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辅文 工程力学课程概论 §1 工程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 §2 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模型 2-1 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 2-2 工程力学的两种分析模型 §3 工程力学的分析方法 3-1 工程力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3-2 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 3-3 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一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力和力矩 1-1-1 力的概念 1-1-2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运动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1-1-3 力对点之矩 1-1-4 力系的概念 1-1-5 合力矩定理 §1-2 力偶及其性质 1-2-1 力偶 1-2-2 力偶的性质 1-2-3 力偶系及其合成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1 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1-3-2 柔性约束 1-3-3 光滑面约束 1-3-4 光滑铰链约束 1-3-5 滚珠轴承与止推轴承 §1-4 平衡的概念 1-4-1 二力平衡与二力构件 1-4-2 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 1-4-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1-5 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1-5-1 受力分析概述 1-5-2 受力图绘制方法应用举例 §1-6 小结与讨论 1-6-1 关于约束与约束力 1-6-2 关于受力分析 1-6-3 关于二力构件 1-6-4 关于静力学中某些原理的适用性 习题 第2章 力系的简化 §2-1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1-1 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2-1-2 等效的概念 2-1-3 简化的概念 §2-2 力系简化的基础——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2-3 平面力系的简化 2-3-1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 2-3-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2-3-3 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2-4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2-5 小结与讨论 2-5-1 关于力的矢量性质的讨论 2-5-2 关于平面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2-5-3 关于实际约束的讨论 习题 第3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3-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2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3-1-3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3-2 简单的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3-2-1 力对轴之矩 3-2-2 空间力系的简化 3-2-3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3-3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3-3-1 刚体系统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3-3-2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特点与解法 §3-4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3-4-1 滑动摩擦定律 3-4-2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3-5 小结与讨论 3-5-1 关于坐标系和力矩中心的选择 3-5-2 关于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3-5-3 关于求解刚体系统平衡问题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5-4 摩擦角与自锁的概念 习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4-1 关于材料的基本假定 4-1-1 均匀连续性假定 4-1-2 各向同性假定 4-1-3 小变形假定 §4-2 弹性杆件的外力与内力 4-2-1 外力 4-2-2 内力与内力分量 4-2-3 截面法 §4-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4-4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4-4-1 正应力与剪应力定义 4-4-2 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4-5 正应变与剪应变 §4-6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4-7 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 4-7-1 拉伸或压缩 4-7-2 剪切 4-7-3 扭转 4-7-4 平面弯曲 4-7-5 组合受力与变形 §4-8 小结与讨论 4-8-1 关于静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模型 4-8-2 关于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性 习题 第5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5-1 工程中承受拉伸与压缩的杆件 §5-2 轴力与轴力图 §5-3 拉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5-3-1 应力计算 5-3-2 变形计算 §5-4 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5-4-1 强度条件、安全因数与许用应力 5-4-2 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5-4-3 强度计算举例 §5-5 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5-5-1 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5-5-2 韧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5-5-3 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5-5-4 强度失效概念与极限应力 5-5-5 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5-6 小结与讨论 5-6-1 本章的主要结论 5-6-2 关于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条件 *5-6-3 加力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 *5-6-4 应力集中的概念 *5-6-5 拉伸和压缩静不定问题概述 习题 第6章 圆轴扭转 §6-1 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轴及其扭转变形 §6-2 扭矩与扭矩图 6-2-1 外加扭转力偶矩与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 6-2-2 截面法确定圆轴横截面上的扭矩 6-2-3 扭矩的正负号规则 6-2-4 扭矩图 §6-3 剪应力互等定理 §6-4 圆轴扭转时的剪应力分析 6-4-1 平面假定 6-4-2 变形协调方程 6-4-3 弹性范围内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 6-4-4 静力学方程 6-4-5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表达式 §6-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6-5-1 圆轴扭转实验与破坏现象 6-5-2 圆轴扭转强度计算 6-5-3 圆轴扭转刚度计算 §6-6 小结与讨论 6-6-1 圆轴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及其他 6-6-2 矩形截面杆扭转时的剪应力 6-6-3 扭转静不定问题概述 习题 第7章 梁的弯曲(1)——弯曲内力 §7-1 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7-2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7-2-1 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剪力与弯矩 7-2-2 剪力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则 7-2-3 截面法确定指定截面上剪力和弯矩 7-2-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7-3 剪力图和弯矩图 §7-4 小结与讨论 7-4-1 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
7-4-2 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习题 第8章 梁的弯曲(2)——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几何性质 §8-1 为什么要研究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8-2 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8-3 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8-4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8-5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8-6 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与形心主惯性矩 §8-7 小结与讨论 习题 第9章 梁的弯曲(3)——弯曲应力与弯曲强度计算 §9-1 平面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 §9-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9-3 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 9-3-1 计算梁的弯曲正应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9-3-2 纯弯曲正应力可以推广到横向弯曲 §9-4 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9-5 基于弯曲正应力的梁的强度计算 9-5-1 梁的失效判据 9-5-2 梁的弯曲强度条件 9-5-3 梁的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9-6 小结与讨论 9-6-1 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 9-6-2 弯曲剪应力的概念 9-6-3 剪切与挤压假定计算 9-6-4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10章 弯曲刚度 §10-1 弯曲变形与位移的基本概念 10-1-1 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 10-1-2 梁的挠度与转角 10-1-3 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 10-1-4 梁的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 §10-2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0-2-1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10-2-2 积分常数的确定、约束条件与连续条件 §10-3 工程中的叠加法 10-3-1 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情形 10-3-2 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作用的情形 §10-4 简单的静不定梁 §10-5 弯曲刚度计算 10-5-1 弯曲刚度条件 10-5-2 刚度计算举例 §10-6 小结与讨论 10-6-1 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 10-6-2 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 10-6-3 关于求解静不定问题的讨论 10-6-4 关于静不定结构特性的讨论 10-6-5 提高弯曲刚度的途径 习题 第11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11-1 基本概念 11-1-1 什么是应力状态,为什么要研究应力状态 11-1-2 怎样表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11-1-3 怎样建立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11-2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分析 11-2-1 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11-2-2 微元的局部平衡 11-2-3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11-3 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剪应力 11-3-1 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11-3-2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11-3-3 面内最大剪应力与一点处的最大剪应力 *§11-4 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 11-4-1 应力圆方程 11-4-2 应力圆的画法 11-4-3 应力圆的应用 §11-5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变能密度 11-5-1 广义胡克定律 11-5-2 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11-5-3 总应变能密度 11-5-4 体积改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11-6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11-6-1 第一强度理论 *11-6-2 第二强度理论 11-6-3 第三强度理论 11-6-4 第四强度理论 §11-7 小结与讨论 11-7-1 关于应力状态的几点重要结论 11-7-2 