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按力学特性,河口泥沙可以分无黏性泥沙和黏性泥沙两大类。无黏性泥沙颗粒较粗,由粉沙、细沙、粗沙甚至砾石组成。运行过程保持分散状态,沿河底滑动、滚动、跳跃和悬浮。输移方式取决于颗粒的粒径、形状、容重以及水流特性,与内陆河流的泥沙运动并无本质区别。但沙波和沙丘的发展一般受往复水流限制,难以达到充分发展的状态,不对称形态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
黏性泥沙指粉土和黏土。根据絮凝体沉降特性,把粒径小于0.03mm的泥沙统称淤泥。在河流中通常把它视为冲泻质,在河口环境中絮凝成海绵状团粒或团块,并参加造床过程。絮凝体包含有数颗以至数万颗黏土颗粒,粒径远比黏土原颗粒大得多,使沉降速度远大于原颗粒,从而影响泥沙输移。
絮凝过程是由颗粒相互碰撞和碰撞以后因电化学作用而吸附成团。前者与泥沙浓度、沉速和水流紊动强度有关,后者与水质、水温和颗粒的矿物组成有关,黏土颗粒进入河口盐水区后,由于电化学反应,颗粒表面的净排斥力受到遏制,使颗粒互相吸附在一起。
由于重力作用使絮凝体下沉至河底。破碎后又固结为一种容重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的物质。新落淤的淤泥,一般密度(单位体积所含质量,t/m2)在1.02~1.04时为流体;密度增加到1.25~1.30时失去流动性,为塑性体;通常把密度小于1.20~1.25的流动状态淤泥称浮泥。不同固结状态的淤泥能承受不同的切应力。在水流作用下,淤积物可重新悬浮,一般认为冲刷临界切力和冲刷率与沉积物结构,固结程度、含水量以及环境水性质有关。
泥沙输运模型可分为:单相流体模型和水沙两相流模型, 工程应用中以单相流模型为主。单相流模型中, 悬移质运动由被动标量的对流扩散方程描述。求解泥沙输运模型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近底泥沙边界条件。关于泥沙近底条件的提法还没有公认的模式, 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1)平衡输沙模式。(2)恒定非平衡输沙模式。(3) 非恒定非平衡输沙模式。
面层涨起了约8至150CM不等不是起沙问题可能是起壳或涨拱问题,主要原因是面层没有设置分格缝,也可能是卷材起鼓造成,防渗剂若为膨胀型也有可能,若是起沙则主要是施工质量问题。
在浇筑混凝土前,钢筋下泥沙是 要全部冲掉的,不冲掉浇筑混凝土对筏板质量是 影响的 。
高考通过的泥沙量一般的都是用流量计来测量的,一般的沟口的话都用流量计,这样测量的来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准确的。
黄河淤积泥沙性质分析及水热固化泥沙初探
为了综合利用黄河淤积泥沙,分析了泥沙粒度、矿物和化学组成、重金属溶出浓度。通过对黄河下游泥沙进行水热固化,初步探讨了添加物对固化样品强度的影响以及其硬化机理。结果表明,黄河上、中、下游以及表层和下层(1m)泥沙的粒度细且均一、组分亦无大的变化,泥沙重金属的溶出浓度满足国家土壤环境标准。水热固化样品抗弯强度可达17MPa,固化体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托勃莫来石晶相的生成。
黄河口泥沙冲淤演化探讨
近年来,随着黄河河道的频繁波动以及来水来沙变化,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地形地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岸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后退,给海岸防护带来很大挑战。本论文基于现场调查与室内分析、海床与海岸的历史数据分析、数学模型与工程泥沙输移计算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从动力地貌、沉积学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分析研究垦东海域的泥沙特性,滨海沉积类型、底沙运移和海床冲刷规律或特性,分析岸线的历史演变情况(包括海岸线变迁遥感解析图),并对各岸线段的侵蚀或淤积类型、强弱和各岸线段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其变化趋势。
有泥沙颗粒的特性和泥沙群体的特性两种。泥沙颗粒的特性主要有:
①重度,单位体积泥沙颗粒的重量,以千克/米3表示,其数值随泥沙的岩性不同而异,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泥沙的重度一般约2650千克/米3。
②粒径,泥沙颗粒大小的一种量度,有不同方法表示。常用的有等容粒径即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筛径,即用具有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对泥沙进行分筛求出的粒径;沉降粒径,即根据粒径与沉降速度的关系算出的粒径等。
③沉速,指泥沙颗粒在无边界静水内的沉降速度,以米/秒或毫米/秒表示。它也可作为泥沙颗粒大小的一种量度,故又称泥沙的水力粗度。沉速综合反映颗粒和水的特性,因 而是泥沙运动的一个重要参数。
④细粒泥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颗粒表面双电层和吸附水膜的性质。细颗粒泥沙的絮凝(见河口泥沙运动)和分散等现象都与双电层和吸附水膜的结构有关。
为掌握张峰水库水沙运动规律, 水库泥沙观测内容包括库区淤积变化、出库泥沙变化。
1) 库区泥沙淤积观测项目。
库区淤积测验的内容包括:
库容变化、库区冲淤数量、分布和形态及其粒径组成。目的是通过淤积测验资料分析, 了解水库有效库容的损失以及泥沙淤积在不同水、沙条件和运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以制定水库合理地调水、调沙方案。
2) 出库泥沙观测项目。
通过出库水文站水沙测验成果和库区泥沙淤积量观测成果对比分析, 掌握每年入、出库的泥沙总量并进行水沙量平衡计算, 进一步核定实际排沙比, 确定出库泥沙级配, 以掌握水库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排沙效果。因此, 出库悬移质测验的主要内容除了测定流量外, 还必需测定水流含沙量。悬移质泥沙测验包括断面输沙率和单沙测验。
主要测验项目有: 出库悬移质输沙率、含沙量、颗粒级配等。泥沙观测方法及断面布设库区泥沙淤积观测
泥沙按粒径特性和输移特性分类。按粒径特性分类较著名的有:阿特尔贝里分类,创于19世纪初期,1927年为国际土壤学会所采纳,在欧洲广泛应用;温特沃思分类,1947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制订的新分类标准与温特沃思分类基本相同。
按泥沙输移特性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见河流泥沙运动)。在悬移质泥沙中,部分细颗粒泥沙随水流一泻千里,不在河槽中沉降,不参与河床泥沙的交换,称冲泻质或非造床质;其余较粗颗粒则参与河床泥沙的交换和冲淤变化,称为床沙质或造床质。推移质一般仅占悬移质泥沙的5~10%,在山区河流,有时可占10~20%或更多。
中国沙玉清于1947年研究泥沙分类,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泥沙分类(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