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寒温带针叶林也称北方针叶林,它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阴暗针叶林,又称暗针叶林,是指云杉或冷杉形成的针叶林。由于云杉和冷杉比较耐荫,林相郁闭,林内阴暗。
(2)明亮针叶林,是指松和落叶松形成的针叶林,由于松和落叶松比较喜阳,林相稀疏,林内较明亮。
一般所讲的"泰加林"是指由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松(Pinus sibirica)等树种一起生长并在西伯利亚的低地上形成的大片的、稍微沼泽化的森林。后来泛指欧亚大陆高纬度和高海拔山地的一切针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而且唯一连续分布的森林植被类型。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种类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1)经向差异:
欧亚大陆:欧洲的建群种为德国云杉和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在西西伯利亚过渡为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松,在东西伯利亚,德国云杉完全消失,而西伯利亚落叶树逐渐被兴安落叶树所取代。
北美洲: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种类明显不同,只有白云杉(Picea glauca)从东岸到西岸一直有分布。
(2)纬向差异:
寒温带针叶林环绕极地分布,其宽度为700-2000km,从南到北,由于温度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差异,针叶林本身的特征和组成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最北部过渡为森林冻原。
森林分布北部边缘的决定因素不是冬季寒冷的程度,如世界寒冷中心维尔霍扬斯克实际上远远处于北方针叶林带的内部。永冻层的存在也不是十分重要。相反,决定因素是夏季温暖期的温暖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如果生长季(月均温高于5℃)在3个月以下,或者没有任何一个月的温度在10℃以上,即使是适应能力最强的植物也没有机会发育新枝和同化器官来抵御到来的寒冷、干燥的冬季,它们会逐渐死亡。另外,繁殖所要求的最低温度往往比营养生长要高,如果温度太低则得不到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仍然有不少阔叶树,如桦属、杨属、柳属、白腊属以及大量的矮灌木甚至在针叶林的最北缘都有出现。
1.种类组成简单
组成寒温带针叶林的乔木树种主要是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和落叶松属(Larix)的种类。在北美洲还可见有铁杉属(Tsuga)、崖柏属(Thuja)等。
2. 结构简单
乔木层通常由一个树种或两个树种组成,林下有一个灌木层、一个草本层和一个苔藓地衣层。
3.植物具有抵抗寒冷的种种适应
植物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在进入休眠期以前还经过耐寒性锻炼。
4.针叶树都具有外生菌根
真菌的菌丝体大大扩展了根系的伸展范围,并使粗腐殖质中的营养物质更容易为树木所吸收。由于残落物中以针叶树的残落成分为主,所含单宁、树脂类物质较多,分解后造成的较强的酸性环境不适宜细菌生活,而对真菌却比较合适。
在寒温带,冬季漫长而严寒,没有真正的夏季,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持续期少于120天,而寒冷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寒温带针叶林在北半球环极地分布,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存在差异。欧亚大陆西部(挪威、瑞典、芬兰)为寒冷的海洋性气候而欧亚大陆东部(西伯利亚)为寒冷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西部较小而东部较大。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为300-600mm,由于气温偏低,降水量总体上大于蒸发量,但在夏季也存在短暂的水分不足。
寒温带土壤中通常存在冻土层。在稠密的森林下,冻土深度可达85cm,直到八月初冻土仍不能完全融化。在疏林下,冰冻深度只有50cm,六月初冰冻即行消失。在积雪不多的情况下,冬季的低温可能形成永冻层。这一地区土壤的类型为灰化土,在我国也称漂灰土。
如果一座足够高的山地位于水充足的赤道地区,那么这座山上将会出现一个完整的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排列的自然景观带谱。表现在植被上,将会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
我以前是有了解这些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很明显阔叶林比针叶林的吸音和隔音效果都好很多,这些都是一定的根据的,也不是我在这里胡说八道的哦。毕竟像阔叶林那种浓密的树叶是能够有比较强的吸音能力的,当一些噪声通...
