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高速风洞试验原理与基础1
1.1风洞试验基础1
1.1.1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2
1.1.2热力学基础知识18
1.1.3空气动力学基本关系式21
1.1.4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23
1.2风洞试验原理26
1.2.1相似理论26
1.2.2相对性原理27
1.2.3高速风洞试验相似准则27
1.3坐标轴系32
1.3.1风洞试验常用坐标轴系32
1.3.2机体坐标轴系32
1.3.3气流坐标轴系33
1.3.4半机体坐标轴系34
1.3.5风洞坐标轴系34
1.3.6天平坐标轴系34
1.3.7坐标轴系转换35
1.4风洞设备概况35
1.4.1高速风洞发展概述35
1.4.2高速风洞的类型41
1.4.3高速风洞的构成44
1.4.4高速风洞动力系统47
1.4.5高速风洞控制系统47
1.4.6高速风洞测量系统49
参考文献52
第2章高速风洞流场校测与测力试验53
2.1高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53
2.2高速风洞流场校测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58
2.2.1速度场校测58
2.2.2方向场校测方法60
2.2.3跨声速试验段透气壁削波特性测量60
2.2.4洞壁边界层测量61
2.2.5噪声测量62
2.2.6湍流度测量63
2.2.7气流不稳定度测定64
2.3流场品质主要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64
2.3.1影响流场均匀性主要因素与提高方法64
2.3.2影响气流湍流度主要因素与减小湍流度的方法65
2.3.3影响气流噪声主要因素与降噪措施66
2.3.4流场校测时对风洞参数的调整66
2.4高速风洞试验设计67
2.4.1概述67
2.4.2模型外形模拟67
2.4.3模型缩比及模型在风洞中的位置67
2.4.4模型强度与刚度68
2.4.5测力试验模型的结构与连接形式70
2.4.6模型支撑系统74
2.4.7高速风洞尾支撑测力试验75
2.4.8条带悬挂测力试验77
2.4.9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方法77
参考文献78
第3章风洞试验精准度与基准试验数据80
3.1风洞试验误差80
3.1.1误差定义及其分类80
3.1.2误差传递函数及误差分配82
3.1.3风洞试验误差主要来源83
3.1.4风洞试验不确定度84
3.2风洞试验精度与影响因素84
3.2.1风洞试验精度基本要求84
3.2.2天平测量精度影响85
3.2.3迎角测控精度影响86
3.2.4马赫数控制精度影响86
3.2.5模型振动对精度影响86
3.3风洞试验准度及影响因素87
3.3.1风洞试验准度基本要求87
3.3.2模型尺度及模型加工质量88
3.3.3测试仪器系统误差88
3.3.4风洞试验准度影响因素89
3.4提高风洞试验数据精准度的方法89
3.4.1提高试验模拟参数90
3.4.2支撑系统优化90
3.4.3提高流场参数控制水平91
3.4.4提高模型姿态角测控水平91
3.4.5提高模型加工及装配质量92
3.4.6建立质量控制作业规范93
3.4.7建立标模试验体系93
3.4.8建立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方法95
3.5风洞试验基准数据95
3.5.1风洞原始数据处理96
3.5.2气流偏角影响修正98
3.5.3浮阻影响修正98
参考文献99
第4章洞壁干扰试验与修正方法100
4.1概述100
4.2风洞壁形式及其对试验数据的影响101
4.2.1低速实壁和开口边界101
4.2.2跨声速风洞透气壁的作用和发展102
4.2.3透气壁参数对试验数据的影响106
4.3常规试验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107
4.3.1洞壁干扰的主要概念107
4.3.2经典映像法110
4.3.3涡格法114
4.3.4壁压信息法115
4.3.5非线性修正方法119
4.3.6主要试验机构采用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119
4.3.7典型的洞壁干扰修正结果124
4.4洞壁边界条件的分析与测量127
4.4.1通用的均匀边界条件127
4.4.2确定洞壁透气参数的方法131
4.4.3透气流动的直接测量135
4.5几类特种试验的洞壁干扰问题138
4.5.1二元翼型试验138
4.5.2半模型试验141
4.5.3非定常试验146
4.5.4V/STOL试验148
4.6自适应壁技术151
参考文献155
第5章支撑干扰试验与修正方法159
5.1支撑干扰概述159
5.1.1模型构型与支撑干扰159
5.1.2试验马赫数与支撑干扰161
5.2支撑方式与干扰特点162
5.2.1尾支撑162
5.2.2叶片(腹)支撑166
5.2.3双支撑169
5.2.4侧壁支撑170
5.2.5条带/张线支撑171
5.2.6四种支撑方式综合对比173
5.2.7磁悬浮支撑174
5.3支撑干扰试验方法176
5.3.1两步法和三步法176
5.3.2影响尾支撑干扰试验结果的因素178
5.3.3支撑干扰试验数据可靠性分析181