平衡方法是分析应力状态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11-7-3 关于应力状态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11-7-4 正确应用广义胡克定律 11-7-5 应用强度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习题 第12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12-1 斜弯曲 12-1-1 产生斜弯曲的加载条件 12-1-2 叠加法确定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2-1-3 最大正应力与强度条件 §12-2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2-3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12-3-1 计算简图 12-3-2 危险点及其应力状态 12-3-3 强度条件与设计公式 §12-4 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简述 §12-5 小结与讨论 12-5-1 关于中性轴的讨论 12-5-2 关于强度计算的全过程 习题 第13章 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13-1 压杆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3-1-1 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13-1-2 临界状态与临界载荷 13-1-3 三种类型压杆的不同临界状态 §13-2 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临界力 13-2-1 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 13-2-2 其他刚性支承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通用公式 §13-3 长细比的概念 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 13-3-1 长细比的定义与概念 13-3-2 三类不同压杆的区分 13-3-3 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 13-3-4 临界应力总图与λp、λs的确定 §13-4 压杆稳定性计算 13-4-1 压杆稳定性计算内容 13-4-2 安全因素法与稳定性安全条件 13-4-3 压杆稳定性计算过程 §13-5 压杆稳定性计算示例 §13-6 小结与讨论 13-6-1 稳定性计算的重要性 13-6-2 影响压杆承载能力的因素 13-6-3 提高压杆承载能力的主要途径 13-6-4 稳定性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习题 第14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 §14-1 等加速直线运动时构件上的惯性力与动应力 §14-2 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14-3 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计算 14-3-1 冲击载荷概述 14-3-2 冲击的两种主要模式 14-3-3 计算冲击载荷的基本假定 14-3-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4-3-5 冲击动荷因数 §14-4 疲劳强度简述 14-4-1 承受交变应力的火车车轴 14-4-2 交变应力的名词和术语 14-4-3 疲劳破坏特征 §14-5 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14-6 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14-6-1 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14-6-2 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 14-6-3 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 §14-7 基于无限寿命设计方法的疲劳强度设计 14-7-1 构件寿命的概念 14-7-2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安全因数法 14-7-3 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安全因数 14-7-4 等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 §14-8 小结与讨论 14-8-1 不同情形下动荷系数具有不同的形式 14-8-2 运动物体突然制动或刹车时的动载荷与动应力 14-8-3 减小冲击力的有效措施 14-8-4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习题 附录A 型钢规格表 附录B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主编简介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该书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篇。静力学篇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静力学平衡问题;材料力学篇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圆轴扭转、梁的弯曲(1)——弯曲内力、梁的弯曲(2)——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几何性质、梁的弯曲(3)——弯曲应力与弯曲强度设计、弯曲刚度、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性问题、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3版)》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2年制订的《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广大读者的意见,第3版在内容与体系方面作了如下调整:
1.将第7章——弯曲强度改为三章,分别是:第7章梁的弯曲(1)——弯曲内力、第8章梁的弯曲(2)——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几何性质、第9章梁的弯曲(3)——弯曲应力与弯曲强度计算。
2.将各章的“结论与讨论”一节都改为“小结与讨论”。
3.在第3章空间力系的简化问题中补充了力螺旋的简单概念,对刚体系统静定与静不定做了定义。
4.在“圆轴扭转”一章的“小结与讨论”中增加了一小节——圆轴扭转静不定问题概述。
5.更换了一批图形和图片,同时新增了一些反映工程实际的图片和照片。
6.为与国际上同类图书的图形表达方式接轨,新版更新了全部支座的表达形式。
7.对原有习题的类型加以改革,新增了一批填空题和选择题。
该教材自第3版起,以后各版的署名顺序由原来的“范钦珊、唐静静编著”变更为“唐静静、范钦珊编著”。署名变更后,相关教材的出版事宜均由唐静静负责全权处理,相关成果归属于唐静静所在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6月22日,《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3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工作人员 |
策划编辑 |
责任编辑 |
封面设计 |
版式设计 |
插图绘制 |
责任校对 |
责任印制 |
---|---|---|---|---|---|---|
黄强 |
黄强 |
张楠 |
马敬茹 |
杜晓丹 |
殷然 |
刘思涵 |
在课本后面的附录后有答案
通常在学校图书馆里书架上都有!过来人...
这两门课都是典型的公式固定,题目变化无穷的科目,都不算容易。需要多做习题才行。水力学好像只有水利等个别专业才会考,而材料力学对于固体力学,航天航空类,材料类,机械类,土木建筑等都需要考,是大部分工科专...
