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海南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生态是海南最大的财富,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旅游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高端旅游消费水平,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积极探索消费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二)战略定位。
——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绿色旅游发展的要求推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有效整合资源,优化配套体系,提高旅游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变,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旅游业,为国内外游客和当地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旅游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优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探索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开放提供海南范例。
——世界知名国际旅游消费胜地。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对标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日益丰富,旅游供给质量、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免税购物更加便利,旅游消费要素的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基本建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消费业态更加完善,旅游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高端旅游消费初具规模,旅游消费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旅游消费内容日益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
到2035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消费目的地。高质量的旅游消费供给体系、优越的旅游消费环境体系、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健全的旅游消费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消费中心和世界消费经济发展高地。
到本世纪中叶,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时尚潮流的引领者,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和购物天堂,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二、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空间,构建丰富多彩的旅游消费新业态
依托海南的特色资源优势,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全面提升旅游消费供给质量。
(一)打造全球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
1.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政策。创新监管模式,丰富提货模式,将乘轮船离三、提升旅游消费服务质量,创建国际一流的旅游消费环境
岛旅客纳入离岛免税政策适用对象范围,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离岛旅客全覆盖。适当提高离岛免税政策免税限额,进一步增加免税商品品种,对旅游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且具备免税品安全离岛等实施条件的,可考虑增设免税店。
2.建设时尚高端消费品设计展示交易中心。吸引全球时尚高端消费品牌入驻,鼓励设立品牌代理总部或地区总部。建立黄金珠宝、高级定制时装等时尚高端消费品发布、定制和展示交易中心,吸引独立设计师品牌、大师工作室、艺术研究机构及时尚营销机构集聚,带动时尚潮流资讯传播和时尚产品消费。建设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满足高端个性化消费需求。
(二)丰富提升国际旅游产品供给。
3.拓展邮轮旅游。鼓励吸引国际邮轮注册,发展国际邮轮和外国游客入境旅游业务。对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实行15天免签。研究扩大邮轮航线至更多国家和地区。允许以国际中转物资方式入境的邮轮维修备品、备件等,办理海关申报和检疫手续后直接供船。优化邮轮游艇卫生检疫监管模式,推广出入境邮轮游艇电讯检疫。加快推进三亚向邮轮母港方向发展。支持开通环海南岛和跨国邮轮旅游航线。推动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邮轮旅游合作,在三亚等邮轮港口开展公海游航线试点。与世界著名邮轮公司合作,将海南纳入国际旅游“一程多站”航线。
4.发展游艇旅游。放宽游艇旅游管制,简化入境手续,探索在海南省管辖海域对境外游艇实施游览水域负面清单管理。降低游艇入境门槛,进一步提升游艇通关便利化水平,对海南自驾游进境游艇实施免担保政策。在满足相关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游艇租赁业务发展。创新游艇监管体制机制,研究将游艇户口簿管理改为备案管理。便利港澳游客驾乘游艇赴海南旅游。
5.稳步发展低空旅游和海岛旅游。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服务保障示范区建设,探索在适宜的景点景区、特色城镇开展热气球、直升机、水上飞机等通航观光体验和翼装、滑翔、跳伞等航空运动。加快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完善通用航空示范区及机场体系建设,构建完善通用航空产业链。有序推进西沙旅游资源开发,稳步开放海岛游。
(三)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
6.壮大健康旅游消费。全面落实完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政策,办好和引进博鳌超级医院等一批先进的医疗及医养结合机构,对于先行区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不含疫苗)的,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实施进口批准,鼓励高新医疗技术研发,高端医疗装备、新药品的应用,将先行区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加强海南和三亚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建设,为广大出入境人员提供高水平国际旅行卫生服务。建设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利用海南温泉、冷泉、森林以及南药黎药等资源,发展特色康养旅游。
7.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艺术、数字阅读、知识产权交易等新型文化消费业态。发展国际版权贸易,鼓励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出版、演艺、动漫、游戏、软件等产业的版权输出。研究探索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拍卖企业在国家南海文博产业园区从事文物拍卖业务。完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功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兼具文化和休闲功能的小型博物馆、非遗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鼓励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允许外资在海南试点设立在本省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允许外资在海南省内经批准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节目需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允许旅游酒店经许可接收国家批准落地的境外电视频道。
8.发展会展节庆旅游消费。实施更加开放的会展业发展政策,允许境外组织机构在海南举办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会展。高水平建设一批国际化的会展设施。重点打造海口、三亚、琼海国际会展集聚区。对接国际会展活动通行规则,引进顶级专业会展公司,高水平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国际品牌博览会、国际电影节、国际时装周、国际音乐节等大型国际展览会和世界级节事活动。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做大做强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海南国际旅游美食展、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
9.扩大体育旅游消费。全面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鼓励沙滩运动、水上运动、赛马运动、航空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户外运动等项目发展。支持海南加快探索休闲渔业规范化管理,有序发展游艇游钓。放宽参赛运动船艇、飞行器、汽车摩托车的入境限制。加快建设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运动训练和赛事基地。积极开展赛事展览、运动培训和休闲体验,打造体育运动休闲度假小镇,培育滨海休闲体育运动消费市场。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
