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花岗岩是深成的岩浆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成。其凝结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 3Km 以下。花岗岩岩浆冷凝成岩并隆起成山,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冷凝成岩和深成阶段
花岗岩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到达地壳的一定部位(一般在 3km 以下)而冷凝结晶,形成岩体。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体积要发生收缩,从而在花岗岩体中产生裂隙,即"原生节理"。花岗岩中的原生节理一般有三组,彼此近于垂直,三个方向的节理把岩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近似的立方体、长方体的块体。这些节理裂隙则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部分发育成为断裂构造。
上升到接近地表风化阶段
花岗岩体接近地表,地下水作用增强。在地下水作用下,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长石变成了粘土矿物。这种变化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被原生节理切割成的立方体、长方体的棱角处。久而久之,受原生节理切割而成的立方、长方形的块体,就变成了一个个不太规则的球体,称为"球状风化",形成的球状岩块称之为"石蛋"。
继续上升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并接近剥蚀阶段
在花岗岩石体基础上,各种外动力形成的形态特殊的地貌类型称为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山丘大多具有山挺拔、沟谷深邃、岩石裸露、多球状岩块、多孤形岩壁、多崩块的特征。花岗岩山地丘陵区大多是风景名胜区。
由花岗岩石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
前者主要由具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陡拔,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峰深壑。
后者由穹窿状花岗岩体构成,具红色风化壳,厚10~80米,风化壳剥离后,出露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地势浑圆。
花岗岩地貌的发育深受岩性影响,一方面因块状结构,坚硬致密,抗蚀力强,常形成陡峭高峻的山地;另一方面因风化壳松散偏砂,其下原岩不透水,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水土流失严重;且因节理丰富,产生球状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沿节理活动,逐步形成密集的沟谷与河谷;在节理交错或出现断裂的地方,往往形成若干小型盆地;节理的多少和形式决定山坡的形态,节理密集区,重力崩塌显著,出现垂直崖壁;层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角保持不变,而球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浑圆化。沿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深入岩体内部,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此外,岩体构造对花岗岩地貌也有影响。
三清山地处古地质板块间不安分的碰撞对接带,褶皱和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经过燕山运动、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山岳进一步大幅度抬升,位于岩体顶部的地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掉,岩体逐渐被暴露出地表。山体不断抬升,伴随水力侵蚀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悬殊。再加上三清山的断层、节理及裂隙异常发育,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刷形成了三清山所特有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黄山式花岗岩景观,属于构造侵蚀与冰川侵蚀叠加地质成因。主要是在区域性块状隆升背景上,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所以景区较大,后又受冰川刨蚀,山势俊俏。以大型浑圆状和部分锥状山峰相对较少、且分布稀散,其花岗岩峰林景观规模不大、且残留于岩体的中下部。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而言,黄山式晚于三清山式,早于华山式。
华山式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以高峰陡崖绝壁山体景观为特色,以险峻著称。安徽的天柱山也是类似于华山式的花岗岩景观。
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浑圆雄厚山体与陡坡、崖壁组合景观为特色,以雄伟著称。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泰山式晚于华山式、早于普陀山式。类似于泰山式的花岗岩景观有湖南衡山等,但不如泰山雄伟。
普陀山式花岗岩的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有关,以浑圆状花岗岩低丘和花岗岩石蛋景观为特色。类似的花岗岩景观还有福建的鼓浪屿、万石山、平潭岛等。这类花岗岩景观以海蚀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大型球状风化丘陵和多种石蛋、柱状石林和石峰造型为多。
在花岗岩石体基础上,各种外动力形成的形态特殊的地貌类型称为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山丘大多具有山挺拔、沟谷深邃、岩石裸露、多球状岩块、多孤形岩壁、多崩块的特征。花岗岩山地丘陵区大多是风景名胜区。 由花岗岩石...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具体]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