课程资源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3版)》有配套的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主要包含教材中一些工程实例的视频。
课程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内容提供者 |
---|---|---|---|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3版)”数字课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7年2月 |
唐静静、范钦珊 |
反映了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新成果、新经验。
章节篇幅适中,既可以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又便于教学安排。
习题类型多样,包含计算题、选择题和填空题。
唐静静,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
范钦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伟长讲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2100433B
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二版答案
(a) (b) 习题 1-1 图 (a) (b) 习题 1-2图 F DRF A C B D AxF AyF (a-1) AyF F BCA AxF 'F C (a-2) C D CF DRF (a-3) AxF DRF F A C B D AyF (b-1) 1-1 图 a、b 所示, Ox1y1与 Ox2y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试将同一方 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 解和投影,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解:(a),图( c): 11 sincos jiF FF 分力: 11 cos iF Fx , 11 sin jF Fy 投影: cos1 FFx , sin1 FFy 讨论: =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b),图( d): 分力: 22 )tansincos( iF FFx , 22 sin sin jF F y 投影: cos2 FF
工程力学第3章静力学平衡问题答案
1 第 3 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3-1 图 a、b、c 所示结构中的折杆 AB 以 3 种不同的方式支承。假设 3 种情形下,作 用在折杆 AB 上的力偶的位置和方向都相同, 力偶矩数值均为 M。试求 3 种情形下支承处的 约束力。 习题 3-1 图 F B B M A M FA A F A B F B 习题 3-1a 解图 习题 3-1b 解图 D B F 45D B F DM A F A FB D M F BD F D A F A 习题 3-1c 解 1 图 习题 3-1c 解 2 图) 解:由习题 3-1a 解图 M F A = FB = 2l 由习题 3-1b 解图 M F A = FB = l 将习题 3-1c 解 1 图改画成习题 3-1c 解 2 图,则 M F A = FBD = l 2 ∴ FB M= FBD = l , F D
目录
第3 版前言
第2 版前言
第1 版前言
工程力学课程总论
0. 1 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
作用 1
0. 2 工程力学的研究模型 5
0. 3 工程力学课程的分析方法 5
第1 篇 工程静力学
第1 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 8
1. 1 力和力矩 8
1. 1. 1 力的概念 8
1. 1. 2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
可传性 9
1. 1. 3 力对点之矩 9
1. 1. 4 力系的概念 11
1. 1. 5 合力矩定理 11
1. 2 力偶及其性质 12
1. 2. 1 力偶 12
1. 2. 2 力偶的性质 13
1. 2. 3 力偶系及其合成 13
1. 3 约束与约束力 14
1. 3. 1 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14
1. 3. 2 柔性约束 14
1. 3. 3 光滑刚性面约束 15
1. 3. 4 光滑铰链约束 15
1. 3. 5 滑动轴承与推力轴承 17
1. 4 平衡的概念 17
1. 4. 1 二力平衡与二力构件 17
1. 4. 2 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 19
1. 4. 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19
1. 5 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19
1. 5. 1 受力分析概述 19
1. 5. 2 受力图绘制方法应用举例 20
1. 6 结论与讨论 22
1. 6. 1 关于约束与约束力 22
1. 6. 2 关于受力分析 22
1. 6. 3 关于二力构件 23
1. 6. 4 关于工程静力学中某些原理的
适用性 23
习题 24
第2 章 力系的简化 27
2. 1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7
2. 1. 1 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27
2. 1. 2 力系等效的概念 27
2. 1. 3 力系简化的概念 28
2. 2 力系简化的基础———力向一点平移
定理 28
2. 3 平面力系的简化 29
2. 3. 1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
简化结果 29
2. 3. 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29
2. 3. 3 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30
2. 4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32
2. 5 结论与讨论 33
2. 5. 1 关于力的矢量性质的讨论 33
2. 5. 2 关于平面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33
2. 5. 3 关于实际约束的讨论 33
习题 33
第3 章 工程构件的静力学平衡问题 36
3. 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6
3. 1. 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
方程 36
3. 1. 2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
形式 40
3. 2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42
3. 2. 1 刚体自由度的概念 42
3. 2. 2 刚体系统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 43
3. 2. 3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特点与
解法 44
3. 3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7
3. 3. 1 滑动摩擦定律 48
3. 3. 2 考虑摩擦时构件的平衡问题 49
3. 4 结论与讨论 51
3. 4. 1 关于坐标系和力矩中心的选择 51
3. 4. 2 关于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51
3. 4. 3 关于求解刚体系统平衡问题时
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52