10.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旅游 ”,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打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和各类旅游新业态。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服务提升、系统营销,全力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高标准建设航天、海洋等不同主题的公园乐园以及国际化、高端化的大型旅游综合体。鼓励在海南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
三、提升旅游消费服务质量,创建国际一流的旅游消费环境
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多元化多层次吃住行游购娱供给水平,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诚信的旅游服务。
(一)打造智慧型国际消费集聚区。
11.高标准布局建设大型消费商圈。以海口、三亚等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高标准、差异化布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消费商圈,建设高品位步行街,发挥高端商业的集聚效应。建设海口江东新区,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体验区。提升重要旅游城镇和休闲度假区的商业配套水平,允许在重点旅游区内设置通宵营业酒吧和娱乐演艺场所。
12.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体系。推动建立海南生活服务共享平台,加大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投入,发展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结合的“智能店铺”,构建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的“智慧商圈”。加强与境内外电商战略合作,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结售汇等环节技术标准,优化通关业务流程和监管模式,建设一体化跨境电商大数据信息平台,打造“线上集成 跨境贸易 综合服务”的跨境电商贸易服务中心。
(二)拓展多层次的住宿餐饮消费空间。
13.健全多元化住宿服务体系。继续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推动高档酒店品牌化、国际化、精细化发展。推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鼓励发展各类生态、文化主题酒店和特色家庭旅馆。探索发展共享住宿,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推动使用标准化住宿服务电子合同和评价体系,规范房屋分时租赁经营,有序发展“共享农庄”和主题民宿客栈。严禁以旅游开发名义变相建设房地产。
14.打造世界美食中心。支持组建大型餐饮集团和餐饮连锁企业,引入优势品牌企业特别是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入驻。鼓励建设海南特色美食街、夜市街区等,推广琼菜美食文化。鼓励在重要外事活动和重大节展赛事期间举办国际美食大赛等活动。推动引入餐饮行业国际权威鉴定机构,宣传海南特色美食。
(三)营造优质的旅游消费保障环境。
15.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旅游咨询服务国际化提升工程,加快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多语种服务、医疗保障、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救援、外币兑换等便利化服务功能。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尽快实现卫生实用、生态环保、管理有效的旅游厕所全覆盖。加强旅游安全监管,提升景区应对台风、大雾等极端天气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旅游交通布局,推动机场、港口码头、车站到主要景点景区无缝衔接。支持景区标准化房车露营基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公路服务区提质升级。建设环岛旅游公路,打造滨海景点和驿站,构建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智慧化程度高的自驾游和慢行系统。支持对海南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口岸动态管理,持续提升对外来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16.加强旅游消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深化旅游消费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综合执法水平。整合市场主体、商品服务质量、消费投诉举报、商品服务定价、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抽查检测等监管数据,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云监管”服务平台。成立公益性消费维权组织,形成依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并举的监督机制。加强旅游消费品生产源头管理,在食品、药品、儿童用品、日用品等领域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17.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人员、经费等工作保障。完善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红黑名单”管理机制,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工作,推进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落地,积极开展“信易游”相关工作,为守信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旅游服务。建立旅游诚信系统,加强对旅行社、酒店、饭店、景区、乡村旅游单位及旅游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拓展游客通过多种便捷化方式获取旅游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渠道,建立旅游信用公众参与、公众监督反馈机制。鼓励第三方机构对旅游监管对象开展信用评价。创新旅游信用应用场景,打造旅游信用示范景区、小镇、街区。推出“区域诚信防伪标识”。
18.创新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多部门参与的旅游消费维权投诉处理反馈机制。落实“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开展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试点。支持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设立“消费纠纷先行赔付基金”,推进经营者首问和赔偿支付等维权制度,实现小额消费纠纷快捷处理,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设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的“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对疑难消费纠纷的化解和疏导。开展全域、全行业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推进消费环境综合治理和社会共治。推行质量首负责任制度,健全质量责任追溯链条,便利消费者依法维权。
四、推进旅游消费国际化,建设世界知名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对接国际化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提升旅游消费要素的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交流平台,全面提高海南旅游的国际开放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提升旅游市场主体国际化水平。
19.培育和引进国际化市场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业企业上市融资,促进旅游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集团、知名旅行社和专业旅游服务公司。支持旅游特色银行、旅游保险、旅游消费信贷等特色旅游金融服务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提供专业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允许在海南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基本实现外商投资旅游业在准入资格、投资占比、经营范围与国内市场主体一致。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资本和智力资源,采用国际先进理念进行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合作与分工,与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引资引智、市场开发、教育培训、体育赛事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支持国际大型旅游开发和运营主体以独资、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并购重组等方式落户海南。
20.推进旅游质量国际标准化建设。支持创建旅游服务标准创新基地,制定符合国际通行范例、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标准体系和作业程序。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其他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涉旅企业开展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海南省可对通过认证的企业予以适当奖励。
