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误差数值计算的误差主要有两种:①舍入误差:计算机中的数字是有限位的,按十进制一般只有六位、八位到十位,位数较长的数或无理数如或圆周率等,只好舍去尾数才输送进机器。每一次四则运算都有舍入问题,因而会出现“舍入误差”。在数值计算过程中,运算的舍入,有时会因相互抵销而无损于计算结果,有时也会因积累而造成严重误差,例如用“不稳定的”差分格式就会导致舍入误差的大量积累。②截断误差:以差分近似代替微分引起的误差就属这种误差。此外,还有许多原因能导致误差的出现。例如,对不规则复杂区域进行裁弯取直;采用不准确的原始物理数据进行计算;求线性和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近似解;把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用数值方法中的边界条件来代替也引进了误差。对这些误差进行分析并设计好计算法来控制误差,是数值方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假象和错误即计算的部分结果或全部结果与客观真实不尽相合,甚至完全错误。原因可能来自对力学问题的数学提法不合理,也可能是由于所用的数值方法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问题,分述于下:①如果力学问题的数学提法合理,则它的解存在且唯一,而且还是稳定的。如果数学提法不合理,就不可能得到合适的数值方法,更谈不上算出符合实际的解答。力学模型通常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以便使问题简化。如果忽略的因素太多使模型过分简单,它的解就不能描述力学现象的主要特点。这时,就必须修改力学模型(或力学提法)和数学提法,使之更符合实际。②用有限差分方法解力学问题时,差分格式应能尽量正确地反映原力学问题所遵循的基本定律(如守恒性)以及计算方法理论所要求的多种准则,否则不会得到合理的数值解。③即使力学模型和数学提法合理,而且数值方法在理论上正确,也经得起多次实践考验,计算结果也未必总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因为模型总是要作一定程度的简化,总会有些因素没考虑到,而数值方法本身也会在全局或局部上有误差。④在用差分方法或有限元法时,限于计算机的功能或计算经费,网格不一定能取得足够细,因而不能正确反映某些有急剧变化的区域的情况。⑤电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不能保证绝对无误,如机器可能受各种干扰而元件损坏,软件的功能可能不周到,程序的编制也常常有差错,等等。用若干个有分析解或有可靠数据的典型题目来检验数值方法,以及将典型的力学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作比较,往往有助于了解数值计算中可能出现的假象和错误,并验证方法是否可靠,答案是否正确。
数值计算、力学实验和求(近似)分析解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的密切配合有利于促进力学理论的发展及应用。有些力学实验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如果有成熟的数值方法,则可用计算配合实验来节省总费用和时间。例如设计一种新型飞行器时,可以先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若干设计方案并从中挑选几个较好的作风洞试验,就能很快得到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数值计算有时还能启发人们去安排重要的新实验。例如运动的等离子体可能会产生层的现象就是先用数值方法研究磁场中稠密等离子体的运动发现的,后来从实验中才得到证实。
数值解有时也能启发人们寻求相应的分析解。例如非线性方程
的“孤立波”解,以前用解析方法只能求出反映单个孤立波的解;60年代中期,用数值方法发现方程中还有反映多个不同速度的孤立波的相互碰撞、追赶和分散现象。相应的分析解就是在这种启发下找到的。可见数值计算与力学的结合确能解决技术中提出的许多力学问题,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数值方法很多,求解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以有限差分方法和有限元法使用最广;此外,还有变分方法、直线法、特征线法和谱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实质绝大多数是将偏微分方程问题化成代数问题,然后再用计算机求未知函数的数值解。下面简要介绍有限差分方法和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方法具有简单、灵活和通用性强等特点。用差分方法求数值解时,须先将自变量的定义域“离散化”,即只企图算自变量定义域中有限个点的未知函数的近似值。如果自变量只有一个,则可把要计算的区间离散成个线段。如果自变量有两个,而计算区域是图1所示的矩形,则最简单的离散方式是把区域分成Μ乘个小矩形。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叫作方向和方向的步长。微分方程中出现的偏导数(,), 在微积分中是差商的极限,在有限差分方法中则代以差商。如图1中点的uy有的情形可代以差商((ua)-(ub))/2k,有的情形可代以((ua)-(ub))/k,如果有二阶偏导数,常常可代以二阶差商((ua)-2(ub) (uc)/2,其中(ua)、(ub)和(uc)分别表示相应点的值。如以适当的差商来代替微分方程每一个导数,就得到对应于原微分方程的差分方程。怎样选差商至关重要。此外,偏微分方程总还要附加边界或初始条件,这些条件也要用差分形式表示。这样,对于每个网格点的未知函数值作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如果网格分得较密,即步长和都比较小,或Μ与的数值都比较大,则所得代数方程组的未知量的数目将很大,但借助计算机,还是可以很快求出解来。由于步长无法取为零,因此用差分方法只能求得原微分方程的近似解。但只要选择合理的差商和步长,计算结果仍能令人满意,有时还能得到精度很高的解。
有限元法这种方法是把计算区域剖分成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单元,然后在各单元上用适当的插值函数来代替未知函数。根据变分原理,可将偏微分方程化成代数方程来求解。这种方法具有很广泛的适应性,特别适于求解具有复杂边界形状和物理条件的问题,而且很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1970年以来已研究出一些适用于广泛的线性问题的有限元通用程序,对工程设计起很大作用。图2是一辆汽车外壳分割成单元的示意图。按照有限元法剖分的思想,把汽车外壳剖分成大小不等的许多三角形单元,而对弯曲边界只须裁弯取直即可。在应力变化剧烈和要求精确计算的地方,须把单元取得小些;在变化不剧烈的地方则可取得大些。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适应复杂的区域,还可以尽量减少总的单元数目,从而减少未知量的数目。如果在有限差分方法中用矩形网格,则较难处理如此复杂的区域。
