢板产量由1978年的133 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05万吨,自给率达到90%以上,其中石油钢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至80%。

冶金工业技术进步

冶金科技和教育全面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中国有冶金科研机构79个,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32.5万人。同时建立了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冶金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有冶金普通高校13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每年为冶金行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1.5万人。中国还自己培养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冶金科技专家、两院院士。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行业获科技成果1万多项。截止1998年底,申请专利7813项,授权专利5984项。

行业经济效益提高

创造出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首钢的内部承包制,使该企业成为当时工业企业改革的排头兵。宝钢创造了“科学、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90年代初,武钢走“质量效益之路”;邯钢又创造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先进管理经验。近年来,又有了济钢“系统节能降耗”,唐钢“ 对标挖潜”和水钢、宣钢“扭亏脱困”等一批先进典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率每年都达到3%左右,1999年达到6%,有利地消化了因钢材不断降价造成的损失,使中国钢材价格与国际市场趋于同步,提高了将来进入WTO的竞争力。

1978年冶金行业实现利税50亿元,1998年达到197亿元,1999年达到242亿元,2000年1月至11月已经实现357亿元,预计全年400亿元,创造了两年利税翻番的佳绩。从建国到2000年,冶金行业累计实现利税5260 亿元,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钢铁工业一以钢为纲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钢铁工业二稳步快速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两次重要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这一阶段,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外,又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企业。1981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1998年后被并入宝钢集团)、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行业,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中国钢产量为12850万吨。

钢铁工业三加速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相关规划

“十二五”规划

工信部网站11月7日正式公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

规划还提出,强化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兼并重组。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兼并重组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力争是当地居民利得财富。

产能控制有保有压

产业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扩张得到抑制,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北钢南运”问题。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物流成本,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铁矿、煤炭、供水、电力等资源能源保障条件,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

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规模较大的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减量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省份不增加钢铁产能总量。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区域,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则继续推进,“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

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钢厂需要转型或搬迁。对于经济支撑作用下降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钢铁企业,实施转型或搬迁改造。综合实力弱、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应实行转型,发展钢铁服务业或其他产业。有实力、有技术、有特色的城市钢厂,结合人员安置等因素有序实施环保搬迁,严禁借搬迁之名扩大钢铁生产能力。

产业集中度提高

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规划提出,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钢企兼并重组,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强钢铁企业信托网建设。

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将发挥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将得到重点推进完善。区域兼并重组方面,将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为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规划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还将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研究制定进口废钢的优惠政策措施,在海外建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文献

钢铁工业清洁生产 钢铁工业清洁生产

钢铁工业清洁生产

格式:pdf

大小:488KB

页数: 40页

-289 - 第一节 钢铁工业生产概述 一.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现状 钢铁工业是采、选、冶及金属加工的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现代化经济 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提供钢铁等黑色金属材料。 我国钢铁工业 经过了建国后 5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到 1998 年底,我国钢铁工业重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钢 1.34 亿吨,生铁 1.2 亿吨、成材 1.38 亿吨。当年 实际产钢 1.145 亿吨、生铁 1.185 亿吨、钢材 1.074亿吨。预计 2003年我国钢铁需求将突破 2 亿吨 大关。达到 2.15 亿吨,比 2002 年增长 10.3%。据此, 2003 年我国钢产量将比 2002 年增加 19.4%, 达到 2.15 亿吨。 二.钢铁工业产业特点 钢铁工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开发的主要

广东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广东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广东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格式:pdf