21.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培养旅游消费领域外语人才,促进旅游外语服务水平提升。提升入境游客在海南移动支付、消费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化水平。实现旅游景点、酒店和大中型商场在线支付、终端支付全覆盖,提高外币兑换便利性。实施国际通信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为外国游客提供便利化通信。
(二)提升国际游客通达便捷化水平。
22.加强旅游通道建设。支持海南进一步完善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海口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动三亚、儋州、东方/五指山机场建设。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扩大海南民航可用空域,优化调整航路航线,增加更多境外航班时刻容量。加密海南直达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支持海南博鳌机场尽快列为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完善通用机场布局。推进湛海高铁(含轮渡)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优化整合港口资源,海口港、洋浦港做优做强。推进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港航资源整合。加快建设公共游艇码头,推动游艇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在全岛合理布局建设。
23.提升国际游客入境便利化水平。及时总结59国外国人入境旅游免签证政策实施效果,加大出入境安全措施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免签创造条件。为外国游客到海南就诊提供签证证件便利。引导旅行社加强对外国游客办理来琼手续的便捷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海南设立领事机构。
(三)提升旅游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
24.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留学生入学的专项基金,扩大海南高校留学生规模。授权海南省商国家外专局制定旅游等海南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有关外国人才标准,享受外国人才签证(R字签证)、办理工作许可和停居留等便利政策,并在工商、税务、保险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通过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允许引进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海南就业、永久居留。允许境外人员在海南报考导游员资格证(中文)、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
25.实施技能人才培训计划。支持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对于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行部省联合审批,项目授权海南省自主审批,报教育部备案。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授权海南省审批设立。支持海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按照国际化标准加大涉外旅游、文体、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或经济组织在海南注册经营性培训机构,引进一批国(境)外品牌培训机构。
(四)提升旅游对外交往合作水平。
26.拓展境外旅游营销渠道。将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纳入全国对外旅游宣传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旅游大外宣机制,成立省级旅游推广公司,逐步在国(境)外设立办事处。在重点境外客源市场设立旅游分支机构,并派驻营销代表,举办海南旅游专门推介活动。建立跨国界、跨地区的旅游营销网络,开展“一程多站”联合促销。组织重点境外客源市场的旅行商和媒体考察踩线,设计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全方位开展新媒体新技术营销,利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加强宣传。完善多语种海南旅游咨询官网建设。
27.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交流平台。支持海南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等,开展海南旅游开放主题系列活动。支持海南发挥区位优势,妥善利用“友城”“侨乡”等资源,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旅游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交流平台。围绕航空、邮轮、游艇航线开发与旅游客源、资源整合利用等发力,推动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旅游经济合作圈。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全过程。海南省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海南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政策制订、实施和建设各方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强化政策保障。
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涉及的离岛免税购物、邮轮游艇旅游、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指导,主动服务,需要下放相关管理权限的要及时下放,需要出台实施细则的要抓紧出台,切实做到真放真改真支持。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或国务院统一授权后实施。海南省有关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工作对接,下放的权限要承接好,要提
前谋划实施路径,推动各项任务尽快落地实施,尽早发挥政策效应。
(三)加强组织实施。
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本实施方案的跟踪分析和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适时组织开展方案实施情况评估。海南省要充分认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做好规划协调,按照本方案明确的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抓紧推进方案实施,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实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坚决防范炒房炒地投机行为。要严格防控各类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确保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健康持续发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和兴办经济特区30周年。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各项具体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为促进海南旅游发展提供新动力,为探索中国旅游发展新路径提出新方案。
总体来看,“方案”至少有如下五个特点。
其一,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海南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也正在从粗放型增长、数量性扩张向内涵式发展、品质化提升转变。“方案”提出,海南要以“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战略定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效整合资源,优化配套体系,提高旅游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变,发展负责任、可持续的旅游”。按照这一要求,海南需要牢牢把握好“生态是海南最大的财富”这一原则,科学、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内外游客和当地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需要改变过往主要依赖资源、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实现增长的模式,通过发展负责任、可持续旅游,探索出一条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需要通过制度、科技、管理、业态、产品、服务、营销等一系列创新,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海南有其独特优势,也面临不小挑战。
其二,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之举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海南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和新热点,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和消费环境。“方案”提出,要打造全球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大力拓展邮轮旅游,发展游艇旅游,稳步发展低空旅游和海岛旅游,壮大健康旅游消费,提升文化旅游消费,发展会展节庆旅游消费,扩大体育旅游消费,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体系,健全多元化住宿服务体系,打造世界美食中心等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通过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免税购物、旅游与时尚产业、旅游与海洋经济、旅游与健康医疗、旅游与节庆会展、旅游与体育运动、旅游与互联网等的融合发展,通过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不仅有助于实现海南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有益借鉴。