P1 P2 P3 P4 是次梁L1 L2 L3 L4传递来的集中荷载,具体计算次梁自重(板传给次梁的荷载,还应计算板上的活荷载)只要计算出P1 P2 P3 P4那么RA RB很容易计算出
看一看结构力学的书就知道了
1,土中的三相(固相、液相和气相)。土的固相(无机矿物颗粒【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质)。液相(结合水)(自由水【重力水】【毛细水】)。气相(连通)(不连通)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简介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简介
岩土工程图形计算力学的概念方法及应用
提出图形计算力学的概念和方法,将计算力学、计算机图形学和现代AutoCAD技术相融合,利用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备的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方法和现代AutoCAD技术提供的三维建模平台,将整个岩体切割成为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特征面的组合实体,这种图形实体的主要特征、属性、相互接触,嵌入的位置和量值可直接从图形中判断计算。将该算法应用于多种数值方法中,较现有的纯数值计算方法更加直观、简便和可靠,此法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使图形计算力学充满了发展的空间和应用价值。
计算力学是根据力学中的理论,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各种数值方法,解决力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横贯力学的各个分支,不断扩大各个领域中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也在逐渐发展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内 容 简 介
本书作为研究生教材,主要介绍隧道力学问题中的求解方法――数值方法。内
容包括二维、三维、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问题等。具体讲述隧道与地下结构弹
塑性有限元的分析、隧道与地下结构弹粘塑性有限元的分析;空间问题、无限元和
节理单元以及边界单元法,隧道与地下结构动态问题的数值解法,结构动力分析中
的特征值问题。在叙述过程中,还附有必要的电算程序和计算实例,使读者能够用
其解法解决隧道力学中的静态和动态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1隧道力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
1―2隧道与地下结构物的设计模型
1―3几种常用的设计计算方法简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有限元和数值分析基础
2―1概 述
2―2二维等参数单元
2―3等参数单元的数值计算
2―4等参数单元的其它形式
2―5二维等参数单元等效节点荷载的计算
2―6二维有限元分析计算机子程序
2―7建立总刚度矩阵及程序编制
2―8静力分析中平衡方程的求解和程序编制
2―9求解平衡方程中计算误差的估计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隧道与地下结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3―1概 述
3―2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3―3岩土塑性力学基础与岩土的本构关系
3―4应力调整
3―5隧道与地下结构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6计算机源程序GEOEPL2D
3―7算 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隧道与地下结构弹粘塑性有限元分析
4―1概 述
4―2弹粘塑性理论基础
4―3连续介质力学几何非线性问题有限元分析
4―4二维弹粘塑性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步骤
4―5隧道与地下结构二维弹粘塑性有限元分析计算机程序GEOVPL2D
4―6算 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空间问题、无限元和节理单元
5―1概 述
5―2三维等参数单元
5―3无限单元
5―4三维有限元和无限元的有关电算子程序
5―5节理单元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边界单元法
6―1概 述
6―2直接解法
6―3间接解法一虚拟应力法
6―4对称性的利用
6―5域内作用力(体力)的计算问题
6―6半无限平面问题
6―7弹塑性问题的边界单元法
6―8有限单元一边界单元耦合法
6―9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隧道与地下结构动态问题的数值解法
7―1概 述
7―2运动方程的建立
7―3动荷载列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的确定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7―4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
7―5非线性动态问题的显式时间积分解法与电算程序DYNEXP2D
7―6非线性动态问题的隐式时间积分解法与电算程序DYNIMP2D
7―7算 例
参考文献
第八章结构动力分析中的特征值问题
8―1概 述
8―2瑞利―李兹近似解法
8―3矢量迭代法
8―4广义雅可比法
8―5子空间迭代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弹塑性力学基本公式
附录二 变 分 法
附录三 主应力空间与π平面上的应力分量
附录四 主应力由偏应力不变量和罗地角的表达式
附录五 算例输入 输出数据
2100433B