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吸收并借鉴了能值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工程生态”的视角出发,立足于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将能值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引入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提出了工程项目生态系统和“工程生态学”概念,探讨了工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创新了工程项目评价方法体系,提出了工程项目生态评价理论,并进行了零能耗建筑、宁沪高速公路和三峡工程进行了案例实证。本书为我国大型工程项目的科学评价与决策提供了一个量化的理论、方法体系,有助于合理度量大型工程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从而防止工程决策的主观随意性,促进大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红 著
出版时间: 2016-05-01
上架日期: 201605
征订号:28725
版次:第一版
页数:284
装帧:平膜勒口
开本:小16开
印张:18.250
ISBN:978-7-112-19457-5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工程项目生态系统概念与原理
第3章 大型公共工程共生理论分析
第4章 工程项目生态评价方法
第5章 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第二篇 能值方法工程案例
第6章 零能耗建筑能值分析
第7章 房地产业能值分析
第8章 三峡工程能值分析
第三篇 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9章 大型公共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第10章 大型公共工程贡献能力指标体系
第11章 大型公共工程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第12章 沪宁高速工程可持续能力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2100433B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
项目管理服务(PM)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
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控制,目的是提高质量。一、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6 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二、在欧美等国家,施工项目成本...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在阐述电力工程项目后评价程序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框架:管理后评价,运营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并提出了用过程网络的思想来进行管理后评价的方法。在经济评价中,运用了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随着建设监理制的推行, 目前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大部分都实行了监理。 在工程质量、 投资、 进度三大控制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在进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监理过程中进 度失控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主主要原因大致包括: 1、业主方面的原因: (1)对工程项目工期要求过紧,不能正确合理地给出一个要求工期。 (2)招投标过程中未摆正投标标价与工期关系,没有充分考虑工期缩短将对工程造价 的影响,导致标价压低了,使 进度控制 目标难以实现。 2、监理方面的原因: (1)监理人员在工程 质量控制 上起很大作用,而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一般认为主要 依靠施工单位的自身努力, 呈被动控制状态。 但理论和实践证明进度控制必须而且可以采用 预控。 (2)直正采用计算机来进行进度控制不多,因此,就不能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做到始 终抓住关键工序, 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动态控制,
土地生态评价是对各种土地生态类型的发展状况、适宜性、环境影响、服务功能和价值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过程。主要指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土地单元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土地环境对某些作物的生态要求及其生产力的综合评价。土地生态评价的形式有三种:
① 大区域的土地生态评价,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的用于区域土地生产潜力评级的农业生态区法;
② 一个具体区域的某具体土地利用类型的某些关键性的土地生态因素的评价,如某城市的地形、水文、气候,某农田的土壤、水文,某草原区的光温、鼠害等,评价这些因素在其土地利用类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生态效应;
③ 某一土地点位的土地生态评价,如前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就开始了以土壤点位质量为基础的生态土壤指数的研究。它是遵照土地生态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并将实地野外观测与区域实验观测资料统计相结合建立模拟性的生态土壤指数(ESI)方程而进行计算。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主要包括:1、生态安全评价;2、生态风险评价;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4、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指数评价法从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统计值与评价标准之比作为分指数,然后通过数学综合作为环境质量评定尺度。近几十年来,这一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早期国外应用的指数法有美国的NWF 环境质量指数和加拿大的“总环境质量指数”(EQI) 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综合指数法,应用此法,可以体现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2006年5月1日起试行。
技术规范规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值范围0~100。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
EI=0.25×生物丰度指数 0.2×植被覆盖指数 0.2×水网密度指数 0.2×土地退化指数 0.15×环境质量指数
2015年国家环保部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做出修改,重新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计算方法修改为EI=0.35×生物丰度指数 0.25×植被覆盖指数 0.15×水网密度指数 0.15×(100-土地退化指数) 0.10×(100-污染负荷指数) 环境限制指数
综合评价法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此法的具体应用是层次分析法(AHP 法)。它是模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过程,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很多,姚建、朱晓华等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
另外还有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等。目前,关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国内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马荣华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及 GIS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要方法,进行了海南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分析研究。另外,加拿大建立了生态监测与评估网络。通过此网络对生态变化进行了长期监测并依据监测的数据对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水纯净度的影响,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