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双聘院士
陈勇
庄逢辰
博士生导师
张全国
张百良
刘圣勇
雷廷宙*
王德福
焦有宙
孙治强
胡建军
余泳昌
王万章
刘存祥
李炳军
徐广印
朱明*
胡建东
艾志录
赵改名
李苗云
硕士生导师
张全国
袁志华
刘伟
韩启彪
刘圣勇
王德福
焦有宙
胡建军
徐桂转
李 刚
岳建芝
黄黎
贺 超
荆艳艳
张志萍
赵淑蘅
姚森
Nadeem Tahir
兰明明
党钾涛
潘晓慧
马晓然
王伟
余泳昌
王万章
李冠峰
李保谦
刘存祥
史景钊
李 赫
张红梅
张秀丽
王栋
张开飞
丁攀
何勋
李慧琴
邵龙
刘晓潺
屈哲
徐广印
姚新胜
崔岩
孙育峰
曲建华
王振锋
王银河
王宇辉
田辉
王恒
李德峰
胡建东
王秀山
邹彩虹
姚传安
朱娟花
李建伟
陈静
张浩
商俊娟
何予鹏
李连豪
王辉*
邓宇*
黄治平*
赵立欣*
邓良伟*
杜连柱*
花俊国
朱明*
王勇*
田国华*
刘少林*
张亚永*
郑戈*
高林朝*
董大明*
于付杰*
孙海功*
朱维东*
段二虎*
王志伟*
何晓峰*
赵庆阳*
贺静*
李蔚田*
方曾利*
兼职教授
尤政
朱明
周光敏
邵诚
张亚永
王文兵
王献成
刘少林
学院长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在农业工程核心领域保持了显著的优势,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农业装备及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农业产业岗位体系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0多项;公开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800余篇,有200多篇论文被SCI、EI等收录,单篇SCI影响因子最高达5.143;授权国家专利100多项。在解决国家及河南省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及“三农”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依托学院建有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能源河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可再生能源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省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村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与装备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设有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下设农业装备、能源工程、物流工程、机电技术、农产品加工等5个研究所和16个研究室(设计室),建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部省柴节煤产品及设备检验测试中心、河南龙达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河南省龙达科贸公司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同时也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沼气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和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如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该系所在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2005年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研究领域包括:精细微纳结...
公办高职院校。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机电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
是真的 我在这个学校毕业的
学院设有农业机械系、能源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5个系,1个河南农大工程科学实验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与“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学院得以快速发展,建设了一批设备齐全、手段先进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和科学研究平台。设有汽车驾驶培训实习中心、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站、CAXA、CAD河南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省柴节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教授12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6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硕士学位以上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可再生能源转换与利用技术研究团队”、“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可再生能源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经过 40 多年的建设,机电工程学院已经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多种办学层次,并形成以农业工程为核心,融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学科群。 机电工程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一所工科学院,拥有国家农业部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农业机械工程系、能源与环境工程系、 机电技术研究所、农产品物流研究所、能源工程研究所、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以及教学中心实验室、机械实习工厂。
学院拥有 “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 程 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和农业机械化工程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多人,研究生80多人。
姓名 |
职务 |
分管工作 |
李世欣 |
书记 |
主持院党委全面工作 |
刘海涛 |
副书记 |
分管院学生工作、工会工作、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 |
徐广印 |
院长 |
主持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管理工作 |
刘淑杰 |
副院长 |
分管院行政、财务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
胡建东 |
副院长 |
分管院本科教学、国际合作工作 |
胡建军 |
副院长 |
分管院学科、科研和研究生业务管理工作 |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溯源于河南农学院1957年设立的农业机械化教研室,1960年成立农业机械化分院,1961年改为农业机械系,1985年易名为农业工程系,1993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拥有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1个河南省特色学科“农业工程”,1个校级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公路物流方向)、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村能源方向)10个本科专业与方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为一本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截止2020年,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2700余人。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学、电子学、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受到农业及其自动化装备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置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流体力学、拖拉机汽车学、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化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系统训练,能够从事机电工程方面的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接受具有机械制造、机械学、机电控制等领域里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就业方向
(1)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 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 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 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 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 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9)从事机械模具设计生产及制造相关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热力系统及设备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供热工程、热力发电、低温空调等热力系统及锅炉、炉窑等热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电子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锅炉、热力系统、热工测量与仪表。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物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可再生能源、设施农业工程、节能、环境工程开发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质能工程、太阳能工程、能量有效利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
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运输工程方向培养具备运筹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管理学、车辆构造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生产与经营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运筹学、运输经济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交通工程学、内燃机原理、汽车运输组织学、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
交通运输专业(公路物流方向)