3. 4. 4 摩擦角与自锁的概念 53
3. 4. 5 空间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简述 55
习题 56
第2 篇 材料力学
第4 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61
4. 1 关于材料的基本假定 61
4. 1. 1 均匀连续性假定 61
4. 1. 2 各向同性假定 62
4. 1. 3 小变形假定 62
4. 2 弹性杆件的外力与内力 62
4. 2. 1 外力 62
4. 2. 2 内力 62
4. 2. 3 截面法 内力分量 63
4. 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64
4. 4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65
4. 4. 1 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定义 65
4. 4. 2 正应力"para" label-module="para">
关系 65
4. 5 正应变与切应变 66
4. 6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67
4. 7 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 67
4. 7. 1 拉伸或压缩 67
4. 7. 2 剪切 67
4. 7. 3 扭转 67
4. 7. 4 平面弯曲 68
4. 7. 5 组合受力与变形 68
4. 8 结论与讨论 69
4. 8. 1 关于工程静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
模型 69
4. 8. 2 关于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69
4. 8. 3 关于工程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
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性 69
习题 69
第5 章 杆件的内力图 71
5. 1 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71
5. 1. 1 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的概念 71
5. 1. 2 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外力的
相依关系 71
5. 1. 3 控制面 72
5. 1. 4 杆件内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72
5. 1. 5 截面法确定指定横截面上的内力
分量 72
5. 2 轴力图与扭矩图 73
5. 2. 1 轴力图 73
5. 2. 2 扭矩图 75
5. 3 剪力图与弯矩图 76
5. 3. 1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76
5. 3. 2 载荷集度"para" label-module="para">
微分关系 78
5. 3. 3 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绘制 79
5. 4 结论与讨论 82
5. 4. 1 几点重要结论 82
5. 4. 2 正确应用力系简化方法确定控制
面上的内力分量 83
"para" label-module="para">
微分关系的证明 83
习题 84
第6 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
强度设计 86
6. 1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86
6. 1. 1 应力计算 86
6. 1. 2 变形计算 87
6. 2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强度设计 92
6. 2. 1 强度设计准则"para" label-module="para">
应力 92
6. 2. 2 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93
6. 2. 3 强度设计准则应用举例 93
6. 3 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95
6. 3. 1 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95
6. 3. 2 韧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96
6. 3. 3 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97
6. 3. 4 强度失效概念与失效应力 97
6. 3. 5 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98
6. 4 结论与讨论 99
6. 4. 1 本章的主要结论 99
6. 4. 2 关于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
条件 99
"para" label-module="para">
分布 100
"para" label-module="para">
"para" label-module="para">
习题 103
第7 章 梁的强度问题 106
7. 1 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106
7. 2 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
性质 107
7. 2. 1 静矩"para" label-module="para">
7. 2. 2 惯性矩"para" label-module="para">
惯性半径 109
7. 2. 3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110
7. 2. 4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111
7. 2. 5 主轴与形心主轴"para" label-module="para">
形心主惯性矩 111
7. 3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13
7. 3. 1 平面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 113
7. 3. 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
分析 114
7. 3. 3 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
推广 117
7. 4 平面弯曲曲率与正应力公式应用
举例 118
7. 5 梁的强度计算 121
7. 5. 1 梁的失效判据 121
7. 5. 2 梁的弯曲强度计算准则 121
7. 5. 3 梁的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122
7. 6 斜弯曲 126
7. 7 弯矩与轴力同时作用时横截面上的
正应力 128
7. 8 结论与讨论 131
7. 8. 1 关于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
条件 131
7. 8. 2 弯曲切应力的概念 131
7. 8. 3 关于截面的惯性矩 132
7. 8. 4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132
习题 134
第8 章 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139
8. 1 基本概念 139
8. 1. 1 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 139
8. 1. 2 梁的挠度与转角 140
8. 1. 3 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 140
8. 1. 4 梁的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 141