其三,强调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支撑。按照《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改革促开放”的逻辑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方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需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方案”提出,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际上,过往旅游发展中,海南已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海南率先在全国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把全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海南在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方面构建的“1 3”模式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为适应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要求,海南率先组建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等。面向未来,作为“旅游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海南仍需不断探索、持续创新,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开放提供新的海南范例。
其四,侧重旅游消费体系的完善。将海南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也是“方案”的核心要义。“方案”围绕“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这一目标,从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空间、提升旅游消费服务质量、推进旅游消费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举措。就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空间而言,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主要着力点是打造全球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二是丰富提升国际旅游产品供给,主要着力点是拓展邮轮旅游、发展游艇旅游、稳步发展低空旅游和海岛旅游;三是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主要着力点是壮大健康旅游消费、提升文化旅游消费、发展会展节庆旅游消费、扩大体育旅游消费、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就提升旅游消费服务质量而言,也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打造智慧型国际消费集聚区,重点是高标准布局建设大型消费商圈和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体系;二是拓展多层次的住宿餐饮消费空间,重点是健全多元化住宿服务体系和打造世界美食中心;三是营造优质的旅游消费环境,重点是推进旅游公共设施服务建设、加强旅游消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创新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就推进旅游消费国际化而言,围绕提升旅游市场主体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游客通达便捷化水平、提升旅游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等也分别提出了目标和举措。可以说,整个“方案”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做出了系统而详尽的部署。这些目标和举措如能得到全面落实,不仅可将海南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而且能够在探索消费型经济发展新路径方面为全国积累宝贵经验。
其五,突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特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海南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特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大幅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对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全岛开放和全方位开放做出全面部署,尤其是在旅游、文化及相关的航空、航运等领域加大了开放力度。“方案”针对旅游和相关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做了进一步细化。例如:明确对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实行15天免签;在三亚等邮轮港口开展公海游航线试点;在海南省管辖海域对境外游艇实施游览水域负面清单管理,降低游艇入境门槛,对海南自驾游进境游艇实施免担保政策;允许外资在海南试点设立在本省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允许外资在海南省内经批准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允许旅游酒店经许可接受国家批准落地的境外电视频道;允许境外组织机构在海南举办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会展;允许在海南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基本实现外商投资旅游业在准入资格、投资占比、经营范围与国内市场主体一致;支持国际大型旅游开发和运营主体以独资、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并购重组等方式落户海南;及时总结59国给外国人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扩大免签创造条件;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海南设立领事机构;授权海南省会商国家外专局制定旅游等海南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有关外国人才标准,享受签证、工作许可、停居留等方面的便利政策;允许境外人员在海南报考导游员资格证(中文)、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或经济组织在海南注册经营性培训机构;等等。可以说,“方案”从旅游和相关产业角度出发,基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全面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对外开放举措。
综上所述,“方案”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强调体制机制创新,侧重旅游消费体系完善,突出全方位对外开放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促进政策工具箱,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提供了一份充满创新意识、体现改革风范的发展蓝图。
从最大的经济特区到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大陆唯一的自由贸易港,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和魄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回首向来处,今日之海南,更须破浪前行。 2100433B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8〕1826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生态是海南最大的财富,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旅游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高端旅游消费水平,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积极探索消费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二、海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做好规划协调,按照本方案明确的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抓紧推进方案实施,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指导,主动服务,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并推动贯彻实施。需要下放相关管理权限的要及时下放,需要出台实施细则的要抓紧出台,切实做到真放真改真支持。
四、我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估。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8年12月12日
化学实验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怎么写根据标准实验室使用和管理的有关要求,满足工厂项目运行的化学研究,特制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案如下: 一、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室及附属用房内部设施的基本要求: 一般要求设立...
目前,国外旅游地产开发所呈现的基本形式有一下几种: (一)自营式酒店 这类酒店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购、娱)中的“住”做文章,以为游客提供住宿为主要功能,同时增加娱乐、会议等功能,多建在旅游...
