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5个科研平台,其中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
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区域性土木工程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其他科研平台: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勘察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所、交通科技研究所、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20余项。成果应用于“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绿色建材开发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创造经济效益40余亿元。
2021年,学院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9项,直接经费354万元。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裂土在多雨炎热环境下的工程性状与灾变机理 |
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 |
工程结构安全分析的新型数值理论及方法 |
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
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的声发射检测及加固技术 |
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
桂林市岩溶塌陷危险性研究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岩溶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房屋建筑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岩土体预应力锚索施工控制及其配套锚索关键技术 |
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 |
重金属侵入下岩土的工程特性及治理技术 |
广西科学技术二等奖 |
预应力锚索预应力损失机理及其控制补偿与监测技术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 |
混凝土掺合料绿色制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集成应用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设有7个专业教研室,2个基础教研室,开设土木工程(分为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4个方向)、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和建筑学4个本科专业。
专业教研室:岩土工程教研室、工民建教研室、道路桥梁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地下工程教研室、城乡规划教研室、建筑学教研室
基础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工程图学教研室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教职工总数16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61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广西“八桂学者”、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广西特聘专家、广西高校“百人计划”学者等10余人;聘请了李秋胜、韦昌富等多位学者担任特聘和客座教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韦昌富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韦昌富
广西高校“百人计划学者”:钱凯
广西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培养对象:张研
广西区级教学团队: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广西优质专业1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西区级精品课程2门,土木工程、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设有建筑工程检测与实验中心、力学实验室中心、建筑与规划设计实验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
广西优质专业:土木工程
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检测与实验教学中心
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广西区级精品课程 |
岩土工程勘察、道路工程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00多项。 获得了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成果名称 |
奖项 |
---|---|
“需求导向、深度融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培养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 |
2012年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2012年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
基于集群建设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2012年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
科研和实践双驱动,土木工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
2017年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
“大工程”背景下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跨学科教学体系构建 |
2017年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
项目引领,兴趣驱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
2017年广西教学成果三等奖 |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2个广西重点学科,1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西一流建设学科(培育)。
学位授予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岩土工程灾害防治、土木工程材料
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地质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重点学科
广西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土木工程
广西一流建设学科(培育):土木工程
1983年,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成立,后更名为桂林工学院建设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
1988年,工程地质学科专业开始招生本科学生。
2005年,城乡规划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11月,土木工程学科获“十一五”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实验机构,并被确立为“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
2009年,更名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1年,获批城乡规划一级学科。
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
2015年6月,学院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年,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
手机上下载超级课程表,选好学校,输入学号和密码就可以查询课程表了
我是兰理工的研究生。结构工程方向。以下仅为个人见解和看法,欢迎交流! 1、2:道路桥梁,兰交大很好,近几年发展很快。 兰理工结构王牌远好于甘肃任何一所学校,西北地区屈指可数,防灾方面做的也比交大好些,...
桂林理工大学原来就是本科,只是刚更名为大学而已,要说那个专业比较好,还是地质类的,都在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也就是更名后的地球科学学院。 【学校概况】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理工大学座落在山水甲天下的国际风景...
截至2021年3月,学院与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筑科学研究院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协同育人、技术研发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院徽
学院遵循“桂工精神”,励精图治,加强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为学校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因此,学院的标识应充分体现这一特色。
1、圆形标志设计代表全面、整体、综合、团结。
2、色彩采用了蓝色渐变,它象征着一种清新、明晰、合乎逻辑的态度,体现理智的色彩。
3、标志简明易懂,设计庄重大方、主题鲜明。主要部分以“土”字为设计元素演变为建筑造型,在视觉上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感觉,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文化活动
根据2021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组织开展“中国梦、路桥梦”讲座,举办“土建砼话”建筑知识技能竞赛、广播体操比赛。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曾榕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张树光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唐丽华 |
院长 |
钱凯、余文成、虞爱平、邓春凤 |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正>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目前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学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学科博士授予点和力学学科硕士授予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3人。在校本科生达1285人,博士生57人,硕士生274人。学院拥有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沥青混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院办主任:江汉强
教学秘书:耿琳琳
行政秘书:袁婷
院党委副书记:邓洁琼
团委书记:罗义淞
学生辅导员:韩波 刘金良 刘颖洁
1、自动化教研室:李海侠(主任)马文铭(兼) 高守行 孙旋 杨桂华 徐箭雨
2、机械工程教研室:代宣军(主任) 孙宝福 孙金荣 谢永智
3、电工理论教研室:张群英(主任) 张玉 职燕
1、自动化专业实验室:马文铭(主任) 李明涛 覃彦之 周轶旻
2、电工电子实验室:张瑞芳(主任) 杨辉 高守行(兼)
3、金工实习实验中心:邹自明(主任) 杨小城 潘世平 贲维锋
4、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李先瑄(副主任) 2100433B
院党委书记 |
白晓红 |
副书记 |
袁毅刚 |
委员 |
白晓红、陆凤华、雷宏刚、李宏、朱向东 |
院长 |
雷宏刚 |
副院长 |
陆凤华、朱向东 |
党政办 |
主任:赵庆生 |
建筑系 |
主任:朱向东 |
科教办 |
主任:孙建中 |
副主任:孟聪龄 |
|
学工办 |
负责:张亚东 |
土木工程系 |
副主任:张泽平(主持) |
团委 |
书记:马丽莉 |
副主任:李铁英 |
|
工会 |
主席:李宏 |
实验中心 |
主任:陆凤华(兼) |
副主席:张亚东 |
党委书记介绍
院党委书记白晓红,留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英国完成博士后研究,于1993年回国。是山西省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兼职《岩土工程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编委,国际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协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参加了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修订工作。其科研成果之一的复合地基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节省资金数千万余元。近年来在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ISTP收录20余篇,引用7篇次,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余名。
原院党委书记
院党委书记范智,多年从事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作风朴实,认真负责。注重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过程中,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品格、言行习惯和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注重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同步提高,鼓励和扶持中青年骨干教师业务的个性化发展,顾全大局,整体把握教师队伍和青年学生政治思想的先进性,以保证教书育人的大方向。
张雄 副教授 党委书记 全面负责学院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
邓洁琼(女) 讲师 党委副书记 分管学生及党建工作。
刘电霆 教授 副院长(主持工作),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
刘羽 教授 副院长 分管实验和研究生工作;
陈静(女) 副教授 副院长 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
邹自明 高级实验师 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