本专业最后招生于2016年,后合并交通运输专业。公路物流方向培养具备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技术应用与开发、物流运作与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策划、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工程规划与设计、装备选型与开发应用、营运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相关工作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运筹学、管理学、物流学、交通运输学、运输组织、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机械设备、物流系统仿真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能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工业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内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EDA技术等。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用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新能源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工艺类型、设备设计及其应用,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成为具备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太阳能工程、生物质能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点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物流与系统工程、农业电气与自动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物流与系统工程、农业电气与自动化和农业水土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工程硕士(农业工程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工业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张全国
第二带头人:徐广印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张全国(兼)
第二带头人:刘圣勇
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余泳昌
第二带头人:王万章
农业水土工程二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李保谦
第二带头人:何予鹏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二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胡建东
第二带头人:王秀山
校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李冠峰
第二带头人:姚新胜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焦有宙
第二带头人:李遂亮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
第一带头人:何予鹏
第二带头人:邹彩虹
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主 任:张全国
副主任:刘圣勇
办公室主任:黄黎
生物质能源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主 任:张全国
执行主任:李世欣
副主任:徐广印 刘圣勇 焦有宙
办公室主任:胡建军 办公室副主任:王振锋 贺 超
人才部部长:刘海涛 副部长:胡建东
研发与产业部部长:姚新胜 副部长:李 刚
保障部部长:刘淑杰 副部长:郭前辉
河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主 任:张全国
副主任:徐广印
河南省农村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 任:张全国
副主任:胡建军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与装备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主 任:徐广印
副主任:王振锋
办公室主任:崔岩
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主 任:徐广印
副主任:胡建东 姚新胜
秘 书:王 玲
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院 长:徐广印
副院长:焦有宙 姚新胜
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所 长:王万章 副所长:张红梅 张秀丽
能源工程研究所
所 长:张全国 副所长:徐桂转 黄 黎
农产品物流研究所
所 长:姚新胜 副所长:应纪来 孙育峰
机电技术研究所
所 长:何予鹏 副所长:邹彩虹 袁志华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所 长:李 赫
详情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在原机械工程系(建于1952年)的基础上,合并原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建于1955年)、仪器制造工艺专业(建于1956年)、工程机械专业(建于1956年)等单位组建而成的。这些系和专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同类专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1 中南大学 机械振动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熟悉并掌握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3、机械振动与振动控制实验装置的组成以及安装、调试方法; 4、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5、配套激振仪器与测振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6、观察共振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7、掌握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最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双简支梁的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实验原理如图 1所示: 信号发生器 功率放大器电压表 电荷放大器 激振器 加速度传感器 双简支梁 图 1 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原理图 2 三、仪器及装置 1 、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 (安装双简支梁 ) 1 套 2 、激振器及功率放大器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农业机械系,1992年改名机电工程系,2003年与水利水电工程系合并组建工学院,2017年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工程学科始于1958年成立的农业机械系,1976年起招生农田水利工程专业,2000年农业机械化工程和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招生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批农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同年农业工程学科被评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2018年3月农业工程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在马铃薯、玉米、牧草、胡麻、藜麦、青稞等北方特色作物精量播种、联合收获和机械化残膜捡拾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马铃薯、玉米、葡萄、牧草等甘肃特色作物水分适应性和抗逆性机理、旱作农艺节水技术、绿洲灌区控水调质、生态灌溉技术、膜下滴灌盐碱地改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北方旱区大麦和葡萄生长过程建模及可视化、病虫害识别、农机与灌溉装备自动控制技术及智能算法等方面研究成绩显著。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专业代码 |
依托学院 |
工学 |
农业工程 |
0828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082801 |
机电工程学院 |
农业水土工程 |
082802 |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082804 |
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学科是综合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和机械、水土、土木、电子、信息等工程技术而形成的作物装备技术学科,它以复杂的北方旱区作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与现代旱区大田作物、旱区牧草及园艺作物产业发展相关的工程技术和装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产量与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改善和调控农业生产系统的环境,抗拒自然灾害,确保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用先进的工程和工业手段来装备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工程学科。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在西北旱作区垄作覆膜播种、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研发,绿洲灌区水盐运移调控机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研究。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专业代码 |
依托学院 |
农学 |
交叉学科 |
99J1 |
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 |
99J1 |
机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农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0828)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在西北旱作区垄作覆膜播种、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研发,绿洲灌区水盐运移调控机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研究。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专业代码 |
依托学院 |
工学 |
农业工程 |
0828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082801 |
机电工程学院 |
农业水土工程 |
082802 |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082804 |
机电工程学院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是一个交叉性较强的领域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复合性,涉及农学、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等相关知识学科,其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掌握信息、电子、液压技术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专业技术知识。