智软冶金行业I-ERP实施方案 i-ERP(Internet/Intranet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有效的企业管理技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摘要 ) 序言 2009 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 下简称《意见》 )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 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 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按照 《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 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 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 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篇 总体思路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略 ) 第二节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体制优势。 ——生态优势。 ——产业优势。 专栏 1:资源概况 (略 ) 第三节制约因素 当前,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
推荐下载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最新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一、 总体构想围绕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 红河 州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主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通过建立政策、 人才、投入等保障 机制,建设一批精品工程和支撑项目, 努力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建水文化旅游大 县建设步伐。 ⒈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围绕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实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努力提 高全民素质,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一个文明、 开放、兼容、发展的特色旅游城市。 ⒉发展目标建设文化旅游大县, 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最近十五年,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关键时期, 抓住这一机遇, 发挥建 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建水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产业结构由第二
印发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30日
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聚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提升武汉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潮流引领度、政策引导度。到2025年,培育形成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智慧商圈、10个以上直播基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1—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87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
1.打造国际化商圈商街。着力推进“两圈四街”等核心商圈商街建设,推动航空路商圈、中南—中北路商圈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商业地标;推动江汉路、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汉正街改造升级,打造高品质步行街;推动武商梦时代、华润万象城、SKP等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打造新型标杆式购物中心。完善商业网点规划,推动各区建设1—2条(个)特色商圈商街。依托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特色院校以及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等创新园区,规划建设汇集新型书吧、餐吧、酒吧、咖啡吧、音乐吧的时尚生活街区。推动商圈商街治理创新,探索组建商圈商街管委会和商协会,提高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
2.建设国际范旅游景区。彰显山水人文禀赋,推进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昌古城大黄鹤楼片区、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汉阳古城、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保护开发,完善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影视等业态布局,加强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旅游衍生产品开发推广,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打造文化旅游地标和名品名牌形象展示窗口。(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黄陂区人民政府,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商务局,武汉旅游体育集团)
(二)集聚国际消费新资源
1.汇聚高端消费品牌。发展首店经济,持续发布武汉首店地图,引进品牌首店和全球知名品牌,培育武汉本土潮牌潮店,每年新增国际国内知名首店、潮店、旗舰店100家以上。发展首发经济,做强长江灯光秀、武汉国际时装周等新品和高端品牌专业发布平台,吸引支持国际知名品牌、国内新秀潮牌、原创设计师品牌和制造业知名品牌等在汉首发首秀。(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旅游体育集团,各区人民政府)
2.丰富进口商品供给。深度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鼓励全市企业加大海外直采力度,增加国际优质商品供给。加快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陂区等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在天河机场及重点商圈商街设立离境退税街区,布局市内免税店2—3家。用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三大综合保税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江汉路世界馆等平台,培育发展进口商品展销等新型业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江汉区、黄陂区人民政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新港管委会,湖北机场集团)
3.发展本土优势品牌。支持发展内外销“同线同质同标”产品,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武汉造”自主品牌,培育“武汉名品”150个。推动老字号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培育1—2条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集聚效应的老字号特色街区。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打造10个以上全国知名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开发一批特色“武汉礼物”“武汉伴手礼”。支持发展“网红经济”,聚焦购物、休闲、文娱等场所,动态评定100个网红打卡地。(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4.增强国际会展功能。大力开展招展引会,加强与国际会展机构、国家级商协会组织合作。实施会展品牌“四个10”发展计划,引进10个以上知名展会品牌,支持10个品牌做大做强,培育10个品牌提档升级,引导10个品牌加快成长。加快武汉天河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光谷国际会展中心功能,打造国际会展承载区。力争到2025年,举办展会节事数量达到1000场次,展会面积突破600万平方米,具有全国影响力展会达到10个以上,加入国际组织会员单位达到12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委外办、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
5.扩大城市国际交往。用好国际友城大会、江汉路世界馆等国际化平台,推动更多国际经贸机构和市场主体落户武汉。扩大对外交流,争取更多重要外事活动和使领馆落户武汉,力争驻汉境外机构达到30个、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达到123个,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友谊博览园、上合组织民间活动“友谊之家”、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依托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平台,探索打造中国与法语国家交流合作新主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牵头单位:市委外办;责任单位:江汉区人民政府,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办)
(三)培育国际消费新业态
1.培育发展零售新业态。推进新零售之城建设,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升级,支持商业街区、购物中心智能化改造,中心城区各培育1—2个智慧商圈和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覆盖,鼓励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布局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智慧4S店等智慧门店,培育新零售示范应用场景100个。推广社交电商、直播卖货、共享经济、云逛街等新模式,培育直播基地10个以上,引育有影响力的MCN机构5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区人民政府)