8. 2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42
8. 2. 1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142
8. 2. 2 积分常数的确定 约束条件与连续
条件 143
8. 3 工程中的叠加法 145
8. 3. 1 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
情形 145
8. 3. 2 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
作用的情形 147
8. 4 简单的超静定梁 148
8. 4. 1 求解超静定梁的基本方法 148
8. 4. 2 几种简单的超静定问题示例 148
8. 5 梁的刚度设计 149
8. 5. 1 刚度设计准则 149
8. 5. 2 刚度设计举例 150
8. 6 结论与讨论 152
8. 6. 1 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 152
8. 6. 2 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 152
"para" label-module="para">
8. 6. 4 关于求解超静定结构特性的
讨论 153
8. 6. 5 提高刚度的途径 154
习题 156
第9 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
强度刚度设计 159
9. 1 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轴及其扭转
变形 159
9. 2 切应力互等定理 159
9. 3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160
9. 3. 1 变形协调方程 161
9. 3. 2 弹性范围内的切应力-切应变
关系 161
9. 3. 3 静力学方程 161
9. 3. 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表达式 162
9. 4 承受扭转时圆轴的强度设计与刚度
设计 165
9. 4. 1 扭转试验与扭转破坏现象 165
9. 4. 2 扭转强度设计 166
9. 4. 3 抗扭刚度设计 168
9. 5 结论与讨论 169
9. 5. 1 关于圆轴强度与刚度设计 169
9. 5. 2 矩形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 169
习题 171
第10 章 复杂受力时构件的强度
设计 174
10. 1 基本概念 174
10. 1. 1 什么是应力状态, 为什么要研究
应力状态 174
10. 1. 2 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175
10. 1. 3 建立复杂受力时失效判据的
思路与方法 175
10. 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任意方向面
上应力的确定 176
10. 2. 1 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
约定 176
10. 2. 2 微元的局部平衡方程 177
10. 2. 3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
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177
10. 3 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切
应力 178
10. 3. 1 主平面"para" label-module="para">
10. 3. 2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179
10. 3. 3 面内最大切应力与一点的最大
切应力 179
10. 4 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 183
10. 4. 1 应力圆方程 183
10. 4. 2 应力圆的画法 183
10. 4. 3 应力圆的应用 184
10. 5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变
能密度 186
10. 5. 1 广义胡克定律 186
10. 5. 2 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
的关系 187
10. 5. 3 总应变能密度 188
10. 5. 4 体积改变能密度与畸变能
密度 188
10. 6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 189
10. 6. 1 最大拉应力准则 189
"para" label-module="para">
10. 6. 3 最大切应力准则 191
10. 6. 4 畸变能密度准则 191
10. 7 圆轴承受弯曲与扭转共同作用时的
强度计算 193
10. 7. 1 计算简图 193
10. 7.2100433B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5版)》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以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三个分册,是在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5版)》初版于1979年,前四版选材恰当,侧重基础部分,内容精炼,深广度适当,难易适度,适应多层次教学要求。第5版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有关理论和概念的研讨及对典型例题的剖析,并增加了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读者可扫描书上的二维码观看,或者登录配套的网站学习。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5版)》静力学分册共六章,内容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力矩、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摩擦,空间力系、重心。材料力学分册共十章,内容包括: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静不定梁,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压杆的稳定,材料的力学性能等。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册共十一章,内容包括: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动静法,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振动,虚位移法。
《工程力学(静力学)(第5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能源动力、地矿、仪器仪表、轻工纺织、食品化工、环境及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独立学院、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工程力学课程的理论和应用,讲解透彻、习题丰富。本书分为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部分,静力学部分包括一般原理,力矢量,力系的合成,刚体的平衡,结构分析,重心、形心与惯性矩;材料力学部分包括应力与应变,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载荷,扭转,弯曲,横向剪切,组合受力,应力变换和应变变换,梁与轴的设计,梁与轴的位移,压杆稳定。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力学教学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