荔枝面表面的粗糙的,形成了类似荔枝皮。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山东的泰山、崂山、峄山,陕西的华山、太白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湖南的衡山、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罗浮山,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九宫山、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天津的盘山,北京云蒙山,河北老岭,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四川贡嘎山,海南大洲岛、铜鼓岭、七星岭、五指山等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视频时长01:28,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昌平十三陵水库边依山傍水,打造精致型温泉徽派民居,冬日里的郊区好去处。
位于十三陵的碓[duì]臼峪是一亿三千万年前地壳运动所形成的花岗岩地貌,原生态自然景观有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和北京小三峡之称。景区内山石壁立、怪石嶙峋,在碓臼峪的山脚下,潺潺流水和巍巍山石之间形成了一个温泉。如今,这大自然的奇迹已经流进了山下小院的大大小小十多个汤池里。温凉的泉水沁入肌理,让人感受自然的馈赠和清雅放松的休闲体验。
游客:一人一个池子,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卫生。然后温度、环境,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会比较方便,不用担心孩子着凉。
游客:山上还有挂着柿子,山上的色彩也非常美丽。
民居依山就势、构思精巧,马头墙、小青瓦是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结合着随处可见的石雕、木雕、砖雕,仿佛让人来到了江西婺[wù]源。
来找
桂林基础地质实习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名甲天下、风光瑰丽的的漓江沿岸的喀斯特地貌;中国唯一的岩溶地质博物馆;以丹霞地貌为特征,总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的资源国家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貌为特征号称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变质岩地貌为特征的龙胜龙脊风光。
特别是由桂林理工大学韦炜烈副教授首先发现的位于桂林西北郊的南边村剖面,1988年5月被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确定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副)层型剖面(全世界仅有三处)。该剖面的建立,为世界研究泥盆—石炭系界线提供了地点和丰富资料,近年已接待近30个国家和地区上百位专家考察、研究。
区内先后开展过1:20万和1:5万地质填图,具有一定的地质工作基础。区内地层出露较全,自前寒武纪以来的地层均有分布,但以上古生界地层特别是泥盆系分布面积最广,下石炭统次之,其中泥盆—石炭纪地层古生物化石甚多。区内三大类岩石出露齐全,褶皱、断裂发育,滑坡、崩塌现象广泛,各类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非常丰富,其中尤以河流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更为典型,此外尚有铁、铜、铅锌和钨矿产出。
桂林基础地质实习基地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余年历史。经过我院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辛勤耕耘,先后开辟了反虹管实习路线(河流地质作用)、白竹境实习路线(水库及区域性断裂现象)、大圩实习路线(泥盆-石炭纪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和牛轭湖)、杨堤实习路线(深水相泥盆纪地层剖面)、永福实习路线(奥陶系与白垩系角度不整合)、唐家湾实习路线(浅水相泥盆纪地层剖面及地下河地质作用)、牛塘界实习路线(花岗岩及钨矿)公平实习路线(溶蚀天生桥及宁乡式铁矿)、螺蛳山实习路线(褶皱及断裂)、尧山实习路线(滑坡作用)和漓江实习路线(峰林地貌及溶洞),近年根据新专业建设和实习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新增了古东实习路线(多级瀑布及石灰华)、雷劈山实习路线(崩塌作用)和猫儿山实习路线(花岗岩及土壤剖面分带)等。实习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是基础地质实习理想的基地。
本实习教程共分为野外地质工作基础知识准备、实习区地质概况、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以及附录四篇。内容的选择主要着眼于学生使用方便、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和新技术的使用。基础知识准备一篇包括地质罗盘的结构及使用、GPS的原理及使用、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地层的野外观察与描述、常见构造的野外观察与描述和野外记录的方法及要求。实习区地质概况一篇使学生概略了解实习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和矿产情况。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篇中路线地质教学内容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其中实习路线包括各条路线的目的、内容和思考题;实习点包括点号、点位、规范的描述、地质现象的现场照片和手绘素描图,便于学生学习参考。为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实习教程并配有多媒体课件(《普通地质学实习CAI》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