5.4数值模拟方法183
5.4.1面元法183
5.4.2求解基于雷诺平均的N-S方程184
5.5工程估算方法189
5.6典型支撑干扰结果191
参考文献196
第6章模型变形影响试验与修正198
6.1VMD光学测量199
6.1.1VMD测量原理简述199
6.1.2VMD测量结果校核200
6.1.3超临界机翼上反变形量200
6.1.4超临界机翼扭转变形量202
6.2模型网格处理203
6.2.1网格变形方法203
6.2.2网格变形结果206
6.3弹性变形影响修正206
6.3.1变形影响量校核206
6.3.2变形影响修正量209
6.4典型宽体客机试验模型变形影响212
参考文献215
第7章雷诺数效应与修正方法217
7.1雷诺数效应物理本质及分类217
7.2风洞试验变雷诺数模拟技术途径219
7.3伪雷诺数效应影响因素220
7.3.1支撑干扰特性变化220
7.3.2洞壁干扰特性变化222
7.3.3流场特性变化222
7.3.4试验模型变形影响223
7.4雷诺数效应修正223
7.4.1基于相似参数的激波诱导分离雷诺数外插技术223
7.4.2基于FL-26风洞的雷诺数影响试验修正229
7.4.3基于CFD和EFD相关性的雷诺数影响预测232
7.4.4几种雷诺数影响预测方法的讨论235
7.5雷诺数影响预测方法应用236
7.5.1CFD和EFD结果相关性236
7.5.2雷诺数影响分析238
7.5.3高雷诺数空气动力特性预测241
参考文献243
第8章静气动弹性试验与修正方法244
8.1静气动弹性问题概述244
8.2静气动弹性试验相似准则247
8.2.1结构动力学相似准则247
8.2.2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相似准则250
8.3静气动弹性模型设计251
8.3.1模型设计流程251
8.3.2模型比例尺计算及设计难点分析252
8.3.3模型结构布局设计253
8.3.4模型结构刚度/尺寸优化设计255
8.4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257
8.4.1静气动弹性半模测力试验技术258
8.4.2静气动弹性试验模型变形视频测量技术260
8.4.3静气动弹性试验模型防护技术262
8.5静气动弹性影响修正263
8.5.1K值法与增量法的定义及对比分析264
8.5.2基于气动力静导数/系数的修正分析265
8.5.3静气动弹性影响修正方法267
参考文献268
第9章动力模拟试验与修正方法270
9.1动力影响问题270
9.2动力影响模拟试验技术271
9.2.1通气测力试验技术271
9.2.2喷流试验技术276
9.2.3带动力模拟试验技术283
9.3典型动力影响试验结果287
9.3.1通气模型典型试验结果与分析287
9.3.2典型喷流试验与结果291
9.3.3运输类飞机动力影响试验结果297
参考文献297
第10章风洞试验数据与飞行相关性分析298
10.1气动—推进系统划分体系298
10.1.1划分原则298
10.1.2推力修正体系300
10.1.3气动数据修正体系304
10.2小展弦比飞机风洞与飞行试验数据的比较307
10.2.1风洞与飞行的相关状态307
10.2.2小展弦比飞机极曲线相关性307
10.2.3零升阻力系数相关性308
10.2.4平衡升致阻力因子310
10.3某民用运输机风洞试验基准数据修正311
10.3.1基本数据处理312
10.3.2平均气流偏角修正312
10.3.3支撑干扰修正312
10.3.4洞壁干扰修正315
10.3.5模型变形影响修正317
10.3.6浮阻影响修正318
10.3.7风洞试验基准数据319
10.4风洞特种试验数据与飞行试验数据的比较321
10.4.1铰链力矩321
10.4.2减速板空气动力特性321
10.4.3进气道性能322
10.4.4外挂物空气动力特性323
10.4.5抖振边界325
参考文献326
第11章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技术发展趋势328
11.1高保真度物理模拟的风洞试验技术328
11.1.1低温高雷诺数试验技术328
11.1.2磁悬浮天平技术330
11.1.3精细化洞壁干扰修正技术330
11.2风洞试验与CFD一体化技术331
11.2.1基于CFD风洞数据修正技术331
11.2.2基于风洞数据的CFD改进技术331
11.2.3数字/模拟混合风洞技术335
11.3数据库和智能系统技术336
11.3.1数据库技术336
11.3.2智能系统336
参考文献337" 2100433B
本书介绍了风洞试验基础与原理,包括风洞试验数据精准度概念和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高速风洞试验的基本数据处理、洞壁干扰、支撑干扰、模型变形、静气动弹性、雷诺数及动力影响等修正技术,列举了部分高速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技术最新应用成果和部分飞行器风洞与飞行试验典型结果对比。本书可供从事高速风洞试验、空气动力学研究、航空航天飞行器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风洞实验尽管有局限性,但有如下四个优点:①能比较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如气流的速度、压力、温度等;②实验在室内进行,受气候条件和时间的影响小,模型和测试仪器的安装、操作、使用比较方便;③实验项目和内容多...
