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半导体器可靠性
本方向从事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物理的研究(各种类型的分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模块)。可靠性被列为四大共性技术之一,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领域。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向:
VLSI/ULSI互连技术及可靠性的研究:随着电路的高密度化、高速化,互连技术已成为VLSI/ULSI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瓶颈。本研究室在此领域处于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
高速微电子器件及MMIC的可靠性研究:主要研究GaAs基和Si/SiGeHBT高速器件、MMIC的可靠性及评价技术。
GaN宽带隙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及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器件及相关的可靠性问题。
半导体热测量,热失效分析和热设计:主要研究各种功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各种热测量技术(nm级区域),热失效分析及热设计,本研究室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地位的研究工作。
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
本方向包括两方面研究内容:电力电子器件与灵巧功率集成电路研究以及微波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微波集成电路研究。分别简介如下:
电力电子器件与灵巧功率集成电路研究的根本用途是进行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它的应用已渗透到通讯、机电一体化等各个领域。本室在从事处于国际前沿地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少具有国际创新思想的新的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新结构的超高速双极功率开关管、新结构超低损耗IGBT、新结构高速集成电路等。
微波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微波集成电路研究是微波通讯、雷达、各种军事电子对抗等微波设备与系统的心脏。本研究室正在从事着具有国际创新结构的新器件及集成电路的研究。
超高速微电子学和高速通信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具有全新物理思想和结构的异质结超高频(高速)器件及超高频(高速)电路,特别是超高频低噪声SiGe/SiHBT、IC和光通讯、移动通讯、高速计算相关的电路和通讯应用系统,具有极重要科学价值和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震作为一种主要的灾害,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抗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资运输的通道,又是震时人员疏散、派遣营救人员的通道,是生死攸关的抗震救灾生命线。随...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系统实现了...
电工和电子技术,是目前产品种类最多,应用范围最广,发展前景最好的领域之一。要想学好电子技术,一是需要自身爱好:有兴趣才有动力,也才能主动、轻松地学习好;二是要有好的启蒙老师或师傅:教你学习方法,教你学...
信息光电子学和光通讯
研究内容:具有全新物理思想和创新性器件结构的高效半导体激光器、高效高亮度发光管和新型中远红外探测器,研究光通讯、光电信号、图象处理,研究光电探测、控制等激光、发光、红外光电子信息技术和应用系统。本方向有项目博士后流动站。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态电子学”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核与支柱。本学科主要研究内容:(1)信息光电子学和光通讯。(2)超高速微电子学和高速通讯技术。(3)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功率集成电路。(4)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物理。(5)现代集成模块与系统集成技术。
现代集成模块与系统集成技术
本方向包含两方面研究内容。其一是研究以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MCM(多芯片组件)为代表的现代集成模块及组件:模块和组件工作原理、设计及制作方法,封装热应力设计,应用与可靠性,系统测试方法和模拟设计;其二是研究半定制ASIC设计和现代系统集成技术。
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研究
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一直是相关人员关心的重点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其可靠性设计研究更显重要,所以需要寻找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保证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笔者介绍了两种保证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方法,以供参考。
电子设备热可靠性设计研究
介绍了热控制设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热控制方法上,详述了元器件布局、热屏蔽、模块自然散热等自然冷却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给出了热分析流程和注意事项,对开展热试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试验方法,最后就如何提高热设计水平给出了一些感悟和建议。
学院拥有六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七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应用化学)及五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应用化学)。以上学科均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在本学科所涉及的主流方向上具有综合优势,并被国内外同行所认可。
学院现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领衔的雄厚科研、教学师资力量,其中教授64人(博士生导师56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5人,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各类毕业生供不应求。
1992年7月在原电子材料工程系基础上成立信息材料工程学院,下设电子材料工程系、磁性工程系、应用化学工程系。2001年11月由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与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下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
学院拥有国家级研究基地2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IC人才培养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教育部隐身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功率器件与智能功率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3个“211工程”建设的研究机构(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基地、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实验室、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4个研究平台(材料与器件制造工艺平台、微细加工平台、电磁性能测试与微结构表征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此外,学院还拥有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的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材料微观分析中心、纳米技术中心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室。以上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覆盖了当前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的主流方向。
物理电子学研究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等物理前沿对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及由此而形成的电子学的新领域和新生长点。本学科重研究在强辐照、低信噪比、高通道密度等极端条件下,处理小时间尺度信号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广泛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不断涵盖新的学科领域,促进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光波与光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纤通信与光纤网等,成为下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