2.加快发展“互联网 服务”。有序发展在线教育,加快建设光谷在线教育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引导在线教育龙头企业集聚,培育在线教育品牌。积极发展在线医疗,建设医疗健康云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智慧医院”,打造“互联网 大健康”综合示范片区。深入发展在线文娱,引进世界顶级动漫企业和电竞赛事,提升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武汉创意天地等重点园区,打造动漫之都、电竞之都。鼓励发展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文旅系统,打造50个以上智慧文旅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智慧体育,推进智慧场馆建设,加快打造智慧体育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体育大数据中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
3.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硚口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跨境电商示范产业园,加快建设武汉天河机场、汉口北、新港空港综保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跨境电商功能园区。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服务企业,集聚全球生态链企业100家以上,培育交易额超亿元跨境电商企业80家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年均增长8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招商办,硚口区、黄陂区人民政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新港管委会,湖北机场集团)
4.壮大新型消费市场主体。开展“招商引贸”,积极引进商贸领域国内外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新型消费龙头企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售企业、电商平台企业等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达到320家。加快推进武汉商贸集团等大型商贸国企创新转型,支持汉口北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武汉国际贸易城。面向大学生等年轻人群体,举办“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创业大赛”,精选优育一批新型消费种子企业。(牵头单位:市招商办、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拓展国际消费新场景
1.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加强海外旅游宣传。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10个4A级及以上景区,新增100家三星级标准以上酒店。加快建设12分钟文化圈,打造楚文化、茶文化、知音文化、红色文化、高校文化等文化精品项目,做强做优知音号、汉秀、云中战歌等演艺品牌。办好武汉国际杂技节、斗鱼嘉年华、琴台音乐节等活动。大力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力争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
2.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积极申办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将武汉国际渡江节、武汉马拉松、WTA武网公开赛打造成为国际顶级体育赛事。举办武汉市运动会、武汉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国际体育赛事10项次以上。完善全民健身设施配套,依托武汉全民健身中心、武汉体育中心等综合性场馆,打造十大体育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
3.培育壮大康养消费。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办好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鼓励外资在汉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加快国际化医疗服务体系布局,选取2家大型医疗机构开设外籍人士就医绿色通道试点,国际化管理运营的医疗机构达到3家以上。加快新型医美、康养基地等高端业态发展,依托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等,规划建设国际医美产业集聚区,建设6个康养小镇。大力推动中医理疗行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将中医理疗产业打造成居民消费新热点、武汉城市新名片。(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
4.充分激活餐饮消费。鼓励餐饮业创新发展,加大楚菜推广力度,打造“精致楚菜”新IP,推出10—20道兼具文化内涵和地域代表性的“来汉必点菜品”。开展“厨神大赛”“美食评选”等活动,动态发布“江城美食榜”。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加大汉味小吃品牌推广力度,办好楚菜博览会、食材节、啤酒节等品牌活动,树立“吃在武汉”新口碑,培育打造15条以上特色美食街,创建绿色餐厅20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人民政府)
5.加快发展信息消费。推进高端平板、手机、PC、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产品生产与应用,加快突破新型人机交互、VR/AR等技术在高端智能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开展信息消费进商圈、进社区、进医院、进校园、进企业等体验活动,打造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积极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争创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各区人民政府)
6.提升便民消费品质。开展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推进便利店、餐饮、家政、菜场、药店等社区商业提质扩容,全市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达到6000家。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消费普及率。支持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鼓励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开展“江城八点半”活动,打响“夜江城”品牌,设计开发10条知名“夜游江城”线路,建成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人民政府,武汉旅游体育集团)
(五)营造国际消费新环境
1.提升消费基建水平。优化铁、水、公、空交通网络,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城市通达便利度,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达到60条,域内省级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地铁营运总里程超过600公里,日均抵达高铁、动车约850列次,各类网约车数量达到3.2万台。加强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基建建设,优先覆盖重点消费功能区和交通枢纽。(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优化消费服务环境。建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在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区试行7天无理由退换货。提升各类消费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加强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建设,做好国际通用标准、规则、标志推广,增添城市“国际范儿”。落实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境外旅客来汉消费提供便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外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3.加快区域消费一体化发展。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各城市在商贸、会展、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等重要消费领域的合作,促进优质消费资源协同共享,共同做大做强中部消费大市场,增强国际消费辐射力。会同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合策划开展旅游推介和大型消费促进活动,携手推出跨市旅游线路、城际旅游包机(专列)等,促进区域消费联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商务局办公。建立日常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工作落实。
(二)加强综合保障。统筹用好中央、省、市各类扶持政策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强规划引领,完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快构建涵盖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统计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运用消费大数据辅助政府决策机制。
(三)加强宣传推广。强化城市整体营销,以英雄之城新定位诠释武汉城市精神新内涵,以浴火重生新形象提高武汉城市显示度。加强与知名媒体、高校、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武汉城市消费研究和城市形象宣传,扩大城市影响力和传播力。 2100433B