楼主要搞风洞?好事情啊,试验对象是?试验对象体积大小和试验性质是否按照实物1:1比例?决定风洞规模,都与造价直接相关。风洞在我国,主要是在四川绵阳,风洞群,对飞行器,飞机,....不同大小,不同原理(...
现在的规范中很少有根据击数提供承载力的了,多是在工程地质手册里有,根据击数提供承载力时应该要修正吧
高速铁路挡风墙防风特性风洞试验及优化比选
基于列车穿越大风区时其气动力显著增大,可能导致列车脱轨及倾覆等事故,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高度挡风墙下动车组气动特性和触网处风速,分析大风环境下高速铁路挡风墙的防风效果进而比选确定挡风墙结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动车组在平地情况下的升力系数、侧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随侧滑角的增大而增大;当设置2.5 m高挡风墙时,动车组的升力系数、侧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的绝对值均大幅度降低;当挡风墙增高至5.0 m时,对动车组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其防护性能比2.5 m高挡风墙的防护效果差;设置2.5 m高挡风墙对接触线有一定防护效果,5.0 m高挡风墙使得接触线和承力索处的风速均大幅度下降,最小降幅达到55%,说明5.0 m高挡风墙对接触网有更好的防护作用。综合考虑挡风墙对动车组倾覆的安全防护、接触网的防护及其自身加强措施、结构的经济合理性,建议大风区高速铁路挡风墙的合理高度为轨面以上2.5 m。
栅格舵气动与操纵特性高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为研究飞行器单独栅格舵全尺寸模型气动特性,考核、验证舵控系统操纵性能,在FL-24风洞(1.2m×1.2m)开展了专项试验技术研究。首次在国内高速风洞建立了全尺寸栅格舵高速风洞试验平台,主要内容包括:风洞大载荷侧壁支撑装置设计、高速风洞模型保护装置设计、高灵敏度气动测试天平研制、模型风载条件下变形测试系统设计以及动态气动力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等。该项试验技术实现了模型气动与舵控系统以及气动与结构一体化试验验证,为栅格舵尾翼布局飞行器相关专业设计及飞行试验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DB3/T945-2006)》参照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随着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快速增长,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量也随之逐年增多。为适应江苏省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加强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的质量管理,针对江苏省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DB3/T945-2006)》。
微量修整齿廓,使其偏离理论齿廓。齿廓修形包括修缘、修根和挖根等.修缘是对齿顶附近的齿廓修形。通过修缘可以减轻轮齿的冲击振动和噪声,减小动载荷,改善齿面的润滑状态,减缓或防止胶合破坏。修根是对齿根附近的齿廓修形。修根的作用与修缘基本相同,但修根使齿根弯曲强度削弱。采用磨削工艺修形时,为提高工效有时以小齿轮修根代替配对大齿轮修缘。挖根是对轮齿的齿根过渡曲面进行修整。经淬火和渗碳的硬齿面齿轮,在热处理后需要磨齿,为避免齿根部磨削烧伤和保持残余压应力的有利作用,齿根部不应磨削,为此在切制时可进行挖根。此外,通过挖根可增大齿根过渡曲线的曲率半径,以减小齿根圆角处的应力集中。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又称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是GSM演进过程中第一种满足速度这一需求的技术。这是适用于移动用户的数据传输技术,人们只需拨打一个电话便可获得想要的信息。 HSCSD与GSM网中的电路交换数据业务似乎没什么不同,都是通过简单地拨入调制解调器也可接收高速传输的数据,但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速度:HSCSD的速度比标准的GSM网络快5倍,相当于固定电话网络通信中许多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的速度。因此,HSCSD可以看作是向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过渡的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