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编辑
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隔震技术的发现,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沿地面滑动约0.4米,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让房屋变'柔软',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随后出国留学的他,在1982年与导师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更强的地震。
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1993年,在广东汕头市建成我国第一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这也是当年世界最高的隔震住宅楼。在次年台湾海峡6.4级地震影响中,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没有任何损坏,只是轻微摆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向世界各国推广了这种技术,称之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国内最大隔震建筑--北京新机场
北京新机场的地下是快捷的轨道交通。飞速驶过的列车,会对航站楼造成影响。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采用先进的组合隔震技术,设置1232个橡胶隔震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大幅度提高航站楼结构的抗震性能。
新技术将有效降低底部轨道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解决超大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难题。
因为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经常会发生地震
表格输入中处理吧
你截图来看一下是什么样的构件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曲线连续梁桥的减隔震
针对某3跨门式桥墩轨道交通曲线连续梁桥,采用其桥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3条地震动时程曲线,应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未隔震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隔震条件下的罕遇地震响应,进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曲线连续梁桥的减隔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曲线连续梁桥各桥墩的内力响应受响应内力方向与地震动输入方向夹角的影响;仅固定墩切向隔震时,固定墩的切向内力大幅减少,弯矩和剪力分别减小约70%和50%,但各墩的径向内力均有增加,最大增幅约达10%,不能满足桥梁的抗震要求;固定墩切向和径向双向、滑动墩径向隔震时,固定墩的切向和径向内力均大幅减少,弯矩和剪力分别降低约73%和49%,同时各滑动墩的径向内力也大幅降低40%~60%,减震效果明显。
高铁桥梁典型减隔震装置及其减隔震效能研究
论述了高铁桥梁进行减隔震设计的原理和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桥梁进行减隔震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最常采用的装置以及国内在常用减隔震装置上取得的进展。对常见高铁简支梁桥缩尺模型,针对性地设计制造了摩擦摆支座和粘滞阻尼器,进行了中、低墩的振动台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其相对普通球型支座都具有良好的减隔震效能,摩擦摆支座尤其适合低矮墩结构,粘滞阻尼器尤其适用于高柔墩结构。文中还指出了摩擦摆支座剪力销结构的设计要点以及粘滞阻尼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有文献报道的最早提出基础隔震概念的是日本的河含浩藏 ,他于1881 年在《建筑杂志》上提出。
萌芽时期提出的 , 虽不完全合理 、 可靠 , 但概念上已具备了隔震系统的重要的基本元素 。 1921 年 ,日本东京建成的帝国饭店是最早的隔震建筑 ,该建筑地基在 2m 厚的软泥土层上 ,很好地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垫 。在 1923 年关东大地震中该建筑保持完好 , 而其它建筑则普遍被严重破坏, 随着地震工程学的发展 , 特别是高分子阻尼材这 种 橡胶制品材料的不断涌现 , 基础隔震的研究逐渐得到深入 。
1、橡胶隔震垫:也是我们最常用到的隔震垫,其分为天然橡胶隔震垫和合成橡胶隔震垫。主要优势有:价格低廉,生产、安装和使用方便以及隔振减噪效果良好的优点,其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一些橡胶隔振垫(如WJ、JD1、Rubloc、Air-Loc、KH、A型等)通常为压缩型,静态压缩量较小,其固有频率约为15~20赫。
2、金属橡胶隔震垫:其原材料是不锈钢丝,不含任何橡胶成分,但却具备了橡胶的弹性和多孔性,同时也弥补了橡胶的不足,比如老化、容易疲劳。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其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很多恶劣环境下绝对是橡胶的替代品。 我相信其必将替代橡胶。
国内最大隔震建筑——北京新机场
北京新机场的地下是快捷的轨道交通。飞速驶过的列车,会对航站楼造成影响。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采用先进的组合隔震技术,设置1232个橡胶隔震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大幅度提高航站楼结构的抗震性能。
新技术将有效降低底部轨道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解决超大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