关于印发《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和《海南省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琼建村〔2019〕127号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海南省财政厅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海南省公安厅
关于印发《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和《海南省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洋浦经济开发区,各省直有关单位:
为促进全省乡村民宿发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和《海南省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
2.《海南省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方案》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海南省财政厅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海南省公安厅
2019年4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海南省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琼府〔2018〕8号),加快乡村民宿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号)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全域旅游、脱贫攻坚、房地产调控等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民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二、目标要求
结合海南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农林场居民的合法住宅,以及村集体用房、农林场房等闲置资源,通过规划统筹、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市场要素参与海南乡村民宿开发建设,建成一批特色精品乡村民宿,培育一批特色乡村民宿品牌,引导创建一批特色乡村民宿集群。计划2019年建设不少于80家特色乡村民宿、创建3个特色乡村民宿集群,2020年建设不少于200家特色乡村民宿、创建4个特色乡村民宿集群,2021年建设不少于200家特色乡村民宿、创建5个特色乡村民宿集群。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部门协作,合力引导乡村民宿有序发展。建立乡村民宿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协调做好全省乡村民宿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管理监督、考核评比等工作,指导各市县建立完善乡村民宿管理机制、工作方案和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
各市县建立相应的乡村民宿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筹本市县乡村民宿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开展乡村民宿现场核验、备案管理、示范点评比等服务保障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牵头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公安厅、省消防总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健委、省生态环境厅等)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备案管理程序。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并会同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卫健委、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研究制定《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明确乡村民宿开办条件及流程、经营、监督管理等规定。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并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海南e登记自主申报——联合核验——‘审批一张网’备案——获取经营备案证书”线上受理、审查、备案和存档“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行电子化备案管理。各市县根据申报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核验审查工作。
(牵头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公安厅、省消防总队、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卫健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
(三)统筹资源管理,建立乡村民宿管理信息平台。
2019年5月中旬前,各市县依据《办法》对现有乡村民宿进行核验、认定、备案;摸清农村、农场、林场闲置房屋和厂房、校舍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情况,建立乡村民宿项目储备库。
2019年6月底前,省公安厅牵头并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卫健委、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依托旅馆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信息平台,研发乡村民宿登记手机APP系统,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牵头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卫健委、省生态环境厅等)
(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提供法规保障。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推动完成《海南经济特区旅馆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将“乡村民宿的范围和条件,由省人民政府根据有利于乡村民宿发展的原则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另行制定”写入条例,为后期制定乡村民宿相关规定提供依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制定《乡村民宿房屋租赁合同》规范文本,鼓励签订10年以上长租合同,租约到期后承租人有优先续租权。各市县对签订满20年租约的规范合同文本实施备案登记管理,并监督合同执行。
加强用地保障。2019年12月底前,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盘活存量村集体建设用地,助推乡村民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财税支持。各市县要统筹各级财政安排的美丽乡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等涉农资金,支持乡村民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省级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通过省级考核认定为“示范点”的乡村民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各级税务部门严格执行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加大对乡村民宿经营的扶持力度。
(牵头单位: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税务局、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等)
(五)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民宿服务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并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为契机,引导发展特色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发展,为乡村民宿提供自然、健康、特色农产品,壮大乡村民宿经济;指导各市县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动路网、光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加强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以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乡村民宿的安全性、通达性、便捷性。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修订完善《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和《海南省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办法》,并依照相关规定配合省住建厅完成乡村民宿评级工作,引导乡村民宿行业发展,将乡村民宿纳入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乡村民宿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将乡村民宿信用情况纳入海南诚信管理平台,针对存在信用问题的乡村民宿,及时公示,以标准化管理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为抓手提升全省乡村民宿服务质量。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卫健委、省通信管理局、省消防总队、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等)