大小:488KB

页数: 3页

广东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2010-12-28 9:11:42 南方日报 阅读 68次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 广东省钢铁工业从黑色金属矿 采选、炼铁、炼钢、轧钢到钢材深加工,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钢 铁生产体系。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广东积极调整钢铁工业 结构,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的比例逐步提高。以船用钢板、 集装箱板、不锈钢板为主导,进一步强化省内钢铁生产基地。 2008年广东钢铁产业持续增长,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全年粗钢 产量 1067万吨,钢材产量 204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近 300 亿元,出口交货值近 20亿元。 广东重点钢铁企业韶关钢铁集团公司和广州钢铁企业集 团公司是广东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不断地加大 技术改造,生产业绩逐年上升。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广东钢 铁总体产能同全国一样,也保持较快增幅,年均增长 15% ~20%。 根据《广东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工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简介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经济中的钢材材料,世界钢铁工业支撑条件,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研究,钢铁工业国际转移趋势研究等。

2100433B

查看详情

21世纪的钢铁工业--竞争重塑世界钢铁工业新秩序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W.T.霍根先生早年毕业于福特哈姆大学,获福特

哈姆大学经济学院文学硕士(M.A.)和哲学博士(Ph.

D.)学位,现任福特哈姆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

教授和所长。

霍根先生从事钢铁工业和其他基础重工业的经济研究

工作逾35年。期间,撰写了许多著作,如《钢铁工业的

高炉和平炉的生产率》(第一次细致地研究了关于钢铁工

业生产效率的问题)、《20世纪重工业的发展》。1967年发

表了《贬值的政策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霍根先生的里程碑著作《美国钢铁工业的经济史》

(五卷)涵盖了美国1860~1971年的钢铁工业发展史,于

1971年由D.C希思公司的列克斯敦出版社分社出版。随

后又完成了系列研究的第一篇著作《70年代是钢铁工业

危机的年代》,于1972年出版。1982年出版了名为《80

年代的世界钢铁工业:一个幸存的事例》的著作。1984

年出版了《美国的钢铁工业:面对竞争的调整》一书。

1987年出版了《小钢厂和大型联合钢铁企业:美国炼钢

工艺的比较》。1990年出版了《90年代全球钢铁工业的发

展与衰退》。1992年9月出版了《钢铁工业的投资:90年

代的全球计划》。

1950年,霍根先生在福特哈姆大学创建了工业经济

研究所,主要进行工业领域经济问题的研究。

霍根先生出席过美国国会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立法委

员会及税收委员会组织的听证会,他的证词对有关折旧和

投资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他还出席了参议院的

财政委员会,阐述了关于投资减免税政策的观点。他还是

事业税总统专门工作组成员、经济咨询理事会的顾问和美

国国际贸易部的顾问。

过去的25年里,霍根先生参观了世界上大多数钢铁

企业的设备,出席过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瑞士、前

捷克斯洛伐克、俄罗斯、委内瑞拉、巴西、南非、印度、

菲律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工业工作会议并

发表了文章。

1985年,美国钢铁协会为他颁发了加利(Gary)纪

念奖章。这是钢铁工业界授予的最高荣誉。1987年被美

国金属学会(ASM)国际分会授予为杰出终生会员。

1990年,W.T.霍根先生被美国钢铁工程师协会聘为名

誉会员,并创办了年度学术讲座。

1992年10月,他很荣幸地获得了韩国总统卢泰愚颁

发的荣誉金塔工业功臣勋章,这是政府给予商业界人士的

最高荣誉。199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钢铁协会

(IISI)大会上,霍根先生被聘为荣誉会员。国际钢铁协

会是世界大多数钢铁公司参加的国际成员组织,有27年

的历史,只有两位荣誉会员,霍根先生是第二位。

查看详情

钢铁工业外界评价

邮票设计者1958年曾参与设计纪58《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大跃进》,以“全民炼钢”“土洋结合”邮票图案反映我国大跃进年代曾走过的历史误区。20年后他设计T.26《钢铁工业》邮票时,采用了写实技法,真实反映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新貌。5枚邮票分别把炼焦、炼铁、炼钢、轧钢、装运成品场面,铁水奔流的壮丽景观,工人紧张而有序的劳动身影尽入方寸,现场气氛强烈,观者宛入其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评)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