针叶林的外貌往往是单一树种构成纯林,立木端直,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主要由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松属的种类所组成,这些植物大多是针状叶,以适应生长季短和低温环境。其中云杉和冷杉为耐荫树种,组成的...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是由冬季落叶的各种落叶松所组成的落叶松林, 又称为明亮针叶林,是北方和山地干燥寒冷气候下最具代表性的植被。落叶松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在大兴安岭,它从河岸、沼泽地、沟塘一直到山坡和山顶均有分布,形成浩瀚林海。落叶松林生长挺直、高大,林冠稀疏,常形成大面积纯林,其中间杂有少量的云杉、冷杉和桦木。由于林冠透光所以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种类比较丰富,灌木有各种忍冬、蔷薇、绣线菊、茶藨子和溲疏。草本植物有蕨类、唐松草、地榆和风毛菊。在沼泽化土壤上分布的落叶松林下灌木以杜香、越桔和柳树为常见。林下苔藓层的发育程度由湿度条件所决定。
寒温带常绿针叶林由常绿的云杉、冷杉、松和圆柏所组成。我国的云杉、冷杉林是属于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秦巴、蒙新以及青藏高原。云杉、冷杉林具有较强的耐阴性,林冠稠密、郁闭,林下光照很弱,又称"暗针叶林"。乔木层的组成种类比较简单,通常由云 杉、冷杉属树种组成纯林,或混交有松属、铁杉属的树种,有时也有部分阳性树种生长。如落叶松、桦木、杨树。林下灌木常见忍冬、蔷薇、槭树、稠李等。林下草本植物多为喜阴植物,如酢浆草、深山露珠草、山尖子等。云杉、冷杉林的苔藓层比较发达,不仅覆盖在地面,而且在树干和枝条上都有苔藓植物生长。
樟子松林也为阴暗针叶林的一种,其分布范围不大,分散在大兴安岭。其树冠稀疏,可透入大量阳光,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它常与兴安落叶松混生,形成混交林。
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森林生态防火效果初报
结合森林生态防火,引入木荷、苦槠、青冈、石栎、枫香等耐火目的树种对马尾松和杉木林退化系统进行阔叶化改造。在千岛湖区进行杉木间伐补植木荷、枫香,杉木萌芽林补植苦槠、青冈,马尾松林下补植枫香、青冈或苦槠、石栎四种不同阔叶化改造试验,3年后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改造,优化了林分结构,马尾松阔叶化改造促进生态恢复的速度更为迅速。改造林分内枯落物比针叶林少,而枯落物含水率高;土壤含水率则因立地条件而异。阔叶化改造后具有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和防火效果及一定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通过针叶林阔叶化改造,调整树种的组成结构、可燃物的空间分布,改善林地环境,以森林的片状控制代替林带控制,全方位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日益重视的社会背景与发展趋势下,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与针叶林易燃物数量比较研究
对开化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杉木、马尾松针叶林的生长情况、林下植被、易燃物数量、表层土壤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 h和10 h时滞易燃物干重木荷林带内地表分别为462.3、656.8 g/m2,杉木林地为874.6、1 282.8 g/m2,马尾松林分别为1 137.2、1 107.1 g/m2,木荷林内易燃物仅为针叶林的一半左右,木荷林带比针叶林具更强的抗地表火的能力;16年生木荷林地表1 h时滞易燃物干重,比11年生木荷林小,表明16年生木荷林带的防火性能较11年生时有所增强;此外,从山脚、中坡、山脊不同坡位的木荷林带比较来看,立地条件较好的山脚木荷林分生长旺盛,易燃物相对较少,防火性能高于山脊木荷林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低林龄及山脊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抚育管理,促进其生长旺盛,增强其对林火的抵抗能力。
针叶树的树干高大通直,材质优良,纤维细长,可作建筑、车辆、船舶、枕木用材,以及造纸和民用工业的原料。针叶林是中国森林资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森林总蓄积量的65%,此类树种的主要副产有松脂、冷杉胶、松子、松树花粉、柏树种仁等,是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等工业的原料。针叶林中还生长有可供食用和药用的野生植物,以及珍贵的皮毛兽紫貂等。大多数针叶树能散发芬芳香气,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主要分布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及南半球的巴西、智利、阿根廷等。针叶林的树种多,分布广,组成差异大,主要有:①北美针叶林。其中白针叶林云杉、黑云杉是横跨大陆东西的优势种,在西部的北方针叶林以北美云杉、高山冷杉等为主。②北方针叶林西段。主要由欧洲云杉、欧洲冷杉、欧洲赤松、欧洲落叶松等树种组成。③北方针叶林东段。主要由新疆落叶松、兴安落叶松,以及欧洲赤松、新疆冷杉和新疆云杉等树种组成。④中国针叶林。
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横跨欧、亚、北美大陆北部的针叶林属寒带和寒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森林类型,是世界最大的原始针叶林,也是世界最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以北半球为主。北以水平树木线以北的极地冻原为界,南接针阔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