(六)积极招才引智,培养乡村民宿人才。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乡村民宿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在乡村民宿设计、运营管理、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方面具有成熟经验的专业企业来琼开发乡村民宿。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负责组织开展乡村民宿管理部门、经营者、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相关岗位培训,培育专业化乡村民宿人才队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抓好乡村民宿产业专家库建设,提供定期指导和咨询服务。
各市县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返乡创业大学生、规划建筑和艺术专业人才、乡村民宿管家等,积极投身乡村民宿建设。
(牵头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商务厅、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等)
(七)创建乡村民宿示范点,培育区域特色品牌。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并会同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结合省域“多规合一”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成果,编制出台《海南省乡村民宿发展规划(2018-2030)》。各市县结合规划,重点选择城市近郊、景区周边、文化遗存地、滨海避暑点等地,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旅游景观名村、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区域优先发展,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稳步推进我省乡村民宿发展。
各市县积极引入乡村民宿品牌企业,采取“一对一”谈判方式,签订“对赌”协议,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统一推介的乡村民宿品牌。
(牵头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等)
(八)创新经营模式,加强宣传推介。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牵头并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制定激励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成立乡村民宿旅游服务公司,联合农业基地、乡村民宿发展抱团经营模式,鼓励实施乡村连片开发,对农作物差别化种植、乡村民宿连锁化运营、旅游产品特色化开发进行规划,打造从农业生产基地到农旅消费一体化的特色景观旅游服务带。
各市县结合地域特色,引进高端乡村民宿项目和开发团队,选择一批综合条件好的村(点)作为开发试点,实施“一点一策”,吸引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民宿,提升乡村民宿整体品质;鼓励实行乡村民宿“合作社”经营模式,将分散的乡村民宿农户吸收为会员,由合作社实行“统一宣传营销、统一门店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的会员制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民宿发展规范化、标准化、有序化。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加大对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组织省乡村民宿示范点赴省内外开展乡村民宿专场交流、推介,提升海南乡村民宿的知名度。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政府通过举办乡村民宿评选活动、乡村民宿体验周活动、乡村民宿发展论坛等方式,借助“互联网 ”和节庆会展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海南乡村民宿的影响力,推介宣传我省乡村民宿资源。
(牵头单位: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等)
(九)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并会同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局,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加大对乡村民宿特色村、乡村民宿综合体创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加强金融机构和乡村民宿创建主体对接,有效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依托交易中心服务平台,与房产中介、评估公司合作,根据闲置房屋的不同类型,创新处置利用模式。一是出租模式,可由村民直接出租或村集体统一出租;二是入股模式,将房屋以实物入股的形式折算到经营者的股份中;三是合作模式,将乡村民宿集中发展的村实施“村委会 公司 乡村民宿”的模式。
(牵头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市县政府;配合单位: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局、省财政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等)
任务分解表
单 位 |
任 务 |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牵头全省乡村民宿建设工作,负责乡村民宿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管理监督、评级和奖补等工作,指导各市县建立完善乡村民宿管理机制、方案和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编制《海南省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制定《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和《乡村民宿租赁合同》规范文本等。牵头建立省级乡村民宿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治理工作,打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
推动完成《海南经济特区旅馆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按照《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和《海南省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办法》配合完成乡村民宿评级工作,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建立诚信档案,组织实施乡村民宿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组织开展培训学习和培养乡村民宿人才队伍工作。 |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
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盘活存量村集体建设用地,助推乡村民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省公安厅 |
负责建立统一的乡村民宿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省乡村民宿住宿人员的信息掌控。负责乡村治安管理,指导乡村民宿经营者配置必需的治安防范设施,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住宿人员信息登记。负责指导乡村民宿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
省税务局 |
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
省市场监督 管理局 |
负责指导做好乡村民宿的登记注册,依法办理电子营业执照。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省卫健委 |
负责乡村民宿改建区域公共卫生管理。 |
省地方金融 监管局 |
研究我省乡村民宿融资难和经验风险问题,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大乡村民宿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推进乡村民宿投融资和经营保险工作,积极探索鼓励设立乡村民宿发展低息贷款、担保资金。 |
省农业农村厅 |
负责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发展特色农业,组织实施“清洁田园”专项治理工作,打造靓丽田园风光,助力乡村民宿发展。 |
省生态环境厅 |
指导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污水排放监管工作。指导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工作。 |
省消防总队 |
负责指导市县完善乡村民宿消防设施建设,提出海南省乡村民宿消防管理的安全要点。 |
省水务厅 |
负责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合开展“清洁水源”专项治理工作。 |
省通信管理局 |
推进、引导相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民宿集聚区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 |
各市县政府 |
负责落实乡村民宿的属地建设管理责任,完善乡村民宿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规划,引导乡村民宿连点串线成片规模发展。制定民宿发展人才激励政策,及财政奖励政策。做好乡村民宿的指导协调工作,及时对接有意愿建设乡村民宿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政策指导。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开展乡村民宿建设、运营管理、招商推介等工作。 |
各市县年度乡村民宿创建任务分解表
(2019-2021年)
市县 |
2019年创建 乡村民宿数量(个) |
2020年创建 乡村民宿数量(个) |
2021年创建 乡村民宿数量(个) |
海口 |
21 |
53 |
53 |
三亚 |
27 |
66 |
66 |
琼海 |
4 |
11 |
11 |
万宁 |
6 |
15 |
15 |
文昌 |
3 |
8 |
8 |
陵水 |
4 |
9 |
9 |
五指山 |
1 |
3 |
3 |
定安 |
1 |
3 |
3 |
屯昌 |
1 |
2 |
2 |
琼中 |
1 |
2 |
2 |
保亭 |
1 |
4 |
4 |
白沙 |
1 |
1 |
1 |
儋州 |
3 |
8 |
8 |
东方 |
1 |
3 |
3 |
澄迈 |
2 |
4 |
4 |
临高 |
1 |
2 |
2 |
乐东 |
1 |
3 |
3 |
昌江 |
1 |
3 |
3 |
合计 |
80 |
200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