学科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长期研究中,形成了西北旱作区覆盖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西北寒旱区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在西北旱作区垄作覆膜播种、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研发,绿洲灌区水盐运移调控机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等方面有创新性的研究。
授权类别 |
授权类别代码 |
领域名称 |
领域代码 |
依托学院 |
农业 |
0951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
095136 |
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能力、相关经济学、经营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机械装备设计制造、机械产品开发、教学与科研、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液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技术及编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以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三条培养主线,掌握CAD/CAPP/CAM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现代制造业企业、IT产品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产品生产企业等技术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从事生产一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从事现代制造工程的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外企技术公司的产品推广、销售、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可进入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1人。
专业带头人赵武云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发明协会理事,甘肃省农机学会农业机械工程装备委员会委员。获甘肃省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第二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负责人张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主任。现任甘肃省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地区暨陕西省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前景: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专业的服务领域已经从电力系统向工农业现代化领域电能供应和自动化应用并扩展到了新能源如风力与太阳能发电、高压交直流电力输送与变配、智能电网、数字精准农业、物联网、楼宇自动化等诸多领域,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现代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企业管理与营销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甘肃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电气工程本科专业,具有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积淀,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农业工程的二级学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支撑专业。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广适应”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实施了重视掌握基本理论、强化铸就实践技能、磨砺应用创新精神的“三层次”电气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通识、专业、个性化发展”的“三平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相结合、电力自动化与电气信息化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践与校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等“四结合”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四年不断线的校内外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稳步推进专业英语及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着力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能较好地适应甘肃和西北地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市场需求,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并具有较为鲜明的新能源电力特色和较强电气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专业特色。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电力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新能源和热力发电企业、中小型水力发电站、工业生产与制造企业、建筑企业以及现代化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地方电力行政管理、电力输送与分配管理及维护改造、信息技术应用、工农业自动化技术开发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电气动力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检修、供电质量与调度安全监控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有10%左右的毕业学生推荐免试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本专业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教学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为100%,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其中教授5人、获得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高晓阳教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被国家农业部聘为“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检测技术专家。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教专委会委员、甘肃省电工理论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甘肃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专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科技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和省厅级科研与教研课题10多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专利6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厅级奖2项。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50余篇。主、参编全国农林院校规划教材2部。曾获甘肃农业大学“SRTP优秀指导教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试验研究、使用管理及相关经济学、生物学、作物学知识,能在农业装备设计、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的设计、产品开发、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与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汽车与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国家科技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下,立足于北方旱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培养目标体现“整体性与多样化”,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将创新和实践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要素分解为基础夯实、综合提高和应用创新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知识结构分别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互相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同一层次的知识与能力培养遵循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进入相关的国有企业、各类独资合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使用维修、选型配套、营销服务等技术工作,也可以进入科学研究单位及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授权点,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15人,农业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10-20名。近年来,有15%左右的毕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未定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拥有农业部第九届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化专业委员会西北区主任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名,种业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1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333”、“555”人才2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
特色优势:车辆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汽车车辆、机车车辆、工程车辆及大型自走式农业机械等多个方向。甘肃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以汽车车辆工程为专业主导方向,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汽车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车辆构造与理论、车辆设计、发动机原理、车辆检测技术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进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工程机械、自走式农业机械等车辆的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等工作;对有志于深造的毕业生,可报考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我校与本专业相近的交通运输专业有许多毕业生考取了985、211院校和地方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